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3088发布日期:2018-12-05 18:4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目前的变比都为固定变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生产固定变比的电流互感器,通用性不强,且目前电流互感器在通过铜排连接时,安装铜排时无法有效的固定,影响用电安全以及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互感器主体以及固定脚架,所述固定脚架固定安装在互感器主体下方,所述互感器主体包括与固定脚架连接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圆柱形线圈壳体以及设置在线圈壳体上方形成的操作平台和防护罩,所述线圈壳体内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壳体形成有通孔,所述操作平台的正面上设置有电流输出端子S1和S2以及设置在电流输出端子下方的档位开关,所述档位开关的后端在操作平台内部分别与线圈和电流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档位开关上设置多个档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档位开关设置多个档位实现不同变比的选择,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固定端子接入实现不同变比的选择,相比现有技术操作方便,外观美观且档位选择更加丰富,并且设置了防护罩对档位开关与电流输出端子的保护,防止误操作,安全性能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通孔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第一凹陷槽、第二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第四凹陷槽,所述第一凹陷槽与第二凹陷槽沿通孔的径向方向形成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凹陷槽与第四凹陷槽沿通孔的轴向方向形成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陷槽与第二凹陷槽内设置有工字架,所述工字架包括第一工字架与第二工字架,所述第一工字架设置在第一凹陷槽内,所述第二工字架设置在第二凹陷槽内,所述第三凹陷槽与第四凹陷槽之间设置有母排,所述母排设置在第一工字架与第二工字架之间,所述第一工字架与第二工字架上相对设置有多个螺杆顶针,所述母排通过螺杆顶针实现在径向方向上的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凹陷槽与第二凹陷槽用于安装工字架,工字架卡接在第一凹陷槽与第二凹陷槽内,第三凹陷槽与第四凹陷槽用于固定母排并对其进行定位,通过设置在第一工字架与第二工字架上的螺杆顶针对母排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效果好,可靠性相比之前更为优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工字架包括第一横臂、与第一横臂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臂、连接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的竖直壁,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上均设置有两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有螺杆顶针穿过。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上均设置了两个螺纹孔,配合第一工字架与第二工字架实现了多个螺杆顶针对母排的固定,稳定性更好,设置了多个螺杆顶针减少了应力集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罩上平行设置有与操作平台连接的安装柱,所述操作平台的正面设置有铅封孔,所述安装柱插入铅封孔实现防护罩与操作平台的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护罩上设置了安装柱与操作平台正面的铅封孔安装连接,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且保护性能好,密封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防护罩且未设置母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母排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母排后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字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互感器主体 1以及固定脚架2,固定脚架2固定安装在互感器主体1下方,互感器主体1包括与固定脚架2连接的底座11、设置在底座11上方的圆柱形线圈壳体12以及设置在线圈壳体12上方形成的操作平台13和防护罩14,防护罩14上平行设置有与操作平台13连接的安装柱141,操作平台的正面设置有铅封孔131,安装柱141插入铅封孔131实现防护罩14与操作平台13的连接,防护罩上设置了安装柱与操作平台正面的铅封孔安装连接,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且保护性能好,密封性强。

线圈壳体12内设置有线圈121,线圈壳体12形成有通孔122,操作平台13的正面上设置有电流输出端子S1和S2以及设置在电流输出端子下方的档位开关132,档位开关132的后端在操作平台13 内部分别与线圈121和电流输出端子连接,档位开关132上设置多个档位,档位开关132设置多个档位实现不同变比的选择,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固定端子上形成的固定变比,相比现有技术操作方便,外观美观且档位选择更加丰富,并且设置了防护罩14对档位开关132与电流输出端子的保护,防止误操作,安全性能更好,通孔122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第一凹陷槽122a、第二凹陷槽122b、第三凹陷槽 122c、第四凹陷槽122d,第一凹陷槽122a与第二凹陷槽122b沿通孔的径向方向形成且相对设置,第三凹陷槽122c与第四凹陷槽122d沿通孔122的轴向方向形成且相对设置,第一凹陷槽122a与第二凹陷槽122b内设置有工字架3,工字架3包括第一工字架31与第二工字架32,第一工字架31设置在第一凹陷槽122a内,第二工字架设置在第二凹陷槽内122b,第三凹陷槽122c与第四凹陷槽122d之间设置有母排4,母排4设置在第一工字架31与第二工字架32之间,第一工字架31与第二工字架32上相对设置有多个螺杆顶针5,母排4 通过螺杆顶针5实现在径向方向上的固定,第一凹陷槽122a与第二凹陷槽122b用于安装工字架3,工字架3卡接在第一凹陷槽122a与第二凹陷槽122b内,第三凹陷槽122c与第四凹陷槽122d用于固定母排4并对其进行定位,通过设置在第一工字架31与第二工字架32 上的螺杆顶针5对母排4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效果好,可靠性相比之前更为优异,工字架3包括第一横臂33、与第一横臂33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臂34、连接第一横臂33与第二横臂34的竖直壁35,第一横臂33与第二横臂34上均设置有两个螺纹孔36,螺纹孔36内有螺杆顶针5穿过,设置了两个螺纹孔36,配合第一工字架31与第二工字架32实现了多个螺杆顶针5对母排4的固定,稳定性更好,设置了多个螺杆顶针5减少了应力集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