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复合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3724发布日期:2019-02-10 14:0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光电复合线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与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连接的光电复合线缆,更加具体而言,涉及使柔性扁平配线板与光纤复合化的光电复合线缆。



背景技术:

作为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例如沿着壁面配置的挂壁电视机110的显示器装置101如图7、图8所示那样,为了使显示器装置101不从壁面突出得较大,将附加装置102配置在贯通壁板wp的嵌入盒sb内,所述附加装置102具有处理显示在显示器装置101上的影像信号的通信控制部102b与显示器装置101的电源部102a,从附加装置102经由连接到显示器装置101的背面侧的电源线103向显示器装置101供给驱动电源,并且经由信号线104向显示器装置101输出影像信号等电信号(专利文献1)。

这样安装在壁面上的挂壁电视机110为了将附加装置102收容到壁板wp内的嵌入盒sb中,需要在壁板wp上打孔,需要对壁板wp进行加工,另外,安装位置受限于打孔的位置,因此无法使挂壁电视机110移动至期望的位置。因此,以往将显示器装置与向显示器装置输出影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机顶盒stb分离开,并通过连接线缆将两者连接起来,从而使作为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的显示器装置薄型化,并且自如地配置在任意位置。

在此,在不在壁板wp上打孔而将连接线缆连接到安装在壁面上的挂壁电视机110的情况下,需要将连接线缆的终端插入到宽度不足1cm的挂壁电视机110的侧面的连接插入口中来进行连接,作为这种用途的连接线缆,使用柔性印刷配线基板(fpc:flexibleprintcircuit)或柔性扁平电缆(ffc:flexibleflatcable)等柔性扁平配线板。

进一步,随着显示器的大型化,需要从机顶盒stb向显示器高速传送大容量的影像信号,形成于柔性扁平配线板的电信号线的传送有限,提出了一种光电复合线缆,其沿着柔性扁平配线板形成由光纤构成的光导波路,通过光导波路高速传送大容量的信号(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其中,如图9的(a)、图9的(b)所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光电复合线缆120构成为,在柔性扁平电缆的中央并列配置作为光导波路的光纤123,并用薄壁的绝缘保护片121b覆盖其表面整体,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在细长带状的绝缘薄膜基材121a的表面上并列配置有作为电信号线的多个带状导体122。在光纤123的两端具备对高速电信号进行e/o转换以及对光信号进行o/e转换的一组光电转换元件,比较低速的电信号经由光电复合线缆120的带状导体122输出到与光电复合线缆120的终端连接的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大容量的高速电信号经由光纤123输出到与光电复合线缆120的终端连接的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

另外,如图10的(a)、图10的(b)所示,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光电复合线缆130在细长带状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31的配设有作为信号线的配线图案的侧方,凹陷设置有收容光纤133的凹槽134,通过在该凹槽134的两侧架设光纤133,从而形成使配线图案与光纤133一体化的光电复合线缆130。在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31的凹槽134的两侧部位,安装有对高速电信号进行e/o转换以及对流向光纤133的光信号进行o/e转换的一组光电转换元件135、135,比较低速的电信号经由光电复合线缆130的配线图案输出到与光电复合线缆130的终端连接的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大容量的高速电信号经由光纤133输出到与光电复合线缆130的终端连接的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80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481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98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为了将连接线缆的终端连接到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的狭窄的侧面内,需要通过薄壁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等薄壁的柔性扁平配线板来构成连接线缆,进一步,为了向电气设备输出高速大容量的电信号,需要构成为将光纤123、133一体地配设在该柔性扁平配线板上的光电复合线缆120、130。另一方面,在挂壁电视机等的用途中具备的显示器装置等中,近年来渴望使用有机el的显示元件来薄型化至小于等于3mm的厚度,并使从壁面突出的厚度在包括连接到显示器装置的线缆类在内的情况下小于等于3mm,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到显示器的侧面的光电复合线缆120、130的厚度变为小于等于3mm,因此变得容易弯曲。

