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390发布日期:2018-10-19 22:2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母线主要采用高导电率的铜或铝质等材料制成,是高、低压成套设备中的常用电器配件,起着输送电流的作用,具有汇集和分配电力的能力。电站或者变电站通过它,将发电机、变压器或整流器输出的电能输送给各个用户或客户端。现有的母线,尤其是管式母线主要采用分段连接,将一根根6m-7m左右的管式母线相互连接,由于母线端口的角度不尽相同,难以顺利连接,严重影响母线连接的效率,而且,如果连接不当,后期对电流的输送也会有影响。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母线连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包括L形母线外壳和调节装置,所述L形母线外壳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L形母线外壳和第二L形母线外壳,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与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匹配时可形成用于容纳管式母线的腔体;在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和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表面设置有凸缘,在所述凸缘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栓和螺母,与所述螺纹孔匹配。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的弧形表面靠近端口处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和相互对称的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在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的弧形表面的内直角处设置有第五凸缘,在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的弧形表面的外直角处设置有第六凸缘和第七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凸缘、所述第三凸缘、所述第四凸缘、所述第五凸缘、所述第六凸缘和所述第七凸缘位于同一水平面;

沿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的弧形表面靠近端口处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八凸缘和第九凸缘,和相互对称的第十凸缘和第十一凸缘,在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的弧形表面的内直角处设置有第十二凸缘,在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的弧形表面的外直角处设置有第十三凸缘和第十四凸缘;所述第八凸缘、所述第九凸缘、所述第十凸缘、所述第十一凸缘、所述第十二凸缘、所述第十三凸缘和所述第十四凸缘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八凸缘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八凸缘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螺纹孔和第八螺纹孔、在所述第二凸缘和所述第九凸缘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二螺纹孔和第九螺纹孔、在所述第三凸缘和所述第十凸缘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三螺纹孔和第十螺纹孔、在所述第四凸缘和所述第十一凸缘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四螺纹孔和第十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五凸缘和所述第十二凸缘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五螺纹孔和第十二螺纹孔、在所述第六凸缘和所述第十三凸缘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六螺纹孔和第十三螺纹孔、在所述第七凸缘和所述第十四凸缘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七螺纹孔和第十四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八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所述第九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十螺纹孔、所述第四螺纹孔和所述第十一螺纹孔、所述第五螺纹孔和所述第十二螺纹孔、所述第六螺纹孔和所述第十三螺纹孔、所述第七螺纹孔和所述第十四螺纹孔,分别通过所述螺栓和螺母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八凸缘之间的间距为3—10cm。

进一步地,所述L形母线外壳采用6063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与所述L形第二母线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弹簧支撑装置,所述弹簧支撑装置的长度为0.3—1cm。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与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的内壁上的弹簧凹槽,弹簧的一端与弹簧凹槽固定,另一端与触块连接,所述触块用于与管式母线的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在所述L形母线外壳的表面套设有绝缘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强度高,安装方便,能调节垂直方向的任意位置,而且不影响母线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包括L形母线外壳1和调节装置3,所述L形母线外壳1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L形母线外壳1-1和第二L形母线外壳1-2,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1-1与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1-2匹配时可形成用于容纳管式母线的腔体;在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1-1和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1-2表面设置有凸缘2,在所述凸缘2上设置有螺纹孔4;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螺栓3-1和螺母3-2,与所述螺纹孔4匹配。

