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777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电气部件的连接孔的内径有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进行连接的连接端子。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是插入到在电气部件设置的连接孔,而与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具备:基部;导电性的前端部,设置于基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和保持部,在配置于在前端部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按压前端部,并且被设置为能够从保持位置向基部的方向沿着前端部滑动。
【专利说明】
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插入在印刷基板的等电气部件设置的连接孔,并与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已知有压接端子(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2-151019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69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技术问题
[0008]现有的压接端子具有宽度比连接孔的直径还大的部分。并且,随着压接端子被插入到连接孔,压接端子的宽度宽的部分被连接孔的内壁压缩而变形。根据变形了的部分的反弹力,压接端子被固定于连接孔。
[0009]然而,在印刷基板等形成的连接孔的内径具有一定的尺寸偏差。因此,在一边被连接孔的内壁按压一边进行插入的类型的压接端子中,当连接孔的内径改变时,在向连接孔插入时产生的对压接端子的负荷也改变。因此,例如在连接孔的内径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宽度非常小的情况下,在插入时过大的负荷作用于压接端子,有可能导致压接端子弯曲。
[0010]技术方案
[0011]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中,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是插入到在电气部件设置的连接孔,而与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上述连接端子具备:基部;导电性的前端部,设置于基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和保持部,在配置于在前端部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按压前端部,并且被设置为能够从保持位置向基部的方向沿着前端部滑动。
[0012]应予说明,上述发明的概要并非列举了本发明的全部特征。另外,这些特征群组的变形也应该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一例的立体图。
[0014]图2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一例的立体图。
[0015]图3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图。
[0016]图4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一例的示意图。
[0017]图5是示出将连接端子10插入在电气部件140设置的连接孔142的步骤例子的图。
[0018]图6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0019]图7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0020]图8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0021 ]图9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压接端子的图。
[0022]符号的说明
[0023]10连接端子
[0024]12 基部
[0025]14前端部
[0026]16分离部
[0027]18保持部
[0028]20 挡块
[0029]140电气部件
[0030]142连接孔
[0031]210压接端子
[0032]212 基部
[0033]216分离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专利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合并不限定为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必须的。
[0035]图1和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0的一例的立体图。连接端子10具有基部12、前端部14和保持部18。基部12由铜和/或铝等的导电材料形成。基部12具有例如如圆柱形状或长方体形状等那样沿长度方向延伸而成的形状。在图1中,z轴方向为长度方向。基部12的与前端部14相反一侧的端部,例如与半导体装置的内部布线电连接。
[0036]前端部14设置在基部12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前端部14由铜和/或铝等的导电材料形成,并设置为沿该长度方向延伸。前端部14也可以由与基部12相同的导电材料形成。另夕卜,前端部14可以与基部12—体形成。前端部14的长度可以与基部12为相同程度。
[0037]前端部14在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在图1中,宽度方向是指与z轴垂直的xy平面内的方向。本例的前端部14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具有从基部12的前端延伸的相互分离的多个分离部16。本例的各个分离部16设置为以与基部12的前端的连接面作为固定面,根据在宽度方向上的按压力,相对于z轴的倾角能够变化。由此,前端部14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
[0038]然而,前端部14的形态并不被限定为具有多个分离部16的形态。前端部14可以为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并具有在保持部18处于预定的保持位置时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比固定值小,并且在保持部18处于预定的放开位置时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比固定值大的形状。该固定值例如为插入有前端部14的电气部件的连通孔的内径。
[0039]应予说明,前端部14的宽度是指在长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中,与长度方向垂直的xy平面内的宽度中的最大宽度。另外,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是指在长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中的前端部14的宽度中的最大宽度。另外,具有多个分离部16的前端部14的宽度是指多个分离部16的外侧的宽度。也就是说,当多个分离部16分离时,多个分离部16之间的空间的宽度也包括于前端部14的宽度。
