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方法及端子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77967发布日期:2019-01-02 23:48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方法及端子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方法及在该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中使用的端子。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如图14至16所示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301。

在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301中,通过压接端子303的芯线压接部305而保持电线307的芯线(导体)309。

这里,能够将jp2005-116241a列为与现有技术相关的技术文献。



技术实现要素:

同时,存在这样的情况:在传统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301中,构成芯线309的股线311的数量大。

当股线311的数量大时,在压接芯线压接部305以保持芯线309时,存在许多不与端子303(芯线压接部305)直接接触的股线311,如图16所示。顺便提及,在图16中,具有阴影线的股线311是与芯线压接部305直接接触而导通的股线311。于是,图16中的不具有阴影线的股线311是如下的股线311:其不与芯线压接部305直接接触,并且经由与芯线压接部305直接接触的股线311而导通。

以这种方式,当存在许多不与芯线压接部305直接接触的股线311时,彼此相邻的股线311之间的电阻由于形成在股线311的表面上的氧化膜等的影响而变大。即,如果存在许多不与芯线压接部305直接接触的股线311,则存在端子303(芯线压接部305)与芯线309之间的电阻增大的问题。

该问题随着股线311的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显著,并且还由于股线311由容易在表面上形成氧化膜的铝等制成而变得显著。

已经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小电线的芯线与端子之间的电阻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方法以及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具有:电线,该电线包括具有多个股线的芯线;和端子,该端子包括底板部和一对芯线压接片,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个边缘凸出,并且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的各自末端部被划分为多个部分,该端子利用所述底板部和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而包围并保持所述芯线。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在基端部处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延伸,在中间部处互相接触,并且在所述末端部处在互相分离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的各所述末端部的所述多个部分的至少一个部分在与所述末端部的其它部分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端子的所述芯线压接片的所述末端部可以形成有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在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或者所述芯线压接片的所述末端部可以形成有多个部分,该多个部分由在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狭缝划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端子包括:底板部;和一对芯线压接片,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个边缘凸出。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的各所述末端部的的至少一部分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端子包括:底板部;和一对芯线压接片,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个边缘凸出,并且具有被划分为多个部分的末端部。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的各所述末端部的所述多个部分的至少一个部分在与所述末端部的其它部分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用于连接电线与端子的连接方法包括:去除电线的一部分处的被覆,所述电线包括具有多个股线的芯线和覆盖所述芯线的被覆。将通过去除所述被覆而露出的所述芯线安装到芯线压接部上,所述芯线压接部包括底板部和一对芯线压接片,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个边缘凸出并且具有末端部,所述末端部被划分为多个部分,使得各所述末端部的所述多个部分的至少一个部分在与所述末端部的其它部分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在将所述芯线安装在所述芯线压接部上之后,利用所述底板部和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包围并保持所述芯线,使得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在基端部处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延伸,在中间部处互相接触,并且在所述末端部处在互相分离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各所述末端部的所述多个部分的至少一个部分在与所述末端部的其它部分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具有:电线,该电线包括具有多个股线的芯线;和端子,该端子包括底板部和一对芯线压接片,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个边缘凸出,并且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的各自末端部形成有多个凸部,该端子通过所述底板部和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包围并保持所述芯线。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在基端部处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中间部处互相接触,并且所述末端部的各个凸部在互相分离的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能够减小电线的芯线与端子之间的电阻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方法以及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中使用的端子的展开图;

图2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中使用的端子的立体图,该视图示出将端子安装于电线之前的状态;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5的vii-vii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将表示图6所示的芯线压接片的末端部的虚线添加到图7的视图;

图9是根据变形例的端子的展开图,该视图对应于图1;

图10是根据变形例的端子的视图,该视图对应于图3;

图11是根据另一个变形例的端子的展开图,该视图对应于图1;

图12是在根据再另外一个变形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中使用的端子的立体图,该视图示出将端子安装于电线之前的状态;

图13是沿着图12的xiii-x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传统的电线与端子的连接结构中的将端子安装于电线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传统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以及

图16是沿着图15的xvi-xvi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了说明的目的,陈述了大量的具体细节,以彻底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明显地,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一个以上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示意性地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简化附图。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将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记表示全部图中的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和部件,并且将省略或简化这样的部分和部件的描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因此,与实际不同。

如图4和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电线端子连接结构)被构造为包括电线3、安装在电线3上的端子(压接端子)5。例如,另一条电线(未示出)安装在其上的配对端子(未示出)连接到在电线端子连接结构1中使用的端子5。