其结果是,在图9所示的光电复合线缆120中,在绝缘薄膜基材121a的表面固定光纤123,在光纤123的表面侧仅覆盖有薄壁的绝缘保护片121b,因此存在绝缘薄膜基材121a在表面侧以较大曲率弯曲,光纤123破损或者折损的问题。

因此,图10所示的光电复合线缆130将光纤133保有余量地架设在凹槽134的两端,仅将该两端支承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31。由此,即使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31自身大幅度翘曲,光纤133也不会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31一起大幅度翘曲,但是,由于在光纤133的两端的固定端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因此最终无法成为保护光纤133的根本解决方案。

另外,在光电复合线缆的柔性扁平配线板上,除了需要根据向电气设备输出的多种信号来配设多种信号线之外,还需要配设向电气设备供给电源的电源线,为了相互绝缘地配设多个信号线与电源线全部,柔性扁平配线板变宽,存在着在室内配设于与机顶盒stb之间的柔性扁平配线板变宽并且显眼、影响美观的问题。

尤其是,由于在柔性扁平配线板上形成的电源线为薄壁,因此为了将使电气设备动作的10a至20a的电源电流以上的电流设为容许电流,电源图案自身的宽度也需要加宽,进一步,在将厚度设为小于等于3mm的薄型的电气设备内,无法内置运算放大器、三端稳压器等外形具有一定厚度的稳压电源电路部件,因此对于电气设备内的以不同电力进行动作的每个电路元件,以相互绝缘的方式按照其消耗电流配设多根线宽不同的电源线,需要进一步扩大设计柔性扁平配线板的宽度。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以往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线缆,即使将沿着柔性扁平配线板配设了光纤的光电复合线缆整体设置为薄壁,也不会使光纤受到较大的弯曲应力而变形或者破损。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线缆,即使在柔性扁平配线板上配设多种信号线与电源线,也不会使与配线方向正交的横向宽度扩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项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光电复合线缆与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连接,使配设向电气设备输出电信号的信号线的柔性扁平配线板、与向电气设备输出转换成高速电信号的光信号的光纤复合化,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至少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沿着光纤在光纤的表面侧与背面侧层叠有由柔性扁平电缆或者柔性印刷配线基板构成的扁平配线板,所述柔性扁平电缆沿着细长带状的薄膜基材固定有多个直线带状的导体,所述柔性印刷配线基板在细长带状的可挠性基材的长度方向上配设有电源线与信号线;以及覆盖部件,使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与光纤的整体一体化。

在由层叠在光纤的表面侧与背面侧的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夹持光纤的状态下,通过覆盖部件一体化,因此光纤不会在表面侧或者背面侧以较大曲率弯曲。

由于能够将信号线分别配设于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柔性扁平基板,因此能够配设多种信号线,而无需扩大光电复合线缆的宽度。

能够将配设有向电气设备输出低速电信号的信号线的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与向电气设备输出转换成高速电信号的光信号的光纤的整体一体化为数mm以下厚度的薄壁,在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的狭小的侧面插入薄壁的光电复合线缆的终端部,从而向电气设备输出低速信号与转换成高速电信号的光信号。

第二项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光电复合线缆的特征在于,覆盖部件紧贴在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的外周,使通过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夹持了光纤的整体一体化。

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被紧贴在其外周的覆盖部件覆盖。

第三项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光电复合线缆的特征在于,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分别为柔性扁平电缆。

由于通过柔性扁平电缆构成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因此,能够价格低廉地制造数m以上的较长的光电复合线缆。

由于将固定在柔性扁平电缆的绝缘性的柔性扁平基板上的、带状的导电性金属薄板作为信号线,因此,能够在将柔性扁平电缆保持为扁平的状态下将信号线翻折180度,将信号线的配设方向变为规定方向。

