一种新型自动化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9204发布日期:2018-11-07 08:1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动化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切割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自动化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现如今发展越来越好,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新能源,比如常见的太阳板电池板就是一种转换太阳能的装置,如何对以往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加大产量和规格就是一个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个就需要设计能够自动化进行切割工作完成并方便后续的加工进行,还可以对于切割的尺寸大小任意调节满足市场需求量,增加生产的效率,可以做到切割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人力的运营时间的装置,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新型自动化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化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自动化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装置主体内的运输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切割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进出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左右两侧的稳定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运输腔,所述运输腔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前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后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后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后侧内壁上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前后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上端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上侧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块的左右端对称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左右侧内壁上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凹槽内并与所述第四凹槽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导滑块,所述升降块上端的前侧位置处转动配合连接有翻转块,所述升降块前端的下侧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设置有电动转轮,所述电动转轮上绕设有另外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翻转块下端前侧的引线,所述升降块后端的下侧设置有开口向后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内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转动固定块,所述转动固定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另外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翻转块下端后侧的复位弹簧,所述翻转块的前后左右端设置为斜坡状有利于废料掉落,所述翻转块上端左右对称且固定连接有挡板块,所述翻转块的上端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抽气装置,所述第一工作块上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通过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抽气装置的下吸盘装置,所述运输腔的上侧内壁上设置有上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运输腔上侧内壁上开口向下且与所述下吸盘装置对齐的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内设置有前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七凹槽前后侧内壁上的滑杆,所述第七凹槽内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内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与所述滑杆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块的下端内设置有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工作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抽气装置,所述第二工作块下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通过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抽气装置的上吸盘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切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七凹槽上侧内壁内的第四电机,所述第七凹槽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四电机的左右端分别动力配合连接有另外一端延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远离所述第四电机一侧内壁上的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杠,所述运输腔上侧内壁上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八凹槽,所述第二丝杠远离所述第四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丝杠靠近所述第四电机的一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凹槽内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八凹槽靠近所述第四电机的内壁上,所述第八凹槽前后侧内壁的上侧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九凹槽,在所述第八凹槽内的所述第二丝杠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刀具块,所述刀具块前后端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九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九凹槽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扣扳块,所述刀具块下端延伸入所述运输腔内且在其相对端面上对称且固定设置有电动切割刀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运输腔前侧内壁上前后贯穿的出料孔,所述运输腔右侧内壁靠近所述出料孔一侧位置处贯穿左右设置有进料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运输腔的下侧内壁上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废料槽,所述废料槽能够收集切割装置工作时掉落的废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左右两端对称且固定连接的底板块,所述底板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地面之间能够通过螺栓配合连接来增加装置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非晶硅薄膜电池切割工作时,人员将原材料从出料孔放入运输到下吸盘装置上合适位置,第一抽气装置开启使下吸盘装置工作吸住原材料下端,此时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杠转动,使滑动块在第一凹槽内后移带动翻转块后移至上吸盘装置正下方,此时第二电机开启带动第一螺杆转动,使升降块上移带动翻转块上移将下吸盘装置上的原材料与所述上吸盘装置抵接,同时开启第二抽气装置使上吸盘装置夹紧原材料,再次开启第一电机带动原材料后移,开启第四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从而使第一主动齿轮转动,同时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使第二丝杠转动带动刀具块相互靠近至需要加工的尺寸位置时停止,电动切割刀具开启工作后原材料进行切割,完成之后第三电机开启带动第一工作块旋转°,此时原材料的另外两边对准电动切割刀具,再次开启第四电机进行调节合适尺寸开启电动切割刀具,第一电机开启带动原材料前移完成切割,之后使原材料回到初始位置开启电动转轮带动翻转块进行翻转,将原材料前端伸入出料孔内后关闭第一抽气装置使完成品掉出,本装置能够自动化进行切割工作完成并方便后续的加工进行,还可以对于切割的尺寸大小任意调节满足市场需求量,增加生产的效率,可以做到切割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人力的运营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自动化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自动化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0、设置于装置主体10内的运输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切割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进出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左右两侧的稳定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运输腔11,所述运输腔11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的前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的后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后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2后侧内壁上的第一丝杠14,所述第一丝杠14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前后滑动的滑动块15,所述滑动块15的上端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杆17,所述第一螺杆17的上侧设置有升降块18,所述升降块18的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19,所述第二凹槽19的上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凹槽20,所述第三凹槽20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螺杆17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块15的左右端对称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凹槽12的第四凹槽21,所述第二凹槽19的左右侧内壁上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凹槽21内并与所述第四凹槽21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导滑块22,所述升降块18上端的前侧位置处转动配合连接有翻转块26,所述升降块18前端的下侧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五凹槽23,所述第五凹槽23内设置有电动转轮24,所述电动转轮24上绕设有另外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翻转块26下端前侧的引线25,所述升降块18后端的下侧设置有开口向后的第六凹槽27,所述第六凹槽27内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转动固定块28,所述转动固定块28上端固定连接有另外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翻转块26下端后侧的复位弹簧29,所述翻转块26的前后左右端设置为斜坡状有利于废料掉落,所述翻转块26上端左右对称且固定连接有挡板块35,所述翻转块26的上端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30,所述第三电机30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31,所述第一转轴3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块32,所述第二工作块32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抽气装置33,所述第一工作块32上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通过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抽气装置33的下吸盘装置34,所述运输腔11的上侧内壁上设置有上固定装置。

