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0882发布日期:2019-03-15 23:4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属于电容器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使用的油式电容器的引出端子,其铜电极与绝缘上端盖都是独立的,在使用过程中,电容器内部的浸渍油在铜电极与绝缘上端盖之间存在渗油隐患。同时,绝缘上端盖与铜电极之间易发生相对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包括铜电极、绝缘上端盖、氟胶圈、外壳盖板和绝缘下端盖,所述绝缘上端盖包裹在铜电极的外部且绝缘上端盖与铜电极连接为一体,所述铜电极的上端设置在绝缘上端盖的上方,所述铜电极的下端设置在绝缘上端盖的下方,所述氟胶圈套设在铜电极下端的外部,所述氟胶圈位于绝缘上端盖和外壳盖板之间,所述外壳盖板的板面设置有供铜电极下端穿过的通孔,所述绝缘下端盖的中央设置有供铜电极下端穿过的阶梯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铜电极上端的中央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铜电极中段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均位于绝缘上端盖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铜电极的表面采用挂镀工艺镀有第一金属保护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铜电极的侧壁还设置有与盲孔相连通的金属蒸汽进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盲孔的内壁通过蒸镀工艺镀有第二金属保护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蒸汽进孔处焊接有铜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所述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油,同时,所述绝缘上端盖与铜电极之间不易发生相对移动,实施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铜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包括铜电极1、绝缘上端盖2、氟胶圈3、外壳盖板4和绝缘下端盖5,所述绝缘上端盖2包裹在铜电极1的外部且绝缘上端盖2与铜电极1连接为一体,所述铜电极1的上端设置在绝缘上端盖2的上方,所述铜电极1的下端设置在绝缘上端盖2的下方,所述氟胶圈3套设在铜电极1下端的外部,所述氟胶圈3位于绝缘上端盖2和外壳盖板4之间,所述外壳盖板4的板面设置有供铜电极1下端穿过的通孔41,所述绝缘下端盖5的中央设置有供铜电极1下端穿过的阶梯孔51。

铜电极1与绝缘上端盖2装配在一起,在绝缘上端盖2的下端嵌入氟胶圈3,穿过电容外壳盖板4与绝缘下端盖5装配在一起,在铜电极1的底部焊接上电容器的内部引出连线,就形成了油式电容器引出的密封高压绝缘端子。

本发明绝缘上端盖2与铜电极1采用浇注的方式连接为一体,这使得绝缘上端盖2与铜电极1紧密结合,避免发生渗油。

为便于安装,如图2所示,所述铜电极1上端的中央设置有盲孔11,所述盲孔1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铜电极1中段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均位于绝缘上端盖2的内部。环形槽12的存在,使得灌注绝缘上端盖2时,部分绝缘材料镶嵌进铜电极1中环形槽12处,加强绝缘上端盖2与铜电极1的结合得更紧密,而且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绝缘上端盖2与铜电极1发生相对移动。

为保护铜电极1,同时,为了保持表面的光洁度,所述铜电极1的表面采用挂镀工艺镀有第一金属保护层。所述铜电极1的侧壁还设置有与盲孔11相连通的金属蒸汽进孔13。所述盲孔11的内壁通过蒸镀工艺镀有第二金属保护层。所述金属蒸汽进孔13处焊接有铜片。

而挂镀方式无法将内螺纹镀上金属。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金属蒸汽进孔13,使得铜电极1在蒸镀过程中,金属蒸汽从金属蒸汽进孔13中进入到盲孔11内部,使得内螺纹也蒸镀上第二金属保护层,最后再将这处金属蒸汽进孔13处焊接铜片从而堵住金属蒸汽进孔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包括铜电极、绝缘上端盖、氟胶圈、外壳盖板和绝缘下端盖,绝缘上端盖包裹在铜电极的外部且绝缘上端盖与铜电极连接为一体,氟胶圈套设在铜电极下端的外部,氟胶圈位于绝缘上端盖和外壳盖板之间,外壳盖板的板面设置有供铜电极下端穿过的通孔,绝缘下端盖的中央设置有供铜电极下端穿过的阶梯孔。所述密封型高压绝缘端子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油,同时,所述绝缘上端盖与铜电极之间不易发生相对移动,实施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徐湘华;丁润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06
技术公布日:2019.0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