具体的,沿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1-1的弧形表面靠近端口处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和相互对称的第三凸缘2-3和第四凸缘2-4,在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1-1的弧形表面的内直角处设置有第五凸缘2-5,在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1-1的弧形表面的外直角处设置有第六凸缘2-6和第七凸缘2-7;所述第一凸缘2-1、所述第二凸缘2-2、所述第三凸缘2-3、所述第四凸缘2-4、所述第五凸缘2-5、所述第六凸缘2-6和所述第七凸缘2-7位于同一水平面;沿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1-2的弧形表面靠近端口处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八凸缘2-8和第九凸缘2-9,和相互对称的第十凸缘2-10和第十一凸缘2-11,在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1-2的弧形表面的内直角处设置有第十二凸缘2-12,在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1-2的弧形表面的外直角处设置有第十三凸缘2-13和第十四凸缘2-14;所述第八凸缘2-8、所述第九凸缘2-9、所述第十凸缘2-10、所述第十一凸缘2-11、所述第十二凸缘2-12、所述第十三凸缘2-13和所述第十四凸缘2-14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缘2-1、所述第二凸缘2-2、所述第三凸缘2-3、所述第四凸缘2-4、所述第五凸缘2-5、所述第六凸缘2-6和所述第七凸缘2-7构成的平面,与所述第八凸缘2-8、所述第九凸缘2-9、所述第十凸缘2-10、所述第十一凸缘2-11、所述第十二凸缘2-12、所述第十三凸缘2-13和所述第十四凸缘2-14构成的平面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凸缘2-1和所述第八凸缘2-8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螺纹孔和第八螺纹孔、在所述第二凸缘2-2和所述第九凸缘2-9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二螺纹孔和第九螺纹孔、在所述第三凸缘2-3和所述第十凸缘2-10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三螺纹孔和第十螺纹孔、在所述第四凸缘2-4和所述第十一凸缘2-11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四螺纹孔和第十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五凸缘2-5和所述第十二凸缘2-12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五螺纹孔和第十二螺纹孔、在所述第六凸缘2-6和所述第十三凸缘2-13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六螺纹孔和第十三螺纹孔、在所述第七凸缘2-17和所述第十四凸缘2-14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七螺纹孔和第十四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八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所述第九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十螺纹孔、所述第四螺纹孔和所述第十一螺纹孔、所述第五螺纹孔和所述第十二螺纹孔、所述第六螺纹孔和所述第十三螺纹孔、所述第七螺纹孔和所述第十四螺纹孔,分别通过所述螺栓3-1和螺母3-2紧固。

在凸缘2与所述螺栓3-1之间安装有平垫片3-3,有利于增大接触面积,分散压力。在所述螺母3-2与所述平垫片3-3之间安装有弹簧垫片3-4,有利于抓紧螺母3-2,使其不易脱落。

所述第一凸缘2-1和所述第八凸缘2-8之间的间距为3—10cm。这种设计更有有利于增加螺栓3-1对L形母线外壳1紧固的作用力。

为了不影响管式母线的整体导电性能,所述L形母线外壳1采用与管式母线相同的6063铝合金材质,这样,即便两相连接的管式母线由于长期使用导致后期接触松动时,也不会对整体承载电流的大小造成不良影响。采用6063铝合金材质的原因在于,通过这种材质加工成的母线,不仅强度高,结构紧凑,耐酸、耐碱、耐盐雾,而且适用于高温、高潮湿环境,传输电流稳定。母线架设完成后,还需要在所述L形母线外壳1的表面安装一个塑料绝缘罩,起到与外界隔离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管式母线的弯通连接装置的一种改进,为了使本连接装置能适应更多尺寸的管式母线,在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1-1与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1-2的内壁上设置有弹簧支撑装置(图中未标注),所述弹簧支撑装置(图中未标注)的长度为0.3—1cm。

具体的,所述弹簧支撑装置(图中未标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L形母线外壳1-1与所述第二L形母线外壳1-2的内壁上的弹簧凹槽(图中未标注),弹簧(图中未标注)的一端与弹簧凹槽(图中未标注)固定,另一端与触块(图中未标注)连接,所述触块(图中未标注)用于与管式母线的表面接触。

工作原理:先将母线外壳的一端套设于已架设母线的一端,然后将待架设的母线的一端插入母线外壳的另一端,然后通过旋紧螺栓达到紧固的目的。由于管式母线呈圆柱形,与所述L形母线外壳构成的圆柱形腔体构成可活动空间,可任意调整两根管式母线垂直角度上的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均可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