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磁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777发布日期:2018-11-13 22:1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铁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改良式磁铁。



背景技术:

磁铁是一种常用的基本元件之一,磁铁的用途广泛,可以运用在各种产品设备中,实际制造时,需要将磁铁单独制造成型,然后再将磁铁组装到产品设备上的预定位置,根据产品设备的具体性能,产品设备的基准区域往往需要不同的磁铁极性,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在产品设备的基准区域逐个安装多个磁铁来实现的,多个磁铁逐个安装费事费力,不利于磁铁组装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磁铁,磁性本体的同一侧同时具有极性相反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在磁铁的实际安装过程中,仅需安装一次磁铁,无需分别独立安装两个磁铁,缩短磁铁安装所需的时间,提升磁铁的组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磁铁,包括磁性本体,磁性本体设有吸附面,吸附面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第一磁极、第二磁极位于磁性本体的同一侧,第一磁极的极性、第二磁极的极性相反。

其中,所述改良式磁铁还包括壳体,壳体套设于磁性本体的外侧,吸附面显露出磁性本体。

其中,所述壳体为矩形的环状,壳体与磁性本体经由镶埋成型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磁性本体连接有凸块,凸块自磁性本体的外表面突设而成,壳体设有用于容设凸块的盲槽。

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凸起部,凸起部自壳体的外表面突设而成。

其中,所述凸起部设有通孔,通孔贯穿凸起部,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吸附面交叉设置。

其中,所述吸附面还包括第三磁极,第二磁极位于第一磁极与第三磁极之间,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三磁极共线设置,第一磁极的极性与第三磁极的极性相同。

其中,所述吸附面为平面。

其中,所述磁性本体采用稀土永磁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磁性本体的同一侧同时具有极性相反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在磁铁的实际安装过程中,仅需安装一次磁铁,无需分别独立安装两个磁铁,缩短磁铁安装所需的时间,提升磁铁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磁性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磁性本体 2—吸附面 3—第一磁极

4—第二磁极 5—壳体 6—穿孔

7—凸块 8—盲槽 9—凸起部

11—通孔 12—第三磁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磁铁,包括磁性本体1,磁性本体1大致为直条状的长方体,磁性本体1设置有吸附面2,吸附面2为磁性本体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吸附面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磁极3及第二磁极4,第一磁极3、第二磁极4位于磁性本体1的同一侧,第一磁极3的极性、第二磁极4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磁极3的极性为N极,第二磁极4的极性为S极。

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磁铁的磁性本体1的同一侧同时具有极性相反的第一磁极3及第二磁极4,在磁铁的实际安装过程中,仅需安装一次磁铁,无需分别独立安装两个磁铁,缩短磁铁安装所需的时间,提升磁铁的组装效率,进而提升产品设备的制造效率。

实际制造时,先利用磁性材料制成磁性本体1,然后再将磁性本体1放入到充磁机内进行充磁,充磁机具有两个充磁线圈,两个充磁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充磁时,将两个充磁线圈均套设在磁性本体1的外侧,充磁完成后,即可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磁铁。

所述改良式磁铁还包括壳体5,壳体5套设在磁性本体1的外侧,吸附面2显露出磁性本体1;本实施例中,壳体5设置有穿孔6,穿孔6贯穿壳体5,磁性本体1位于穿孔6内。实际使用时,利用壳体5紧紧箍住磁性本体1,降低磁性本体1散开的风险,延长改良式磁铁的使用寿命。优选地,磁性本体1采用稀土永磁材料制成,大大提升磁铁的磁性强度,例如,磁性本体1可以为钐钴(SmCo)永磁体和钕铁硼(NdFeB)永磁体。

所述壳体5为矩形的环状,壳体5与磁性本体1经由镶埋成型(英文全称为Insert Molding,又称一体成型或注塑成型)连接在一起;实际制造时,将磁性本体1放置在注塑模具中,然后将熔融的塑胶注入到注塑模具内,待熔融塑胶冷却凝固后,壳体5与磁性本体1即可镶埋成型在一起。

所述磁性本体1连接有凸块7,凸块7自磁性本体1的外表面突设而成,壳体5上设置有用于容设凸块7的盲槽8;待壳体5与磁性本体1镶埋成型之后,利用突块的与盲槽8的侧壁之间的配合,增强壳体5与磁性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壳体5与磁性本体1彼此分离。

所述壳体5设置有凸起部9,凸起部9自壳体5的外表面突设而成,在磁铁的移动过程中,利用使用者或机械手等抓持凸起部9,进而方便地来回移动磁铁。

所述凸起部9上设置有通孔11,通孔11贯穿凸起部9,通孔11的中心轴线与吸附面2交叉设置。在磁铁的实际安装过程中,产品设备上设置有用于突伸入通孔11内的定位柱,利用定位柱与通孔11的配合,确保磁铁可以快速放置到产品设备上的正确位置,进一步辅助提升磁铁的组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面2为平面,通孔11的中心轴线与吸附面2垂直设置。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吸附面2还包括第三磁极12,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极4位于第一磁极3与第三磁极12之间,即第二磁极4为吸附面2的中部,第一磁极3、第三磁极12分别为吸附面2的两端,第一磁极3、第二磁极4、第三磁极12共线设置,第一磁极3的极性与第三磁极12的极性相同。实际使用时,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磁铁即可代替现有技术中逐个组装多个磁铁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