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4192发布日期:2019-02-10 14:0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参见图1,现有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oled)显示器1主要包括一基板10,一设于基板10上的有机发光模块11以及一覆盖于有机发光模块11上方的透明盖板12,例如玻璃或透明压克力(pet)板。且基板10与透明盖板12的周缘之间会以一封胶层13黏合,以将有机发光模块11封闭于两者之间,使不致受潮氧化。且由于oled显示器1为自发光之显示模式,其在室内或低环境光之条件下,具有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之显示特性,但其如果处于高照度之环境光源下,如接受室外的太阳光照射时,因oled本身的亮度远低于外界环境光,则由oled显示器1表面所反射的外界光将会让使用者看不清楚oled显示器1所显示的画面。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在oled显示器1的透明盖板12上再设置一由四分之一波板与一偏光板所构成的光学膜片组(图未示),使吸收来自外界的入射光。其中偏光板是由tac(三醋酸纤维素)膜(保护层)、pva(聚乙烯醇)偏光基体及tac膜(保护层)共三层厚度从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的薄膜材料组成。

此外,若要让oled显示器1同时具备触控功能,则可以在oled显示器1的光学膜片组上再设置一现成的触控感测模块(图未示),但如此一来,具备触控功能的oled显示器的积体和重量将大大地增加,而难以应用在以轻薄为要求的电子产品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产品整体厚度及重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及一封装组件,其覆盖于该有机发光组件的上方,并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四分之一波板、一液晶偏光板及一触控感测层,其中该触控感测层是一单层电极结构。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测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的上表面,该液晶偏光板形成于该触控感测层上,该触控感测层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列之间的数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该第一电极列包含以数个导线沿该第一方向串联的数个第一电极,且该液晶偏光板设有数个与所述第一电极列的导线交错的桥接单元,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以构成数个沿一与该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各该桥接单元包含两个贯穿该液晶偏光板的导电柱,以及设于该液晶偏光板的上表面并与该两个导电柱的各一端连接的导线,且该两个导电柱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的一端部电连接。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位于该液晶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测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的上表面,该液晶偏光板位于该触控感测层上,该触控感测层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列之间的数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该第一电极列包含以数个导线沿该第一方向串联的数个第一电极,且位于各该第一电极列两侧的相邻两个第二电极之间还设有一与各该第一电极列的导线交错的桥接单元,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以构成数个沿一与该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各该桥接单元包含一覆盖该第一电极列的导线的绝缘层,以及形成在该绝缘层上以导接相邻两个第二电极的导线。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位于该液晶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绝缘层,且该触控感测层形成于该绝缘层的上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重叠于该触控感测层上,该液晶偏光板位于该四分之一波板的上表面,其中该触控感测层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列之间的数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该第一电极列包含以数个导线沿该第一方向串联的数个第一电极,且该绝缘层设有数个与所述第一电极列的导线交错的桥接单元,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以构成数个沿一与该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各该桥接单元包含两个贯穿该绝缘层的导电柱,以及设于该绝缘层的下表面并与该两个导电柱的各一端连接的导线,且该两个导电柱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的一端部电连接。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位于该液晶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测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的下表面,该液晶偏光板位于该四分之一波板的上表面,该触控感测层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列之间的数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该第一电极列包含以数个导线沿该第一方向串联的数个第一电极,且位于各该第一电极列两侧的相邻两个第二电极之间还设有一与各该第一电极列的导线交错的桥接单元,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以构成数个沿一与该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各该桥接单元包含一覆盖该第一电极列的导线的绝缘层,以及形成在该绝缘层上以导接相邻两个第二电极的导线。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位于该液晶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玻璃,该触控感测层形成在该玻璃的下表面,该液晶偏光板位于该触控感测层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位于该液晶偏光板的下表面,该触控感测层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列之间的数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该第一电极列包含以数个导线沿该第一方向串联的数个第一电极,且该液晶偏光板设有数个与所述第一电极列的导线交错的桥接单元,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以构成数个沿一与该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各该桥接单元包含两个贯穿该液晶偏光板的导电柱,以及设于该液晶偏光板的下表面并与该两个导电柱的各一端连接的导线,且该两个导电柱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的一端部电连接。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玻璃,该触控感测层形成在该玻璃的下表面,该液晶偏光板位于该触控感测层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位于该液晶偏光板的下表面,该触控感测层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列之间的数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该第一电极列包含以数个导线沿该第一方向串联的数个第一电极,且位于各该第一电极列两侧的相邻两个第二电极之间设有一与各该第一电极列的导线交错的桥接单元,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使构成数个沿一与该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各该桥接单元包含一覆盖该第一电极列的导线的绝缘层,以及形成在该绝缘层上以导接相邻两个第二电极的导线。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测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的上表面,该液晶偏光板位于该触控感测层上,且该触控感测层包含数个等距排列的电极组,每一电极组包含呈长条状且相向设置的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的宽度由其一第一端朝相反的一第二端逐渐递减,该第二电极的宽度由其一第一端朝相反的一第二端逐渐递增。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位于该液晶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玻璃,该触控感测层形成于该玻璃的下表面,该液晶偏光板位于该触控感测层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位于该液晶偏光板的下表面,该触控感测层包含数个等距排列的电极组,每一电极组包含呈长条状且相向设置的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的宽度由其一第一端朝相反的一第二端逐渐递减,该第二电极的宽度由其一第一端朝相反的一第二端逐渐递增。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测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的下表面,该液晶偏光板位于该四分之一波板的上表面,该触控感测层包含数个等距排列的电极组,每一电极组包含呈长条状且相向设置的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的宽度由其一第一端朝相反的一第二端逐渐递减,该第二电极的宽度由其一第一端朝相反的一第二端逐渐递增。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位于该液晶偏光板上的玻璃。

