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屏连续式绕组变压器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9273发布日期:2018-07-20 21:53阅读:1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内屏连续式绕组变压器线圈。



背景技术:

高电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绕组设计时,为了改善起始电压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提高绕组纵向电容,改善冲击分布,提高绕组冲击特性,一般将绕组设计为纠结式或内屏连续式。纠结式绕组的绕制复杂,且焊接头多,因此现阶段大多采用内屏连续式绕组。

内屏连续式绕组可以根据插入线段中的屏蔽线匝数的多少调节纵向电容,改善冲击分布,没有纠结的焊接头,且为连续式绕制,工艺简单。但,内屏连续式绕组的缺点是屏蔽线匝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使绕组辐向尺寸增大,增加了产品成本。

为了减小内屏连续式绕组的辐向尺寸,现有技术中,或者如图1所示,采用内屏部分和连续部使用两种线规的方式,也即内屏部分采用比连续部分更薄的线规的方式,其中斜线阴影部分为屏蔽线,横线阴影部分为纸垫条;或者如图2所示,采用内屏部分的匝数刻意减少的方式。但两种线规的方式增加了焊接头数量,且增加了产品负载损耗;匝数刻意减少的方式则限制了屏蔽匝数的填充排布,且需要调节屏蔽匝数放置位置,不利于调节纵向电容以及改善冲击分布。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屏连续式绕组变压器线圈,解决上述内屏连续式绕组为减小辐向尺寸引起的诸多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出一种内屏连续式绕组变压器线圈,包括磁芯,在所述磁芯上连续绕制有连续段,在连续段的首端设有内屏段;所述内屏段为N根导线和屏蔽线并绕的绕组;每段绕组的最后一匝中,M根并绕的导线绕制到下一段,所述M根并绕的导线与剩下N-M根并绕的导线同时在两段线饼中绕制一圈后,所述M根并绕的导线和剩下N-M根并绕的导线接着并绕到下一段中;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N为偶数根导线,所述M为N/2。

进一步的,所述内屏段为六段。

进一步的,所述内屏段中,两段为一组。

进一步的,所述六段中首两段的屏蔽线绕至于并绕导线的匝间。

进一步的,所述六段中除首两段的其他段的屏蔽线绕制于并绕导线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屏段和所述连续段采用相同的线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提出的内屏连续式绕组变压器线圈中,在内屏段的绕制中,对于每段绕组的最后一匝,从并绕导线中分离出来一部分绕制到下一段,剩余的并绕导线继续在当前段绕制,这两部分同时绕制一匝后,分离出来的那部分并绕导线再接着到下一段与已经绕制到下一段的剩余并绕导线一同绕制在下一段中;这种绕组方式与现有的两种内屏连续式绕组方式相比,相同的内屏线段情况下,一个线饼内所容纳的线段匝数不减少,有效的改善了冲击分布,提高了绕组的抗冲击绝缘能力,且不必采用与连续段不同的线规,避免了焊接头数量的增加,降低了产品负载损耗,提高了绕组的可靠性;每段的匝数的填充最大,可以更好的调节纵向电容,绕组段数可以减少,降低绕组高度,从而降低整个变压器的高度,显著的降低了产品成本。

结合附图阅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申请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技术中内屏段和连续段采用两种线规的绕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内屏段刻意减少匝数的绕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内屏连续式绕组变压器线圈的绕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提出一种内屏连续式绕组变压器线圈,如图3所示,包括磁芯31,在磁芯31上连续绕制有连续段32,在连续段32的首端设有内屏段33;该内屏段为N根导线a和屏蔽线b并绕的绕组;为减小辐向尺寸且线规不改变、也不减少段内匝数,本申请中,每段绕组的最后一匝中,将M根并绕的导线从N根并绕的导线分离出来用于绕制到下一段,分离出来的M根并绕的导线与剩下N-M根并绕的导线同时在两段线饼中绕制一圈后,剩下N-M根并绕的导线再与M根并绕的导线接着一同并绕到下一段中;这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

下面以N为偶数根数,M为N的一半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绕组方式给予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以图示中的L1和L2段为例,在L1段绕组的最后一匝中,把4根并绕导线中的2根分离出来绕制到下一段,并且,这分离出来的2根并绕的导线与剩下的2根并绕的导线同时在L1段和L2段线饼中绕制一圈后,2根分离出来的并绕导线接着进入下一段,与已经绕制一圈的2根并绕导线一起并绕到下一段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内屏段为六段。且内屏段中,两段为一组,共分为三组,每组中的两段采用上述的绕制方式。六段中首两段的屏蔽线b绕至于并绕导线的匝间,而其他段的屏蔽线b绕制于并绕导线间。内屏段和连续段采用相同的线规。

上述本申请提出的内屏连续式绕组变压器线圈中,绕组方式与现有的两种内屏连续式绕组方式相比,相同的内屏线段情况下,一个线饼内所容纳的线段匝数不减少,有效的改善了冲击分布,提高了绕组的抗冲击绝缘能力,且不必采用与连续段不同的线规,避免了焊接头数量的增加,降低了产品负载损耗,提高了绕组的可靠性。

每段的匝数的填充最大,可以更好的调节纵向电容,绕组匝数紧凑使得绕组段数可以减少,降低绕组高度,从而降低整个变压器的高度,显著的降低了产品成本。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