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插座及智能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2295发布日期:2018-12-11 21:2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智能插座及智能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产品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智能插座及智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插座是新兴的电气产品,是物联网概念和智能家居概念伴随发展的产品。现在通常指内置无线模块、通过智能终端的客户端来进行功能操作的插座,智能插座具有节省电能、使用方便等优点。现有的智能插座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插座结构不紧凑,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智能插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插座,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控制板、继电器和无线模块,所述继电器和所述无线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板呈“工”字型,所述控制板包括上板、下板和连接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的连接板,所述继电器设置在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的上端凹陷形成插槽,所述插槽的底部设置有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插头,所述插头一端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插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壳延伸到所述下壳外。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的侧壁设置有通槽,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的第一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的两端穿过所述通槽进入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二金属件设置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下壳上对应所述第二金属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按键和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呈环状,所述指示灯套设于所述按键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量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包括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终端设备无线连接的智能插座,所述智能插座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插座。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语音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无线连接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语音单元的语音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再将所述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无线连接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插座,控制板设置为“工”字型,继电器设置在控制板内,从而优化了插座的结构,使得插座结构紧凑,减小了插座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插座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智能插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智能插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控制板与继电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方式中智能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

壳体10 上壳11 插槽111

插孔112 通槽113 下壳12

安装孔121 按键122 指示灯123

控制模组20 控制板21 上板211

下板212 连接板213 继电器22

无线模块23 插头24 第一金属件25

第二金属件26 连接件27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一端的插槽111和设置在壳体10另一端的插头24,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的控制模组20。

壳体10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下壳12的上端具有开口(图未标出),上壳11将下壳12的开口封闭,上壳11与下壳12构成容纳控制模组20的封闭容腔。

上壳11大致呈筒状,上壳11的上端凹陷形成插槽111,插槽111的底部设置有插孔112,插槽111的侧壁设置有通槽113,通槽113数量为两个,两个通槽113关于插槽111的轴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孔112的数量为两个,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插孔11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

下壳12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插头24穿过下壳12的下端进入下壳12内部与控制模组20电性连接,下壳12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121,安装孔121内安装有指示灯123和按键122。指示灯123呈环状,指示灯123套设于按键122上。如此只需要设置一个安装孔121,指示灯123和按键122安装在同一个安装孔121内,使得插座的结构更加紧凑。

控制模组20包括控制板21、继电器22和无线模块23,继电器22和无线模块23均与控制板21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3和图4,控制板21大致呈“工”字型,控制板21包括上板211、下板212和连接在上板211与下板212之间的连接板213。无线模块23设置在上板211上;上板211上还设置有连接件27以及连接在连接件27上的第一金属件25,第一金属件25弯折成“C”型,第一金属件2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槽113进入到插槽111内。连接件27上对应两个插孔112设置有通孔,用电设备穿过通孔与控制板21电性连接。使用时,插头24插入排插等供电元件中,用电设备插入本实用新型智能插座的插槽111并插入插孔112中,同时电器的电连接件27与第一金属件25连接,从而为电器充电。

继电器22设置在上板211与下板212之间,抵靠在连接板213上从而与控制板21电性连接。继电器22安装在控制板21中,节约了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插座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继电器22底部与下板212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设有麦拉片,从而有效防止继电器22与其它电子元件产生干涉。

控制板21上还设置有第二金属件26,第二金属件26弯折成“C”型,第二金属件26固定于下板212的下方,第二金属件26的两端延伸至继电器22的两侧,第二金属件26的其中一端与安装孔121对应,当按压按键122,第二金属件26与继电器22接触,将插座的供电开关打开。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金属件25与第二金属件26可选为片状,或柱状体,进一步地,第一金属件25与第二金属件26可选为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

无线模块23包括WI 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模块、4G模块等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当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插座通过插头24与外部电源连接后,用户除了可通过按键122控制插座的供电开关,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能等智能终端搜索并连接至智能插座,通过按压控制或声音控制等方式发出控制指令,该指令可被终端接收并执行,从而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插座。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模组20还包括计时模块(图未示出),计时模块与控制板21电性连接,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设置插座的启动时间以及持续工作时间进而控制插座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当到达预设的启动时间时,计时模块将时间到达信号传递给控制板21,由控制板21控制插座开始对用电设备供电;当插座工作时间达到预设的持续工作时间时,计时模块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板21,由控制板21控制插座停止对用电设备供电。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插座还具有延迟设定功能,控制板21预设关闭时间,在电器停止充电后的预设时间内关闭电源。

控制模组20还包括电量检测模块(图未示出),电量检测模块设置在控制板21上并与控制板21电性连接,当电器插入本智能插座的插孔112中,电量检测模块检测电器的电量,并将电量信号传递到智能终端,用户可以从智能终端读取电器的电量信息。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系统,所述智能充电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智能插座,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智能插座可采用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终端,客户终端中任一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控制单元,语音单元,无线连接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语音单元传输来的语音信息转换为控制指令,并通过所述无线连接单元将所述控制指令传输给智能插座,无线连接单元用于与无线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无线连接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传输给所述智能插座。如此,实现远程语音遥控智能插座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语音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是两个单独的元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语音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集成为一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将所述操作指令通过无线连接模块传输给所述无线模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充电系统还包括用电设备及供电电源,所述用电设备用于插入所述智能插座上充电,所述供电电源用于向所述智能插座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插座,控制板21设置为“工”字型,继电器22设置在控制板21内,从而优化了插座的结构,使得插座结构紧凑,减小了插座体积。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