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6971发布日期:2018-09-04 22:5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变压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电流)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数值不同的电压(电流)的设备。当一次绕组通以交流电时,就产生交变的磁通,交变的磁通通过铁芯本体导磁作用,就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出交流电动势。二次感应电动势的高低与一二次绕组匝数的多少有关,即电压大小与匝数成正比。主要作用是传输电能,因此,额定容量是它的主要参数。额定容量是一个表现功率的惯用值,它是表征传输电能的大小,以kVA或MVA表示,当对变压器施加额定电压时,根据它来确定在规定条件下不超过温升限值的额定电流。变压器是由绕在同一铁芯本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绕组组成,绕组之间是通过交变磁场而联系着并按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由于现有的干式变压器铁芯本体都是采用方体硅钢片叠加组装,使得组装完成后的铁芯本体往往呈现方形体;在铜丝绕圈过程中,铜丝容易因铁芯本体边框而被割断,并且在初始绕圈过程,铜丝还会因随意滑动而难以准确定位缠绕到边框上,从而影响到干式变压器的铜丝绕圈效率,搬运过程中铜丝容易因摩擦而跑偏变形。

实用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解决现有技术中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的铜丝绕圈效率低下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包括有铁芯本体和固定架;包括有铁芯本体和固定架;所述铁芯本体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中;所述铁芯本体包括有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以及第五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边框上,所述第一边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边框上;所述第二边框位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右侧,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边框上,所述第二边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边框上;所述第三边框位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右侧,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端固定在第四边框上,所述第三边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边框上;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以及第五边框的截面均为椭圆面;双手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第三边框均凹设有用于限位固定铜丝的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还包括有悬挂架;所述悬挂架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悬挂架一共有两个,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并且,每个所述悬挂架上均开设有挂孔,通过该结构,可以直接将该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悬挂起来,方便搬运,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直接悬挂固定架而容易造成固定架变形的缺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铁芯本体于所述第一边框与第四边框交界处设置有用于防止铜丝绕线断裂的第一避位槽;所述铁芯本体于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五边框交界处设置有用于防止铜丝绕线断裂的第二避位槽;所述铁芯本体于所述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交界处设置有用于防止铜丝绕线断裂的第三避位槽;所述铁芯本体于所述第三边框与第五边框交界处设置有用于防止铜丝绕线断裂的第四避位槽。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避位槽为凸线圆弧型避位槽,通过凸线圆弧型的第一避位槽,可防止铜丝在缠绕过程中因误碰到所述第一边框与第四边框交界处而造成铜丝断裂,能有效提高铜丝的缠绕效率;所述第二避位槽为凸线圆弧型避位槽,通过凸线圆弧型的第二避位槽,可防止铜丝在缠绕过程中因误碰到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五边框交界处而造成铜丝断裂,能有效提高铜丝的缠绕效率;所述第三避位槽为凸线圆弧型避位槽,通过凸线圆弧型的第三避位槽,可防止铜丝在缠绕过程中因误碰到所述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交界处而造成铜丝断裂,能有效提高铜丝的缠绕效率;所述第四避位槽为凸线圆弧型避位槽,通过凸线圆弧型的第四避位槽,可防止铜丝在缠绕过程中因误碰到所述第三边框与第五边框交界处而造成铜丝断裂,能有效提高铜丝的缠绕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第一边框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防止第一边框组装偏位的防偏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以及第五边框均设置有同样规格的防偏孔;其中,所述第一边框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所述第二边框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所述第三边框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所述第四边框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所述第五边框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并且,所述防偏孔为圆形,主要用于在组装过程中的定位,能有效防止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以及第五边框在组装过程中因碰撞或摆动而造成组装偏位的缺陷,能有效提高铁芯的组装效率。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以及第五边框的截面均为椭圆面,椭圆形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以及第五边框可以使得铜丝沿着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以及第五边框进行缠绕,能有效克服了铜丝在绕线过程中容易因铁芯本体边框而被割断的缺陷;并且,由于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第三边框均凹设有用于限位固定铜丝的定位槽,在绕线过程,铜丝沿着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第三边框上的定位槽进行缠绕,利用定位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铜丝因随意滑动而难以准确标定缠绕位置的缺陷,便于铜丝缠绕到铁芯本体上,从而提高了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铜丝绕圈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铁芯本体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铁芯本体的竖向剖视图。

