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柱绝缘子及绝缘支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405发布日期:2018-10-30 23:1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柱绝缘子及绝缘支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绝缘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支柱绝缘子及绝缘支柱。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绝缘子的发展与应用,电力设备中使用的支柱绝缘子多为大直径复合绝缘子。复合支柱绝缘子包括空心复合绝缘管和填充在绝缘管内的绝缘物质,以满足电力设备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现有的绝缘物质填充一般包括固体填充和气体填充。固体填充一般是在空心绝缘管内填充聚氨酯材料,气体填充一般是在空心绝缘管内填充高压氮气。

但固体填充和高压气体填充面临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固体填充可能出现的界面问题会影响支柱绝缘子的电气性能。高压氮气填充的空心绝缘管存在一定的内部气体泄漏问题,因而需要定期检测与维护。同时在空心绝缘管内填充高压绝缘气体,空心绝缘管的微水控制范围裕度较小,控制难度较大,对生产制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支柱绝缘子,该支柱绝缘子解决了固体填充可能存在的界面问题。也解决了高压气体填充具有的气体泄漏问题,使得支柱绝缘子免于检测与维护。同时提升微水控制范围的裕度,降低了微水控制和生产制造的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支柱绝缘子,包括空心绝缘管、位于空心绝缘管外围的伞裙、以及设置于空心绝缘管两端的上法兰和下法兰,空心绝缘管内密封有气体,气体的绝对压力为 0.1~0.15Mpa。

上述支柱绝缘子内部填充气体的绝对压力为0.1~0.15Mpa,呈常压的气体不易发生泄漏,无需维护与监测。同时将内部填充的常压气体的绝对压力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又能够满足不同地域和海拔存在的压力差异,确保在不同地域使用都能使得绝缘管的内部气体处于非负压状态。同时填充常压气体的绝缘管具有较大的微水控制裕度,降低了微水控制难度和生产制造难度。

其中,上述空心绝缘管由温度55℃、相对湿度90%RH条件下水汽渗透率小于0.2g/m2·d的绝缘材料制成。

采用温度55℃、相对湿度90%RH条件下水汽渗透率小于0.2g/m2·d 的绝缘材料制成空心绝缘管,经微水实验验证,能够满足微水控制指标,具有较低的水汽含量。

其中,气体为经过干燥处理的高纯氮气、空气或六氟化硫气体。

高纯氮气、空气和六氟化硫气体绝缘性能好、经济实用,保证支柱绝缘子的内部绝缘性能的同时,有助于降低支柱绝缘子的制造成本。

其中,上法兰和/或下法兰上设有自封阀,自封阀用于抽真空后回填气体。

将自封阀设置在上法兰和/或下法兰上,易于控制气体的抽取与填充,并且不会对绝缘管内部电场造成影响。同时自封阀还可用于产品出厂前检漏和微水检测试验。

其中,下法兰包括底座和法兰筒,底座用于密封空心绝缘管,法兰筒固接于空心绝缘管的管壁,底座或法兰筒上设有自封阀。

其中,自封阀位于底座上,底座朝向绝缘管内部凹陷,使得自封阀开口位于凹陷内。

将自封阀开口设置位于凹陷内,便于多根支柱绝缘子的连接。

其中,自封阀位于法兰筒上,法兰筒经由底座与空心绝缘管连通。

将自封阀设置在法兰筒上,当多跟支柱绝缘子连接时,便于自封阀的操作。

其中,上法兰和/或下法兰上设有干燥装置,干燥装置位于空心绝缘管内部。

在空心绝缘管内部设置干燥装置,保持绝缘管内气体干燥,不易在绝缘管内部气体中积累微水,避免绝缘管内部闪络问题。

其中,干燥装置包括笼状干燥剂盒和置于干燥剂盒内的干燥剂。

进一步地,干燥剂盒由导电材料制成,均匀设有若干通孔。

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笼状干燥剂盒,设置若干通孔,构成屏蔽笼结构。利用屏蔽笼原理,保证干燥装置不会对绝缘管内部电场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干燥剂为分子筛干燥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绝缘支柱,能够为大型电器设备提供绝缘支撑。不能能够有效解决固体填充绝缘支柱的界面问题,也能解决高压气体填充绝缘支柱的气体泄漏问题,免于检测与维护。同时具有较大的微水控制裕度,降低了微水控制和生产制造的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绝缘支柱,包括首尾连接的两个支柱绝缘子,该支柱绝缘子为上述任一个支柱绝缘子。

