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进出水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9956发布日期:2018-11-30 19:41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替内循坏生物滤池进出水设施。



背景技术:

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技术(申请公布号CN105036332A,授权日2017.10.10)是基于序批式生物膜法原理(SBBR工艺)利用前置缺氧的碳化硝化、反硝化机理、非稳态运行下微生物储碳辅助反硝化机理及系统内部剩余污泥减量原理等,开发的一种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小,特别适用低C/N比污水高效脱氮的集约化生物滤池技术。曝气边滤池内颗粒填料由于气流提升作用而处于微流态化,基质与微生物可以充分接触,同时形成好氧环境,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非曝气边滤池内由于原污水的进入而处于缺氧状态,利用曝气侧和未曝气侧流体密度差实现污水内循环;由于两格滤池交替曝气,因而交替处于好氧和缺氧环境,可以强化微生物吸收原水有机物并储存为内碳源用于反硝化反应,因此强化了反硝化过程,使得滤池具有优异的脱氮性能。

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利用两格颗粒填料生物滤池交替曝气并自动切换内循环的方向形成好氧曝气侧液位高于缺氧未曝气侧液位的液位差,实现进水方向和出水方向在液位差的作用下自动切换即原水进入低液位的缺氧侧滤池,处理后出水从好氧曝气侧滤池排出。而液位差的形成是由循环水量和进出水的设施决定的,因此进出水的方法和设施在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专利号ZL200820179392.2,授权公告日为2009.9.2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出水的综合处理池,包括池体,在池体中沿进水至出水方向依次设有分隔墙和配水墙,将池体分为混合区、稳流配水区和沉淀区,混合区与稳流配水区在底部相通,出水从沉淀区的末端排出,在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排泥管,在池体的外侧设有排泥沟。其装置结构复杂,维修困难,且没有达到进出水自动调节的目的。

中国专利号ZL200720130962.4,授权公告日为2008.12.10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交替式曝气的生物滤池,该滤池由相互交叉连通的、结构完全相同的两座生物滤池组合而成,其特征是每座生物滤池由待处理污水进水管、下部缓冲区,承托滤板配水配气系统和滤料层组成,两座生物滤池的下部缓冲区由串联进水管连通。其进水和出水需要其他设备去控制,不能做到进出水自动调节的目的。

中国专利号ZL200720190379.2,授权公告日为2008.10.22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开孔或堰分布改进的沉淀池出水槽,它包括沉淀池,出水槽,在出水槽后端即沉淀池末端一定范围内,仅设置少量出水孔或者堰。所述出水槽为穿孔指型槽或三角堰指型槽。它解决了沉淀池出水指型槽后端水流扰动紊流,搅起矾花,影响出水水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进出水方法和设施容易受到原水中悬浮物或漂浮物的影响,造成水流通过进出水设施时水头损失发生大范围波动从而使缺氧侧和好氧侧滤池液位差发生大范围波动,导致大液位差情况下好氧侧滤池高液位运行发生事故溢流现象或者小液位差情况下缺氧侧原水可能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出水,严重影响出水水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出水设施,可以较好地控制两侧滤池进水设施之间的水力条件从而使两者液位差仅由循环流量决定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同时采用敞开式明渠配水方式有利于发生悬浮物或漂浮物堵塞出口时及时方便的清理。

一种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进出水设施,包括滤池两个分格,所述滤池上部分置两侧的进水明渠和出水明渠,进水明渠位于滤池内侧壁设置液下孔口配水,出水明渠位于滤池内侧壁设置三角堰配水,滤池两个分格的进水明渠通过连接管连通,使进水根据滤池两个分格进水明渠的液位关系自动确定流向。滤池两个分格各自拥有独立的出水管再合并成一个出水管出水。

上述方案中,进水明渠液下孔口大小一致,标高一致,且等距排列。

上述方案中,出水明渠三角堰的规格一致,堰口标高一致,且等距排列。

上述方案中,进水明渠的连通和液下孔口出流配合可以确保滤池两格进水明渠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力学关系,从而确保滤池两格之间相对稳定的液位差。

