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盖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9957发布日期:2018-11-30 19:4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电池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为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与便携化,需要一种稳定而又方便的电源。而电池正好因为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电池顶盖包括盖片以及极柱和极耳,顶盖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

极耳作为正负极的引出端,承担外部电极间电流导通的作用,现有的极耳大多采用加厚加宽的极耳或使用多极耳结构,而极耳的材质与长短都将严重影响电池的,加厚加宽的极耳结构与极柱的焊接变得困难且难保证焊接的一致性,使极耳引出电流的效果下降,且不够集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设置有极柱设置孔的盖板、极柱以及与所述极柱电性连接的极耳;其中,所述极耳包括:与所述极柱电性连接的凸起,设置在所述凸起下边缘向外延伸的盘体,设置在所述盘体两端上的第一极耳条及第二极耳条,所述盘体、所述第一极耳条及所述第二极耳条使所述极耳形成工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条与所述第二极耳条中部设置有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可以在电流过大时,使所述第一极耳条与的第二极耳条熔断,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凸起包括:立设于所述盘体上的弧面段及平面段,设置在所述弧面段及所述平面段上方的与所述极柱电性连接的连接板。所述平面段起到防止转动的作用,所述连接板用于将电传导到所述极柱上,由于所述弧面段连接两个平面段,因此所述凸起的外周不存在硬转角结构,使所述凸起的外周壁厚度均匀,电的传导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弧面段、所述平面段与所述连接板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可以使结构和性能更加稳定,减少生产步骤的同时,还能保持稳定的传导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条与所述第二极耳条4个角为圆角结构。圆角结构的可使极耳便于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条与所述第二极耳条在与所述盘体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圆角结构便于打磨处理,且圆角结构位于连接处,形成一加强筋结构,对连接处起到加强作用。

优选的,所述凸起、所述盘体、所述第一极耳条及所述第二极耳条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避免了焊接带来的焊缝影响传导性能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极柱设置孔内周设置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用于限定所述极柱的位置,使所述极柱固定得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凸出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定位凸台凸出于所述盖板上表面的部分用于支撑所述极柱,防止所述极柱掉落;所述定位凸台凸出于所述盖板下表面的部分用于连接所述盘体。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表面与所述极柱下表面电性连接于所述定位凸台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极柱的连接片位于所述定位凸台中,所述平面段同样也位于所述定位凸台中,可以有效防止所述极耳发生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极耳上的凸起与盘体,盘体连接两个极耳条使极耳形成工字型结构,极耳连接集流体与极柱,工字型的极耳有四个伸出端,有效的集中电流,并提高对极柱的电流输出,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与推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耳结构A-A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耳结构B-B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耳结构等轴测图。

图中:1、盖板;2、极柱;3、极耳;31、凸起;311、平面段;312、弧面段;313、连接板;32、盘体;33、第一极耳条;34、第一通槽;35、第二极耳条;36、第二通槽;4、极柱设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设置有极柱设置孔4的盖板1、极柱2以及与所述极柱2电性连接的极耳3;其中,所述极耳3包括:与所述极柱2电性连接的凸起31,设置在所述凸起31下边缘向外延伸的盘体32,设置在所述盘体32两端上的第一极耳条33及第二极耳条35,所述盘体32、所述第一极耳条33及所述第二极耳条35使所述极耳3形成工字型结构。

所述极耳3上的凸起31与盘体32,盘体32连接两个极耳条使极耳形成工字型结构,极耳3连接集流体与极柱2,工字型的极耳3有四个伸出端,有效的集中电流,并提高对极柱的电流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条33与所述第二极耳条35中部设置有第一通槽34及第二通槽36。所述第一通槽34与所述第二通槽36可以在电流过大时,使所述第一极耳条33与的第二极耳条35熔断,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盘体32连接所述第一极耳条33与所述第二极耳条35的中部,所述盘体32及所述第一极耳条33及所述第二极耳条35与一集流体连接,将集流体上的电传导到所述极柱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起31包括:立设于所述盘体32上的弧面段312及平面段311,设置在所述弧面段312及所述平面段311上方的与所述极柱2电性连接的连接板313。所述平面段311起到防止转动的作用,所述连接板313用于将电传导到所述极柱2上,由于所述弧面段312连接两个平面段311,因此所述凸起31的外周不存在硬转角结构,使所述凸起31的外周壁厚度均匀,电的传导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弧面段312、所述平面段311与所述连接板313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可以使结构和性能更加稳定,减少生产步骤的同时,还能保持稳定的传导性。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段311与所述弧面段312相切连接,所述平面段311与所述弧面段312连接处平缓过渡,使电的传导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313与所述平面段311及所述弧面段312连接处为圆角结构,圆角结构可以使所述连接板313与所述平面段311,所述连接板313与所述弧面段312的连接处平缓过渡,加强传导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条33与所述第二极耳条35的4个角为圆角结构。圆角结构的可使极耳3便于安装,同时,所述圆角结构可以形成注液结构,加快电解液的注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条33与所述第二极耳条35在与所述盘体32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圆角结构便于打磨处理,且圆角结构位于连接处,形成一加强筋结构,对连接处起到加强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盘体32同一侧的两个连接处的圆角结构通过一过渡段连接,使集流体的电汇集在所述盘体3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起31、所述盘体32、所述第一极耳条33及所述第二极耳条35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避免了焊接带来的焊缝影响传导性能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极柱设置孔4内周设置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用于限定所述极柱2的位置,使所述极柱2固定得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2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台相适应的定位结构,以与所述定位凸台相配合对所述极柱2进行定位,便于安装的同时,防止了所述极柱2在所述极柱设置孔4内晃动使电性连接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凸出于所述盖板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定位凸台凸出于所述盖板1上表面的部分用于支撑所述极柱2,防止所述极柱2掉落;所述定位凸台凸出于所述盖板1下表面的部分用于连接所述盘体32。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2外周设置有支撑环体,用以配合所述定位凸台支撑的极柱2,防止所述极柱2掉落进入电池内部,同时,所述支撑环体为所述极柱2的密封提供了压力,加强了密封的效果,与极柱固定组件配合防止所述极柱晃动使电性连接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13上表面与所述极柱2下表面电性连接于所述定位凸台中。所述连接板313与所述极柱2的连接片位于所述定位凸台中,所述平面段311同样也位于所述定位凸台中,可以有效防止所述极耳3发生转动。

具体的,所述连接板313上表面与所述极柱2的定位结构下表面电性连接于所述定位凸台中。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