其中,两个支柱绝缘子之间设有密封垫片。

在连接的两个支柱绝缘子之间设置密封垫片,进一步保证支柱绝缘子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一的支柱绝缘子1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二的支柱绝缘子2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干燥装置26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三的支柱绝缘子3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四的支柱绝缘子4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五的支柱绝缘子5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六的支柱绝缘子6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七的支柱绝缘子7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绝缘支柱实施例一的绝缘支柱8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绝缘支柱实施例九的绝缘支柱9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

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柱绝缘子100,包括空心绝缘管110、位于空心绝缘管110外围的伞裙120、以及设置于空心绝缘管110两端的上法兰130和下法兰140,空心绝缘管110内密封有气体,气体的绝对压力为0.1~0.15Mpa。

上述支柱绝缘子100内气体的绝对压力设置为0.1~0.15Mpa。空心绝缘管110的气体呈常压状态,不易从空心绝缘管110内泄漏,免于支柱绝缘子100的日常维护与监测。将空心绝缘管100内的气体设置呈常压状态,也能够满足不同地域和海拔之间存在的压力差异,从而确保在不同地域使用都能保证空心绝缘管110的内部气体处于非负压状态。进一步地,内部呈常压的空心绝缘管110具有较大的微水控制裕度,有效降低了微水控制的难度和生产制造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法兰130与下法兰140的结构相同。上法兰130与下法兰140是相对位置的概念,没有做出绝对限定。上法兰和下法兰的位置和名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调整。

其中,空心绝缘管100由温度55℃、相对湿度90%RH条件下水汽渗透率小于0.2g/m2·d的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空心绝缘管采用温度55℃、相对湿度90%RH条件下水汽渗透率为0.2g/m2·d的绝缘材料缠绕制成。空心绝缘管100经过微水实验验证,具有较低的水汽含量,能够满足微水控制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空心绝缘管也可以采用水渗透率小于0.2g/m2·d的绝缘材料制成。空心绝缘管的工艺也不限于采用缠绕工艺。

其中,气体为经过干燥处理的高纯氮气、空气或六氟化硫气体。

本实施例中,气体为经过干燥处理的高纯氮气。高纯氮气为氮气含量为99.999%的气体。空心绝缘管110内的高纯氮气的绝对气压控制为 0.1Mpa,即为一个大气压。

高纯氮气为惰性气体,用于填充于空心绝缘管110内,具有绝缘性能好、稳定性能佳、经济实用等优点。将空心绝缘管110内高纯氮气的绝对气压控制为一个大气压,与空心绝缘管110的外部气压相同,有效避免气体泄漏的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气体也可以为空气或者六氟化硫气体,只要能够保证气体在绝缘管内的绝对压力为0.1~0.15Mpa即可。

其中,上法兰130和/或下法兰140上设有自封阀150,自封阀150用于抽真空后回填气体。

本实施例中,下法兰140上设置一个自封阀150。便于控制气体的抽取与填充。出厂前自封阀150还可用于产品检漏、微水检测试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自封阀也可以设置在上法兰上,或者在上法兰和下法兰上均设置自封阀。自封阀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不限定为一个,自封阀的位置和个数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其中,下法兰140包括底座141和法兰筒142,底座141用于密封空心绝缘管110,法兰筒142固接于空心绝缘管110的管壁,底座141或法兰筒142上设有自封阀150。

本实施例中,下法兰140的法兰筒142垂直于底座141。底座141 将空心绝缘管110的端面封闭。法兰筒142连接在空心绝缘管110的管壁上。自封阀150设置在底座141上。上法兰130与下法兰140的结构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自封阀也可以设置在法兰筒上。可以想到的是,当支柱绝缘子上设置不止一个自封阀时,底座和法兰筒上均可以设置自封阀,或者所有的自封阀均设置在底座或者法兰筒上,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自封阀150位于底座141上,底座141朝向空心绝缘管110内部凹陷,使得自封阀150的开口151位于凹陷内。

本实施例中,底座141上具有朝向空心绝缘管110内部的凹陷。该凹陷沿纵向的高度小于法兰筒142的高度,该凹陷沿横向的直径小于空心绝缘管110的直径。

自封阀150设置在该凹陷部位的底座141上。具体地,底座141上设置连接孔1411,自封阀的连接端152与连接孔1411螺纹连接(图中未示出)。连接端152与连接孔1411之间设置密封胶(图中未示出)。

