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盘丝触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2306发布日期:2018-12-11 21:2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形盘丝触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接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形盘丝触指。



背景技术:

插座是为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器设备,实现电器通电或接线。现行插座接触导体,多采用圆弧形冲压弹片或斜形椭圆弹簧触指构成插孔,但圆弧形冲压弹片由于冲压精度所限容易出现插孔与插头接触不良,且由于冲压弹片横切面积相对较小而造成传递电流有限。

现有的圆弧形冲压弹片在插头频繁插拔的情况下存在着接触不可靠,且在通入大电流时,而出现接触升温,降低了插座的使用寿命并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因此,发明一种方形盘丝触指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盘丝触指,通过设计一种方形盘丝触指和与其相匹配的插座,实现了插座盘丝触指弹性形变线接触的效果,且增加了插头与所述盘丝触指间接触线数量,从而延长所述弹簧触指及插座的接触面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圆弧形冲压弹片在插头频繁插拔的情况下存在着接触不可靠,且在通入大电流时,而出现接触升温,降低了插座的使用寿命并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形盘丝触指,包括单位斜环和线丝,所述线丝沿着方形切面外形轨迹成型为单位斜环,所述单位斜环沿圆盘阵列为盘丝触指,所述盘丝触指中心设置有轴线,所述单位斜环上设置有第一内环绕点、第二内环绕点、第一外环绕点和第二外环绕点,所述第一内环绕点设置于第二内环绕点内侧底部,所述第一外环绕点设置于第二外环绕点内侧顶部,所述第一内环绕点与第二内环绕点之间连接形成第一直线,所述第一直线处于圆盘内圆上而构成圆盘内孔,所述第一外环绕点与第二外环绕点之间连接形成第二直线,所述第二直线处于圆盘外圆上而圆盘外孔。

优选的,所述单位斜环的斜形方形切面与所述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线丝在方形切面上由单位斜环上的第二内环绕点绕至第一外环绕点连接成上悬梁臂,在单位斜环沿着圆盘阵列时,所述线丝在方形切面上由单位斜环上的第二外环绕点绕至第一内环绕点连接成下悬梁臂。

优选的,所述轴线与单位斜环外环上的第二直线之间构成第一平面,所述轴线与单位斜环第一内环上的第一直线之间构成第二平面,所述轴线与单位斜环第二内环上的第一直线之间构成第三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构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构成第二角度,所述单位斜环中的第一角度大于第二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计一种方形盘丝触指和与其相匹配的插座,实现了插座盘丝触指弹性形变线接触的效果,且增加了插头与所述盘丝触指间接触线数量,从而延长所述弹簧触指及插座的接触面积,解决了现有的圆弧形冲压弹片在插头频繁插拔的情况下存在着接触不可靠,且在通入大电流时,而出现接触升温,降低了插座的使用寿命并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的问题;

2、通过以线丝来形成上下悬梁臂,使得圆盘内圆和外圆之间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保证插针插孔紧密连接;

3、采用第一角度大于第二角度的设计,有利于保证弹簧丝在绕行过程中在每个单位斜环为斜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盘丝触指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盘丝触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盘丝触指切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的插座孔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的插座孔切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的插座系统透视图;

图中:1单位斜环、2轴线、3第一内环绕点、4第二内环绕点、5第一直线、6圆盘内孔、7第一外环绕点、8第二外环绕点、9第二直线、10圆盘外孔、11上悬梁臂、12下悬梁臂、13第一平面、14第二平面、15第三平面、16第一角度、17第二角度、18线丝、19插孔、20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方形盘丝触指,包括单位斜环1和线丝18,所述线丝18沿着方形切面外形轨迹成型为单位斜环1,所述单位斜环1沿圆盘阵列为盘丝触指,所述盘丝触指中心设置有轴线2,所述单位斜环1上设置有第一内环绕点3、第二内环绕点4、第一外环绕点7和第二外环绕点8,所述第一内环绕点3设置于第二内环绕点4内侧底部,所述第一外环绕点7设置于第二外环绕点8内侧顶部,所述第一内环绕点3与第二内环绕点4之间连接形成第一直线5,所述第一直线5处于圆盘内圆上而构成圆盘内孔6,所述第一外环绕点7与第二外环绕点8之间连接形成第二直线9,所述第二直线9处于圆盘外圆上而圆盘外孔10。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单位斜环1的斜形方形切面与所述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线丝18在方形切面上由单位斜环1上的第二内环绕点4绕至第一外环绕点7连接成上悬梁臂11,在单位斜环1沿着圆盘阵列时,所述线丝18在方形切面上由单位斜环1上的第二外环绕点8绕至第一内环绕点3连接成下悬梁臂12,所述上悬梁臂11与下悬梁臂12的存在使得圆盘内圆和外圆之间能够产生弹性变形。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线2与单位斜环1外环上的第二直线9之间构成第一平面13,所述轴线2与单位斜环1第一内环上的第一直线5之间构成第二平面14,所述轴线2与单位斜环1第二内环上的第一直线5之间构成第三平面15。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平面13与第二平面14之间构成第一角度16,所述第二平面14与第三平面15之间构成第二角度17,所述单位斜环1中的第一角度16大于第二角度17,以保证弹簧丝在绕行过程中在每个单位斜环为斜形。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方形的盘丝触指还配套设有插孔19和插针20,所述插针20与插孔19相配合,装配时,需要将盘丝触指装入到插孔18内部,当插针20插入插孔19时,插针20外圆压缩盘丝触指圆盘内孔6上的第一直线5,致使上悬臂梁11和下悬臂梁12弹性变形,从而保证插针20与插孔19之间的紧密连接,同时,由斜形方形的单位斜环1再次以圆盘阵列为盘丝触指的实施方式,且所述盘丝触指本身具备多个列式形变接触线,从而大大增加了插头和所述弹簧触指的接触面积及数量,极大的提高了电接触可靠和散热良好的性能。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线丝18按照实施例1中的绕线方式来绕制成盘丝触指,备用;

参照说明书附图4-6,装配时,需要将盘丝触指装入到插孔18内部,当插针20插入插孔19时,插针20外圆压缩盘丝触指圆盘内孔6上的第一直线5,致使上悬臂梁11和下悬臂梁12弹性变形,从而保证插针20与插孔19之间的紧密连接,同时,由斜形方形的单位斜环1再次以圆盘阵列为盘丝触指的实施方式,且所述盘丝触指本身具备多个列式形变接触线,从而大大增加了插头和所述弹簧触指的接触面积及数量,极大的提高了电接触可靠和散热良好的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