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8343发布日期:2018-09-11 22:4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支架。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ies)是锂电池发展而来。照相机里用的扣式电池就属于锂电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或亚硫酰氯,负极是锂。电池组装完成后电池即有电压,不需充电。这种电池也可以充电, 但循环性能不好,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形成锂枝晶,造成电池内部短路,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电池是禁止充电的。后来,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炭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同样,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我们使用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正极。

现有的电池中,电芯支架是分别安装在电池外壳中的,容易在颠簸时造成电芯支架相互之间的错位,影响电池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支架,电芯支架相互之间的固定效果较好,颠簸时也不会造成电芯支架相互之间的错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芯支架,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用于装入电芯的通孔、设于所述壳体上的用于将其固定在相邻的所述壳体上的固定机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凸部、凹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凹部;所述凸部,用于配合的塞入相邻的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凹部中;所述凹部,用于配合的被相邻的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凸部塞入。

更优选地,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均为半圆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相互拼接形成,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电芯的长度延伸方向。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芯支架,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固定机构,电芯支架在电池外壳中依次排列时,通过固定机构相互固定连接,避免了颠簸时造成的电芯支架相互之间的错位,不会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第一罩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3为第一罩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1、壳体;2、通孔;3、凸部;4、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3所示,上述一种电芯支架,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壳体1、开设于壳体1上的用于装入电芯的通孔2、设于壳体1上的用于将其固定在相邻的壳体1上的固定机构。多个电芯支架依次排列形成电池,其排列方向平行于电芯的长度延伸方向。

壳体1由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相互拼接形成,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的排列方向平行于电芯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上均设有该固定机构,分别用于固定连接相邻的电芯支架。

该固定机构包括凸设于壳体1上的凸部3、凹设于壳体1上的凹部4。该凸部3用于配合的塞入相邻的壳体1上的凹部4中;该凹部4用于配合的被相邻的壳体1上的凸部3塞入。在本实施例中,凸部3和凹部4均为半圆形。且壳体1上设有多个凸部3和凹部4,凸部3和凹部4可以分开分布,也可以相互紧贴组合形成圆形。多个凸部3和凹部4进一步保证了电芯支架相互之间的连接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