将自封阀150设置在凹陷内,并且开口151位于凹陷内部,使得在两根支柱绝缘子100连接的情况下,下法兰140上的自封阀150不会影响两根支柱绝缘子100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上的凹陷的尺寸可以不限于本实施例。底座上也可以不设置凹陷,自封阀直接位于底座上。自封阀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也不限于螺纹孔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过盈配合等连接方式。连接端与连接孔之间也可以不使用密封胶,或者采用其他的连接密封方式,在此不多赘述。

其中,上法兰130和/或下法兰140上设有干燥装置160,干燥装置160 位于空心绝缘管110内部。

本实施例中,下法兰140上设置一个干燥装置160,干燥装置160位于空心绝缘管110内。具体地,干燥装置160设置在底座141的凹陷对应的空心绝缘管110内部的凸起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干燥装置也可以不设置在凹陷对应的凸起部位上,而设置在底座未凹陷的部位。干燥装置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而不限于一个。干燥装置也可以设置在上法兰上,或者当干燥装置为多个时,可以在上法兰和下法兰上均设置干燥装置。

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柱绝缘子200与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一中的支柱绝缘子100的结构相似。在此,结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柱绝缘子200内部填充的气体和绝对气压不同于支柱绝缘子100。干燥装置260设置在上法兰230上。

其中,气体为经过干燥处理的高纯氮气、空气或六氟化硫气体。

本实施例中,气体为经过干燥处理的空气。空心绝缘管210内的空气的绝对气压控制为0.15Mpa。

空气稳定性能佳、经济实用,填充在空心绝缘管210内,将绝对气压控制为0.15个大气压,有效避免气体泄漏。并且略正压的气体,也能适应不同地域海拔存在的气压差距,从而保证在不同地域始终保持空心绝缘管 210内为非负压。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气体也可以为六氟化硫气体,只要能够保证气体在绝缘管内的绝对压力为0.1~0.15Mpa即可。

其中,上法兰230和/或下法兰240上设有干燥装置260,干燥装置260 位于空心绝缘管210内部。

本实施例中,上法兰230上设置一个干燥装置260。具体地,上法兰 230与下法兰240结构相同。上法兰230包括底座231和法兰筒232,干燥装置260设置在底座23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干燥装置也可以设置在下法兰上。干燥装置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可以为多个。当干燥装置为多个,上法兰和下法兰上均可以设置干燥装置。

其中,干燥装置260包括笼状干燥剂盒261和置于干燥剂盒261内的干燥剂。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干燥装置260包括干燥剂盒261和放置在干燥剂盒261内的干燥剂(图中未示出)。干燥剂盒261呈笼状,干燥剂盒261倒扣在上法兰230上,干燥剂设置在干燥剂盒261内。

具体地,上法兰230将干燥剂盒261的开口封堵住。安装在底座231 上的干燥装置260沿纵向的高度小于法兰筒232。干燥剂盒261开口处延伸有与干燥剂盒261垂直的连接耳263,连接耳263上设置若干连接孔264。连接孔264用于与上法兰230的底座23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干燥装置也可以为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在上法兰上,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

其中,干燥剂盒261由导电材料制成,均匀设有若干通孔262。

本实施例中,干燥剂盒26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并在干燥剂盒261上设置若干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通孔262。

干燥剂盒261为笼状,并设置有大小一致、均匀分布的通孔262,构成屏蔽笼。利用屏蔽笼原理,保证干燥剂盒261不会对空心绝缘管210的内部电场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干燥剂盒的导电材料、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形状,通孔的分布与大小也不限于本实施例,只要能够满足屏蔽笼的要求即可。干燥装置的高度也不限于小于法兰筒的高度,也可以略高于法兰筒,只要干燥装置能够满足屏蔽笼原理,即不会对空心绝缘管内部电场早场影响。

其中,干燥剂为分子筛干燥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干燥剂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干燥剂。

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柱绝缘子300与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一中的支柱绝缘子100的结构相似。本实施例的干燥装置360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干燥装置260的结构相同。在此,结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空心绝缘管310 内填充0.13Mpa的六氟化硫气体。自封阀350和干燥装置360均设置在上法兰330上。

