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用双层金属化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9658发布日期:2018-10-26 20:5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电容器用双层金属化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的金属化安全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容器用双层金属化薄膜。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安全膜电容器仅能满足欧洲标准EN60252中P2(先通直流电压使电容器短路,再通交流电压使电容开路)的试验要求;当交、直流电压同时施加时,此类电容器会发生爆炸也或者安全性满足欧洲标准EN60252中S3(交、直流同时施加)的试验要求,但寿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容器用双层金属化安全膜,从而保证此类电容器寿命更长,性能更可靠,同时满足欧洲标准EN60252中S3(交、直流同时施加)的试验要求,电容器不发生爆炸。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容器用双层金属化薄膜,包括相互层叠的上、下金属化膜,上、下金属化膜是在有机薄膜介质上蒸镀上金属镀层构成,金属镀层由网状镀区和普通镀区组成,网状镀区由空隙条分割成若干方形网格镀层,其特征是,当上、下金属化膜叠合后,上金属化膜的网状镀区与下金属化膜的普通镀区叠合,上金属化膜的普通区与下金属化膜的网状镀区叠合。

采用该结构的双层金属化薄膜,一层膜镀层结构分成一侧是普通镀区,另一侧是网状镀区,网状镀区的面积略大于普通镀区,网状镀区一端与主保险丝相连,相邻的方形网格镀层之间通过副保险丝相连,双层膜叠层卷绕,相比于传统的整个镀层为安全网状膜结构相比,当电容器在工频交变电场下工作时,因方形网格镀层面积相对较少,减少了因网格损坏带来的容量大幅下降的风险,从而保证此类电容器运行等级达到要求,性能更可靠。

从安全性能方面来分析,因为本实用新型安全膜的独特设计,在交、直流同时施加或故障电流试验时,安全膜贮能能量逐渐增大,使镀层迅速产生大量自愈点,自愈点首先产生在主保险丝上,由于主保险丝尺寸的合理设计,此时主保险丝动作全部断开,容量衰减量超过99%;

另一种状态为电容器在使用或试验过程中,能量不足以主保险丝断开,而是副保险丝缓慢断开,剩余有效镀层贮存能量有限,瞬间击穿产生的能量很小,击穿时不会使电容器爆炸,仅会使电容器在试验电压下或使用时呈现开路状况,从而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上、下金属化膜的两侧沿长度延伸方向分别设有留边区和主保险区,主保险区上设有与金属镀层连通的主保险丝,相邻两方形网格镀层通过空隙条上的副保险丝连通,普通镀区设有第二空隙条,第二空隙条的两端分别与空隙条和留边区相连。

相邻两第二空隙条之间的距离为35.68mm。

副保险丝设置在方形网格镀层的非顶角的任意位置。

第二空隙条的一端连接在两空隙条之间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与现在技术相比,其结构合理、巧妙,利用两层半网型安全膜叠合,再改进蒸镀层的结构及尺寸来满足欧洲标准EN60252标准中S3(交、直流同时施加)的试验要求,从而保证此类电容器寿命更长,性能更可靠,电容器不发生爆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上金属化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金属化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相互层叠后的上、下金属化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状镀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电容器用双层金属化薄膜,包括相互层叠的上、下金属化膜1、2,上、下金属化膜1、2是在有机薄膜介质上蒸镀上金属镀层构成,金属镀层由网状镀区3和普通镀区4组成,网状镀区3由空隙条301分割成若干方形网格镀层302,其特征是,当上、下金属化膜1、2叠合后,上金属化膜1的网状镀区3与下金属化膜2的普通镀区4叠合,上金属化膜1的普通区4与下金属化膜2的网状镀区3叠合。

上、下金属化膜1、2的两侧沿长度延伸方向分别设有留边区5和主保险区6,主保险区6上设有与金属镀层上的方形网格镀层302连通的主保险丝601,相邻两方形网格镀层302通过空隙条301上的副保险丝303连通,普通镀区4设有第二空隙条7,第二空隙条7的两端分别与空隙条301和留边区5相连。

采用该结构的双层金属化薄膜,一层膜镀层结构分成一侧是普通镀区4,另一侧是网状镀区3,网状镀区3的面积略大于普通镀区4,网状镀区3一端与主保险丝601相连,相邻的方形网格镀层302之间通过副保险丝303相连,双层膜叠层卷绕,相比于传统的整个镀层为安全网状膜结构相比,当电容器在工频交变电场下工作时,因方形网格镀层302面积相对较少,减少了因网格损坏带来的容量大幅下降的风险,从而保证此类电容器运行等级达到要求,性能更可靠。

从安全性能方面来分析,因为本实用新型安全膜的独特设计,在交、直流同时施加或故障电流试验时,安全膜贮能能量逐渐增大,使镀层迅速产生大量自愈点,自愈点首先产生在主保险丝601上,由于主保险丝601尺寸的合理设计,此时主保险丝601动作全部断开,容量衰减量超过99%;

另一种状态为电容器在使用或试验过程中,能量不足以主保险丝601断开,而是副保险丝303缓慢断开,剩余有效镀层贮存能量有限,瞬间击穿产生的能量很小,击穿时不会使电容器爆炸,仅会使电容器在试验电压下或使用时呈现开路状况,从而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相邻两第二空隙条7平行并且间隔设置,相邻两第二空隙条7之间的距离L1为35.68mm。

副保险丝303设置在方形网格镀层302的非顶角的任意位置。

第二空隙条7的一端连接在两空隙条301之间的连接处(即方形网格镀层302的顶角处);连接处的夹角A为90°。

方形网格镀层302两对称的顶角处之间的距离L2为8.5mm。

第二空隙条7的长度L3为12.53mm,第二空隙条7一端至主保险区6的距离L4为12.97mm。

留边区5的宽度L5为2mm。

副保险丝303两侧的空隙条301上设有倒角,倒角的半径R为0.05mm。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