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源头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7690发布日期:2018-08-04 17:3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馈源头支架装置,尤指一种可快速组装及拆卸的馈源头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请配合参看如图8、9及10所示,现有馈源头支架装置包括一承座30及一馈源头组合架40;该承座30设有一卡设槽31、一方型凸块34、一贴合面32及两卡设凸块33,其中该卡设槽31凹设于该承座30的其中一面,该方型凸块34凸设于该卡设槽31的下方处,该贴合面32与远离该卡设槽31的该方型凸块34的一侧边相结合且朝上倾斜设置,该两卡设凸块33分别设于该贴合面32远离该方形凸块34的两外侧边,各卡设凸块33包括一凸块部331及一杆件部332,各杆件部332的一端与该贴合面32远离该方形凸块34的两外侧边相连接,各凸块部331邻接于各杆件部332异于该贴合面32的一端。

该馈源头组合架40为一塑胶材质,且能拆卸地与该承座30相结合且设有两侧面41、一底面42、一包覆面43、一承座容设空间44、一卡合杆45及两凹槽46,其中该两侧面41呈间隔设置,该两侧面41分别于其两前缘设有一抵靠凸块411,该底面42藉其两侧缘分别与该两侧面41的两底缘相结合,且该底面42贯穿设有一方型开口421,该包覆面43邻接于远离该方型开口421的该底面42一侧边并朝上斜向延伸设置,且位于该两侧面41之间,该承座容设空间44由该两侧面41、该底面42及该包覆面43所共同组成,并与该方型开口421相连通且设于该馈源头组合架40中,该卡合杆45藉其两端分别固设于该两侧面41上且远离该两抵靠凸块411,而位于该承座容设空间44中,且该卡合杆45的外型与该承座30的卡设槽31相对应,使该卡合杆45与该卡设槽31能相卡设结合,进而使该馈源头组合架40与该承座30能相结合,该两凹槽46分别形成于该包覆面43与该两侧面41之间,该两凹槽46位于该两抵靠凸块411的下方而与该承座容设空间44相连通,并与该两卡设凸块33的两杆件部332相对应。

现有馈源头支架装置于组合时,先将该馈源头组合架40调整至特定角度,使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卡合杆45能卡入该承座30的卡设槽31内,待完成卡合后,将该馈源头组合架40旋转至与该承座30呈90°角的位置,于此过程中,该承座30的两卡设凸块33的两杆件部332会分别穿过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两凹槽46,直到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两侧面41的两抵靠凸块411与该承座30的两卡设凸块33相接触,由于该馈源头组合架40具有塑性,故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两侧面41的两抵靠凸块411,会分别沿着该两卡设凸块33的两凸块部331的斜面被往外挤压,直到该两抵靠凸块411的位置高于该两卡设凸块33,该两抵靠凸块411始得恢复原状,并抵靠于该两卡设凸块33的凸块部331上,此时,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包覆面43会包覆在该承座30的贴合面32外,且该承座30的方型凸块34会卡合于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底面42的方型开口421之中。

现有馈源头支架装置于拆卸时,先将该具有塑性的馈源头组合架40的两侧面41的两抵靠凸块411分别往外拉,使该两抵靠凸块411不再抵靠于该两卡设凸块33的凸块部331上,并将该馈源头组合架40朝该承座30的方向转动,此时,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包覆面43不再包覆于该承座30的贴合面32外,且该承座30的方型凸块34会与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底面42的方型开口421分离,待转动至一定角度时,将该馈源头组合架40朝远离该承座30的方向拉开,使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卡合杆45与该承座30的卡设槽31分离,即可完成拆卸;虽然现有馈源头支架装置可达到组装及拆卸功能,然而,其组装及拆卸过程较繁杂,尤其是拆卸过程中,需要将该馈源头组合架40的两侧面41的两抵靠凸块411分别往外拉,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该两抵靠凸块411断裂,因此,诚有其需加以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馈源头支架装置的组装及该卸流程较为繁杂,及拆卸过程中可能导致元件断裂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目前技术问题的馈源头支架装置,其包括有一承座及一馈源头组合架,其中:

该承座包括一套设壳体及一组合件,其中该套设壳体为一长方体,该套设壳体于其中一短边侧面设有一组合开口,且该套设壳体于其两长边侧面分别设有一按压开口,该组合件固设于该套设壳体内,且位于与该两按压开口相对应的位置,该组合件设有两按压部,该两按压部分别朝该套设壳体的组合开口的方向延伸设置,该两按压部分别与该两按压开口相对应,且位于该套设壳体的顶面及底面之间,该两按压部分别于朝该组合开口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外侧面设有一扣合件;以及

