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2314发布日期:2018-09-15 00:1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焊带是用在光伏组件上的焊接材料,主要起连接导电的作用,传统的光伏焊带为铜质镀锡材质,其应用于光伏组件后,其焊锡的自然颜色与光伏组件电池片和背板颜色不协调,影响了光伏组件的美观性。另外,在对于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的使用上,在某些外观要求高的建筑上期望电池片乃至整体组件呈现一种颜色,且银色光伏焊带存在反光,例如特殊区域如机场、高速公路等地方对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的眩光现象有明显的限制要求。解决上述问题的通常做法为在光伏焊带的金属镀层上表面涂覆着色层,然而着色层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光伏焊带的焊接性,容易出现虚焊现象。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焊接性良好,且降低了光伏焊带与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作用力,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光电转化效率的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的光伏组件。

针对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这一技术主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其包括焊带基体和对其进行包覆的镀锡层。该镀锡层包括上镀锡层、下镀锡层及侧壁镀锡层,分别设置于焊带基体上方、下方及侧壁。上镀锡层和下镀锡层依据与光伏电池组的相对位置关系均被分隔为焊接面和非焊接面,且焊接面和非焊接面依序间隔分布。仅在非焊接面和侧壁镀锡层上覆盖有着色层。在焊接面与非焊接面的过渡区域设置有缩颈凹槽。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在光伏焊带非焊接面及侧壁镀锡层上有着色层,有效地保证了光伏焊带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外观的整体一致性,视觉效果较好;再者,在焊接面上未覆盖有着色层,从而避免了着色层自身对焊接性能的影响,减少了虚焊现象发生的机率;另外,在焊接面与非焊接面的过渡区域设置有缩颈凹槽,从而减少了弯折光伏焊带所需力矩,另一方面,施工完成后,也能有效地降低其与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内作用力,防止太阳能电池片的表面发生凸起,防止了其发生碎片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镀锡层的厚度为a,25≤a≤30μm。

由于焊接面不具有着色层,因而可将镀锡层的厚度控制在较小数值,确保具有良好的焊接熔合性,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镀锡层的制作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缩颈凹槽的形状呈等腰梯形。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能有效地避免光伏焊带在弯折过程中及后续使用过程发生裂纹及裂纹扩展现象,确保其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及较好的输送电流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焊带基体上设置有压花。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焊带基体经过压花工序,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大镀锡层与焊带基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两者结合的牢固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压花由多条相互平行布置的“v形”凹槽组成。该“v形”凹槽的夹角为60~120°。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能够有效地将照射到光伏焊带上的大部分光线漫反射至太阳能电池片,解决了因光伏焊带的遮挡而造成的受光面积减少的问题,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着色层rgb的参数值均不大于10。

着色层具有较深的颜色使得着色层自身即具有一定的光线漫反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另外,颜色较深的着色层可有效地降低光线反射率,可有效地解决眩光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着色层的单面厚度为10~15μm。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可以较好地平衡着色层使用性能与制作成本之间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着色层的单面厚度为12μ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三片电池使用焊带进行串接的主示图。

图2是本发明中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的展开示意图。

1-光伏焊带;11-焊带基体;111-缩颈凹槽;12-镀锡层;121-焊接面;122-非焊接面;13-着色层;2-太阳能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三片电池使用焊带进行串接的主示图。以晶体硅作为基片的太阳能电池片2包括被光面和受光面,在其上设置有金属电极细栅线及与之相垂直的金属电极主栅线,细栅线与主栅线交互导通以用于收集太阳能电池片2产生的电流。光伏焊带1被焊接至主栅线上以汇集电流并在之后的工序与其他电池片串联。

图2示出了本发明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的剖视图。该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由焊带基体11,以及对其进行包覆的镀锡层12等构成。该镀锡层12包括上镀锡层、下镀锡层及侧壁镀锡层,分别设置于焊带基体上方、下方及侧壁。上镀锡层和下镀锡层依据与光伏电池组的相对位置关系均被分隔为焊接面121和非焊接面122,且焊接面121和非焊接面122依序间隔分布。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仅在非焊接面122和侧壁镀锡层上覆盖有着色层13。通过上述方式设置,从而能有效地保证了光伏焊带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外观的整体一致性,视觉效果较好;再者,在焊接面121上未设置有着色层13,可以避免着色层13自身对焊接性能的影响,减少了虚焊现象发生的机率。

由于焊接面121不具有着色层13,因而在确保光伏焊带具有良好的焊接熔合性的前提下,可将镀锡层12自身的厚度尽可能地控制在较小数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镀锡层12的制作成本,其厚度设置为25μm~30μm之间为宜。

再者,还可以在焊带基体11上设置有压花,通过上述方式设置,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大镀锡层12与焊带基体1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两者结合的牢固性。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该压花可以由多条相互平行布置的“v形”凹槽组成,从而能够有效地将照射到光伏焊带上的大部分光线漫反射至太阳能电池片,解决了因光伏焊带的遮挡而造成的受光面积减少的问题,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根据太阳能电池板的具体使用环境,“v形”凹槽的夹角优选为60~120°。

再者,从理论上讲,着色层13具有较深的颜色可以使得其自身即具有一定的光线漫反射能力,着色层13的rgb参数值不易选取过大,一般不大于10为宜,可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且降低光线反射率,可有效地解决眩光问题。另外,为了更好地平衡着色层13使用性能与制作成本之间的关系,着色层13的单面厚度为10~15μm为宜,优选为12μm。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中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的展开示意图。在焊接面121与非焊接面122的过渡区域还可以设置有缩颈凹槽111,从而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弯折光伏焊带1所需力矩,另一方面,施工完成后,也能有效地降低光伏焊带1与太阳能电池片2之间的内作用力,防止太阳能电池片2的表面发生凸起,从而避免其发生碎片现象。

最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借助上述分段式着色光伏焊带对太阳能电池片2进行连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