为了方便描述,将电线端子连接结构1中的电线3和端子5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fr,将与前后方向fr正交的预定方向定义为宽度方向wd,并且将与前后方向fr和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vt(高度方向)。而且,针对在图3等中规定的上下方向vt,将设置稍后描述的底板部17的一侧称为下侧low,并且将设置稍后描述的芯线压接片19的一侧称为上侧up。

另外,当将穿过电线端子连接结构1的中心并且与宽度方向wd正交的平面假设为中央平面时,电线端子连接结构1的电线3和端子5形成为关于该中央平面对称,即,两侧对称。

电线3被构造为包括芯线(导体)7和覆盖芯线7的被覆(具有绝缘性的被覆)9。芯线7由多个股线11构成。例如,股线11使用诸如铝和铜或铝和铜的合金这样的金属形成为细长的柱状。

在电线3中,去除被覆9的一部分(例如,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前后方向fr上的前端),以露出芯线7。

多个股线11以绞合或直线状延伸且捆束的形态聚集成束,从而构成芯线7。芯线7(电线3)具有柔性。例如,电线3的尚未去除被覆9的部分的截面(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截取的截面)是圆形。

更具体地,通过基本无间隙地集合股线11而形成的芯线7的截面形成为大致圆形。以预定厚度覆盖芯线7的被覆9形成为具有预定宽度的环状形状,并且圆形的芯线7的整个外周与被覆9的整个内圆周接触。另外,在只有未安装端子5等的电线3的状态下,彼此相邻的股线11不是固定的,而是处于仅互相接触的状态。

例如,通过将平板状的金属材料形成为预定形状(参见图1)并且将材料适当地弯曲成该预定形状(参见图2),而形成端子5。另外,端子5被构造为包括芯线压接部(芯线连接部;芯线安装部)13、被覆压接部(被覆安装部)15和配对端子连接部(未示出)。在端子5中,配对端子连接部、芯线压接部13和被覆压接部15在前后方向fr上从前侧f向后侧r依次布置。

此外,第一接合部27设置于配对端子连接部与芯线压接部13之间,如图2等所示。此外,第二接合部29设置于芯线压接部13与被覆压接部15之间。

如图2和3所示,芯线压接部13被构造为包括底板部17和从底板部17的两个边缘凸出的一对芯线压接片19。如图6至8所示,在一对芯线压接片19和底板部17的压接状态下,芯线压接部13通过底板部17和一对芯线压接片19包围并保持芯线7。

一对芯线压接片19中的各个芯线压接片19被构造为包括末端部(远离底板部17的部分)21、基端部(底板部17上的部分)和中间部(末端部21与基端部23之间的部分)25。末端部21在前后方向fr上被划分为多个部分21a、21b和21c(参见图1、2等)。

这里,将芯线压接部13保持芯线7的状态假设为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如图6至8所示,当在前后方向fr上观看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时,底板部17在宽度方向wd上延伸,使得厚度方向变为上下方向vt。

当在前后方向fr上观看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时,一对芯线压接片19中的各个芯线压接片19在基端部23处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朝向宽度方向wd上的内侧方向)延伸。例如,当在前后方向fr上观看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时,一对芯线压接片19中的各个芯线压接片19在中间部25中通过偏压力而在中央平面上的预定位置处互相接触。另外,当在前后方向fr上观看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时,一对芯线压接片19中的各个芯线压接片19在末端部21处在互相分离的方向(在宽度方向wd上与中央平面或中间部25分离的方向)上延伸。

此外,当在前后方向fr上观看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时,为了增加与端子5直接接触的股线11的数量,至少作为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的一部分的部分21b在与该末端部21的其它部分21a和21c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参见图8)。

顺便提及,通过压接被覆压接部15而使电线3的被覆9由被覆压接部15保持。

这里,将详细描述被压接之前的芯线压接部13。

首先,将描述平板状材料形成为预定形状但尚未经受弯曲的状态。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在厚度方向上观看形成为预定形状的平板状材料。

底板部17、一对芯线压接片19的基端部23和一对芯线压接片19的中间部25具有矩形形状。

另外,在被构造为包括底板部17和一对芯线压接片19的芯线压接部13(包括末端部21)中,不形成通孔。从而,从拓扑几何的角度考虑,当芯线压接部13的形状连续地变化时,能够将芯线压接部13视为等同于球面。

如图1、2等所示,端子5的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形成有多个凸部(凸起),该多个凸部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