第四项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光电复合线缆的特征在于,在被表面侧与背面侧的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夹着的光纤的侧方,配置中间柔性扁平配线板,通过覆盖部件使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光纤与中间柔性扁平配线板的整体一体化。

即使在中间柔性扁平配线板上配设更多种类的信号线,光电复合线缆的厚度与宽度也不变。

第五项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光电复合线缆的特征在于,在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的至少任意一个中配设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供给对电气设备进行驱动的驱动电源。

由于能够在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中的任意一个的足够的宽度内配设电源线,因此,能够将电源线的线宽设为宽幅来扩大横截面面积,将电源线的容许电流设为大电流。

第六项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光电复合线缆的特征在于,覆盖部件为合成橡胶。

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与光纤被作为弹性体的合成橡胶包围,来自外部的冲击被合成橡胶缓解。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项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通过层叠在光纤的表面侧与背面侧的一对柔性扁平基板来保护光纤,因此,光纤不会大幅翘曲而变形或者破损。

在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的狭小的侧面,能够一并连接向电气设备输出电信号的信号线与光纤。

由于将输出电信号的多个信号线与光纤缠绕在一起一体化,而不扩大宽度,因此,即使配设在室内也不影响美观,不存在用户将各柔性扁平配线板与光纤分离开而错误地连接到电气设备的问题。

根据第二项技术方案的发明,通过覆盖部件保护一对柔性扁平基板。

根据第三项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将仅通过在绝缘性的柔性扁平基板上固定带状导电性金属薄板制造出的柔性扁平电缆作为光电复合线缆的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因此,能够以数米以上的长度来形成光电复合线缆,另外,能够将每个单位长度的价格制造成较低价格。

另外,在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的狭小的侧面内,能够在保持扁平的状态下将柔性扁平电缆翻折180度,并向不与光纤的延长方向重合的任意方向拉出信号线。

根据第四项技术方案的发明,能够配设更多的信号线,而不改变光电复合线缆的厚度与宽度。

根据第五项技术方案的发明,即使为了将大电流作为容许电流而采用宽幅的电源线,也能够形成在任意的柔性扁平配线板上。

另外,在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的狭小的侧面,能够通过一根光电复合线缆一并连接供给电气设备的驱动电源的电源线、向电气设备输出低速电信号的信号线与输出高速电信号的光纤,而无需另行连接向电气设备供给驱动电源的电源电缆。

根据第六项技术方案的发明,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与光纤的周围被作为弹性体的合成橡胶包围,因此,即使光电复合线缆从外部受到预想不到的负载或冲击,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和光纤也不会折损或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连接平面显示器装置40与机顶盒stb的、本申请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电复合线缆1的俯视图。

图2是以图1的a-a线剖切开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示出表面侧柔性扁平电缆10与平面显示器装置40之间的连接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示出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与平面显示器装置40之间的连接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图1的框图。

图6是在相当于图1的a-a线的位置剖切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电复合线缆20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示出连接显示器装置101与附加装置102的以往的电源线103的纵剖剖面图。

图8是挂壁电视机110的框图。

图9的(a)是示出从以往的光电复合线缆120的表面剥离了薄壁的绝缘保护片121b的一部分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的(b)是示出从以往的光电复合线缆120的表面剥离了薄壁的绝缘保护片121b的一部分的状态的、沿着长度方向剖切的纵剖剖面图。

图10的(a)是示出以往的光电复合线缆130的侧视图,图10的(b)是示出以往的光电复合线缆130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电复合线缆

2:电源线

2a:第一电源线

2b:第二电源线

3:信号线

5:扁带型光纤芯线

5a:光纤

10:表面侧柔性扁平电缆(表面侧ffc)

11:背面侧柔性扁平电缆(背面侧ffc)

12:中间柔性扁平电缆(中间ffc)

