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绞线电缆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7784发布日期:2018-11-07 08:0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线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双绞线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绞线(twistedpair,tp)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的。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出来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有效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

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双绞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实际使用时,双绞线是由多对双绞线一起包在一个绝缘电缆套管里的。如果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但日常生活中一般把“双绞线电缆”直接称为“双绞线”。

现有技术中,在存在多对双绞线的情况下,每对双绞线对绞的方向和四对双绞线(或多对)集绞在一起的方向是相同的,这样生产出来的双绞线会发生自扭形变,靠胶皮包覆强行使四对双绞扭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变化以及胶皮老化,胶皮对双绞线的附着力下降,这样双绞线自扭状态逐步向无自扭状态转变,从而使对绞线节距变长,这样使传输信号质量大大下降,使主干线网速变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绞线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可避免上述因对绞线节距变长而引起的传输信号下降以及主干线网速变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绞线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多条双绞线,将每两条双绞线进行第一次对绞,获得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

(2)将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中的每两对双绞线对进行第二次对绞,然后将第二次对绞后获得的所有双绞线对沿与所述第二次对绞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绞合;

(3)将步骤(2)绞合后的双绞线对进行绝缘包覆,获得所述双绞线电缆。

一种双绞线电缆,采用上述的双绞线电缆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双绞线电缆的制备中,每对双绞线对进行对绞(第二次对绞)的方向和第二次对绞后获得的所有双绞线对集中绞合在一起的方向是相反的,这样生产出来的双绞线就处于无自扭状态。绝缘外套对双绞线的附着力作用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变化和胶皮老化,所以双绞线对一直处于无自扭状态,双绞线的节距不会产生变化,信号的传输质量也不变,网速也不会变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计每对双绞线对进行对绞(第二次对绞)的方向和第二次对绞后获得的所有双绞线对集中绞合在一起的方向是相反的,使双绞线对一直处于无自扭状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绞线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多条双绞线,将每两条双绞线进行第一次对绞,获得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

(2)将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中的每两对双绞线对进行第二次对绞,然后将第二次对绞后获得的所有双绞线对沿与所述第二次对绞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绞合;

(3)将步骤(2)绞合后的双绞线对进行绝缘包覆,获得所述双绞线电缆。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双绞线电缆的制备中,每对双绞线对进行对绞(第二次对绞)的方向和第二次对绞后获得的所有双绞线对集中绞合在一起的方向是相反的,这样生产出来的双绞线就处于无自扭状态。绝缘外套对双绞线的附着力作用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变化和胶皮老化,所以双绞线对一直处于无自扭状态,双绞线的节距不会产生变化,信号的传输质量也不变,网速也不会变慢。

进一步的,步骤(3)中进行绝缘包覆采用的材料为无卤聚苯醚材料,所述无卤聚苯醚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40%的有机蒙脱土、40%的聚苯醚、5-15%的抗冲击聚苯乙烯和5-15%的磷酸三苯酯。

进一步的,所述抗冲击聚苯乙烯为高抗冲击聚苯乙烯,所述高抗冲击聚苯乙烯采用商品型号为gh-660、ph-88e和ph-888g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高抗冲击聚苯乙烯采用商品型号为gh-660、ph-88e和ph-888g的混合物,所述gh-660、ph-88e和ph-888g的质量比例为1:1.5:3-4。

由上述描述可知,无卤聚苯醚材料由上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由于聚苯醚是一种主链上含有苯环的非极性线型结构的高分子工程塑料,这种结构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但是,会导致聚苯醚的熔体粘度较高,不利于电线电缆的成型加工。通常采用的解决方法为,加入pp、ps、pa或弹性体等易燃组分对其进行改性,然而易燃组分的加入会严重损害材料的阻燃性能。对此,发明人经过长期的试验,发现,将有机蒙脱土、抗冲击聚苯乙烯和磷酸三苯酯加入聚苯醚中,不仅可以克服聚苯醚熔体粘度较高而引起的不利于加工成型电缆的问题,以及避免加入易燃组分引发的损害材料的阻燃性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使得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通过长期的试验,上述原料的有效组分含量为:40%的有机蒙脱土、40%的聚苯醚、10%的抗冲击聚苯乙烯和10%的磷酸三苯酯。

