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300发布日期:2018-10-19 22:2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的角度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天线下倾角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用来调节天线下倾角的天线调角固定装置大概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的固定装置是靠螺栓预紧力固定。如公告号为CN 2927337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站天线调整固定夹具及应用该夹具的天线,其调节下倾角的固定方式通用性较好,但是抗载能力较弱,若安装在较长较重的天线上或者使用的环境风速大时,存在天线下倾角发生变化以及夹具变形的风险。

第二种形式的固定装置是直板状结构。如公告号CN 201199541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定向天线夹具,其固定角度装置尺寸过长,容易与抱杆发生干涉以及影响其他装备的安装。

第三种形式的固定装置是扇形或者圆弧形孔状结构。如公告号为CN 20592108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天线调角装置,其调节角度范围有限,安装极为不易,天线一般都是安装在铁塔上,这使得天线安装人员必须得高空作业,若天线需要调节下倾角,必须从调角片的定位孔中抽出螺栓,插入另一个定位孔中才能实现角度的调节,当安装人员需拧紧螺栓时,需要双手操作,操作难度以及危险系数较高。且若天线较短,此结构调角片上的定位孔则距离较近,存在相交破孔现象。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其能够使得天线角度的调节操作更加方便和安全,而且抗载能力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调角片;所述第一支臂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底端相互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调角片的一端设有滑槽,所述调角片的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支臂的所述第一限位孔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紧固件螺接固定,所述调角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第一紧固件锁紧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调角片时,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的角度相对固定;所述第一紧固件松开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调角片时,所述第一螺栓可沿所述滑槽滑动,带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相对转动,进而调节天线的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支臂的所述第一限位孔为第一多角限位孔;所述第一螺栓为第一多角螺栓,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栓顶部、多角挡块和螺杆;所述螺栓顶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多角限位孔的宽度,所述多角挡块与所述第一多角限位孔形状像匹配;所述第一多角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多角限位孔和所述滑槽时,所述螺栓顶部抵靠在所述第一多角限位孔之上,所述多角挡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多角限位孔之中,所述螺杆延伸在所述第一多角限位孔之下并可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螺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多角限位孔为三角限位孔、四角限位孔、五角限位孔或六角限位孔;所述多角挡块为三角挡块、四角挡块、五角挡块或六角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多角限位孔为正三角限位孔;所述多角挡块为正三角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支臂的顶端与抱杆固定,所述第二支臂的顶端与所述天线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支臂为短支臂,所述第二支臂为长支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支臂上设有第二多角限位孔;所述调角片的另一端对应设有第三多角限位孔,所述调角片的所述第三多角限位孔与所述第二支臂的所述第二多角限位孔通过第二多角螺栓和第二紧固件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调角片的所述滑槽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多角螺栓的所述螺杆的宽度,以保证所述螺杆能在所述滑槽中自由滑动;所述调角片的所述滑槽上间隔设有多个的调角孔,所述调角孔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的最小宽度;每个所述调角孔对应不同的角度;所述第一多角螺栓的所述螺杆在所述滑槽中移动到所需角度的所述调角孔处后,所述第一紧固件锁紧所述螺杆以锁紧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调角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一体成型的螺帽顶部和螺帽底部,所述螺帽顶部和所述螺帽底部呈中空状且内设有螺纹以实现与所述第一多角螺栓的所述螺杆的螺接;所述螺帽顶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调角孔的宽度,所述螺帽底部的形状与所述调角孔的形状相匹配,以保证所述第一多角螺栓的所述螺杆在所述滑槽中移动到所述调角孔处后,且所述第一紧固件锁定所述螺杆时,所述螺帽底部滑入到所述调角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调角片呈半环状,所述滑槽也呈对应的半环状;和/或

所述调角片上刻有每款不同长度的天线对应的夹具安装点间距和/或所述滑槽的每个所述调角孔对应的角度值。

本实用新型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调角片;通过第一支臂上的第一螺栓沿调角片中滑槽的滑动,再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即可实现两支臂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天线下倾角的角度调节。由于第一支臂上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一螺栓的存在,安装人员只需单手操作即可拧紧第一螺栓,从而使得天线角度的调节操作更加方便和安全,且占用空间小,抗载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双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双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第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第一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调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所述天线角度调节装置100主要包括第一支臂10、第二支臂20、调角片30。优先的是,第一支臂10为短支臂,第二支臂20为长支臂,即第一支臂10的长度小于第二支臂20的长度。第一支臂10的底端与第二支臂20的底端相互可转动连接,第一支臂10上设有第一限位孔11。调角片30的一端设有滑槽31,调角片30的滑槽31与第一支臂10的第一限位孔11通过第一螺栓40和第一紧固件50螺接固定,调角片30的另一端则固定在第二支臂20上。第一紧固件50锁紧第一支臂10和调角片30时,第一支臂10和第二支臂20之间的角度相对固定,实现天线300的角度定位。第一紧固件50松开第一支臂10和调角片30时,第一螺栓40可沿滑槽31自由滑动,带动第一支臂10和第二支臂20相对转动,进而可调节天线300的角度,具体而言是调节天线下倾角。

