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池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9481发布日期:2019-01-05 10:3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包电池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一般是在液态锂离子电池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在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软包电池最多只会鼓气裂开。软包电池的优点一般表现在:1.安全性能好。软包电池,而不像钢壳铝壳电芯那样会发生爆炸。2.重量轻。软包电池重量较同等容量的钢壳锂电轻40%,较铝壳电池轻20%。3.容量大。软包电池较同等规格尺寸的钢壳电池容量高10~15%,较铝壳电池高5~10%。4.内阻小。软包电池的内阻较锂电池小,目前国产软包电池芯的内阻最小可做到35mω以下,极大的降低了电池的自耗电。5.设计灵活。软包电池的形状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

在汽车空调结构设计中,由于其所采用的软包电池容量较大,由多个软包电池彼此相邻靠近形成电池组,在其需要冷却时,耗能较高,传统针对该类软包电池冷却装置普遍存在冷却效率低下,且换热不均匀等现象,严重影响软包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的软包电池液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软包电池液冷装置,主要包括数个彼此抵接的软包电池,在每个软包电池边侧设置有一圈循环水管,在相邻软包电池之间设置一个液冷板,液冷板的四周与循环水管相连通;

每一个软包电池上的一圈循环水管设有一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置于软包电池的同一侧;或者,在一组软包电池组上只设置一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且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于最边缘的软包电池上,中间相邻的软包电池上的循环水管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相邻软包电池上的连接管路分别置于两侧。

本发明的软包电池液冷装置,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发明的软包电池液冷装置,主要包括数个彼此抵接的软包电池,在每个软包电池边侧设置有一圈循环水管,在相邻软包电池之间设置一个液冷板,液冷板的四周与循环水管相连通,在循环水管中通入冷却介质,并通过外接介质存储设备及输送设备即可实现对软包电池进行循环冷却降温,换热效率高。

2)、作为第一实施例,每一个软包电池上的一圈循环水管设有一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置于软包电池的同一侧。该实施例下,可以根据不同软包电池的冷却降温需要,对不同软包电池分别进行冷却降温,不需要冷却的软包电池,则无需通入冷却介质,节约能耗,便于管理。

3)、作为第二实施例,在一组软包电池组上只设置一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且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于最边缘的软包电池上,中间相邻的软包电池上的循环水管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相邻软包电池上的连接管路分别置于两侧。该实施例下,可以通过一套介质存储设备及输送设备即可实现对软包电池组进行循环冷却降温,使设备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软包电池液冷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软包电池液冷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软包电池液冷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软包电池液冷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软包电池液冷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的软包电池液冷装置,主要包括数个彼此抵接的软包电池4,在每个软包电池4边侧设置有一圈循环水管5,在相邻软包电池4之间设置一个液冷板3,液冷板3的四周与循环水管5相连通,在循环水管5中通入冷却介质,并通过外接介质存储设备及输送设备即可实现对软包电池进行循环冷却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软包电池4上的一圈循环水管5设有一个进液口1和一个出液口2,进液口1和出液口2置于软包电池4的同一侧。该实施例下,可以根据不同软包电池的冷却降温需要,对不同软包电池分别进行冷却降温,不需要冷却的软包电池,则无需通入冷却介质,节约能耗,便于管理。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4-5所示,在一组软包电池组上只设置一个进液口1和一个出液口2,且进液口1和出液口2分别设置于最边缘的软包电池4上,中间相邻的软包电池4上的循环水管5通过连接管路6连通,相邻软包电池4上的连接管路6分别置于两侧。该实施例下,可以通过一套介质存储设备及输送设备即可实现对软包电池组进行循环冷却降温,使设备造价成本低。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液冷装置。主要包括数个彼此抵接的软包电池,在每个软包电池边侧设置有一圈循环水管,在相邻软包电池之间设置一个液冷板,液冷板的四周与循环水管相连通;在循环水管中通入冷却介质,并通过外接介质存储设备及输送设备即可实现对软包电池进行循环冷却降温,换热效率高。每一个软包电池上的一圈循环水管设有一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置于软包电池的同一侧。该实施例下,可以根据不同软包电池的冷却降温需要,对不同软包电池分别进行冷却降温,不需要冷却的软包电池,则无需通入冷却介质,节约能耗,便于管理。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华;郑伟;刘梅梅;余磊;吴兵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14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