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线自动铆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5686发布日期:2018-08-24 18:5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装置,具体为一种电源连接线自动铆接装置,属于电源线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线是传输电流的电线。通常电流传输的方式是点对点传输。电源线按照用途可以分为AC交流电源线及DC直流电源线,通常AC电源线是通过电压较高的交流电的线材,这类线材由于电压较高需要统一标准获得安全认证方可以正式生产,铆接装置是用于需要铆合加工的线材所设计的线材连接装置,现有的电源线铆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会使铆钉在加工位置上固定不稳定,导致旋铆后铆钉容易变形,而且工件结构较复杂难以固定使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电源连接线自动铆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连接线自动铆接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侧端固定安装有加压管,所述加压管一侧的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调压阀,且所述加压管一端端口穿过所述调压阀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机架一端开设有滑轨,且所述机架通过所述滑轨滑动安装有升降滑座,所述升降滑座上固定安装有气缸,且所述加压管一端端口与所述气缸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滑座底部固定安装有铆头总成,所述铆头总成上安装有铆接头,所述机架底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且所述铆接头对应的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压持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持卡口内一端开设有滑槽,且所述压持卡口通过所述滑槽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槽内插接有推拉杆,且所述推拉杆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一端滑动安装有活动滑柱,且所述活动滑柱对应的所述压持卡口侧壁滑动安装有固定滑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滑柱和所述固定滑柱底部均安装有限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铆头总成上固定安装有行程调节螺母。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推动推拉杆可使得活动滑柱和固定滑柱将铆钉进行紧密固定,避免铆钉与加工位置发生偏移,同时方便铆钉进行铆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进气口,3、调压阀,4、加压管,5、升降滑座,6、滑轨,7、气缸,8、行程调节螺母,9、铆头总成,10、铆接头,11、工作台,12、压持卡口,13、滑槽,14、滑块,15、推拉杆,16、活动滑柱,17、固定滑柱,18、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电源连接线自动铆接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侧端固定安装有加压管4,所述加压管4一侧的所述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调压阀3,且所述加压管4一端端口穿过所述调压阀3开设有进气口2,所述机架1一端开设有滑轨6,且所述机架1通过所述滑轨6滑动安装有升降滑座5,所述升降滑座5上固定安装有气缸7,且所述加压管4一端端口与所述气缸4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滑座5底部固定安装有铆头总成9,所述铆头总成9上安装有铆接头10,所述机架1底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11,且所述铆接头10对应的所述工作台11上开设有压持卡口12,所述压持卡口12内一端开设有滑槽13,且所述压持卡口12通过所述滑槽13滑动安装有滑块14,所述滑槽13内插接有推拉杆15,且所述推拉杆15一端与所述滑块14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4一端滑动安装有活动滑柱16,且所述活动滑柱16对应的所述压持卡口12侧壁滑动安装有固定滑柱17,所述活动滑柱16和所述固定滑柱17底部均安装有限位弹簧18,所述铆头总成9上固定安装有行程调节螺母8。

具体的,使用时,将需加工的线材放置于压持夹口12内,在使用铆钉进行作业时,推动推拉杆15使得滑块14带动活动滑柱16移动,配合固定滑柱17将铆钉进行固定,避免铆钉与加工位置发生偏移,同时铆钉在压持时,通过限位弹簧18使得活动滑柱16和固定滑柱17进行压缩,加工结束后拉出抽拉杆15将活动滑柱16收回,方便取拿线材。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推动推拉杆可使得活动滑柱和固定滑柱将铆钉进行紧密固定,避免铆钉与加工位置发生偏移,同时方便铆钉进行铆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