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6959发布日期:2018-09-04 22:5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感器领域。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源设备、监视器、主板机等电子设备上。随着电子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电感器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其体积小、效率高、噪音小,生产成本低,又要求其散热效果好,能抗电磁干扰,而目前使用的电感器,普遍采用密封的形式抗电磁干扰。电感器在通电状态会产生热量,因此使得磁环和磁感应的温度升高,从而降低电磁场的强度,导致降低电感器的阻尼效果,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带有散热装置的电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电感器的散热问题,公开了一种电感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电感器,包括电磁屏蔽壳体、磁芯、缠绕线圈和引脚,所述缠绕线圈缠绕在磁芯上,所述磁芯设在电磁屏蔽壳体内,所述引脚设在电磁屏蔽壳体底部,所述引脚连接缠绕线圈,所述磁芯与屏蔽壳体之间设有散热内壳,所述散热内壳与电磁屏蔽壳体之间间隔开设有新风道;所述散热内壳的内壁上设有吸热片。

如上所述吸热片上设有吸热凸起,吸热凸起增大了吸热片与内部的接触面积,便于吸收内部热量。

如上所述吸热片的材质优选导热硅脂,导热硅胶热量吸收效率高。

如上所述新风道的出口为喇叭口,设为喇叭口便于内外空气流通。

如上所述电磁屏蔽壳体为圆柱形。

如上所述散热内壳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散热内壳吸收内部热量,热量再从新风道内散出,散热更加的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以往从外部散热的思路,本实用新型从产品内部结构着手,提高热的导出效率,使热量更容易对外散出,散热效率高。

为了更清楚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磁屏蔽壳体,2-磁芯,3-缠绕线圈,4-引脚,5-散热内壳,6-吸热片,7-新风道,8-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给予本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做出的实施例皆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电感器,包括电磁屏蔽壳体1、磁芯2、缠绕线圈3和引脚4,所述缠绕线圈3缠绕在磁芯2上,所述磁芯2设在电磁屏蔽壳体1内,所述引脚4设在电磁屏蔽壳体1底部,所述引脚4连接缠绕线圈3,所述磁芯2与电磁屏蔽壳体1之间设有散热内壳5,所述散热内壳5与电磁屏蔽壳体1之间间隔开设有新风道7;所述散热内壳5的内壁上设有吸热片6。

如上所述吸热片6上设有吸热凸起,吸热凸起增大了吸热片6与内部的接触面积,便于吸收内部热量。

如上所述吸热片6的材质优选导热硅脂,导热硅胶热量吸收效率高。

如上所述新风道7的出口为喇叭口8,设为喇叭口8便于新风道7内外空气流通。

如上所述电磁屏蔽壳体1为圆柱形。

如上所述散热内壳5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内壳5的内壁及吸热片6可以快速的吸收缠绕线圈3产生的热量,散热内壳5上的热量再随着空气流通从新风道7内对外散出,使电感器直接从内部散热显著提高了散热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