其中,气体为经过干燥处理的高纯氮气、空气或六氟化硫气体。

本实施例中,气体为经过干燥处理的六氟化硫气体。空心绝缘管310 内的空气的绝对气压控制为0.13Mpa。

其中,上法兰330和/或下法兰340上设有自封阀350,自封阀350用于抽真空后回填气体。

本实施例中,自封阀350设置在上法兰330上。

其中,下法兰340包括底座和法兰筒,底座用于密封空心绝缘管310,法兰筒固接于空心绝缘管310的管壁,底座或法兰筒上设有自封阀。

本实施例中,上法兰330和下法兰340的结构相同。因此,上法兰330 包括底座331和法兰筒332。法兰筒332垂直于底座331。底座331封堵空心绝缘管310的端面,法兰筒332连接空心绝缘管310的管壁。底座331 上设置一个自封阀350。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自封阀也可以设置在法兰筒上。自封阀的个数也不限定为一个,当自封阀的个数不止一个时,也可以在法兰筒和底座上均设置自封阀。以上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其中,自封阀位于底座上,底座朝向空心绝缘管310内部凹陷,使得自封阀开口位于凹陷内。

本实施例中,自封阀350位于底座331上,底座331朝向空心绝缘管 310内部凹陷,使得自封阀350的开口351位于凹陷内。

本实施例中,底座331上设置凹陷。凹陷沿纵向的高度小于法兰筒332 的高度,凹陷沿横向的直径小于底座331的直径。

自封阀350的开口351位于凹陷内,当两根支柱绝缘子300连接时,位于凹陷内的自封阀350不会影响支柱绝缘子300的连接。

其中,上法兰330和/或下法兰340上设有干燥装置360,干燥装置360 位于空心绝缘管310内部。

本实施例中,上法兰330上设置一个干燥装置360,干燥装置360位于空心绝缘管310内。具体地,干燥装置360设置在底座331的凹陷对应的凸起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干燥装置也可以不设置在凹陷对应的凸起部位上,也可以设置在底座未凹陷的部位。干燥装置的个数也不限于一个,可以在上法兰和下法兰上均设置干燥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柱绝缘子400与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三中的支柱绝缘子300的结构相似。本实施例的干燥装置560的具体结构与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二的干燥装置260的结构相同。在此,结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干燥装置460均设置在下法兰440上。

其中,上法兰430和/或下法兰440上设有干燥装置460,干燥装置 460位于空心绝缘管410内部。

本实施例中,干燥装置460位于下法兰440上。

其中,上法兰430和/或下法兰440上设有干燥装置460,干燥装置 460位于空心绝缘管410内部。

本实施例中,下法兰440上设置一个干燥装置460,干燥装置460 设置在空心绝缘管410内。具体地,干燥装置460设置在底座44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干燥装置的个数也不限于一个,也可以在上法兰和下法兰上均设置干燥装置,以配合实际需求。

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柱绝缘子500与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一中的支柱绝缘子100的结构相似。在此,结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上法兰530上也设置一个干燥装置560。

上法兰530和/或下法兰540上设有干燥装置560,干燥装置560位于空心绝缘管510内部。

本实施例中,下法兰540上设置一个干燥装置560,该干燥装置560 位于空心绝缘管510内。上法兰530也设置一个干燥装置560。具体地,干燥装置560设置在底座531上,干燥装置560位于空心绝缘管510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干燥装置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更多个,可以根据支柱绝缘子实际尺寸和需求进行设定。

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柱绝缘子600与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二中的支柱绝缘子200的结构相似。在此,结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上法兰630也设置一个自封阀650。

其中,上法兰630和/或下法兰640上设有自封阀650,自封阀650 用于抽真空后回填气体。

本实施例中,上法兰630上设置一个自封阀650,下法兰640上也设置一个自封阀650。

其中,下法兰640包括底座和法兰筒,底座用于密封空心绝缘管610,法兰筒固接于空心绝缘管610的管壁,底座或法兰筒上设有自封阀650。

其中,自封阀650位于底座上,底座朝向空心绝缘管610内部凹陷,使得自封阀开口位于凹陷内。

本实施例中,上法兰630和下法兰640的结构相同。因此,上法兰 630包括底座631和法兰筒632。法兰筒632垂直于底座631。底座631 封堵空心绝缘管610的端面,法兰筒632连接空心绝缘管610的管壁。底座631上设置一个自封阀650。

