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7308发布日期:2018-11-16 23:1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断路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电工产品展览会和电器市场上、低压断路器随处可见,特别是塑壳式断路器倍受青睐。塑壳式断路器具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瞬动的二段保护功能,还可以与漏电器、测量、电操等模块单元配合使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常用它做终端开关或支路开关,取代了过去常用的熔断器和闸刀开关。

塑壳断路器也被称为装置式断路器,塑壳断路器是将触头、灭弧器件、脱扣器和操作机构等都装在一个塑料外壳内,一般不考虑维修,使用与作支路的保护开关。灭弧器件具有多个栅格平行设置的结构。栅格吸收在跳闸期间产生的电流,从而灭弧。

然而,现有普通的塑壳断路器只是将进入灭弧器件中的电弧分段冷却作用灭弧,未进入的灭弧器件的电弧不能很好的灭弧,使得灭弧效果不明显,同时现有的断路器在工作时不能准确显示断路器断开和闭合的情况,并且现有断路器存在着接入电路出线问题需要断开电路,但功能部件发生故障而不能断开电路状况,存在很大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塑壳断路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均设有接线端子,所述壳体表面两端均开设有固定螺孔,所述壳体中端设有扳手,所述扳手下端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设有动杆,所述动杆一端设有动触头,所述动触头下方设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表面一侧设有静触头,所述拉杆下方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一侧设有衔铁,所述衔铁表面设有线圈,所述衔铁一侧设有电磁脱扣器,所述主轴下方设有杠杆,所述主轴和杠杆之间设有轴,所述杠杆表面设有弹簧,所述杠杆下端设有脱扣板,所述脱扣板下端设有调节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每端均设有三个,且与固定螺孔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和动杆通过拉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和杠杆通过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脱扣板通过调节螺丝进行压力调节,所述电磁脱扣器和脱扣板相互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塑壳断路器通过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结合处设有灭弧室,有效的提高了灭弧性能,保证了断路器的安全系数,通过将脱扣板通过调节螺丝进行压力调节,电磁脱扣器和脱扣板相互作用,这大大提高了塑壳断路器整体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与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灭弧性能高,使用简单方便,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受环境影响小,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塑壳断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壳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静触头;3、线圈;4、电磁脱扣器;5、衔铁;6、灭弧室;7、拉杆;8、主轴;9、轴;10、杠杆;11、弹簧;12、调节螺丝;13、脱扣板;14、动杆;15、扳手;16、动触头;17、固定螺孔;18、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两端均设有接线端子18,所述壳体1表面两端均开设有固定螺孔17,所述壳体1中端设有扳手15,所述扳手15下端设有拉杆7,所述拉杆7一端设有动杆14,所述动杆14一端设有动触头16,所述动触头16下方设有灭弧室6,所述灭弧室6表面一侧设有静触头2,所述拉杆7下方设有主轴8,所述主轴8一侧设有衔铁5,所述衔铁5表面设有线圈3,所述衔铁5一侧设有电磁脱扣器4,所述主轴8下方设有杠杆10,所述主轴8和杠杆10之间设有轴9,所述杠杆10表面设有弹簧11,所述杠杆10下端设有脱扣板13,所述脱扣板13下端设有调节螺丝12。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18每端均设有三个,且与固定螺孔17相对应。

其中,所述扳手15和动杆14通过拉杆7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主轴8和杠杆10通过轴9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脱扣板13通过调节螺丝12进行压力调节,所述电磁脱扣器4和脱扣板13相互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塑壳断路器,工作时,通过在动触头16和静触头2结合处设有灭弧室6,有效的提高了灭弧性能,保证了断路器的安全系数,通过将脱扣板13通过调节螺丝12进行压力调节,电磁脱扣器4和脱扣板13相互作用,这大大提高了塑壳断路器整体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与可靠性,灭弧性能高,使用简单方便,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受环境影响小,易于推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