[0040]另外,保持部18的保持位置是指,例如如图1所示,能够将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最小化的位置。另外,放开位置是指,例如如图2所示,能够将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最大化的位置。放开位置也可以指宽度方向的按压力没有通过保持部18施加到前端部14的位置。例如,放开位置是指在基部12的预定的位置。
[0041]保持部18可以具有包围连接端子10的xy平面上的外周的闭合的环形。并且,前端部14贯通保持部18的环形的内侧。但是,保持部18的形状不限定于闭合的环形。只要保持部18具有能够将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维持在比固定值小的状态(例如图1的状态)的强度即可。保持部18可以为环形的一部分被断开的形状。保持部18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也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在由导电材料形成保持部18的情况下,连接端子10和电气部件的连接孔之间的电流路径增加,因此电特性改善。另外,在由树脂材料形成保持部18的情况下,在保持部在前端部14滑动时,能够抑制前端部14的磨擦损耗,因此连接端子10的可靠性改善。保持部18设置为能够从保持位置朝向基部12的方向,沿着前端部14滑动到放开位置。
[0042]如上所述,图2示出对各个分离部16的按压力减弱,保持部18被配置在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成为比固定值大的状态的放开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各个分离部16以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领域中,在各个分离部16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以随着离开基部12而增加的方式而形成。
[0043]在本例中,前端部14在保持部18被配置于放开位置的状态下,宽度随着从基部12的前端朝向前端部14的前端而增加。在图2的例子中,各个分离部16在长度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因此随着从基部12的前端朝向前端部14的前端,宽度均匀地增加。在其他例子中,各个分离部16也可以具有在长度方向以曲线状延伸的区域。该曲线可以是相对于外周侧为凸的曲线,也可以是相对于外周侧为凹的曲线。
[0044]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当保持部18位于预定的保持位置时,各个分离部16被向宽度方向内侧按压,变形为与z轴大致平行的状态。在本例中,在保持部18配置于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遍及长度方向的整个领域,前端部14的宽度保持一定。应予说明,在保持部18被配置于预定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前端部14的在xy平面上的外形可以与基部12的外形相同。
[0045]另外,在保持部18被配置于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的前端部14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分离部16之间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可以保持一定。在本例子中,当保持部18在保持位置时,遍及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分离部16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保持部18的保持位置可以在前端部14的前端附近。例如保持位置比前端部14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更靠近前端部14的前端侧。
[0046]当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连接端子10被从电气部件的背面插入连接孔时,在插入的同时,保持部18被电气部件的背面向基部12的方向按压,保持部18滑动。当保持部18如图2所示移动到放开位置时,由于对前端部14的宽度方向的按压力被放开,因此前端部14的宽度根据弹性而变大。由此,前端部14与连接孔电连接并固定。
[0047]应予说明,在保持部18被配置于放开位置的状态的、各个分离部16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比在保持部18被配置于保持位置的状态的、各个分离部16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大。该距离可以为分离部16的与基部12相反侧的前端的距离。
[0048]在分离部16的数量为二个的情况下,连接端子10和连接孔的接点仅有两处,存在一个方向被充分固定,而另一个方向未被充分固定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分离部16的数量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连接端子10和连接孔的接点为三处以上,因此不仅一个方向,在不同方向上也被充分固定。因此,优选在前端部14的分离部16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各个分离部16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在从z轴方向观察的俯视图中,各个分离部16具有中心角为90度的扇形。另外,也可以至少一个分离部16的形状不同。但是,优选对置而设置的分离部16的形状为相同的。例如,对置的一对分离部16的中心角可以比另一对分离部16的中心角大。
[0049]应予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端子10能够按以下方式制造。首先,在圆柱状的导电体的前端部分到前端部14与基部12的连接部分为止,形成垂直相交的两个平面状的切口。由此,在前端部14形成四个分离部16。并且,将各个分离部16张开以使各个分离部16的距离增大。为了稳定在张开后的状态,也可以进行热处理等。之后,收拢各个分离部16,装配保持部18而成为图1的状态。由此,能够制造连接端子10。
[0050]图3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图。图3的(a)为立体图,图3的(a)的虚线示出了分离部16与基部12的连接面。图3的(b)为示出连接端子10的分离部16和基部12的连接面的截面图。在图3中虽然省略了保持部18,但示出了保持部18被配置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的前端部14的形状。本例的连接端子10的各个分离部16的形状与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端子10不同。其他的结构可以与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端子10相同。