13:覆盖部件

40: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平面显示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电复合线缆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光电复合线缆1配设在作为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的平面显示器装置40与机顶盒stb之间,如图2所示,平行排列有6根光纤5a的扁带型光纤芯线5与中间柔性扁平电缆12被夹在一对柔性扁平电缆10、11之间,在包括其外周在内的整体上一体成型有由树脂构成的覆盖部件13,整体一体化为薄壁带状。

平面显示器装置40为沿着壁面安装的所谓的挂壁电视机的监视器,作为显示元件使用有机el,使得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量最小,其厚度设为小于等于3mm。为了薄型化至3mm以下,在平面显示器装置40中未设置接收显示在平面显示器装置40上的影像的调谐器与影像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驱动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电源电路等,尽可能实现薄型化,在设置于远离平面显示器装置40数米的位置并经由光电复合线缆1与平面显示器装置40连接的机顶盒stb侧,具备调谐器、信号处理电路、电源电路等电路。

由此,从机顶盒stb经由配设于光电复合线缆1的3张柔性扁平电缆10、11、12的多个信号线3,输出对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各电路元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比较低速的控制信号,经由配设于光电复合线缆1的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6根光纤5a,向平面显示器装置40输出需要大容量高速传送的影像信号。

另外,平面显示器装置40中存在不同的多系统电源系统,如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显示器显示部在24v/240w的驱动电源下动作,对显示器显示部与加密电路hdcp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等在12v/40w的驱动电源下动作等。在此,为了在平面显示器装置40中从对单一的输入电源电压进行分压并实现了稳定化的多系统电源系统供电,需要设置由运算放大器、三端稳压器等外形具有一定厚度的ic电路元件构成的稳压电源电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稳压电源电路也内置在机顶盒stb侧,从而实现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薄型化,从机顶盒stb经由配设于光电复合线缆1的3张柔性扁平电缆10、11、12中的任意一个的、与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电源系统数(在此为2个系统)相对应的2对第一电源线2a和第二电源线2b,向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各电路供给不同驱动源的电源。

一对柔性扁平电缆10、11与中间柔性扁平电缆12虽然均为沿着细长带状的薄膜基材固定有多个直线带状的导体的柔性扁平电缆(以下称为ffc),但是,只要是在细长带状的可挠性基材的长度方向上配设有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柔性扁平配线板,则不局限于ffc,也可以为通过蚀刻在绝缘薄膜基材的表面形成有配线图案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以下称为fpc)。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价格比较低廉地制造数米长度的电缆,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那样,使用了不在狭窄的连接空间内扩大体积就能够改变电源线与信号线的配线方向的ffc。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层叠在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表面侧的柔性扁平电缆10记载为表面侧ffc10,将层叠在背面侧的柔性扁平电缆11记载为背面侧ffc11,将中间柔性扁平电缆12记述为中间ffc12。

各ffc10、11、12是分别在机械强度优异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细长带状的2张绝缘薄膜基材之间,将由多个铜箔构成的直线带状的导体沿着绝缘薄膜基材的长度方向埋入而一体形成的,通过埋入的各导体形成了配设于各ffc10、11、12的电源线2以及信号线3。与数十微米厚度的fpc的导体图案相比,形成于ffc10、11、12的导体的厚度充分厚,因此电源线2中能够流动足够的容许电流的电源电流,但是,由于存在将容许电流设为10a以上的情况,因此上述2对第一电源线2a与第二电源线2b的线宽(图2中左右方向的宽度)与信号线3的线宽相比充分宽,形成了与容许电流的大小成比例的线宽。

只要是互不干扰的位置,2对第一电源线2a以及第二电源线2b与多个信号线3能够配设在各ffc10、11、12的任意位置,在此,如图2所示,在背面侧ffc11配设一对第一电源线2a,在表面侧ffc10配设一对第二电源线2b,在各ffc10、11、12的剩余空间配设多个信号线3。

