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和车载天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5052发布日期:2018-12-05 18:5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车辆和车载天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天线系统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在外接多个射频模块时,每个射频模块通常都需要通过独立的外接天线连接到车体外部,以实现通信。

但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多个天线线束连接,射频线损会随着线束的长度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射频无线信号也会衰减;第二,天线线束与车载内部其它线束一起外接,如果屏蔽接地不良,无线信号则会被外部因素干扰,可能会对天线性能造成影响;第三,多天线馈线连接对线束的布局要求非常严格,增加了制造成本;第四,因为外接,无法对天线性能(如效率、方向图)和无线通信系统进行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载技术测试)的定量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天线系统,能够降低外接干扰因素,且连接简单,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一种车载天线系统包括:多个天线,所述多个天线设置于车载显示终端上;多个线束,所述多个线束分别与所述多个天线对应;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设置于所述车载显示终端上,所述射频模块具有多个连接端子,每个所述连接端子通过相应的线束与相应的天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载天线系统,多个天线和射频模块设置于车载显示终端上,且射频模块的每个连接端子通过相应的线束与相应的天线相连,从而实现多天线与车载显示终端的一体设计,实现多模多制式天线,符合车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且还能减少车载天线线束的连接,减少线束的设计及制造成本,有效降低外接干扰因素,确保天线性能及通信质量。并且,该车载天线系统结构简单、兼容性强、便于用户使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车载天线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天线包括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设置在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上端,其中,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上端朝向车辆顶部;所述多个线束包括第一线束,所述第一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相连;所述射频模块包括第一射频电路,所述第一射频电路具有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射频电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线束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天线为GNSS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天线包括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下端,其中,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上端朝向车辆底部;所述多个线束包括第二线束,所述第二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相连;所述射频模块包括第二射频电路,所述第二射频电路具有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射频电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线束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天线为BT/WIFI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天线包括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所述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所述多个线束包括第三线束和第四线束,所述第三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天线相连,所述第四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天线相连;所述射频模块包括第三射频电路,所述第三射频电路具有第三连接端子和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第三射频电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三线束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射频电路还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端子与所述第四线束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第四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三天线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四天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均为2G/3G/4G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5cm。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车载天线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采用上述车载天线系统,将设置于车载显示终端上的射频模块具有的每个连接端子通过相应的线束与相应的天线相连,从而实现多天线与车载显示终端的一体设计,实现多模多制式天线,符合车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且还能减少车载天线线束的连接,减少线束的设计及制造成本,有效降低外接干扰因素,确保天线性能及通信质量。并且,该车载天线系统结构简单、兼容性强、便于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天线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天线系统中的车载显示终端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的方框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中天线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天线信号频谱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和车载天线系统。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天线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1-2所示,车载天线系统100包括:多个天线1、多个线束2和射频模块3。

其中,多个天线1设置于车载显示终端e上;多个线束2分别与多个天线1对应;射频模块3设置于车载显示终端e上,射频模块3具有多个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通过相应的线束2与相应的天线1相连。

也就是说,射频模块3设置于车载显示终端e上,每个天线1可直接通过对应的线束2 连接射频模块3。

其中,车载显示终端e可位于车辆前部,例如设置于车辆的仪表板上。

需要说明的是,射频模块3可为接收、发送和处理高频无线电波的功能模块,以实现车载天线系统的通信。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射频模块3和多个天线1均集成设置到车载显示终端e 上,从而可以实现多天线与车载显示终端的一体设计,实现多模多制式天线,符合车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且还能减少车载天线线束的连接,减少线束的设计及制造成本,有效以降低外接干扰因素,确保天线性能及通信质量。并且,该车载天线系统且连接结构简单、兼容性强、便于用户使用,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天线1包括第一天线11,第一天线11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上端,车载显示终端e的上端朝向车辆顶部;多个线束包2括第一线束21,第一线束21的一端与第一天线11相连;射频模块3包括第一射频电路31,第一射频电路31具有第一连接端子311,第一射频电路31通过第一连接端子311与第一线束21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天线11为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天线。

具体地,第一天线11即GNSS天线需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上端,且保证车辆的车前挡风玻璃对应到GNSS天线的区域是开阔的,从而,确保GNSS天线能够接收到信号,避免因遮挡而造成信号质量不佳,避免影响车辆的定位及导航。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天线1包括第二天线12,第二天线12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下端,其中,车载显示终端e的下端朝向车辆底部;多个线束2包括第二线束22,第二线束22的一端与第二天线12相连;射频模块3包括第二射频电路32,第二射频电路32具有第二连接端子321,第二射频电路32通过第二连接端子321与第二线束22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天线12为BT(Bluetooth,蓝牙技术)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天线。

