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20kV单相操作的罐式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7317发布日期:2018-11-16 23:15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220kV单相操作的罐式断路器,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主要作为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的控制和保护用,属于高压开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220kV罐式断路器形式多样,但大多结构复杂。壳体采用铸造型式,形状复杂成本高。操作时阻力大导致机构所需操作功大,需配用液压操动机构,成本高,产品运行中经常出现液压操动机构漏油问题,给产品正常运行造成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装配简单、性能稳定的220kV单相操作的罐式断路器,解决了国内外220kV罐式断路器结构复杂,操作时阻力大,装配难度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220kV单相操作的罐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灭弧室,灭弧室的外侧设有壳体,灭弧室通过导体与过进/出线连接,壳体通过转接壳体与套管连接,壳体、转接壳体、套管之间形成密封体,灭弧室、导体均设于密封体内。

优选地,所述的灭弧室为单断口或多断口灭弧室。

优选地,所述的灭弧室、壳体均设于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的壳体由整块板材卷制而成,接缝处焊接处理。

优选地,所述的转接壳体的两端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10°~170°。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体内部充有额定表压的绝缘介质。

优选地,所述的额定表压为0.1~0.8MPa。

优选地,所述的灭弧室由动侧和静侧组成,动侧与拐臂一端连接,拐臂另一端与拉杆一端连接,拉杆另一端与带动灭弧室完成水平方向的分闸、合闸操作的操作机构连接,静侧与导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装配简单,壳体采用焊接成形工艺,加工简单成本低。操作阻力小,可配用弹簧操动机构,性能稳定成本低。解决了目前各类型罐式断路器结构复杂、操作功大、装配难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220kV单相操作的罐式断路器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220kV单相操作的罐式断路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220kV单相操作的罐式断路器,如图1、图2所示,其由灭弧室5、壳体4、操作机构7、支架6、导体3、拐臂9、拉杆8、转接壳体2、套管1连接组成。灭弧室5的外侧设有壳体4,灭弧室5、壳体4安装于支架6上,灭弧室5通过导体3与过进/出线连接,套管1通过转接壳体2与壳体4连接。壳体4、转接壳体2、套管1之间形成密封体,灭弧室5、导体3均设于密封体内,即灭弧室5、导体3密封安装在壳体4、转接壳体2、套管1内。

转接壳体2的两端之间形成的角度α为110°~170°,即套管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80°。密封体内部充有额定表压的绝缘介质,额定表压为0.1~0.8MPa。

灭弧室5由动侧和静侧组成,动侧与拐臂9一端连接,拐臂9另一端与拉杆8一端连接,拉杆8另一端与与操作机构7连接,操作机构7带动灭弧室5完成水平方向的分闸、合闸操作;静侧与导体3连接。灭弧室5为单断口或多断口灭弧室。壳体4由整块板材卷制而成,接缝处焊接处理,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过程如下:

断路器合闸操作:

当断路器接到合闸命令后,操作机构7的合闸弹簧压缩量释放,转化为动能,机构拐臂带动拉杆8作向左运动,拉杆8推动拐臂9作向左运动,灭弧室5由动侧和静侧组成,动侧在拐臂9向左运动推力下与灭弧室5内的静侧接触,完成断路器合闸操作。断路器运行时,系统电流从一侧进/出线经由套管1内的导体、导体3、合闸状态的灭弧室5、导体3、套管1内的导体流到另一侧进/出线。

断路器分闸操作:

当断路器接到分闸命令后,操作机构7的分闸弹簧压缩量释放,转化为动能,机构拐臂带动拉杆8作向右运动,拉杆8拉动拐臂9作向右运动,灭弧室5由动侧和静侧组成,动侧在拐臂9向右运动拉力下与灭弧室5内的静侧分离,完成断路器分闸操作。由于断路器分闸,断路器运行时承载的电流因灭弧室5动侧和静侧的分离,导致系统电流不在两侧进/出线间流通,起到断开电网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