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3190发布日期:2018-11-02 21:3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电连接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并排型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大多数电子产品之间的连接都是经由USB连接器,USB连接器已成为目前最普遍且最方便的传输规格。因此,现有电子产品都会同时配置数个USB连接器,再加上组装便利性的考量,现有的做法是将数个USB连接器彼此堆叠组合成一个堆叠式电连接装置。

再者,由于某些电子产品,诸如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的厚度皆较薄,根本无法将数个USB连接器以现有的堆叠方式配置于这些薄型电子产品内,因此这些USB连接器必须改为并排方式配置。

但是,现有的并排式电连接装置,若不是须要另外开模制造出在同一绝缘本体凸伸有二舌板,就是除了金属外壳以外,还存在USB连接器原有的个别金属内壳。前者由于必须另外开模,因此成本偏高;后者的个别金属内壳则显多余,因此结构复杂且亦有成本较高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结构简易且成本降低效果的一种并排型电连接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排型电连接装置,包括:复数连接器主体,各该连接器主体彼此侧向并排,每一该连接器主体包含一绝缘本体和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一端子组,每一该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各该端子组具有分别自各该舌板裸露的一导接部和分别自各该绝缘本体的一面裸露的一焊接部;以及一金属外壳,同时包绕于该复数连接器主体并具有一缺口、至少一限位部和经由该至少一限位部区隔而成的复数容腔,该缺口对应于各该焊接部,各该焊接部经由该缺口自该金属外壳裸露,该复数容腔彼此连通且分别收容该复数连接器主体,该至少一限位部分隔于相邻二该连接器主体之间而对相邻二该连接器主体限位,每一该舌板的二相对面分别与该金属外壳的二对应内壁彼此面对面相邻;其中,该金属外壳的各该容腔与各该连接器主体于组合后皆符合USB Type-C规范。

上述的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外壳具有位于相邻二该容腔与该至少一限位部之间的至少一通道。

上述的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外壳具有彼此相对的一上壳板和一下壳板,该至少一通道的高度小于该上壳板与该下壳板之间的距离且大于或等于该上壳板与该下壳板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的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一限位部自该金属外壳一体弯折且凹陷于该金属外壳之内。

上述的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外壳具有彼此相对的一上壳板和一下壳板,该至少一限位部自该上壳板、自该下壳板或自该上壳板及该下壳板一体弯折。

上述的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每一该端子组的该焊接部为插接式焊接部或表面黏着式焊接部。

上述的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每一该端子组的该焊接部包含插接式焊接部和表面黏着式焊接部。

上述的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复数连接器主体的其中之一的该焊接部为插接式焊接部或表面黏着式焊接部,该复数连接器主体的其中另一的该焊接部则包含插接式焊接部和表面黏着式焊接部。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具有结构简易以及降低成本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俯视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仰视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俯视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仰视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于仰视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于仰视时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1…连接器主体

11…绝缘本体

11a…顶面

11b…底面

111…舌板

111a…相对面

12…端子组

121…导接部

1211…导接段

122…焊接部

122a…插接式焊接部

122b…表面黏着式焊接部

1221…焊接段

2…金属外壳

21…限位部

211…凹陷弯折段

22…容腔

23…缺口

24…通道

25…上壳板

26…下壳板

251、261…对应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排型电连接装置,能并排复数母座连接器主体于同一金属外壳内,因此适用于薄型电子产品而供复数公头连接器同时插接。如图1至图5所示为第一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则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并排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复数连接器主体1以及一金属外壳2。

各连接器主体1皆为不组装原有的个别金属内壳的一USB Type-C母座连接器,因此,每一连接器主体1包含一绝缘本体11和设置于绝缘本体11的一端子组12,但未包含原有的个别金属内壳。连接器主体1的数量可为两个,亦可为三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对此并未限制,如图所示则以两个连接器主体1为例。