图中:1-铁芯本体;2-避位槽;3-定位槽;4-防偏孔;5-固定架;6-悬挂架;7-挂孔;11-第一边框;12-第二边框;13-第三边框;14-第四边框;15-第五边框;21-第一避位槽;22-第二避位槽;23-第三避位槽;24-第四避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包括有铁芯本体1和固定架5;所述铁芯本体1安装在所述固定架5中;所述铁芯本体1包括有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以及第五边框15;所述第一边框1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边框14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边框15上;所述第二边框12位于所述第一边框11的右侧,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边框14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边框15上;所述第三边框13位于所述第一边框11的右侧,所述第三边框13的端固定在第四边框14上,所述第三边框1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边框15上;所述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以及第五边框15的截面均为椭圆面;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以及第三边框13均凹设有用于限位固定铜丝的定位槽。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以及第五边框15的截面均为椭圆面,椭圆形的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以及第五边框15可以使得铜丝沿着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以及第五边框15进行缠绕,能有效克服了铜丝在绕线过程中容易因铁芯本体1边框而被割断的缺陷;并且,由于所述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以及第三边框13均凹设有用于限位固定铜丝的定位槽,在绕线过程,铜丝沿着所述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以及第三边框13上的定位槽进行缠绕,利用定位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铜丝因随意滑动而难以准确标定缠绕位置的缺陷,便于铜丝缠绕到铁芯本体1上,从而提高了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铜丝绕圈效率。

具体地,该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还包括有悬挂架6;所述悬挂架6固定在所述固定架5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悬挂架6一共有两个,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架5的两端,并且,每个所述悬挂架6上均开设有挂孔7,通过该结构,可以直接将该干式电力变压器铁芯悬挂起来,方便搬运,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直接悬挂固定架5而容易造成固定架5变形的缺陷;该铁芯本体1于所述第一边框11与第四边框14交界处设置有用于防止铜丝绕线断裂的第一避位槽21;所述铁芯本体1于所述第一边框11与第五边框15交界处设置有用于防止铜丝绕线断裂的第二避位槽22;所述铁芯本体1于所述第三边框13与第四边框14交界处设置有用于防止铜丝绕线断裂的第三避位槽23;所述铁芯本体1于所述第三边框13与第五边框15交界处设置有用于防止铜丝绕线断裂的第四避位槽2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避位槽21为凸线圆弧型避位槽32,通过凸线圆弧型的第一避位槽21,可防止铜丝在缠绕过程中因误碰到所述第一边框11与第四边框14交界处而造成铜丝断裂,能有效提高铜丝的缠绕效率;所述第二避位槽22为凸线圆弧型避位槽32,通过凸线圆弧型的第二避位槽22,可防止铜丝在缠绕过程中因误碰到所述第一边框11与第五边框15交界处而造成铜丝断裂,能有效提高铜丝的缠绕效率;所述第三避位槽23为凸线圆弧型避位槽32,通过凸线圆弧型的第三避位槽23,可防止铜丝在缠绕过程中因误碰到所述第三边框13与第四边框14交界处而造成铜丝断裂,能有效提高铜丝的缠绕效率;所述第四避位槽24为凸线圆弧型避位槽32,通过凸线圆弧型的第四避位槽24,可防止铜丝在缠绕过程中因误碰到所述第三边框13与第五边框15交界处而造成铜丝断裂,能有效提高铜丝的缠绕效率;该第一边框11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防止第一边框11组装偏位的防偏孔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以及第五边框15均设置有同样规格的防偏孔4;其中,所述第一边框11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4,所述第二边框12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4,所述第三边框13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4,所述第四边框14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4,所述第五边框15上设置有两个防偏孔4,并且,所述防偏孔4为圆形,主要用于在组装过程中的定位,能有效防止所述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以及第五边框15在组装过程中因碰撞或摆动而造成组装偏位的缺陷,能有效提高铁芯的组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铁芯本体1由若干个宽度不一致的硅钢片层叠而成,其整体呈日字形;每一个硅钢片的中部均设置有防偏孔4,其侧边开设有定位槽,其边角处设置有避位槽32,若干个宽度不一样的硅钢片通过传统的层叠工艺,对准避位槽32堆叠组成铁芯本体1,使得该铁芯本体1上的第一边框11上的避位槽32能从上表面贯穿到下表面,第二边框12上的避位槽32能从上表面贯穿到下表面,第三边框13上的避位槽32能从上表面贯穿到下表面,第四边框14上的避位槽32能从上表面贯穿到下表面,第五边框15上的避位槽32能从上表面贯穿到下表面。同理,通过传统的交错层叠工艺,使得铁芯本体1上的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以及第三边框13上均形成有定位槽;并且通过若干个宽度不一致的硅钢片,使得铁芯本体1上的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以及第五边框15的截面均为椭圆面。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