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托盘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7414发布日期:2018-10-02 19:42阅读:14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盛放电池的电池托盘以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绿色交通工具越来越普及,由于电动汽车采用车载电池向电动机供电以输出动力,因此在节能、环保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为了实现更高的续航里程等功能,电动车上就需要设置多个电池组,现有技术中的做法是将众多电池组布置在托盘内部,通过托盘来实现容纳、防移位、承重、抗撞击等作用。

为将托盘被安装在车身上,在托盘上通常会设置多个吊耳,以通过吊耳将托盘固定在车身上。如图1所示,吊耳2’与托盘的侧壁1’焊接固定在一起,但是该种连接方式中,两者之间的承重部位为焊缝(如图1中A处焊缝),焊缝强度较弱,汽车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时还好,一旦处于长时间的颠簸或遭遇剧烈碰撞时,焊缝处极易造成失效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吊耳与托盘之间的焊缝容易失效断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托盘,所述电池托盘包括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固定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托盘的吊耳,其中,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承托部,所述吊耳具有支撑在所述承托部的底面上的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承托部为所述侧板上向外突出设置的凸部。

优选地,所述凸部为沿所述侧板的周向延伸设置的凸缘。

优选地,所述吊耳还具有用于吊装该电池托盘的吊装部,所述吊装部具有与所述凸部的外侧面贴合的第一侧面。

优选地,所述承托部的底面与所述外侧面垂直,所述吊装部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支撑部的支撑所述承托部的支撑面形成为“L”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吊装部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承托部的所述外侧面通过焊接固定;和/或,所述支撑部的支撑所述承托部的支撑面与所述承托部的底面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具有与所述侧板贴合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支撑部的支撑所述承托部的支撑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形成Z字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侧板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吊装部上设置有吊装孔。

优选地,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托盘、盖在所述电池托盘上的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电池托盘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空间内的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托盘及电池包,通过吊耳的支撑部支撑在侧板的承托部下方,可以通过支撑部对电池托盘起到支撑作用,而不仅仅依靠吊耳与电池托盘之间的焊缝来支撑吊耳的承重。这样大大提高了吊耳的承重能力,避免吊耳在长时间的颠簸或遭遇剧烈碰撞时焊缝处失效断裂的问题,保证可电池托盘安装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吊耳焊接在侧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池托盘的侧板上设置有吊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从侧板的端部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壁;2’-吊耳;

1-底板;2-侧板;21-承托部;211-底面;212-外侧面;213-下部外表面;3-吊耳;31-支撑部;311-支撑面;312-第二侧面;32-吊装部;321-第一侧面;322-吊装孔;3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托盘,如图2和图3所示,该电池托盘包括底板1以及围绕所述底板1设置的侧板2,侧板2上固定有用于安装该电池托盘的吊耳3,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侧板2上设置有承托部21,吊耳3具有支撑在承托部21底面211上的支撑部31。其中,优选地,该电池托盘在安装时,承托部21的底面211设置为水平,以使得支撑部31能够对承托部21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更利于对电池托盘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托盘,通过在侧板2上设置承托部21,由吊耳3的支撑部31支撑在承托部21下方,可以通过支撑部31对电池托盘起到支撑作用,而不仅仅依靠吊耳3与电池托盘之间的焊缝来承受吊耳的承重,这样大大提高了吊耳3的受力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相比现有技术中将吊耳焊接在托盘的侧壁上,仅通过两者之间的焊缝来承重的方式相比,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吊耳在长时间的颠簸或遭遇剧烈碰撞时焊缝处成失效断裂的问题,由此可以保证电池托盘安装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侧板2上的承托部21为侧板2上向外突出设置的凸部。

更优选地,该凸部为沿侧板2的周向延伸设置的凸缘,这样在侧板2上的该凸缘上,可以间隔设置多个吊耳3(如图2)。当然,也可以在仅设置吊耳3的部位设置作为承托部21的凸部。

此外,侧板2上的承托部21不仅可以为凸部的形式,例如,也可在侧板2上设置凹槽,凹槽的位于上方的壁形成为承托部21,吊耳的支撑部31可以伸入该凹槽中以支撑在凹槽上方的壁上。

为使得吊耳3能够被吊装,吊耳3还具有用于吊装该电池托盘的吊装部32,该吊装部32上设置有吊装孔322,以方便通过该吊装孔322吊装该电池托盘。当然吊装部32也可以设计为能够固定在车身上的其它结构形式。

另外,为增加吊耳3的强度,可以在吊装部32与支撑部31之间设置加强筋33,以避免吊装部32被吊装时因较大的承重力导致吊装部32与支撑部31之间产生断裂。吊耳3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吊耳3的吊装部32具有与承托部21的外侧面212贴合的第一侧面321。吊装部32的第一侧面321与承托部21的外侧面212可以通过焊接固定;而且支撑部31的支撑承托部21的支撑面311与承托部21的底面211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将吊耳3的第一侧面321和支撑面311分别与承托部21的两个面配合焊接,可以增加焊接面积,同时吊耳3的支撑面311与侧板2的承托部21的配合,对吊耳3起到承重的作用,使得吊耳可以同时通过支撑和焊接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3-图5所示,承托部21的底面211与外侧面212垂直,吊装部32的第一侧面321与支撑部31的支撑所述承托部21的支撑面311形成为“L”形结构。这样,吊耳3固定在侧板2上时,吊耳3的支撑面311与承托部21的底面211贴合,吊耳3的第一侧面321与承托部21的外侧面212贴合。

吊耳3的支撑部31还具有与侧板2的下部外表面213(承托部21下方的外表面)贴合的第二侧面312,吊耳3的第一侧面321、支撑部31的支撑承托部21的支撑面311和第二侧面312形成Z字形结构。为增加吊耳3在侧板2上的牢固性,该第二侧面312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侧板2的下部外表面213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吊耳3并不限于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侧板2上,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固定在侧板2上。但是,由于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需要在侧板2上打螺栓孔,会破坏电池托盘的密封性,因此采用焊接的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

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该电池托盘所采用的侧板2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侧板在增加侧板2的刚度的同时可以减轻电池托盘的重量。优选地,该侧板2可以直接采用具有内部空腔的型材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托盘、盖在所述电池托盘上的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电池托盘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空间内的电池组。

该电池包括通过电池托盘上的吊耳3安装在车身上,由于如上所述的电池托盘的吊耳3的承重能力增强,该电池包通过吊耳安装在车身上,安装牢固可靠,不会因车辆长时间颠簸或剧烈碰撞导致吊耳的焊缝开裂而出现电池托盘掉落的可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