每一绝缘本体11具有一舌板111。绝缘本体11具有彼此相对的一顶面11a和一底面11b。舌板111呈一体凸伸状且具有二相对面111a。

各端子组12具有分别自各舌板111裸露的一导接部121和分别自各绝缘本体11的底面11b裸露的一焊接部122。其中,导接部121包含裸露于二相对面111a的多数导接段1211;焊接部122包含裸露于底面11b的多数焊接段1221。

各连接器主体1彼此间隔且彼此侧向并排,各舌板111则据此朝同一方向凸伸,于本实施例中则以朝前凸伸(如图1所示)为例进行说明。

金属外壳2同时包绕于彼此侧向并排的各连接器主体1,且各连接器主体1在与同一金属外壳2组合后皆形成符合USB Type-C规范的复数USB Type-C连接器单体(见图3),相邻二USB Type-C连接器单体之间皆以一限位部21分隔,详述如下。

金属外壳2具有一缺口23、至少一限位部21和经由至少一限位部21区隔而成的复数容腔22。金属外壳2还具有彼此相对的一上壳板25和一下壳板26。

各容腔22彼此侧向连通且分别收容各连接器主体1。容腔22的数量与连接器主体1相对应,因此可为两个,亦可为三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对此并未限制,如图所示则以两个容腔22为例,限位部21则为一个,以将金属外壳2的内部从中区隔为两个容腔22。

限位部21分隔于相邻二连接器主体1之间而对相邻二连接器主体1限位(如图3至图5所示),并能藉由限位部21而使相邻二连接器主体1彼此有距离的并排,从而利于具有一定宽度的二公头连接器同时插接,以避免要先拔除其中一公头连接器,才能插接另一公头连接器的麻烦,因此具有较佳的方便性。

具体而言,限位部21自金属外壳2一体弯折且凹陷于金属外壳2之内,以对收容于金属外壳2内的各连接器主体1产生限位和间隔效果。详言之,限位部21可为如图所示自下壳板26(或上壳板25)一体弯折并凹陷于金属外壳2内的一个凹陷弯折段211;在图式未绘示的其它实施例中,限位部21亦可为自上壳板25和下壳板26一体弯折并凹陷于金属外壳2内的一对凹陷弯折段211(这对凹陷弯折段211彼此上下相对),本实用新型对此并未限制,于本实施例中则以自下壳板26一体弯折为例进行说明。

无论凹陷弯折段211的数量为一个或一对,藉由限定凹陷弯折段211的凹陷幅度,以皆能在金属外壳2内具有位于相邻二容腔22与限位部21之间的一通道24,使二容腔22彼此侧向连通。具体而言,参考图1所示,通道24的高度小于上壳板25与下壳板26之间的距离且大于或等于上壳板25与下壳板26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以具有适当的限位和间隔效果。

此外,上壳板25具有与舌板111的一相对面111a相对的一对应内壁251,下壳板26亦具有与舌板111的另一相对面111a相对的另一对应内壁261。又,由于并排型电连接装置仅具有金属外壳2而不组装连接器主体1的个别金属内壳,因此各舌板的二相对面111a分别与金属外壳2的二对应内壁251、261彼此面对面相邻;再加上前述各连接器主体1个别存在(实际上只要不组装原有的个别金属内壳即可,故可减少组装步骤),因此无需另外开模制造连接器主体1,进而能够完成结构简易且成本降低的本实用新型并排式电连接装置。

至于缺口23(见图2)则对应于各焊接部122,使各焊接部122经由缺口23自金属外壳2裸露,以利于进行焊接。如图2和图4所示,且各焊接部122包含一插接式焊接部122a(具有插接式的多数焊接段1221)和一表面黏着式焊接部122b(具有表面黏着式的多数焊接段1221),本实用新型对此并未限定。

如图6所示则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大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异仅在焊接部122的设计有所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各焊接部122亦可皆为表面黏着式焊接部122b(或亦可皆为插接式焊接部122a)。

如图7所示则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大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异仅在焊接部122的设计有所不同。在第三实施例中,其中之一连接器主体1的焊接部122皆为表面黏着式焊接部122b(或皆为插接式焊接部122a),其中另一连接器主体1的焊接部122则包含插接式焊接部122a和表面黏着式焊接部122b。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