优选的,采用高抗冲击聚苯乙烯,例如商品型号为gh-660、ph-88e和ph-888g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高抗冲击聚苯乙烯为gh-660、ph-88e和ph-888g的混合物,混合物中gh-660、ph-88e和ph-888g的质量比例为1:1.5:3-4。可使无卤聚苯醚材料整体获得更好的阻燃性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施例的双绞线电缆采用下述制备方法制备获得,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多条双绞线,将每两条双绞线进行第一次对绞,获得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

(2)将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中的每两对双绞线对进行第二次对绞,然后将第二次对绞后获得的所有双绞线对沿与所述第二次对绞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绞合;

(3)将步骤(2)绞合后的双绞线对进行绝缘包覆,获得所述双绞线电缆。

步骤(3)中进行绝缘包覆采用的材料为无卤聚苯醚材料,所述无卤聚苯醚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40%的有机蒙脱土、40%的聚苯醚、5%的高抗冲击聚苯乙烯和15%的磷酸三苯酯。所述高抗冲击聚苯乙烯采用商品型号为gh-660、ph-88e和ph-888g的混合物,所述gh-660、ph-88e和ph-888g的质量比例为1:1.5:3。

将本实施例获得的无卤聚苯醚材料的制备原料进行混合,然后采用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在250℃进行造粒,干燥后支撑标准样条。采用万能拉伸机对其拉伸强度进行测试,采用自动氧指数测定仪lfy-605、水平燃烧测定仪czf-3对其阻燃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经万能拉伸机测定,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为21.6mpa;经自动氧指数测定仪测定,标准样条的极限氧指数为29;经水平燃烧测定仪测定,标准样条的水平燃烧级别为fh-1。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本实施例的双绞线电缆采用下述制备方法制备获得,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多条双绞线,将每两条双绞线进行第一次对绞,获得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

(2)将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中的每两对双绞线对进行第二次对绞,然后将第二次对绞后获得的所有双绞线对沿与所述第二次对绞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绞合;

(3)将步骤(2)绞合后的双绞线对进行绝缘包覆,获得所述双绞线电缆。

步骤(3)中进行绝缘包覆采用的材料为无卤聚苯醚材料,所述无卤聚苯醚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40%的有机蒙脱土、40%的聚苯醚、15%的高抗冲击聚苯乙烯和5%的磷酸三苯酯。所述高抗冲击聚苯乙烯采用商品型号为gh-660、ph-88e和ph-888g的混合物,所述gh-660、ph-88e和ph-888g的质量比例为1:1.5:4。

将本实施例获得的无卤聚苯醚材料的制备原料进行混合,然后采用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在250℃进行造粒,干燥后支撑标准样条。采用万能拉伸机对其拉伸强度进行测试,采用自动氧指数测定仪lfy-605、水平燃烧测定仪czf-3对其阻燃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经万能拉伸机测定,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为21.1mpa;经自动氧指数测定仪测定,标准样条的极限氧指数为29;经水平燃烧测定仪测定,标准样条的水平燃烧级别为fh-1。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本实施例的双绞线电缆采用下述制备方法制备获得,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多条双绞线,将每两条双绞线进行第一次对绞,获得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

(2)将至少四对的双绞线对中的每两对双绞线对进行第二次对绞,然后将第二次对绞后获得的所有双绞线对沿与所述第二次对绞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绞合;

(3)将步骤(2)绞合后的双绞线对进行绝缘包覆,获得所述双绞线电缆。

步骤(3)中进行绝缘包覆采用的材料为无卤聚苯醚材料,所述无卤聚苯醚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40%的有机蒙脱土、40%的聚苯醚、10%的高抗冲击聚苯乙烯和10%的磷酸三苯酯。所述高抗冲击聚苯乙烯采用商品型号为gh-660、ph-88e和ph-888g的混合物,所述gh-660、ph-88e和ph-888g的质量比例为1:1.5:3.5。

将本实施例获得的无卤聚苯醚材料的制备原料进行混合,然后采用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在250℃进行造粒,干燥后支撑标准样条。采用万能拉伸机对其拉伸强度进行测试,采用自动氧指数测定仪lfy-605、水平燃烧测定仪czf-3对其阻燃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经万能拉伸机测定,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为20.9mpa;经自动氧指数测定仪测定,标准样条的极限氧指数为29;经水平燃烧测定仪测定,标准样条的水平燃烧级别为fh-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双绞线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可避免因对绞线节距变长而引起的传输信号下降以及主干线网速变慢的问题、以及绝缘外套阻燃性好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