[0051 ]本例子的分离部16具有将圆筒分割为多段的形状。本例子的分离部16具有上表面成为圆弧的壁状。各个分离部16的厚度在遍及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可以为均匀的。另外,各个分离部16的厚度也可以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区域不同。例如,各个分离部16可以形成为越靠近基部12越厚。由此,能够加固分离部16和基部12之间的固定。
[0052]各个分离部16的在前端的厚度可以是圆筒的半径的一半以下。应予说明,保持部18位于保持位置的情况下的前端部14的外形可以与基部12相同。在此,即使保持部18位于保持位置的情况下,在各个分离部16之间也形成有圆筒状的空洞。
[0053]在图1和图2的例子中,在基部12和前端部14的连接面的中心点,多个分离部16相互邻接,但在本例的分离部16,即使在与基部12的连接面的中心点O也相互分离。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各个分离部16容易变形。
[0054]图4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图4示出连接端子10的侧视图。另夕卜,虽然在图4示出了两个分离部16,但连接端子10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分离部16。
[0055]图4的(a)示出未装配保持部18的连接端子10,图4的(b)示出保持部18装配在保持位置的连接端子10。如上所述,在未装配保持部18的状态下,各个分离部16被放开。因此,各个分离部16之间的距离朝向前端渐渐增大。
[0056]另一方面,当保持部18装配在保持位置时,各个分离部16根据保持部18的内径而收拢成束。在本例子中,当保持部18装配在保持位置时,前端部14的宽度与基部12的宽度相等。在保持部18配置在保持位置的状态下,连接端子10插入于电气部件的连接孔而被连接。
[0057]图5是示出将图4的(b)所示的连接端子10插入并连接到在电气部件140设置的连接孔142的步骤例子的图。首先,如图5的(a)所示那样,调整连接端子10和电气部件140的相对位置,以使各个连接端子10与对应的连接孔142对置。这时,保持部18被配置在预定的保持位置。
[0058]在保持部18被配置在预定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前端部14的宽度Wl比连接孔142的内径W3小。例如前端部14的宽度Wl为Imm左右。与之相对,连接孔142的内径W3可以比宽度Wl大10%左右。另外,保持部18具有不能通过连接孔142的形状。例如,本例的保持部18的外径W2比连接孔142的内径W3大。在本例中,保持部18的外径W2是指保持部18在xy平面上的宽度中的最大宽度,连接孔142的内径W3是指连接孔142的内径在xy平面上的宽度中的最小宽度。
[0059]接下来如图5的(b)所示,各个连接端子10插入连接孔142。由于各个前端部14的宽度Wl比连接孔142的内径W3还小,所以负荷不会作用于各个前端部14。因此,防止各个连接端子10在插入时弯曲。
[0060]接下来如图5的(C)所示,连接端子10进一步插入连接孔142。由于保持部18的外径W2比连接孔142的内径W3还大,所以保持部18不能通过连接孔142。因此,与将连接端子10插入连接孔142的动作联动,保持部18被电气部件140的背面按压而朝向基部12在前端部14滑动。
[0061]在本例子中,即使在保持部18滑动的情况下,在保持部18到达放开位置为止,前端部14的宽度Wl不增大。因此,在连接端子10插入时,不会在连接端子10和连接孔142之间产生摩擦。因此,能够保护连接端子10和连接孔142免于摩擦损耗,即使重复插拔连接端子10,也能够维持连接端子10和连接孔142的特性。
[0062]应予说明,前端部14的宽度Wl也可以对应于保持部18朝向基部12滑动而增大。即使在该情况下,在保持部18到达放开位置为止,前端部14的宽度Wl优选维持在比连接孔142的内径W3小的状态。
[0063]接下来如图5的(d)所示,保持部18配置于预定的放开位置。在保持部18位于放开位置的情况下的前端部14在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本例中为前端的宽度W4),比在保持部18位于保持位置的情况下的前端部14在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本例子中的前端的宽度Wl)大。
[0064]另外,在保持部18位于放开位置的情况下的前端部14在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4比连接孔142的内径W3大。最大宽度W4可以比最大宽度Wl大10%到100%的程度。另外,在保持部18位于放开位置的情况下,优选以前端部14的至少一部分与连接孔142的内壁接触的方式来规定前端部14的形状。
[0065]应予说明,在保持部18位于放开位置的情况下,保持部18可以与电气部件140的背面以及连接端子10双方接触。在至少保持部18的表面由导电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保持部18也作为电气部件140和连接端子10之间的电流路径而起作用,因此能够通过保持部18加强电连接。
[0066]通过这样的步骤,在将连接端子10插入连接孔142的情况下,能够保护连接端子10和连接孔142。因此,能够反复在连接孔142插拔连接端子I O。应予说明,在从连接孔142拔出连接端子10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向前端部14施加向宽度方向内侧的按压力的同时,将连接端子10从连接孔142拔出的夹具。该夹具优选具有随着将连接端子10从连接孔142拔出而使保持部18朝向保持位置滑动的结构。
[0067]图6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本例的连接端子10为在图1至图5所示的任意一个连接端子10的构造中,还具备挡块20。在设置了挡块20的部分的连接端子10的宽度比保持部18的内径大。
[0068]挡块20设置于与保持部18的放开位置邻接且从前端部14分离的位置。挡块20设置于在将连接端子10插入至连接孔142的情况下,防止保持部18从放开位置进一步向基部12侧滑动的位置。由此,在电气部件和连接端子1连接时,能够将保持部18保持在预定的放开位置。因此,能够用于电气部件的z轴方向的位置对齐。挡块20可以设置于基部12。
[0069]图7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本例的连接端子10与图1至图6中说明的任意一个连接端子10的构成的区别点在于,具有前端区24。其他的结构可以与图1至图6中说明的任何一个连接端子10相同。
[0070]前端区24是指前端部14的与基部12处于相反侧的端部。本例的前端区24在保持部18配置于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宽度随着离开基部12而减小。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连接端子容易地插入连接孔142。
[0071]图8是示出连接端子1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本例的连接端子10与图1至图7中说明的任意一个连接端子10的构成的区别点在于,具有平坦区28。其他的结构可以与图1至图7中说明的任何一个连接端子10相同。
[0072]平坦区28设置于前端部14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部分的区域。本例子的平坦区28设置于与基部12的连接部分。在前端部14未被保持部18按压的状态下,平坦区28宽度保持一定。在本例中,前端部14还具有从平坦区28延伸的前端区26。前端区26在保持部18配置于放开位置的状态下,宽度随着离开基部12而增加。
