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吸取功能的防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195发布日期:2018-09-18 22:42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吸取功能的防呆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所需进行数据传输的容量日渐增大,电脑和手机的用户量不断攀升。所以,目前的数据传输的连接器市场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然而现在的连接器生产很多都是通过人手组装或者机械手直接抓取,这样的生产效率低,我们有必要研制一种具有更高生产效率、生产成本更低的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吸取功能的防呆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连接器存在组装生产效率低和与外部接头对接时容易发生正反极反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吸取功能的防呆连接器,包括有壳体、多个端子;所述壳体是通过注塑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端子卡设在壳体的内部,该壳体的顶部设有吸取件;该壳体的底部设有两个直径不一的定位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取件包括有吸取面和多个定位脚,该吸取面设置在吸取件的上表面,该定位脚固定在壳体的前后面的定位凹槽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柱是指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该第一定位柱位于壳体下表面的左侧,该第二定位柱位于壳体下表面的右侧,该第一定位柱直径大于第二定位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插接口凹槽,该插接口凹槽的左右两侧设有防呆凸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导向槽,该导向槽的下端具有金属片,该金属片与壳体一体镶嵌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设有多个安装槽,该安装槽从凹槽内贯穿至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端子插接于对应的安装槽内,相邻两端子之间通过挡条隔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的焊接脚为贴片式焊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上设有干涉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壳体的上方设有吸取件,能使机械手在装配本产品的速度大大提高,且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同时在壳体上表面的接口凹槽中设有两个防呆凸部能防止外部插接头与连接器对接时发生正负极反接的情况。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 11、定位凹槽

12、吸取件 121、吸取面

122、定位脚 13、第一定位柱

14、第二定位柱 15、接口凹槽

151、防呆凸部 16、导向槽

161、金属片 17、凹槽

171、安装槽 172、挡条

20、端子 21、本体

211、干涉齿 22、焊接脚

23、接触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壳体10、多个端子20。

该壳体10是通过注塑的一体成型结构,该壳体10的前后面上设有多个定位凹槽11,该壳体10的顶部设有吸取件12,该吸取件12包括有吸取面121和多个定位脚122,该吸取面121设置在吸取件12的上表面,该定位脚122固定在前述的定位凹槽11上,将吸取件12设计在壳体10上,能缩短机械手(图中未示)吸取壳体10的时间,大大提高机械手装配效率。该壳体10的底部设有两个直径不一的定位柱,该定位柱是指第一定位柱13和第二定位柱14,该第一定位柱13位于壳体10下表面的左侧,该第二定位柱14位于壳体10下表面的右侧,该第一定位柱13直径大于第二定位柱14,设计两个不同直径的定位柱能防止连接器的装配方向弄反。该壳体10的上表面设有一插接口凹槽15,该插接口凹槽15的左右两侧设有防呆凸部151,该防呆凸部151能防止外部接头(图中未示)与本连接器连接时,正负极接反造成损坏。该壳体10的左右两侧设有导向槽16,该导向槽16能使外部接头与连接器进行对接时,起到导向和保护作用,该导向槽16的下端具有金属片161,该金属片161与壳体10一体镶嵌成型。该壳体10的下表面设有凹槽17,该凹槽17内设有多个安装槽171,该安装槽171从凹槽17内贯穿至壳体10的上表面,所述端子20插接于对应的安装槽171内,相邻两端子20之间通过挡条172隔开,该挡条172能防止端子20与端子20间接触到,从而发生短路。

该端子20通过前述安装槽171卡设在壳体10的内部,该端子20包括有本体21、焊接脚22和接触弹片23,该端子20的焊接脚22为贴片式焊脚,该端子20的本体21上设有干涉齿211,该干涉齿211能使端子20更紧固的卡设在壳体10的安装槽171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