该馈源头组合架能拆卸地与该套设壳体相结合而容设于该承座的套设壳体内,该馈源头组合架于其中一短边侧面设有一与该组合开口相对应的馈源头开口,且该馈源头组合架于其两长边侧面分别设有与该两按压部的两扣合件相对应的扣合件开口。

进一步,如前所述的馈源头支架装置,其中该套设壳体于异于该组合开口的一短边侧面设有一末端开口,该两按压开口相面对且设于邻近该末端开口的位置;且该套设壳体于其两长边侧面,且邻近该两按压开口的位置,分别设有一辨识开口,且该两辨识开口分别与该两扣合件相对应。

较佳地是,其中各扣合件呈一倒钩状,而朝外形成一斜面,且各扣合件设有一扣合部,该扣合部为一平直面;各扣合件开口的端面为平直面。

再进一步,如前所述的馈源头支架装置,其中该组合件略呈一W形的结构且设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呈一U形,该固定部的U形缺口与该套设壳体的末端开口相连通,该组合件藉由该固定部的顶面及底面分别与该套设壳体的顶面及底面结合,该固定部于其U形封闭端且与该套设壳体的顶面及底面相平行的两面分别被削掉两U形部分,使该固定部于远离该末端开口的U形封闭端部分邻近该套设壳体的顶面及底面处,分别形成一与该套设壳体的组合开口相平行的抵靠面,该呈一U形的固定部的两自由端分别邻接有一按压部。

更进一步,如前所述的馈源头支架装置,其中该馈源头组合架包括有一结合壳体、一肋条、一抵靠突缘及一支架本体,其中该结合壳体为一形状与该承座的套设壳体的内部容设空间相对应的长方体,该结合壳体的馈源头开口与该结合壳体的顶面及底面间分别朝外凸设形成一结合壳体抵靠面,该两结合壳体抵靠面的两自由端面会分别与该组合件的固定部的两抵靠面相抵靠,该肋条沿该结合壳体的长度方向固设于该结合壳体内,该肋条藉其顶面与底面,分别与该结合壳体的顶面与底面结合而位于该结合壳体的中段处,该抵靠突缘环形凸设于该结合壳体远离该馈源头开口的一端的外表面,该结合壳体从该抵靠突缘至该两结合壳体抵靠面的两自由端面间的长度,与该承座的套设壳体的两抵靠面至该组合开口的长度相对应,该支架本体设于该抵靠突缘异于该馈源头组合架的结合壳体的一面。

较佳地是,如前所述的馈源头支架装置,其中该套设壳体于其两长边内壁面,且邻近该两按压开口的部分沿着长度方向分别凹设有一凹槽;该结合壳体于该两扣合件开口与该馈源头组合架的抵靠突缘之间的两长边侧面,分别凸设有两个与该两凹槽相对应的导条。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有益效果有:

1.容易组装:只需要将该承座的套设壳体的组合开口与该馈源头组合架的馈源头开口相对正,再将该馈源头组合架朝该承座套入该承座之中,就可利用该两按压部的两扣合件分别与该馈源头组合架的两扣合件开口相卡合,只需一步骤即可完成组装。

2.容易拆卸:只需要使用拇指及食指分别经过该承座的套设壳体的两按压开口按压该组合件的两按压部,再该馈源头组合架相对于该承座拉出,也只需要进行按压及拉出的动作即可完成拆卸。

3.不易断裂:相较现有馈源头组合架于拆卸过程中还要将馈源头组合架的两侧面的两抵靠凸块分别往外拉,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馈源头组合架只按压该组合件的两按压部,即可使该承座与该馈源头组合架分离,有不易断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承座与馈源头组合架的组合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承座与馈源头组合架的组合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承座与馈源头组合架的组合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8为现有馈源头支架装置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图9为现有馈源头支架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0为现有馈源头支架装置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30 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馈源头支架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其包括一承座10及一馈源头组合架20,其中:

请配合参看如图1至3所示,该承座10包括一套设壳体11及一组合件12,且该承座10为一塑胶材质,其中该套设壳体11为一具有多个开口的长方体,该套设壳体11于其两短边侧面分别设有一组合开口111及一末端开口112,且该套设壳体11于其两长边侧面分别设有一按压开口113,进一步,该两按压开口113相面对且设于邻近该末端开口112的位置,较佳地是,该套设壳体11于其两长边侧面,且邻近该两按压开口113的位置,分别设有一辨识开口115,再进一步,该套设壳体11于其两长边内壁面且邻近该两按压开口113的部分沿着长度方向分别凹设有一凹槽114。