[0073]以在保持部18配置于保持位置的情况下,前端区26的宽度比连接孔142的内径小的方式来规定前端部14的形状。另外,在本例中,平坦区28成为保持部18的放开位置。挡块20防止保持部18滑动至比平坦区28更靠近基部12侧的位置。
[0074]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保持部18的放开位置,也使前端部14具有在宽度方向的弹性。因此,即使在保持部18的内径以及前端部14的宽度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保持部18容易地滑动至放开位置。
[0075]图9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压接端子的图。图9的(a)示出插入连接孔142之前的压接端子,图9的(b)示出插入至连接孔142的状态下压接端子。
[0076]本例的压接端子210具有基部212和两个分离部216。两个分离部216的最大宽度比连接孔142的内径大。压接端子210被连接孔142的内壁按压并插入连接孔142。因此,由于连接孔142和压接端子210的尺寸偏差,导致大的负荷作用于端子和连接孔142。另外,由于在两个分离部216和连接孔142之间产生摩擦的同时插入端子,当反复插拔端子时,连接的可靠性降低。
[0077]与此相对地,根据图1至图8说明的连接端子10,能够降低在连接端子10插入时的负荷。另外,即使反复插拔连接端子10,也能够维持连接的可靠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10的插入步骤、保持部18的滑动步骤和前端部14的放开步骤同时联动进行。因此,与分别进行上述步骤的情况相比,改善了连接端子与电气部件在连接步骤中的工作效率。
[0078]以上,参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更改和改进。
[0079]专利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示的装置、系统、程序以及方法中的动作、次序、步骤以及阶段等的各种处理的实施顺序,并未通过“之前”、“预先”等进行明示,另外,如果不是将之前的处理的输出用于之后的处理,应该注意能够以任意的顺序实现。关于专利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虽然为了方便而使用了 “首先”、“接下来”等进行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着这个顺序实施。
【主权项】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是插入到在电气部件设置的连接孔,而与所述电气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具备: 基部; 导电性的前端部,设置于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和 保持部,在配置于在所述前端部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按压所述前端部,并且被设置为能够从所述保持位置向所述基部的方向沿着所述前端部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从所述保持位置到放开位置滑动, 在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放开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前端部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比在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前端部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具有从所述基部的前端延伸的相互分离的多个分离部, 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放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各个分离部之间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距离,比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保持位置的状态下的各个分离部之间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距离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供上述前端部贯通的环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具有三个以上的所述分离部。6.根据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挡块,在所述保持部滑动到所述放开位置后,所述挡块将所述保持部保持在所述放开位置。7.根据要求3或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放开位置的状态下,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各个分离部之间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距离随着离开所述基部而增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各个分离部之间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保持一定。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将各个分离部设置为在与所述基部的前端的连接面的中心点相互分离。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放开位置的状态下,宽度随着从所述基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前端部的前端而增加。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具有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宽度随着离开所述基部而减少的前端区。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具有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放开位置的状态下,宽度在所述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区域中保持一定的平坦区。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由导电材料形成。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由树脂材料形成。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块设置于所述基部。
【文档编号】H01R12/58GK105938947SQ201610083076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6日
【发明人】矶崎诚
【申请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