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借由在封装组件上制作液晶偏光板及触控感测层以取代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上盖,不但使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同时具备显示、光学抗反射及触控功能,并有效减少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厚度及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液晶偏光板及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沿图3的4-4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沿图6的7-7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第三实施例的液晶偏光板及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沿图10的11-11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20及一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20上方的封装组件30。其中有机发光组件20包含一基板21及一设于基板21上的有机发光(oled)模块22,其主要包含由下往上堆栈设置的一具有数个画素电极的下电极层、一电子传递层、一有机发光层、一电洞传递层、一电洞注入层及一上电极层。且封装组件30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四分之一波板31、一液晶偏光板32、一触控感测层33及一玻璃34,其中触控感测层33是一单层电极结构。

更确切地说,如图2所示,四分之一波板31、触控感测层33、液晶偏光板32及玻璃34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则是先在四分之一波板31的上表面布设一透明导电材料层(图未示),再于透明导电材料层上以蚀刻制程或激光制程制作触控感测层33,再于触控感测层33上,例如采用湿式涂布制程(rolltoroll),涂布液晶材料,建构液晶偏光板32,最后再于液晶偏光板32上覆盖玻璃34,即完成封装组件30。其中透明导电材料层可以是ito(铟锡氧化物)、银纳米线(silvernanowire)、纳米碳管(carbonnanotube)、导电高分子(pedot/pss)、金属网格(metalmesh)或石墨烯等导电材料。

且如图3所示,触控感测层33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r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列r1之间的数个独立的第二电极p2,各该第一电极列r1包含以数个导线l1沿该第一方向串联的数个第一电极p1,且液晶偏光板32设有数个与所述第一电极列r1的导线l1交错的桥接单元40,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p2以构成数个沿一与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例如y轴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r2。

其中,如图4所示,各该桥接单元40包含两个贯穿液晶偏光板32的导电柱41、42,以及设于液晶偏光板32的上表面并与该两个导电柱41、42的一端连接的导线43,且该两个导电柱41、42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p2的一端部电连接。借此,透过桥接单元40将所述第二电极p2沿第二方向导接,构成数个与所述第一电极列r1交错的第二电极列r2,而形成一单层触控感测结构。