扁带型光纤芯线5为在沿着图2的图中水平面平行排列有6根光纤裸线5a的状态下利用树脂一体化成扁带状的芯线。这样,由芯体与包层构成的光纤自身非常脆弱,因此,通常形成为用一层覆盖体覆盖其周围的光纤裸线、或者水平排列多个光纤裸线并利用树脂一体化成扁带状的扁带型光纤芯线5等的形态,在此,除了由芯体与包层构成的光纤之外,在扁带型光纤芯线5中排列的光纤裸线也称为光纤。

扁带型光纤芯线5形成为其厚度与中间ffc12大致相同的厚度的扁平带状,在中间ffc12的侧方与中间ffc12一起被夹在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之间,在该状态下在包括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的外周在内的整体上一体成型有覆盖部件13,得到整体一体化成薄壁带状的光电复合线缆1。

作为覆盖部件13中使用的树脂,只要是具有维持光纤的形状并且不会使光纤由于粘接而受到应力变形、不会使光纤破损的程度的粘接力的树脂,则能够使用任意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氨酯系、丙烯酸系、环氧系、尼龙系、酚系、聚酰亚胺系、乙烯系、硅系、橡胶系、氟化环氧系、氟化丙烯酸系等各种压敏粘接剂(黏着剂)、热可塑性粘接剂、热硬化性粘接剂。从光纤配线的固定难易度来看,优选使用压敏粘接剂以及热可塑性粘接剂。

另外,覆盖部件13既可以是成型出的薄膜的薄膜部件,也可以与上述粘接剂组合。例如可列举abs树脂、硅橡胶树脂、改性硅橡胶树脂、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聚酰亚胺、氯乙烯、聚酯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其中优选使用作为具有柔性的合成橡胶的硅橡胶树脂或改性硅橡胶树脂。

使用覆盖部件13覆盖光纤与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并使整体一体化的方法可以是任意的方法,例如,在薄膜部件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在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的外周卷绕的方法,或借助粘接剂等通过压力机或者辊等粘贴2张薄膜素材的方法。另外,在使用树脂或粘接剂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涂布在柔性扁平配线板和光纤外周并将它们重叠后使其硬化的方法,或者采用将柔性扁平配线板与光纤插入到模具中,填充树脂后使其硬化来成型加工的方法。除此之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光电复合线缆的结构,能够采用公知的任意方法。

细长带状的光电复合线缆1的横向宽度(图2中左右方向的宽度)根据电源线2的线宽、电源线2与信号线3的配线数量而不同,例如为50mm,另一方面,可将3层层叠的表面侧ffc10、扁带型光纤芯线5以及背面侧ffc11的各厚度分别设为0.5mm以下,因此被覆盖部件13覆盖的光电复合线缆1的厚度小于等于2mm。

这样,光电复合线缆1能够沿厚度小于等于2mm的扁平的厚度方向弯曲,但是,由于在弯曲方向的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两侧一体地配置有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因此,光电复合线缆1在任何方向上均不会以较大的曲率翘曲,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各光纤5a不会破损或变形。

由于机顶盒stb不限制连接位置与连接部的大小,因此,在光电复合线缆1的机顶盒stb侧的终端安装电源线2、信号线3和光纤5a的终端所对接的光电复合插头30,并将光电复合插头30嵌合连接到安装在机顶盒stb的印刷配线基板31上的插座32,从而使2对电源线2与多个信号线3电连接到机顶盒stb的对应的电路上。

另外,如图5所示,在插座32内内置有由激光驱动器33驱动控制的面发光激光器vcsel,面发光激光器vcsel对输入到激光驱动器33的信号进行e-o转换,并向与光电复合插头30对接的光纤5a射出。如图5所示,输入到机顶盒stb的6路高速信号图案31a中的信号为以每1路12gbps的传送速度传送的影像信号,面发光激光器vcsel向分别与6路对应的6根光纤5a发送对影像信号进行e-o转换而得到的光信号。