请配合参看如图1至3所示,该组合件12固设于该套设壳体11内,且位于与该套设壳体11的两按压开口113相对应的位置,该组合件12略呈一W形的结构且设有一固定部121及两按压部122,其中该固定部121呈一U形,该固定部121的U形缺口与套设壳体11的末端开口112相连通,该组合件12藉该固定部121的顶面及底面分别与该套设壳体11的顶面及底面结合,该固定部121于其U形封闭端且与该套设壳体11的顶面及底面相平行的两面分别被削掉两U形部分,使该固定部121于远离该末端开口112的U形封闭端部分邻近该套设壳体11的顶面及底面处,分别形成一与该套设壳体11的组合开口111相平行的抵靠面123,该两按压部122分别邻接于该呈一U形的固定部121的两自由端,并朝该套设壳体11的组合开口111的方向延伸设置,该两按压部122分别与该套设壳体11的两相面对的按压开口113相对应,且位于该套设壳体11的顶面及底面之间,该两按压部122分别于远离该固定部121的两自由端的一端的外侧面设有一扣合件124,较佳地是,各扣合件124呈一倒钩状,而朝外形成一斜面,且各扣合件124设有一扣合部125,该扣合部125为一平直面,且该两扣合件124分别与该两辨识开口115相对应,于拆卸时,使用者需使用拇指及食指分别经过该套设壳体11的两按压开口113,按压与该两按压开口113相对应的两按压部122,进而带动该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往内缩。

请配合参看如图1至3所示,该馈源头组合架20能拆卸地与该套设壳体11相结合而容设于该承座10的套设壳体11内,该馈源头组合架20为一塑胶材质,且包括有一结合壳体21、一肋条22、一抵靠突缘23及一支架本体24,其中该结合壳体21为一形状与该承座10的套设壳体11的内部容设空间相对应的长方体,该结合壳体21于其中一短边侧面设有一与该组合开口111相对应的馈源头开口211,该结合壳体21的馈源头开口211与该结合壳体21的顶面及底面间分别形成一结合壳体抵靠面214,该两结合壳体抵靠面214的两自由端面会分别与该组合件12的固定部121的两抵靠面123相抵靠,该结合壳体21于其两长边侧面分别设有两相面对且与该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相对应的扣合件开口212,该两扣合件开口212会分别与该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相卡合,进一步,该两扣合件开口212的端面为平直面,使该两扣合件124分别与该两扣合件开口125相结合时,该两扣合件124能分别藉其呈平直面的扣合部125,分别与该两扣合件开口212呈平直面的端面紧紧抵靠,且该两扣合件124呈一倒钩状,而朝外形成一斜面,故能增加该两扣合部125与该两扣合件开口212相抵靠时的接触面积,藉以提供一更稳固的扣合功能。

请配合参看如图1至3所示,该肋条22沿该结合壳体21的长度方向固设于该结合壳体21内,该肋条22藉其顶面与底面,分别与该结合壳体21的顶面与底面结合而位于该结合壳体21的中段处,该肋条22用以加强该馈源头组合架20的结合壳体21的结构强度;该抵靠突缘23环形凸设于该结合壳体21远离该馈源头开口211的一端的外表面,该结合壳体21从该抵靠突缘23至该两结合壳体抵靠面214的两自由端面间的长度,与该承座10的套设壳体11的两抵靠面123至该组合开口111的长度相对应,进一步,该结合壳体21于该两扣合件开口212与该抵靠突缘23之间的两长边侧面,分别凸设有两与该套设壳体11的两凹槽114相对应的导条213;该支架本体24设于该抵靠突缘23异于该馈源头组合架20的结合壳体21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馈源头支架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组合时,先将该承座10的套设壳体11的组合开口111,与该馈源头组合架20的结合壳体21的馈源头开口211直线相对,并将该结合壳体21的两导条213调整至与该套设壳体11的两凹槽114相对应的位置,将该馈源头组合架20的结合壳体21朝该承座10靠近并套入该套设壳体11之中,由于该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为一塑胶材质,故在该套设结合的过程中,该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会受该馈源头组合架20的结合壳体21的两长边内侧壁的挤迫而朝内变形,直到该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接触到该结合壳体21的两扣合件开口212并且相卡合,该承座10的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始可恢复原状,且各扣合件124的扣合部125为一平直面,故各扣合件124的扣合部125能与各扣合件开口212的平直端面紧紧抵靠,且该两扣合件124呈一倒钩状,而朝外形成一斜面,故能增加该两扣合部125与该两扣合件开口212相抵靠时的接触面积,藉以提供一更稳固的扣合状态,进一步,使用者可由该承座10的外部通过分别与该两扣合件124相对应的两辨识开口115,往内观察该两扣合件124及该两扣合件开口212的结合状况,以确定该两扣合件124及该两扣合件开口212是否确实扣合,确保该承座10与该馈源头组合架20不会因为组装时未完全扣合,而在使用过程中松脱。

