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天线辐射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4741发布日期:2018-11-16 23:4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天线辐射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的制式越来越多,基站天线也要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制式。基站天线通常选择双极化辐射单元作为基本的辐射单元,利用极化分集接收技术提高信道容量,防止信号衰落。目前,一般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上使用的双极化天线振子主要由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振子主体构成,底座为圆形底座,通常采用金属铜制成,振子主体与底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不仅存在互调不良,使天线的性能不够稳定,而且结构形式和馈电形式都此较复杂,加工安装工序繁琐,不利于生产,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天线辐射振子,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天线辐射振子,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顶端设有巴伦固定座,所述巴伦固定座的两侧设有馈电支架,所述馈电支架的顶端设有馈电巴伦支撑柱,所述馈电巴伦支撑柱上分别套设有连接件和卡件,所述卡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所述连接件连接有引向子,所述卡件的顶端设有振子,所述振子包括连接于所述卡件上方的振子臂,所述振子臂相远离两端分别设有弯折部,且所述振子臂的上方设有馈电片,其中;

所述馈电片包括第一子馈电板、第二子馈电板、第三子馈电板和第四子馈电板,所述第一子馈电板、所述第二子馈电板、所述第三子馈电板和所述第四子馈电板环形排布形成中心部,所述第一子馈电板与所述第三子馈电板和所述第二子馈电板与所述第四子馈电板位于所述中心部连接有传输线,相邻所述第一子馈电板、所述第二子馈电板、所述第三子馈电板和所述第四子馈电板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第一子馈电板、所述第二子馈电板、所述第三子馈电板和所述第四子馈电板分别包括对称设置的耦合端面,所述耦合端面之间设有馈线过孔,所述馈线过孔一侧设有寄生片,所述寄生片一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枝节,所述枝节之间形成过桥部。

进一步的,所述馈电片、所述馈电巴伦支撑柱和所述巴伦固定座分别通过铆钉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引向子水平设置于所述振子的下方,所述振子呈倒几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为l形结构,且所述弯折部的底端一侧与所述振子臂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枝节和所述过桥部组合呈凹字形结构,且所述耦合端面为倾斜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馈电板、所述第二子馈电板、所述第三子馈电板和所述第四子馈电板两侧分别对称设置的耦合端面呈v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线交错排布,呈十字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对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设计,通过调整振子和引向子的幅值,相位来实现单个天线辐射单元的高增益性能,同时利用馈电片自身的波束赋形能力,同时配合第一子馈电板、第二子馈电板、第三子馈电板和第四子馈电板实现增益,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装配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制造,特别适用于采用多单元组成辐射单元的天线,而且提高了宽带匹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天线辐射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天线辐射振子的馈电片示意图。

图中:

1、反射板;2、巴伦固定座;3、馈电巴伦支撑柱;4、连接件;5、卡件;6、引向子;7、振子;8、振子臂;9、弯折部;10、馈电片;11、第一子馈电板;12、第二子馈电板;13、第三子馈电板;14、第四子馈电板;15、中心部;16、传输线;17、间隙;18、耦合端面;19、馈线过孔;20、寄生片;21、枝节;22、过桥部;23、馈电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天线辐射振子。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天线辐射振子,包括反射板1,所述反射板1的顶端设有巴伦固定座2,所述巴伦固定座2的两侧设有馈电支架23,所述馈电支架23的顶端设有馈电巴伦支撑柱3,所述馈电巴伦支撑柱3上分别套设有连接件4和卡件5,所述卡件5位于所述连接件4的上方,所述连接件4连接有引向子6,所述卡件5的顶端设有振子7,所述振子7包括连接于所述卡件5上方的振子臂8,所述振子臂8相远离两端分别设有弯折部9,且所述振子臂8的上方设有馈电片10,其中;

所述馈电片10包括第一子馈电板11、第二子馈电板12、第三子馈电板13和第四子馈电板14,所述第一子馈电板11、所述第二子馈电板12、所述第三子馈电板13和所述第四子馈电板14环形排布形成中心部15,所述第一子馈电板11与所述第三子馈电板13和所述第二子馈电板12与所述第四子馈电板14位于所述中心部15连接有传输线16,相邻所述第一子馈电板11、所述第二子馈电板12、所述第三子馈电板13和所述第四子馈电板14之间留有间隙17,且所述第一子馈电板11、所述第二子馈电板12、所述第三子馈电板13和所述第四子馈电板14分别包括对称设置的耦合端面18,所述耦合端面18之间设有馈线过孔19,所述馈线过孔19一侧设有寄生片20,所述寄生片20一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枝节21,所述枝节21之间形成过桥部22。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对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设计,通过调整振子7和引向子6的幅值,相位来实现单个天线辐射单元的高增益性能,同时利用馈电片10自身的波束赋形能力,同时配合第一子馈电板11、第二子馈电板12、第三子馈电板13和第四子馈电板14实现增益,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装配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制造,特别适用于采用多单元组成辐射单元的天线,而且提高了宽带匹配性。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片10、所述馈电巴伦支撑柱3和所述巴伦固定座2分别通过铆钉进行固定。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向子6水平设置于所述振子7的下方,所述振子7呈倒几字形结构。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9为l形结构,且所述弯折部9的底端一侧与所述振子臂8相平行。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枝节21和所述过桥部22组合呈凹字形结构,且所述耦合端面18为倾斜式结构。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馈电板11、所述第二子馈电板12、所述第三子馈电板13和所述第四子馈电板14两侧分别对称设置的耦合端面18呈v形结构。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16交错排布,呈十字形结构。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对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设计,通过调整振子7和引向子6的幅值,相位来实现单个天线辐射单元的高增益性能,同时利用馈电片10自身的波束赋形能力,同时配合第一子馈电板11、第二子馈电板12、第三子馈电板13和第四子馈电板14实现增益,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装配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制造,特别适用于采用多单元组成辐射单元的天线,而且提高了宽带匹配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