另外,输入到机顶盒stb的多个低速信号图案31b中的信号例如为,对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加密电路hdcp与有机el的显示元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数十mbps的传送速度的控制信号,经由与各低速信号图案31b连接的信号线3输出到平面显示器装置40侧。

进一步,在机顶盒stb的印刷配线基板31上,与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2个系统的电源系统相对应地形成有:第一供电图案31c1,经由光电复合线缆1的第一电源线2a向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显示器显示部供给24v/240w的驱动电源;以及第二供电图案31c2,经由光电复合线缆1的第二电源线2b向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控制电路等供给12v/40w的驱动电源。因此,无需在平面显示器装置40中设置用于从多个不同的电源系统供给稳定的电源的稳压电源电路,能够使平面显示器装置40薄型化至3mm左右的厚度。

在与光电复合线缆1的另一侧连接的平面显示器装置40中,存在与光电复合线缆1连接时不增加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量,而在厚度为3mm的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侧面连接光电复合线缆1的限制,但是,如上所述,光电复合线缆1的宽度为50mm,厚度小于等于2mm,因此,能够充分地将光电复合线缆1的终端部插入到薄型的平面显示器装置40侧面的宽度为3mm的连接插入口48中,从而连接到平面显示器装置40。

光电复合线缆1的平面显示器装置40侧的终端连接部未被覆盖部件13覆盖,因此层叠配置的表面侧ffc10、扁带型光纤芯线5、中间ffc12以及背面侧ffc11的各线缆未一体化,相互独立并分离自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为了在不使扁带型光纤芯线5内的光纤5a弯曲的状态下在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终端部使电源线2与信号线3的配线不发生干扰,在连接插入口48内将3张表面侧ffc10、中间ffc12以及背面侧ffc11沿着倾斜45度的倾斜线翻折180度从而使正反面翻转,并向与光纤5a正交的上方拉出。在此,表面侧ffc10、中间ffc12以及背面侧ffc11能够翻折180度,而几乎不会扩大体积,因此能够在宽度小于等于3mm的连接插入口48内充分地翻折,但是,在超过连接插入口48的宽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沿着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配线方向使表面侧ffc10、中间ffc12以及背面侧ffc11的翻折位置不同。

相对于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配线方向,在图1中向上方翻折的3张表面侧ffc10、中间ffc12以及背面侧ffc11进一步从上方依次在不同的位置处再沿着倾斜45度的倾斜线翻折180度,从而使正反面翻转,并从上方按照表面侧ffc10、中间ffc12、背面侧ffc11以及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顺序,将各线缆彼此平行地拉向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印刷配线基板41。由此,如图1所示,能够使各线缆的终端分别连接到安装在印刷配线基板41的不同位置上的ffc连接器42a、42b、42c以及插座43上。

其中,配设有第二电源线2b与多个信号线3的表面侧ffc10的终端连接到安装在印刷配线基板41上的图3所示的ffc连接器42a,从第二电源线2b向对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显示器显示部与加密电路hdcp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等供给12v/40w的电源,并且从多个信号线3输出对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各电路元件进行控制的传送速度比较低速的控制信号。在此,印刷配线基板41的厚度为0.5mm,ffc连接器42a的厚度为1.2mm,因此能够在宽度为3mm的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连接插入口48内连接光电复合线缆1的表面侧ffc10。

同样地,配设有多个信号线3的中间ffc12、与配设有第一电源线2a以及多个电源线3的背面侧ffc11的各终端分别连接到安装在印刷配线基板41上的ffc连接器42b、42c,从第一电源线2a向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显示器显示部供给24v/240w的电源,并且从多个信号线3输出对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各电路元件进行控制的传送速度比较低速的控制信号。