然后,将封装组件30以四分之一波板31朝下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20的上方,且在基板21与四分之一波板31的周缘之间以一封胶层23黏合,将有机发光模块22封闭于两者之间,使不致受潮氧化,即完成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组装。

参见图5至图7所示,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组件大致相同,亦即如图5所示,封装组件30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20的上方,且四分之一波板31、触控感测层33、液晶偏光板32及玻璃34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就制程来说,则是先在四分之一波板31的上表面布设一透明导电材料层(图未示),再于透明导电材料层上以蚀刻制程或激光制程制作触控感测层33,再于触控感测层33上,例如采用湿式涂布制程(rolltoroll),涂布液晶材料,建构液晶偏光板32,最后再于触控感测层33上覆盖玻璃34,即完成封装组件30。对于上述制程,亦可以是先在四分之一波板31的上表面制作触控感测层33,同时在玻璃34的一表面建构液晶偏光板32,再将玻璃34以液晶偏光板32朝下贴合于触控感测层33上,即完成封装组件30。而且如图6所示,触控感测层33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r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列r1之间的数个独立的第二电极p2,各该第一电极列r1包含以数个导线l1沿第一方向串联的数个第一电极p1;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位于各该第一电极列r1两侧的相邻两个第二电极p2之间还设有一与各该第一电极列r1的导线l1交错的桥接单元50,其连接相邻两个第二电极p2以构成数个沿一与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例如y轴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r2。

其中,如图7所示,各该桥接单元50包含一覆盖第一电极列r1的导线l1的绝缘层51,以及形成在绝缘层51上以导接相邻两个第二电极p2的导线52。借此,透过设于触控感测层33上的桥接单元50将所述第二电极p2沿第二方向导接,构成数个与所述第一电极列r1交错的第二电极列r2,而形成一单层触控感测结构。

或者,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层33也可以如图8所示,包含数个等距排列的电极组70,每一电极组70包含呈长条状且相向设置的一第一电极71与一第二电极72,其中第一电极71的宽度由第一端73朝相反的第二端74逐渐递减,第二电极72的宽度由其第一端73朝相反的第二端74逐渐递增。参见图9至图11所示,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有机发光组件20以及一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20上方的封装组件60,如图9所示,封装组件60包含由下而上重叠设置的绝缘层61、触控感测层62、四分之一波板63、液晶偏光板64及玻璃65。就制程来说,是先在四分之一波板63的下表面,以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制程形成触控感测层62,并于触控感测层62上布设绝缘层61,例如一片玻璃或透明压克力(pet)板,且于四分之一波板63的上表面,以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制程形成液晶偏光板64,再将玻璃65贴合于液晶偏光板64上,即完成封装组件60。在本实施例中,亦可以是在玻璃65的一表面建构液晶偏光板64,再将玻璃65以液晶偏光板64朝下贴合于四分之一波板63上,即完成封装组件60。

其中如图10所示,触控感测层62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r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列r1之间的数个独立的第二电极p2,各该第一电极列r1包含以数个导线l1沿第一方向串联的数个第一电极p1,且绝缘层61设有数个与所述第一电极列r1的导线l1交错的桥接单元40,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p2以构成数个沿一与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例如y轴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r2。且如图11所示,各该桥接单元40包含两个贯穿绝缘层61的导电柱41、42,以及设于绝缘层61的下表面并与该两个导电柱41、42的一端连接的导线43,且该两个导电柱41、42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p2的一端部电连接。借此,透过设于绝缘层61的桥接单元40将所述第二电极p2沿第二方向导接,构成数个与所述第一电极列r1交错的第二电极列r2,而形成一单层触控感测结构。

参见图12,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四实施例,其包含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组成组件,而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触控感测层33、四分之一波板31、液晶偏光板32及玻璃34是由下而上依序叠置;就制程来说,是以上述制程,先在四分之一波板31的下表面形成触控感测层33,并在四分之一波板31的上表面形成液晶偏光板32,再将玻璃34贴合于液晶偏光板32上,即完成封装组件30。在本实施例中,亦可以是在玻璃34的一表面建构液晶偏光板32,再将玻璃34以液晶偏光板32朝下贴合于四分之一波板31上,即完成封装组件30。且触控感测层33的电极结构及桥接单元50如同图6及图7所示,于此不再赘述。