结合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天线角度调节装置100在安装使用时,第一支臂10的顶端与抱杆200固定,第二支臂20的顶端与天线300固定。具体而言,第一支臂10的顶端与抱杆200的顶端200固定,第二支臂20的顶端与天线300的顶端固定。抱杆200的底端与天线300的底端可通过螺栓等实现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操作简单,调节角度时单手操作即可,且占用空间小,承载抗压能力较强。

优选的是,第一支臂10的底端与第二支臂20的底端通过如图2或图3所示的第三螺栓80相互可转动连接。当然,第一支臂10的底端与第二支臂20的底端也可通过铰链等连接。

优选的是,第一支臂10的第一限位孔11为第一多角限位孔11,如图3和图4所示。如图5所示,第一螺栓40为第一多角螺栓40,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栓顶部41、多角挡块42和螺杆43。螺栓顶部41的宽度大于第一多角限位孔11的宽度,多角挡块42与第一多角限位孔11形状像匹配。第一多角螺栓40穿过第一多角限位孔11和滑槽31时,螺栓顶部41抵靠在第一多角限位孔11之上,多角挡块42容置于第一多角限位孔11之中实现限位作用,螺杆43延伸在第一多角限位孔11之下,所述螺杆43上设有螺纹以便与第一紧固件50相互螺接。

如图3~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多角限位孔11为正三角限位孔。多角挡块42为正三角挡块。采用正三角限位孔、正三角挡块是为了限位更加稳固,当然第一多角限位孔11、多角挡块42也可采用其他多角形状。优先的是,第一多角限位孔11为三角限位孔、四角限位孔、五角限位孔或六角限位孔等。相应地,第一多角螺栓40的多角挡块42为三角挡块、四角挡块、五角挡块或六角挡块等。

优选的是,第二支臂20上设有第二多角限位孔21,如图3和图4所示。调角片30的另一端对应设有第三多角限位孔33,如图7所示,调角片30的第三多角限位孔33与第二支臂20的第二多角限位孔21通过第二多角螺栓60和第二紧固件70固定,调角片30的第三多角限位孔33作为固定孔保持位置不变。第二多角螺栓60和第二紧固件70的形状与第一多角螺栓40和第二紧固件50相同。第二多角限位孔21用于放置第二多角螺栓60,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臂20上的第一多角螺栓40沿调角片30的滑槽31滑动来实现天线下倾角的调节,由于第一支臂20、第二支臂30上的多角形限位孔与多角螺栓的存在,使得安装人员只需单手操作即可拧紧螺栓,其操作简单安全。

优选的是,调角片30的滑槽31的最小宽度大于第一多角螺栓40的螺杆43的宽度,以保证螺杆43能在滑槽31中自由滑动。调角片30的滑槽31上间隔设有多个的调角孔32,调角孔32的宽度大于滑槽31的最小宽度。实际上滑槽31与调角片30一体成型,所述调角孔优选为圆形。每个调角孔32对应不同的角度(即第一支臂20、第二支臂30之间的角度),如图1和图7所示,调角片30上设有13个调角孔,分别对应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80度、90度、100度、110度和120度。第一多角螺栓40的螺杆43在滑槽31中移动到所需角度的调角孔32处后,第一紧固件50锁紧螺杆43以锁紧第一支臂10和调角片30,以固定所调节的天线角度。

优选的是,第一紧固件50包括一体成型的螺帽顶部51和螺帽底部52,如图6所示,螺帽顶部51和螺帽底部52呈中空状且内设有螺纹以实现与第一多角螺栓40的螺杆43实现螺纹连接。螺帽顶部51的宽度大于调角孔32的宽度,螺帽底部52的形状与调角孔32的形状相匹配,例如螺帽底部52的直径与调角孔32的直径一致,以保证第一多角螺栓40的螺杆43在滑槽31中移动到调角孔32处后,且第一紧固件50锁定螺杆43时,螺帽底部52滑入到调角孔32中,由于螺帽底部52的宽度大于滑槽31的最小宽度,从而可将第一紧固件50固定于滑槽31的调角孔32中。

如图7所示,调角片30为异形状,优选呈半环状。滑槽31为异形状,也优选呈对应的半环状。更好的是,调角片30上刻有每款不同长度的天线300对应的夹具安装点间距和/或滑槽31的每个调角孔32对应的角度值。

如图7所示,调角片30上设有13个调角孔32,各调角孔32上分别刻有0、1、2、3、4、5、6、7、8、9、10、11、12的数字,分别对应表示该调角孔32为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80度、90度、100度、110度和120度。如图8所示,抱杆200与第一支臂10的连接点为第一安装点,抱杆200与天线300的连接点为第二安装点,所述安装点间距就是指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优选天线角度调节装置100的工作原理是:先将第一支臂10、第二支臂20铰接处的螺栓80、第一多角螺栓40和第一紧固件50全部拧松,让连接第一支臂10与调角片30的第一多角螺栓40沿滑槽31移动到所需角度的调角孔32处,再将第一紧固件50拧紧,且保证第一多角螺栓40头底面与调角片30的表面完全接触,通过第一支臂10、第二支臂20的张合来实现天线300的机械下倾角的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调角片;通过第一支臂上的第一螺栓沿调角片中滑槽的滑动,再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即可实现两支臂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天线下倾角的角度调节。由于第一支臂上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一螺栓的存在,安装人员只需单手操作即可拧紧第一螺栓,从而使得天线角度的调节操作更加方便和安全,且占用空间小,抗载能力强。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