另外,在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6根光纤5a的端部安装有光插头44,所述光插头44固定各光纤5a,并嵌合连接于安装在印刷配线基板41上的插座43。嵌合连接有光插头44的插座43的高度包括厚度为0.5mm的印刷配线基板41在内最高为1.7mm,能够在宽度为3mm的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侧面连接光插头44。

如图4所示,在插座43中内置有45度镜45与光电二极管47,所述45度镜45配置在与6根光纤5a的各端面相对置的部位,将图中各光纤5a的水平方向的光轴转换成铅直方向,所述光电二极管47借助金凸起46搭载在印刷配线基板41的高速信号图案41a上,受光面面对45度镜45。光电二极管47对从6根光纤5a的各端面以12gbps的传送速度射出的、表示影像信号的光信号分别进行光电转换,并向与其输出侧连接的跨阻放大器tia输出。

跨阻放大器tia将从光电二极管47输出的表示影像信号的微弱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经由与6根光纤5a分别对应的6路高速信号图案41a输出到对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显示器显示部的显示进行控制的有机el驱动器。由此,在显示器显示部上显示出由从机顶盒stb以每1路12gbps的传送速度传送的影像信号产生的影像。

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机顶盒stb与作为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的平面显示器装置40的光电复合线缆1形成为,在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之间仅夹持有中间ffc12以及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薄壁带状,因此能够连接到薄型板状的平面显示器装置40,并且适度弯曲成不使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光纤5a破损的程度,因此可获得配线的自由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电复合线缆1中,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的横向宽度(图2中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夹在它们之间的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横向宽度长,因此,利用夹在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之间的扁带型光纤芯线5的侧方的空间配置了中间ffc12,但是,如果配设于柔性扁平配线板的电源线2与信号线3的数量少,则不必设置中间ffc12。

图6示出了未配置中间ffc12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电复合线缆20,图中,对与光电复合线缆1相同或者起相同作用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光电复合线缆20设置成,将1根光纤5a夹在分别配设有多个信号线3的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之间,并通过由树脂构成的覆盖部件13使整体一体化,呈扁平的外形。

根据该光电复合线缆20,能够缩短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的横向宽度,并能够缩短光电复合线缆20整体的横向宽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对厚度为3mm的平面显示器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局限于显示器装置,只要是薄型板状即可。

另外,以使扁带型光纤芯线5与配设有电源线2和信号线3的柔性扁平配线板复合化的线缆为例,对光电复合线缆1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光电复合线缆20那样,也可以是仅将配设有信号线3的柔性扁平配线板与光纤5a复合化的光电复合线缆。进一步,扁带型光纤芯线5可以是在光纤5a的两端一体地连接o-e转换元件与e-o转换元件从而模块化的有源光学线缆,另外,平行排列在扁带型光纤芯线5内的光纤5a的裸线不局限为多根,也可以为1根。

另外,在表面侧与背面侧的一对柔性扁平配线板之间通过由树脂构成的覆盖部件一体化的光纤不局限于具有覆盖体的扁带型光纤芯线,也可以是仅由芯体与包层构成的光纤裸线。

进一步,在光电复合线缆1中复合化的电源线2、信号线3以及光纤5a的根数与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尤其是,电源线2的根数根据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内的电源系统数进行设定,各电源线的线宽根据经由该电源线供给的大于等于电源的最大电流的容许电流进行设定。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扁带型光纤芯线5与在其表背面配置的一对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上一体成型了由树脂构成的覆盖部件13,并使整体一体化,但是,也可以将紧贴在一对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的外周的、具有黏着层或者粘接层的绝缘胶带作为覆盖部件13,并将绝缘胶带缠绕于配置在光纤5a的表背面的一对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的外周,从而使夹持光纤5a的一对表面侧ffc10与背面侧ffc11整体一体化。

工业实用性

适用于如下的光电复合线缆:即,与薄型板状的电气设备电连接,经由光纤向电气设备输出高速大容量的信号,并且经由由导体构成的信号线向电气设备输出比较低速的信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