具体地,第二天线12即BT/WIFI天线可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下端,即靠近车载显示终端e相对于车辆内部空间的下端区域,从而,保证用户可在有效距离内,与车辆内置的WIFI热点、蓝牙、WIFI直连等直接实现互连,同时,保证车载无线信号可以实现多方向的接收与发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天线1包括第三天线13 和第四天线14,第三天线13和第四天线14分别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多个线束2包括第三线束23和第四线束24,第三线束23的一端与第三天线13 相连,第四线束24的一端与第四天线14相连;射频模块3包括第三射频电路33,第三射频电路33具有第三连接端子331和第四连接端子332,第三射频电路33通过第三连接端子331与第三线束23的另一端相连,第三射频电路33还通过第四连接端子332与第四线束24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三天线13和第四天线14均为2G/3G/4G 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天线13和第四天线14即4G/3G/2G天线为覆盖2G、3G、4G所有移动通信频段的天线。

具体地,参照图4,第三天线13和第四天线14在车载显示终端e可按照相互垂直的方向摆放,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当第三天线13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左端或右端时,第四天线14可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上端或下端,同理,当第三天线13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 的上端或下端时,第四天线14可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左端或右端。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三天线13与第四天线1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天线12与第三天线13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第二天线12与第四天线14大于第二预设距离。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可为5cm。

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可根据如天线之间信号干扰的最小距离来进行相应的标定。

进一步地,第三天线13和第四天线14即4G/3G/2G天线可用相同的极化方向去调试,并且,第三天线13与第四天线1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从而能够保证两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天线信号频谱的分布示意图,其中,天线信号分别为第二天线12信号即BT/WIFI天线信号与第三天线13以及第四天线14信号即4G/3G/2G 天线信号,其中,LTE B7、B38、B40、B41为4G通信的FDD和TDD的频率,CU 4G 为中国联通4G,CMCC 4G为中国移动4G,CT 4G为中国电信4G。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LTE B7(FDD B7UL和FDD B7DL)的频率范围为 2500Mhz~2690Mhz,TD/TDD B40频率范围为2300Mhz~2400Mhz,TDD B41频率范围为 2496Mhz~2690Mhz频率,TD/TDD B38频率范围为2570Mhz~2620Mhz,Wi-Fi 2.4G频率范围2496Mhz~2690Mhz,可以看出Wi-Fi 2.4G频率范围与TE B7(FDD B7UL和FDD B7DL)、 TD/TDD B40、TDD B41和TD/TDD B38的4G通信的FDD和TDD频率范围相近。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天线12与第三天线13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第二天线12与第四天线14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从而,使得第二天线12即WIFI天线与第三天线 13和第四天线14即4G/3G/2G天线在位置布局上相互远离,防止第二天线12、第三天线 13和第四天线14共存互扰。

举例来说,参照图4,第二天线12、第三天线13和第四天线14的设置位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例如,当第三天线13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左端的下部时,第四天线14可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上端的中部或右部时,第二天线12可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右下端;又如,当第三天线13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右端的下部时,第四天线 14可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的上端的中部或左部时,第二天线12可设置在车载显示终端e 的下端的左部。

更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天线11位于车载显示终端 e的上端的右部,第二天线12位于车载显示终端e的下端的右部,第三天线13位于车载显示终端e的左端的下部,第四天线14位于车载显示终端e的上端的中部。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载天线系统,将设置于车载显示终端上的射频模块具有的每个连接端子通过相应的线束与相应的天线相连,从而实现多天线与车载显示终端的一体设计,实现多模多制式天线,符合车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且还能减少车载天线线束的连接,减少线束的设计及制造成本,有效降低外接干扰因素,确保天线性能及通信质量。并且,该车载天线系统结构简单、兼容性强、便于用户使用。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车辆10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载天线系统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采用前述实施例的车载天线系统,将设置于车载显示终端上的射频模块具有的每个连接端子通过相应的线束与相应的天线相连,从而实现多天线与车载显示终端的一体设计,实现多模多制式天线,符合车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且还能减少车载天线线束的连接,减少线束的设计及制造成本,有效降低外接干扰因素,确保天线性能及通信质量。并且,该车载天线系统结构简单、兼容性强、便于用户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