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板用防水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5581发布日期:2018-12-05 18:55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板用防水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板用防水接头,属于光伏发电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伏板因长期处于户外,因此对于其零部件的要求较为苛刻,其中对于电连接最重要的就是要求防水防尘,并且还要满足能够快速拆装的要求,现有的防水插头是利用螺纹锁定的方式压迫密封圈,在使用时用手旋动插头,但是因手动旋转的扭矩有限,对于密封处密封装置的挤压就较小,很容易达不到设计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现有的防水设计紧采用一层密封圈设计,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外面会存在老化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防水、拆装方便的光伏板用防水接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板用防水接头,其特征是,包括公头与母头,所述公头与母头截面均为圆形,所述母头端部设有锥形盲孔,所述锥形盲孔内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内芯,所述锥形盲孔的锥形面设有密封圈,所述内芯端部下陷于锥形盲孔的端部,所述母头端面还设有密封垫,所述母头的外壁设有外螺纹;

所述公头端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与锥形盲孔的锥形面的锥度相同,所述连接部内壁设有用于连接内芯的弹片,所述弹片连接贯穿于公头的导线,所述内芯与弹片均是导体,所述公头外壁设有外凸起与内凸起,所述外凸起与内凸起之间还设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外螺纹的内螺纹。

具体的,前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均是双线螺纹。

具体的,前述密封圈的截面是圆形。

具体的,前述密封垫的截面是矩形。

具体的,前述内凸起与螺纹套管的连接面还设有内凸起密封圈。

具体的,前述螺纹套管的表面还设有防滑凸起。

具体的,前述内芯的端部还设有斜角。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有一定锥度的锥形盲孔上镶嵌密封圈,然后在公头的连接部上设置锥度相同的连接部,由于连接部的锥度角度较小,因此可通过较小的插接力使连接部与密封圈之间产生较大压迫力,从而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2.母头的端面设有密封垫,同样可以作为另一层密封层,处于最外处的螺纹套管在紧固本实用新型的时候与内凸起之间发生挤压压迫两者之间的内凸起密封圈,由于螺纹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因此螺纹套管形成了最外层的密封层,同时又能起到防松的效果,三层密封层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密封的可靠性。

3.螺纹套管与外螺纹均是双线螺纹,保证了用手旋转时能够实现较高的传动效率,使螺纹套管旋转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紧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头与母头连接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母头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头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母头;2-公头;11-内芯;12-锥形盲孔;13-密封圈;14-外螺纹;15-密封垫;21-连接部;22-弹片;23-外凸起;24-内凸起;241-内凸起密封圈;25-螺纹套管;251-内螺纹;252-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光伏板用防水接头,包括公头2与母头1,公头2与母头1截面均为圆形。

如图2所示:母头1端部设有锥形盲孔12,锥形盲孔12内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内芯11,锥形盲孔12的锥形面设有密封圈13,内芯11端部下陷于锥形盲孔12的端部,母头1端面还设有密封垫15,母头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14,为了使公头2与母头1时能够快速地配合,内芯11的端部还设有斜角。

如图3所示:公头2端部设有连接部21,连接部21的外壁与锥形盲孔12的锥形面的锥度相同,连接部21内壁设有用于连接内芯11的弹片22,弹片22连接贯穿于公头2的导线,内芯11与弹片22均是导体,公头2外壁设有外凸起23与内凸起24,外凸起23与内凸起24之间还设有螺纹套管25,螺纹套管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外螺纹14的内螺纹251。

为了使公头2与母头1连接时能够有更高的传动效率,外螺纹14与内螺纹251均是双线螺纹,这样可以更快的连接公头2与母头1。

为了增强公头2与母头1之间的密封性,优选的,密封圈13的截面是圆形,密封垫15的截面是矩形。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头2与母头1之间的密封性,内凸起24与螺纹套管25的连接面还设有内凸起密封圈241,这样,当螺纹套管25旋紧时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性,同时内凸起密封圈241也是螺纹套管25在旋紧时有一定的预紧力,能够起到防松的效果。

螺纹套管25的表面还设有防滑凸起252,防滑凸起252能够便于操作者用手旋紧螺纹套管25。

本实用新型共有三层密封装置,密封效果较好,大大减小了漏水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