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插头及其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2276发布日期:2018-12-11 21:2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插头及其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可设置于电池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动摩托车为一种低空气污染、低噪音的代步工具,近年来各国政府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及环保,使得电动摩托车的产业发展获得重视,许多的电动摩托车也相继问世。

一般电动摩托车的动力来源为电力,因此皆须要于电动摩托车内设置一动力电池,通过动力电池的电力驱动马达,达到骑乘的目的。

早期电动摩托车的动力电池为不可拆卸式,因此当动力电池没有电力时,则需通过家用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而此种充电方式需克服电动摩托车与电源间的距离问题,造成充电上的不便,因此并没有办法有效提高电动摩托车的普及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有厂商推出可拆换动力电池的电动摩托车,当动力电池没电时,即可通过更换动力电池的方式使使用者继续骑乘电动摩托车,此种方法由于快速且有效率,已经为目前消费者所接受。

然而于更换动力电池时,由于动力电池重量较重,于插设更换时皆仍具有方向性,若使用者方向错误时,则需将动力电池取出后转向再次插设,方可完成动力电池更换。

然而,由于动力电池具有方向性,对于身形较为瘦弱的使用者而言仍具有更换上的难度,且还会造成电池更换的不便性,同时也容易对插接槽内的电连接器造成损坏。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动力电池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者,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发明人鉴于上述习用动力电池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插头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包括一本体, 该本体包括一基座及自基座上延伸的对接部,对接部上则设有贯穿本体的端子容置槽,该端子容置槽的排列分别形成一中心部及环绕部;多个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端子容置槽内,其包括一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两端分别延伸的接触部及焊接部,而该接触部位于该端子容置槽内,而该焊接部则外露于本体外。

本实用新型亦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包括一本体, 该本体包括一基座及自基座上延伸的插接部,插接部上则设有贯穿本体的包覆端子容置槽,该包覆端子容置槽分别形成一中心部及环绕部,且该环绕部以两两为一组,为一高边、一低边的结构设置;多个包覆端子,设置于该本体的包覆端子容置槽的中心部及环绕部的高边内,其包括一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两端分别延伸的容置部及焊接部,该容置部设置于该包覆端子容置槽内,而该焊接部则外露于本体底部外。

本实用新型亦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插座与电连接器插头,其中该电连接器插座包括一本体及自本体上延伸的对接部,该对接部设有多个端子容置槽,且于端子容置槽内则设有导电端子;该电连接器插头则包括一本体及自本体上延伸的插接部,该插接部设有包覆端子容置槽,且于其内设有包覆端子;该电连接器插头通过插接部与对接部相互对接,使得导电端子插设于包覆端子内并得以相互电性导通,而该电连接器插座可供电连接器插头正向及反向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头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头的实施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本体

11 基座

12 对接部

13 端子容置槽

131 中心部

132 环绕部

14 穿孔

2 导电端子

21 固定部

22 接触部

23 焊接部

24 定位部

3 固定底板

31 定位孔

32 锁固孔

4 锁固件

5 本体

51 基座

52 插接部

53 包覆端子容置槽

531 中心部

532 环绕部

A 高边

B 低边

54 穿孔

6 包覆端子

61 固定部

62 容置部

63 焊接部

64 定位部

7 固定底板

71 定位孔

72 锁固孔

8 锁固件

9 电池

10 电连接器插座

50 电连接器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座包括:

一本体1, 该本体1包括一基座11及自基座11上延伸的对接部12,对接部12上则设有贯穿本体1的端子容置槽13,该端子容置槽13的排列为对称的形状,具体而言,端子容置槽13设置数量为五个,且以其一为中心,其余则环绕该中心分布设置,使其分别形成一中心部131及环绕部132,且为一田字型结构排列;而该基座11外则设有穿孔14;

多个导电端子2,其包括一固定部21及自固定部21两端分别延伸的接触部22及焊接部23,该固定部21外则凸出设有一定位部24,且该定位部24定位于该端子容置槽13底端,使得导电端子2得以定位于该端子容置槽13内,定位后该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设置于该端子容置槽13内,而该焊接部23则外露于本体1外,供与其他组件焊接固定;更具体而言,该导电端子2的设置数量为五个,位于中央位置的导电端子2为检测端子,而其余四个导电端子2则为电源端子并环设于检测端子外,使其为对称设置;

一固定底板3, 设有定位孔31及锁固孔32,并设置于本体1的底端,其中该定位孔31用以将导电端子2穿设定位,使得导电端子2得以固设于该本体1上,而该锁固孔32则与本体1基部11的穿孔14相对应设置;

多个锁固件4,分别自基座11的穿孔14及固定底板3的锁固孔32相互穿设,用以将固定底板3固定于该本体1上,于本实施例中以螺丝与螺帽相互锁固;

而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2亦可通过镶埋成型技术固定于本体1的导电端子容置槽13内,若通过此技术设置,则可省略固定底板3及锁固件4的设置,可节省制造成本及提高制造效率。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头包括:

一本体5, 该本体5包括一基座51及自基座51上延伸的插接部52,插接部52上则设有贯穿本体5的包覆端子容置槽53,该包覆端子容置槽53的排列为对称的形状,具体而言,包覆端子容置槽53设置数量为五个,且以其一为中心,其余则环绕该中心分布设置,使其分别形成一中心部531及环绕部532,并大致上为一田字型结构排列,而该环绕部532以两两为一组,为一高边A、一低边B的结构设置;而该基部51外则设有穿孔54;

多个包覆端子6,其包括一固定部61及自固定部61两端分别延伸的容置部62及焊接部63,该固定部61外则凸出设有一定位部64,且该定位部64定位于该包覆端子容置槽53底端,使得包覆端子6得以定位于该包覆端子容置槽53内,定位后该包覆端子6的容置部62设置于该包覆端子容置槽53内,而该焊接部63则外露于本体1底部外,供与其他组件焊接固定;具体而言,该包覆端子6设置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之一设置于该本体1的中心部531,其余则设置于该本体1的环绕部532的高边A,而中心部531的包覆端子6为检测端子,用以检测对接与否,而其余两个包覆端子6则为电源端子,用以传输电力;

一固定底板7, 设有定位孔71及锁固孔72,并设置于本体1的底端,其中该定位孔71用以供包覆端子6穿设定位,使得包覆端子6得以固设于该本体5上,而该锁固孔72则与本体5基部51的穿孔54相对应设置;

多个锁固件8,分别自基座51的穿孔54及固定底板7的锁固孔72相互穿设,用以将固定底板7固定于该本体5上,于本实施例中以螺丝与螺帽相互锁固;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示意图,由图面可知,电连接器插头50设置于电池9的底部,且该电池9大致上为一长方矩形结构,当电连接器插头50与电连接器插座10相互插接时,该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插设于该包覆端子6的容置部62内,使其彼此电性导通;若使用者将电池9翻转180度时,亦可使电连接器插头50插入电连接器插座10内,使其得以提供使用者正向或反向对接。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