有益地,所述上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运输腔11上侧内壁上开口向下且与所述下吸盘装置34对齐的第七凹槽36,所述第七凹槽36内设置有前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七凹槽36前后侧内壁上的滑杆37,所述第七凹槽36内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驱动块38,所述驱动块38内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39,所述第一通孔39的内壁与所述滑杆37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块38的下端内设置有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工作块40,所述第二工作块40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抽气装置41,所述第二工作块40下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通过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抽气装置41的上吸盘装置42。

有益地,所述切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七凹槽36上侧内壁内的第四电机43,所述第七凹槽36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第一传动腔44,所述第四电机43的左右端分别动力配合连接有另外一端延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44内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44远离所述第四电机43一侧内壁上的第二转轴45,在所述第一传动腔44内的所述第二转轴4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46,所述第一主动齿轮46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44内的第一从动齿轮47,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7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48,所述第二主动齿轮48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杠49,所述运输腔11上侧内壁上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八凹槽50,所述第二丝杠49远离所述第四电机43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44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丝杠49靠近所述第四电机43的一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凹槽50内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八凹槽50靠近所述第四电机43的内壁上,所述第八凹槽50前后侧内壁的上侧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九凹槽51,在所述第八凹槽50内的所述第二丝杠49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刀具块52,所述刀具块52前后端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九凹槽51内且与所述第九凹槽51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扣扳块,所述刀具块52下端延伸入所述运输腔11内且在其相对端面上对称且固定设置有电动切割刀具53。

有益地,所述进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运输腔11前侧内壁上前后贯穿的出料孔54,所述运输腔11右侧内壁靠近所述出料孔54一侧位置处贯穿左右设置有进料孔55。

有益地,所述运输腔11的下侧内壁上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废料槽56,所述废料槽56能够收集切割装置工作时掉落的废料。

有益地,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左右两端对称且固定连接的底板块90,所述底板块90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栓孔91,所述螺栓孔91与地面之间能够通过螺栓配合连接来增加装置稳定性。

初始状态时,滑动块15处于最前侧,翻转块26最大限度的下降且处于水平位置,驱动块38处于最前侧,电动切割刀具53之间相互处于最远位置。

通过本装置进行非晶硅薄膜电池切割工作时,人员将原材料从出料孔54放入运输到下吸盘装置34上合适位置,第一抽气装置33开启使下吸盘装置34工作吸住原材料下端,此时开启第一电机13带动第一丝杠14转动,使滑动块15在第一凹槽12内后移带动翻转块26后移至上吸盘装置42正下方,此时第二电机16开启带动第一螺杆17转动,使升降块18上移带动翻转块26上移将下吸盘装置34上的原材料与所述上吸盘装置42抵接,同时开启第二抽气装置41使上吸盘装置42夹紧原材料,再次开启第一电机13带动原材料后移,开启第四电机43带动第二转轴45转动从而使第一主动齿轮46转动,同时第一从动齿轮47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齿轮48转动,使第二丝杠49转动带动刀具块52相互靠近至需要加工的尺寸位置时停止,电动切割刀具53开启工作后原材料进行切割,完成之后第三电机30开启带动第一工作块32旋转90°,此时原材料的另外两边对准电动切割刀具53,再次开启第四电机43进行调节合适尺寸开启电动切割刀具53,第一电机13开启带动原材料前移完成切割,之后使原材料回到初始位置开启电动转轮24带动翻转块26进行翻转,将原材料前端伸入出料孔54内后关闭第一抽气装置33使完成品掉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非晶硅薄膜电池切割工作时,人员将原材料从出料孔放入运输到下吸盘装置上合适位置,第一抽气装置开启使下吸盘装置工作吸住原材料下端,此时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杠转动,使滑动块在第一凹槽内后移带动翻转块后移至上吸盘装置正下方,此时第二电机开启带动第一螺杆转动,使升降块上移带动翻转块上移将下吸盘装置上的原材料与所述上吸盘装置抵接,同时开启第二抽气装置使上吸盘装置夹紧原材料,再次开启第一电机带动原材料后移,开启第四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从而使第一主动齿轮转动,同时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使第二丝杠转动带动刀具块相互靠近至需要加工的尺寸位置时停止,电动切割刀具开启工作后原材料进行切割,完成之后第三电机开启带动第一工作块旋转°,此时原材料的另外两边对准电动切割刀具,再次开启第四电机进行调节合适尺寸开启电动切割刀具,第一电机开启带动原材料前移完成切割,之后使原材料回到初始位置开启电动转轮带动翻转块进行翻转,将原材料前端伸入出料孔内后关闭第一抽气装置使完成品掉出,本装置能够自动化进行切割工作完成并方便后续的加工进行,还可以对于切割的尺寸大小任意调节满足市场需求量,增加生产的效率,可以做到切割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人力的运营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