进一步地,自封阀650位于底座631上,底座631朝向空心绝缘管 610内部凹陷,使得自封阀650的开口651位于凹陷内。

本实施例中,底座631上设置凹陷。凹陷沿纵向的高度小于法兰筒 632的高度,凹陷沿横向的直径略小于底座631的直径。

自封阀650的开口651位于凹陷内,当两根支柱绝缘子600连接时,避免位于上法兰630上的自封阀650影响支柱绝缘子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抽气放气,自封阀也可以设置在法兰筒上。自封阀的个数也可以不为多个,自封阀的位置和个数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本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柱绝缘子700与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一中的支柱绝缘子100的结构相似。在此,结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自封阀750设置在下法兰740的法兰筒742上。

其中,自封阀750位于法兰筒742上,法兰筒742经由底座741与空心绝缘管710连通。

本实施例中,下法兰740包括底座741和法兰筒742。自封阀750 设置在法兰筒742上,与纵向夹角为60度。

自封阀750的开口751设置在支柱绝缘子700外部。法兰筒742上设置螺纹孔743,自封阀750的连接端752螺纹连接于螺纹孔743。底座741上设置连通空心绝缘管710内部和螺纹孔743的孔744。螺纹孔743 与孔744呈角度设置。

将自封阀750设置在法兰筒742上,当多跟支柱绝缘子700连接时,不会影响到气体的抽取与充入。在法兰筒742上设置螺纹孔743,同时在底座741上设置与螺纹孔743呈角度设置的孔744,从而连通自封阀750 与空心绝缘管710内部。

若自封阀750从法兰筒754直接孔连接到空心绝缘管710内,则需要增强法兰筒742壁厚与高度,进而增加法兰740的重量与成本。本实施例中将自封阀750通过两个角度连通的螺纹孔743和孔744,连通自封阀 750与空心绝缘管710,有效减轻法兰740的重量、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自封阀的个数不限于一个。自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底座和法兰筒上均设置自封阀。

本发明绝缘支柱实施例一: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绝缘支柱800,包括首尾连接的两个支柱绝缘子810、820,支柱绝缘子810、820为上述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中的支柱绝缘子。

本实施例中将上述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中揭示的支柱绝缘子首尾连接成绝缘支柱800,能够为大型电器设备提供可靠的绝缘支撑。有效解决固体填充绝缘支柱的界面问题。也能够解决高压气体填充绝缘支柱的气体泄漏问题,免于检测与维护。同时具有较大的微水控制裕度,降低微水控制和生产制造的难度。

本实施例中,支柱绝缘子810与上述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一中揭示的支柱绝缘子100的结构相同。支柱绝缘子820与上述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四中揭示的支柱绝缘子400的结构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支柱绝缘子810与支柱绝缘子820为相同规格的支柱绝缘子。支柱绝缘子810的下法兰812与支柱绝缘子820的上法兰821对应连接。具体地,下法兰812与上法兰821通过螺栓830紧固连接。

其中,两个支柱绝缘子810、820之间设有密封垫片840。

本实施例中,下法兰812的底座8121与上法兰821的底座8211对应贴合,两者之间设置密封垫片840。

在底座8211与底座8121之间设置的密封垫片840,能够提高下法兰812与上法兰82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进一步保证绝缘支柱800具有良好的气体密封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支柱的支柱绝缘子也可以选取上述其他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中的支柱绝缘子。绝缘支柱的两个支柱绝缘子可以选择相同绝缘子实施例中揭示的支柱绝缘子,也可以选择不同绝缘子实施例中揭示的支柱绝缘子。

本发明绝缘支柱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本绝缘支柱实施例的绝缘支柱900与绝缘支柱实施例一中的绝缘支柱800的结构相似。在此,结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支柱绝缘子910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七中的支柱绝缘子700 的结构相同。支柱绝缘子920与支柱绝缘子910的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支柱绝缘子910与支柱绝缘子920的结构相同,均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七中的支柱绝缘子700的结构相同。具体地,支柱绝缘子910的下法兰911与支柱绝缘子920的上法兰921对应连接。

支柱绝缘子910的自封阀912设置在下法兰911的法兰筒上。支柱绝缘子920的自封阀923设置在下法兰922的法兰筒上。当支柱绝缘子910 与支柱绝缘子920连接时,自封阀912和自封阀923仍然能够进行空心绝缘管内部气体的抽取与充入。不会受到支柱绝缘子910、920连接结构的影响,提高了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支柱的支柱绝缘子也可以选取上述其他发明支柱绝缘子实施例中的支柱绝缘子。绝缘支柱的两个支柱绝缘子可以选择相同支柱绝缘子实施例揭示的支柱绝缘子,也可以选择不同支柱绝缘子实施例揭示的支柱绝缘子。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材料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