同时,由于该结合壳体21从该抵靠突缘23至该两结合壳体抵靠面214的两自由端面间的长度,与该承座10的套设壳体11的两抵靠面123至该组合开口111的长度相对应,请配合参看如图4及5所示,该结合壳体21的两结合壳体抵靠面214的两自由端面,会分别与该组合件12的固定部121的两抵靠面123相抵靠,该抵靠突缘23会与该套设壳体11组合开口面对该馈源头开口211的一面的外周缘相抵靠,且该馈源头组合架20的肋条22会与该组合件12的固定部121的U形封闭端相抵靠,进一步,该结合壳体21的导条213会与该套设壳体11的两凹槽114相结合,使本实用新型的承座10与馈源头组合架20能够稳固地结合;于拆卸时,使用者经由拇指及食指分别经过该套设壳体11的两按压开口113,按压该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进而带动该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往内缩,而可与该馈源头组合架20的结合壳体21的两扣合件开口212相分离,此时,将该馈源头组合架20相对于该承座10拉出,即可完成拆卸流程。

进一步,本创作所提出的馈源头支架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如图6及7所示,本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馈源头组合架20A为一呈长方体的空心铝管,该馈源头组合架20A于其中一短边侧面设有一馈源头开口211A,该馈源头组合架20A于其两长边侧面分别设有两相面对的扣合件开口212A。

本实用新型馈源头支架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于组合时,先将该承座10的套设壳体11的组合开口111,与该馈源头组合架20A的馈源头开口211A直线相对,将该馈源头组合架20A朝该承座10靠近并套入该套设壳体11之中,由于该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为一塑胶材质,故在该套设结合的过程中,该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会受该馈源头组合架20A的两长边内侧壁的挤迫而朝内变形,直到该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接触到该馈源头组合架20A的两扣合件开口212A并且相卡合,该承座10的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始可恢复原状,且各扣合件124的扣合部125为一平直面,故各扣合件124的扣合部125能与各扣合件开口212的平直端面紧紧抵靠,又因该两扣合件124呈一倒钩状,而朝外形成一斜面,故能增加该两扣合部125与该两扣合件开口212相抵靠时的接触面积,藉以提供一更稳固的扣合状态,进一步,使用者可由该承座10的外部通过分别与该两扣合件124相对应的两辨识开口115,往内观察该两扣合件124及该两扣合件开口212A的结合状况,以确定该两扣合件124及该两扣合件开口212A是否确实扣合,确保该承座10与该馈源头组合架20A不会因为组装时未完全扣合,而在使用过程中松脱。

于此同时,该馈源头组合架20A设有一馈源头开口211A的一面的顶缘与底缘,会分别与该承座10的组合件12的固定部121的两抵靠面123相抵靠,使本实用新型的承座10与馈源头组合架20A能够稳固地结合;于拆卸时,使用者须使用拇指及食指分别经过该套设壳体11的两按压开口113,按压该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进而带动该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往内缩,而可与该馈源头组合架20A的两扣合件开口212A相分离,此时,将该馈源头组合架20A相对于该承座10拉出,即可完成拆卸流程。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两较佳实施例于组装过程中,均只需要将该承座10的套设壳体11的组合开口111,与该馈源头组合架20、20A的馈源头开口211、211A直线相对,再将该馈源头组合架20、20A朝该承座10套设结合至该承座10的套设壳体11之中,就可利用该承座10的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的两扣合件124分别与该馈源头组合架20、20A的两扣合件开口212相卡合,只需一步骤即可完成组装;于拆卸过程中,只需要使用拇指及食指分别经过该承座10的套设壳体11的两按压开口113按压该承座10的组合件12的两按压部122,再将该馈源头组合架20A相对于该承座10拉出,也只需要进行按压及拉出的动作即可完成拆卸,相较现有馈源头组合架,在组装过程中尚须调整角度,于拆卸过程中还要将馈源头组合架40的两侧面41的两抵靠凸块411分别往外拉,如此不方便拆卸以及增加元件断裂的风险,增有容易组装、拆卸及元件不易断裂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