换句话说,各个芯线压接片19(19a和19b)的末端部21在前后方向fr上被划分为多个部分。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fr上行进的三角形波状,即,形成为锯齿状,从而形成有例如三个三角形凸部31。此时,末端部21的末端是尖的。

如图1至3所示,端子5的芯线压接部13被构造为包括底板部17和从底板部17的宽度方向wd上的两个边缘凸出的一对芯线压接片19(19a和19b)。至少在这些末端部21的部分21b中,一对芯线压接片19(19a和19b)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向内)弯曲。

更具体地,当在前后方向fr上观看芯线压接部13时,如图3所示,底板部17在宽度方向wd上延伸,使得厚度方向变为大致上下方向vt,并且具有向下凸出的弧状。

芯线压接片19a的基端部23、中间部25以及末端部21的部分21a和21c从底板部17的一端斜向上直线状地竖立。芯线压接片19b的基端部23、中间部25以及末端部21的部分21a和21c也从底板部17的另一端斜向上直线状地竖立。顺便提及,芯线压接片19a(不包括部分21b)与芯线压接片19b(不包括部分21b)之间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距离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增大。

芯线压接片19a的末端部21的部分21b从该芯线压接片19a的中间部25的末端(上端)斜向上地竖立。芯线压接片19b的末端部21的部分21b也从芯线压接片19b的中间部25的末端(上端)斜向上地竖立。顺便提及,芯线压接片19a的末端部21的部分21b与芯线压接片19b的末端部21的部分21b在宽度方向wd上的距离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减小。

接着,将详细描述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

如图6至8所示,当在前后方向fr上观看处于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的芯线压接部13时,底板部17在宽度方向wd上延伸,使得厚度方向变为大致上下方向vt,并且具有向下凸出的弧状。

一个芯线压接片(左侧的芯线压接片)19a的基端部23从底板部17的宽度方向wd上的一端(左端)向右上方向延伸,并且然后向右下方向延伸。即,基端部23以诸如向上凸出的半圆状这样的弧状在向右方向上凸出第一预定量。

一个芯线压接片19a的中间部25从该芯线压接片19a的基端部23的末端稍微向下凸出第二预定量。

芯线压接片19a的末端部21的部分21b从该芯线压接片19a的中间部25的末端在向左方向上凸出第三预定量,以成为诸如四分之一弧状这样的弧状,如图6和8所示。

芯线压接片19a的末端部21的部分21a和21c从该芯线压接片19a的中间部25的末端在左下方向上凸出第三预定量,以成为诸如四分之一弧状这样的弧状,如图7和8所示。

另外,由于芯线压接部13形成为相对于中央平面对称,所以另一个芯线压接片(右侧的芯线压接片)19b的基端部23、中间部25和末端部21与一个芯线压接片19a的基端部23、中间部25和末端部21类似地凸出。

另外,由于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在互相分离的方向上凸出,所以得到了下面的构造。

一个芯线压接片19a(另一个芯线压接片19b)的末端部21不与该一个芯线压接片19a(另一个芯线压接片19b)的基端部23和底板部17接触,并且在一个芯线压接片19a(另一个芯线压接片19b)的基端部23与底板部17之间凸出。

结果,作为一个芯线压接片19a(另一个芯线压接片19b)的末端部21的一部分的部分21b在与该末端部21的其它部分21a和21c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顺便提及,上述第一预定量的值比第三预定量的值大,例如,上述第一预定量是上述第三预定量的大约3倍。第二预定量的值是小的。因此,在中间部25中,一对芯线压接片19以靠近从而线接触的形态互相接触。

另外,在前后方向fr上,去除被覆9之后露出的芯线7的长度比芯线压接部13的长度稍长。在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下,芯线7从芯线压接部13的前端稍微凸出,并且芯线7还从芯线压接部13的后端稍微凸出。位于在后端处稍微凸出的芯线7的更后侧处的部分由被覆9覆盖,并且这部分被覆9由被覆压接部15保持。

另外,在芯线压接部的芯线保持状态下,底板部17以及芯线压接片19的基端部23和中间部25形成筒状部。此外,筒状部通过偏压力包绕所有的股线11,即,包绕芯线7的整个周边。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通过利用偏压力穿过(wadingthrough)筒状部内的股线11而插入股线11之中。

接着,将描述电线3与端子5之间的连接方法。

首先,去除被覆9,使得芯线7在例如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部分处以预定长度露出(被覆去除步骤)。