上述方案中,滤池两格之间相对稳定的液位差配合出水明渠相同的三角堰规格和堰口标高,控制滤池两格之间液位差大于三角堰高度,从而实现曝气侧滤池单侧出水并根据曝气方向切换自动切换出水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明渠液下孔口出流的进水方法和设施,固定了缺氧侧滤池和好氧侧滤池进水设施之间的水力关系,使得好氧侧滤池和缺氧侧滤池间的液位差在合理范围随循环流量变化而波动;

(2)采用明渠三角堰的出水方法和设施有利于好氧侧滤池出水液位的相对稳定,结合缺氧侧和好氧侧滤池液位差保障缺氧侧滤池液位处于安全液位以下,可有效防止缺氧侧原水溢出影响出水水质;

(3)基于明渠的进出水方法和设施,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以迅速排除原水中悬浮物或漂浮物对进出水设施的影响;

(4)本实用新型根据水力学原理设计进出水设施,能够连续进水,通过交替曝气实现快速自动切换,进出水方向和两格滤池内好氧/缺氧环境三者的同步交替变化,无需采用电动阀控制进出水方向的切换,减少系统设备并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交替内循坏生物滤池进出水设施缺氧侧滤池结构及池内液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交替内循坏生物滤池进出水设施曝气侧滤池结构及池内液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交替内循坏生物滤池进出水设施曝气一侧滤池的明渠三角堰和明渠液下孔口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管,2、填料区,3、进水明渠,4、明渠液下孔口,5、滤池溢流口,6、明渠三角堰,7、出水明渠,8、曝气进气口,9、气洗进气口,10、滤池放空口,11、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进出水设施,包括滤池两个分格,滤池上部分置两侧的进水明渠3和出水明渠7,进水明渠3位于滤池内侧壁设置有明渠液下孔口4配水,出水明渠位于滤池侧壁设置有明渠三角堰6配水,出水明渠7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滤池两个分格的进水明渠通过连接管1连通,滤池中部区域设置有填料区,填料区2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曝气进气口8。明渠液下孔口4大小一致,明渠液下孔口4标高一致,相隔距离相等。明渠三角堰6的标高与进水明渠3标高相同,明渠三角堰6的堰口标高低于进水明渠3标高。

在一实施例中,滤池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滤池溢流口5,滤池溢流口5外接溢流管,当水位超出一定高度时,可通过溢流管直接排出。出水明渠7上设置有出水管,两个滤池有独立的出水管再合并成一根出水管排出。滤池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气洗进气口9,底部前壁上设置有滤池放空口10,用来清洗滤池和排空污水。

如图1和图2所示滤池两个分格均设置规格和标高完全相同的进水明渠3和出水明渠7,通过明渠液下孔口4进水,明渠三角堰6出水,并且滤池两个分格的进水明渠3通过连接管1连通,出水明渠7拥有各自独立的出水管再合并成一根出水管进行出水。当滤池分格一侧通过曝气进气口进行曝气时,由于气流提升作用而处于微流态话,其液位由于气水混合作用升高,经曝气的滤池一格为好氧侧滤池,滤池另一格为缺氧侧滤池,原水在两格滤池液位差关系作用下自流进入缺氧侧滤池的进水明渠3,再从进水明渠3的明渠液下孔口4进入缺氧侧滤池,同时内循环的回流水从好氧侧滤池经明渠液下孔口4、好氧侧滤池的进水明渠3和连接管1进入缺氧侧滤池的进水明渠3,再经明渠液下孔口4进入缺氧侧滤池。污水自上而下流经填料区2,然后通过回流泵流入好氧侧滤池,再从好氧侧滤池自下而上流经填料区2。处理过后的污水,当液面11高于明渠三角堰6的堰口高度时,一部分通过好氧侧明渠的明渠三角堰6排出,一部分通过明渠液下孔口4回流至缺氧侧滤池。

高液位的好氧侧滤池其液位由明渠三角堰6的规格、数量和标高决定,再由好氧侧滤池和缺氧侧滤池的液位差确定缺氧侧滤池的液位,通过水力计算确定的液位差可以确保缺氧侧滤池液位在防止缺氧侧滤池排水的安全液位以下,从而防范缺氧侧滤池事故排水影响最终出水水质。根据水力学原理设计进出水设施,能够连续进水,通过交替曝气实现快速自动切换进出水方向和两格滤池内好氧/缺氧环境三者的同步交替变化,无需采用电动阀控制进出水方向的切换,减少系统设备并提高了可靠性。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得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