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及RF同轴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3187发布日期:2019-03-16 00:0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及RF同轴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及rf同轴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针对同一种电缆存在不同的连接器型号规格,客户会根据不同的适用场合,选择不同连接器型号与之匹配(常用的有n型、7/16型等),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遇到连接器型号不符合现场要求的现象,例如,施工现场有n型连接器,但实际需要7/16型连接器,导致库存过量或者现场匹配不及时的异常。而且,电缆型号多达几十种,容易出错,给施工现场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及rf同轴电缆组件,可以将rf同轴电缆的规格从原先的几十种简化到一种,在施工现场通过快速调换标准接头模块安装,即可得到任意类型型号的电缆组件,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与匹配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包括可相互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模块化构件和第二模块化构件,所述第二模块化构件设置在rf同轴电缆端部,所述第一模块化构件的壳体首端设置有可与第二模块化构件电气连接的接触簧片,所述第一模块化构件的壳体末端设置有可连接其他连接器的转接接头。

优选,所述第二模块化构件端部设置有接头,所述第一模块化构件的壳体首端设置有可套接在第二模块化构件接头外周的第一空腔。

优选,所述第二模块化构件的接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空腔的端部设置有可与密封圈相互啮合的锯齿状台阶。

优选,所述接触簧片为弹性材质且内置于第一空腔中,所述接触簧片靠近壳体首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接触簧片横截面呈环形,所述第二空腔位于第一空腔的轴心位置,所述第二模块化构件设置有可卡合接触簧片的第三空腔。

优选,所述接触簧片为qbe-y2铍铜材料制成。

优选,所述接触簧片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与接触簧片一体成型,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呈圆柱体形状且凸起与接触簧片之间平滑过渡。

优选,所述转接接头为各不同型号连接器标准转接接头的一种,所述第一模块化构件通过标准转接接头与待连接的连接器连接。

优选,所述第一模块化构件的壳体设置有可与待连接的连接器相互卡合的卡合部。

优选,所述转接接头为n型、7/16型、sma型、tnc型、bnc型、l9型、smb型、smc型、bma型、ssma型、ssmb型、mcx型、mmcx型、saa型、msp型标准转接接头的一种。

对应的,一种rf同轴电缆组件,包括rf同轴电缆,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过模块化构件减少了rf同轴电缆组件规格的品种,rf同轴电缆规格从原先的几十种,简化到了一种电缆组件。通过加接上模块化标准型号接头(例如n型、7/16型、以及其他标准接头),实现了产品型号无缝对接。

第二、在施工现场仅通过快速调换标准接头模块安装,即可得到任意类型型号的rf同轴电缆配套产品,包括但不限于n型、7/16型、sma型、tnc型、bnc型、l9型、smb型、smc型、bma型、ssma型、ssmb型、mcx型、mmcx型、saa型、msp型连接器,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与匹配性。

第三、第一模块化构件和第二模块化构件之间的啮合,通过创造性采用凸瓶状接触簧片与锯齿状防水台阶,保证可靠的接触性能与优良的防水性能,其电气方面:连接可靠,接触电阻<0.02mω;机械方面:连接可靠,可以实现水下1米,24小时防水。

附图说明

图1是n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7/16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的第一模块化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rf同轴电缆组件啮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是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是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模块化构件与第二模块化构件啮合前后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接触簧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接触簧片啮合前后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rf同轴电缆组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rf同轴电缆组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1:rf同轴电缆;2:模块化构件;3:第二模块化构件;4:第一模块化构件;5:第一空腔;6:壳体;7:接触簧片;8:锯齿状台阶;9:密封圈;10:第二空腔;11:第三空腔;12:凸瓶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目前市场上,针对同一种电缆存在不同的连接器型号规格,如图1-2所示,常用的有n型、7/16型连接器型号,由于连接器型号不同,因此,电缆型号多达几十种,电缆型号需要与对应的连接器型号配对,因此施工现场容易出错,或出现现场匹配不及时的异常等。

如图3-10所示,本发明的一种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包括可相互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模块化构件4和第二模块化构件3,其中,第二模块化构件3设置在rf同轴电缆1端部,其可以设计为统一的结构固定在rf同轴电缆1端部,而第一模块化构件4是与第二模块化构件3相互独立且可连接为一体的。