随后,将通过在被覆去除步骤中去除被覆9而露出的芯线7安装到芯线压接部13上(芯线/端子安装步骤)。

与芯线/端子安装步骤同时地,将电线3的被覆9的在露出的芯线7附近的部分安装到端子5的被覆压接部15上(被覆/端子安装步骤)。

在芯线/端子安装步骤中将芯线7安装到芯线压接部13上之后,压接芯线压接部13,并且通过底板部17和一对芯线压接片19包围和保持芯线7(芯线保持步骤)。

结果,如图6至8所示,具有阴影线的股线11与芯线压接部13产生直接接触。

与芯线保持步骤同时地,也压接被覆压接部15,使得被覆9由被覆压接部15保持。

根据电线端子连接结构1,至少作为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的一部分的部分21b在与该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的其它部分21a和21b不同的方向上延伸。从而,与端子5的芯线压接部13直接接触的芯线7的股线11的数量增加,并且不与芯线压接部13直接接触的芯线7的股线11的数量减少。结果,能够减小电线3的芯线7与端子5之间的电阻,并且芯线7与芯线压接部13之间(压配合部分处)的电阻稳定。

特别地,当股线11由容易在其表面上形成氧化膜的铝或铝合金制成时,与芯线压接部13直接接触的股线11的表面上的氧化膜由于芯线压接部13的压接而被损坏。于是,芯线压接部13与没有氧化膜的股线11互相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减小电线3的芯线7与端子5之间的电阻的值。

另外,根据电线端子连接结构1,在包括末端部21的芯线压接部13中不形成通孔。结果,端子5的刚性不降低,并且抑制了由于刚性降低而引起的电阻的增大。

另外,根据电线端子连接结构1,由于芯线压接部13形成为筒状以覆盖电线3的芯线7的整个外周,所以芯线7不在芯线压接部13中露出。结果,端子5的刚性(特别是芯线压接部13的刚性)不降低,并且抑制了由于刚性的降低而引起的电阻的增大。

另外,根据电线端子连接结构1,端子5的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形成有多个凸部31(21a、21b和21c),该多个凸部31(21a、21b和21c)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结果,当通过压接芯线压接部13而保持芯线7时,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在不显著损坏股线11的情况下穿过股线11的同时,容易地插入到芯线7内(大量的股线11之间)。

另外,根据电线端子连接结构1,在安装电线3之前的端子5中,使一对芯线压接片19在其末端部21处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向内)弯曲。结果,当压接芯线压接部13以将端子5安装在电线3上时,不需要在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与中间部25之间的边界处形成促进弯曲的细长槽。

然后,当压接芯线压接部13以将端子5安装在电线3上时,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插入芯线7的股线11之间,并且端子5与芯线7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能够减小端子5与芯线7之间的电阻。

同时,在以上描述中,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划分为三个部分21a、21b和21c,但是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21a、21b、21c和21d,如图9所示,或者可以划分为五个以上的部分。

在该情况下,期望各个部分21a、21b、21c和21d的弯曲角度如图10所示地变化。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形成为三角形状的尖形。然而,如图11所示,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可以形成有由在前后方向fr上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狭缝33所界定的多个部分21a、21b和21c,。

另外,如图12和13所示,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可以被构造为并不划分为多个部分。在该情况下,当展开芯线压接部13时,底板部17和一对芯线压接片19(基端部23、中间部25和末端部21)具有矩形平板状。

另外,在压接图12和13所示的端子5的芯线压接部13之前的状态下,一对芯线压接片19中的各个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整个末端部21)与图3所示的末端部21的部分21b相似地向宽度方向wd上的内侧弯曲。

同时,在以上描述中,端子5安装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处,但是,端子可以安装在通过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去除预定长度的被覆9而露出的芯线7上。顺便提及,虽然该情况下的端子具有与端子5的形状不同的形状,但是该端子是设置有芯线压接部13的端子。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芯线压接片19的末端部21的部分(21a、21b和21c)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然而,一个芯线压接片19a的末端部21的所有部分可以在相同方向上延伸,或者另一个芯线压接片19b的末端部21的所有部分可以在相同方向上延伸。

即,该电线端子连接结构可以被构造为包括:电线,该电线包括由多个股线构成的芯线;端子,该端子包括底板部和一对芯线压接片,该一对芯线压接片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个边缘凸出,并且均具有由多个凸部构成的末端部,所述端子通过所述底板部和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包围并保持所述芯线,使得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在基端部处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中间部处互相接触,并且所述末端部的各个所述凸部在互相分离的方向上延伸。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实质特征的情况下以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而实施本发明。因此,在所有方面中将该实施例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前述描述所表明,并且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均意在包括在本发明中。

而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由本发明实现的一系列最优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