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耐磨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084发布日期:2018-09-18 22:2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柔性耐磨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设备单元需要来回移动的场合也越来越多,为防止电缆纠缠、磨损、拉脱、折断,常把电缆放入电缆拖链中,对电缆形成保护。实际使用中,拖链系统电线电缆还常常随拖链进行往返弯折,这对拖链系统电线电缆的抗弯折、抗撕裂和耐磨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传统电缆的使用寿命普遍偏短,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耐磨电缆,在电缆上设置耐磨齿,同时在中被层设置让位槽,使电缆具有很好的弯折能力和耐磨能力,提升电缆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柔性耐磨电缆,包括外被层、中被层、骨架和导线,所述外被层内设有耐磨颗粒,所述中被层包覆于所述外被层内,所述骨架和所述导线均包覆于所述中被层内,所述中被层的周向设有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和所述第二让位槽均为弧形,所述第一让位槽和所述第二让位槽沿所述中被层的中心轴线交替排列,相邻两所述第一让位槽的端部连线与所述第二让位槽的中部相交;所述第一让位槽与所述第二让位槽之间设有耐磨齿,所述耐磨齿的一端与中被层的周壁相连,所述耐磨齿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被层;所述骨架为十字形,所述骨架包括主体部、分隔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分隔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中被层抵接,所述主体部、所述分隔部和所述限位部共同围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导线的外周壁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让位槽和所述第二让位槽所在圆弧所对应圆心角均为90-150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被层的内壁设有尼龙纤维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的外周壁与所述中被层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内沿所述骨架长度方向设有让位腔。

进一步地,所述让位腔的周壁为锯齿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的中部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让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让位槽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自由端设有限位端部,所述第三让位槽的另一个侧壁设有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限位端部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端部为圆台状,所述限位端部的上低端靠近所述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颗粒的材质为石英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耐磨齿的一端与中被层的周壁相连,所述耐磨齿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被层,耐磨齿突出电缆的部分可以降低外被层受摩擦的强度,提升耐磨性能,而且耐磨齿可以使外被层与中被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电缆滑动过程中内部的导线发生扭曲影响其电学性能,提升电缆的稳定性;

(2)设置骨架将各个导线分隔开,可以避免导线之间相互干扰,提升电缆的可靠;

(3)在中被层设置交替排列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当电缆弯折时,在弯折处的内侧可以为外被层提供让位空间,同时在弯折处的外侧可以使中被层的折弯角度更大,提升电缆的柔性;

(4)在限位部上设置第三让位槽,一方面便于将导线卡入限位槽内,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骨架的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

1-外被层,2-中被层,21-第一让位槽,22-第二让位槽,3-骨架,31-主体部,32-分隔部,33-限位部,34-限位槽,35-第三让位槽,36-让位腔,4-

导线,5-耐磨齿,6-连接柱,61-限位端部,7-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耐磨电缆,如图1所示,包括外被层1、中被层2、骨架3和导线4,所述外被层1内设有石英砂材质的耐磨颗粒,所述中被层2包覆于所述外被层1内,所述骨架3和所述导线4均包覆于所述中被层2内。如图2所示,所述中被层2的周向设有第一让位槽21和第二让位槽22,所述第一让位槽21和所述第二让位槽22均为弧形,所述第一让位槽21和所述第二让位槽22沿所述中被层2的中心轴线交替排列,相邻两所述第一让位槽21的端部连线与所述第二让位槽22的中部相交;所述第一让位槽21与所述第二让位槽22之间设有耐磨齿5,所述耐磨齿5的一端与中被层2的周壁相连,所述耐磨齿5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被层1。

如图3所示,所述骨架3为十字形,所述骨架3包括主体部31、分隔部32和限位部33,所述限位部33的一端通过所述分隔部32与所述主体部31相连,所述限位部33的另一端与所述中被层2抵接,所述主体部31、所述分隔部32和所述限位部33共同围成限位槽34,所述限位槽34与所述导线4的外周壁相配合。

具体地,所述导线4的外周壁与所述中被层2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让位槽21和所述第二让位槽22所在圆弧所对应圆心角均为90-150度。为了提升中被层2在弯折时的结构强度,所述中被层2的内壁设有尼龙纤维层,在尼龙纤维层的作用下中被层2不会发生径向破裂。

为了提升骨架3的柔性,所述主体部31内沿所述骨架3长度方向设有让位腔36,所述让位腔36的周壁为锯齿形。

进一步地,限位部33的中部沿所述骨架3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让位槽35。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让位槽35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自由端设有限位端部61,所述第三让位槽35的另一个侧壁设有与所述连接柱6对应的定位孔7,所述定位孔7与所述限位端部61相配合。所述限位端部61为圆台状,所述限位端部61的上低端靠近所述定位孔7。在电缆生产组装时,先将连接柱6插入定位孔7内,此时相邻两个限位部33之间的开口较大,可以直接将导线4放到限位槽34内,然后将连接柱6从定位孔7内拔出,使限位部33恢复自然状态,同时限位部33将导线4卡在限位槽34内。通过设置第三让位槽35,一方面可以提升骨架3的柔性,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安装导线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