具体的,第一模块化构件4包括壳体6,以图3中右侧方向为首端,则第一模块化构件4的壳体6首端设置有可与第二模块化构件3电气连接的接触簧片7,通过接触簧片7通过第二模块化构件3与rf同轴电缆1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模块化构件4的壳体6末端(即图3中的最左端)设置有可连接其他连接器的转接接头(图中未示出)。

rf同轴电缆转接构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在rf同轴电缆1端部的第二模块化构件3,其可以采用一种结构作为标准接头,另一部分是独立的第一模块化构件4,其又包括两部分,一端设置为与第二模块化构件3相对应的标准接头,而另一端设置有转接接头,第二模块化构件3和第一模块化构件4组成模块化构件2。

优选,转接接头为各不同型号连接器标准转接接头的一种,现有的连接器包括n型、7/16型、sma型、tnc型、bnc型、l9型、smb型、smc型、bma型、ssma型、ssmb型、mcx型、mmcx型、saa型、msp型等,因此,优选,转接接头为n型、7/16型、sma型、tnc型、bnc型、l9型、smb型、smc型、bma型、ssma型、ssmb型、mcx型、mmcx型、saa型、msp型标准转接接头的一种。第一模块化构件4通过标准转接接头与待连接的连接器连接。

为了提高第一模块化构件4与其他连接器连接的机械可靠性,优选,第一模块化构件4的壳体6设置有可与待连接的连接器相互卡合的卡合部。

如图5-10所示,为了保证第二模块化构件3和第一模块化构件4连接的机械可靠性和电气可靠性,可对其结构做如下优化:

第一、所述第二模块化构件3端部设置有接头,所述第一模块化构件4的壳体6首端设置有可套接在第二模块化构件3接头外周的第一空腔5。在第二模块化构件3的接头设置有密封圈9,所述第一空腔5的端部设置有可与密封圈9相互啮合的锯齿状台阶8,啮合后,如图8所示,连接后的模块化构件2可以实现水下1米,24小时防水。

第二、所述接触簧片7为弹性材质,通过实验证明,采用qbe-y2铍铜材料制备的接触簧片7具备优异的电气连接性能。如图9所示,接触簧片7内置于第一空腔5中,所述接触簧片7靠近壳体6首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空腔10,即图9中,接触簧片7自右端向内设置有一个缺口(即第二空腔10),第二空腔10位于第一空腔5的轴心位置。所述接触簧片7横截面(横截面视图与图9视图相互垂直)呈环形,所述第二模块化构件3设置有可卡合接触簧片7的第三空腔11。

第三、接触簧片7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与接触簧片7一体成型,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呈圆柱体形状(即l段)且凸起与接触簧片7之间平滑过渡(即r1段和r2段),参见图9,其接触簧片7呈凸瓶状12,直径平面l保证良好的接触性能,两端圆弧r1和r2包装良好的推入与拔出力度。如图10所示,凸瓶状接触簧片7插入第三空腔11中后,端部收紧实现电气可靠连接。

对应的,一种rf同轴电缆1组件,包括rf同轴电缆,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rf同轴电缆1转接构件,如图11所示,是rf同轴电缆通过转接构件与n型连接器连接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模块化构件4的壳体6设置有可与n型连接器内壁相互卡合的卡合部。如图12所示,是rf同轴电缆通过转接构件与7/16型连接器连接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模块化构件4的壳体6设置有可与7/16型连接器内壁相互卡合的卡合部,可有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通过模块化构件减少了rf同轴电缆组件规格的品种,rf同轴电缆规格从原先的几十种,简化到了一种电缆组件。通过加接上模块化标准型号接头(例如n型、7/16型、以及其他标准接头),实现了产品型号无缝对接。

在施工现场仅通过快速调换标准接头模块安装,即可得到任意类型型号的rf同轴电缆配套产品,包括但不限于n型、7/16型、sma型、tnc型、bnc型、l9型、smb型、smc型、bma型、ssma型、ssmb型、mcx型、mmcx型、saa型、msp型连接器,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与匹配性。

另外,第一模块化构件4和第二模块化构件3之间的啮合,通过创造性采用凸瓶状接触簧片7与锯齿状防水台阶,保证可靠的接触性能与优良的防水性能,其电气方面:连接可靠,接触电阻<0.02mω;机械方面:连接可靠,可以实现水下1米,24小时防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