或者,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层33可以是图8所示,包含数个等距排列的电极组70,每一电极组70包含呈长条状且相向设置的一第一电极71与一第二电极72,其中第一电极71的宽度由其第一端73朝相反的第二端74逐渐递减,第二电极72的宽度由其第一端73朝相反的第二端74逐渐递增。

参见图13,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五实施例,其包含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组成组件,而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四分之一波板31、液晶偏光板32、触控感测层33及玻璃34是由下而上依序叠置;就制程来说,是以上述制程,先在玻璃34的下表面形成触控感测层33,并在触控感测层33上形成液晶偏光板32,再于液晶偏光板32上贴合四分之一波板31,即完成封装组件30。且液晶偏光板32设有如图10所示,用以导接触控感测层33上相邻两个第二电极p2的桥接单元40,于此不再赘述。又或者,本实施例也可以如图6及图7所示,直接在触控感测层33上设置导接相邻两个第二电极p2的桥接单元50。

或者,本实施例的另一制程可以是在玻璃34的下表面形成触控感测层33,并在四分之一波板31的上表面形成液晶偏光板32,再将玻璃34以触控感测层33朝下贴合于液晶偏光板32上。而且,触控感测层33可以是如图6及图7所示,于此不再赘述。亦可以是如图8所示,包含数个等距排列的电极组70,每一电极组70包含呈长条状且相向设置的一第一电极71与一第二电极72,其中第一电极71的宽度由其第一端73朝相反的第二端74逐渐递减,第二电极72的宽度由其第一端73朝相反的第二端74逐渐递增。

因此,当来自外界的入射光穿过上述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封装组件30、60时,该入射光即会被四分之一波板31、63及液晶偏光板32、64所吸收。并且整合在封装组件30、60内的触控感测层33、62可发挥触控感测功能,而达到本发明同时具备显示、触控及抗反射的功效。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在有机发光组件20与封装组件30、60之间,更包括透明黏合层(图未示),透明黏合层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上使有机发光组件和封装组件电性绝缘,并使有机发光组件与外界的氧气、水分隔绝,避免其受潮和氧化而影响寿命,达到封装保护的作用同时并不影响有机发光组件的显示功能。

再者,上述的液晶偏光板32、64利用液晶分子具有自我组装之特性(self-assembly),例如胆固醇液晶,以及相对成熟之表面配向技术,实现了大面积液晶的规则性排列,在膜体固化成形后,成为一具有晶体结构之薄膜厚度,故液晶偏光板32、64的厚度只有数微米,由于不需使用tac保护膜,相较于传统的偏光板厚度减少许多,甚至透过特定的涂布技术,可将液晶偏光板32、64的厚度减少至约1微米,而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30、60的整体厚度。而且由于不使用传统偏光板,除了不需担心偏光板材料缺货、备料等问题,且可由业者自行于封装组件30、60上涂布液晶偏光板32、64,可以缩短制程时间,并方便因应不同产品规格需求,弹性调整液晶偏光板32、64的厚度及涂布位置等,而且可以节省部分向外购置偏光板的费用,使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

此外,上述第一至第五实施例还可包含一边框装饰油墨层(decorationlayer),其可设于玻璃34、65的下表面,设于四分之一波板31、6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设于有机发光组件20的基板21上表面等位置。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借由在封装组件30、60上直接布设液晶偏光板32、64及单层的触控感测层33、62,取代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上盖,不但使本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同时具备显示、光学抗反射及触控功能,并至少省去传统有机发光组件的玻璃盖板、触控感测模块的玻璃盖板,以及两层黏合玻璃盖板的oca(opticalclearadhesive)光学胶,而有效减少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厚度及重量。此外,本发明使用液晶材料制作偏光板,可将偏光板厚度由传统的数百微米降低到数微米,能更进一步减少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厚度,确实达成本发明的功效和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