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换向器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458发布日期:2019-01-18 19:3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换向器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换向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换向器衬套。



背景技术:

电机换向器一般由换向片、塑模体及换向器衬套组成,其中,市面上现有的衬套均为光滑外壁,电机高速运转时,当衬套受到的轴向力或周向力大于其与塑模体的结合力时,衬套即发生窜动或自转现象,进而导致电机换向器整体报废。因此,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其与塑模体结合力,防止电机高速运转时发生松动的电机换向器衬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电机换向器衬套,包括衬套内圆和衬套外圆。其中,在衬套外圆上开设有贯穿的纵向凹槽。纵向凹槽数量设置为多个,首尾相接,且布满衬套外圆。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由于在衬套外圆上开设有多条首尾相接的纵向凹槽,从而加固了衬套与塑模体的黏合牢固度,有效地防止了其在电机高速运转过程中发生相对周向转动,提高了电机换向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衬套外圆上还开设有至少一条横向凹槽,用于沟通各纵向凹槽。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横向凹槽可有效地避免衬套其相对于塑模体发生轴向窜动,且塑模体成型后整体呈纵横交错状,从而加固了衬套与塑模体的黏合牢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纵向凹槽的截面形状呈“V”形,且在纵向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过渡圆弧。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进一步优化了塑模体的成型状态,加强了衬套与塑模体的结合强度。另外,底部圆弧状过渡的凹槽大大优化了塑模体的应力分布状态,有效地避免了开裂现象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横向凹槽沿高度方向均分衬套外圆。

通过优化配置横向凹槽的数量及分布状态,改善衬套与塑模体之间结合力的分布状态,增强两者结合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横向凹槽的截面形状呈“燕尾”形。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塑模体填充至“燕尾”形的横向凹槽,其根部尺寸相对较大,有效地防止了松动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在上述纵向凹槽的基础上,还在衬套外圆上开设有至少一条螺旋凹槽,用于沟通各纵向凹槽。

填充至螺旋凹槽的塑模体自身不但具有周向防松动功能,且具有轴向防松动功能,另外螺旋凹槽与多条纵向凹槽贯通时具有一定斜角,优化了两者整体的受力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螺旋凹槽的截面形状呈“燕尾”形。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塑模体填充至“燕尾”形的螺旋凹槽,其根部尺寸相对较大,有效地防止了松动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纵向凹槽的数量设置为26,且槽深为0.4mm~0.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衬套外圆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有效地改善了电子转子轴插入换向器的顺畅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电机换向器衬套还包括耐磨套,其外壁与衬套内圆的内壁镶嵌为一体。

衬套内壁设置的耐磨层有效地提高了衬套自身的耐磨性,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换向器衬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换向器衬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换向器衬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换向器衬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换向器衬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换向器衬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1-衬套内圆;2-衬套外圆;21-纵向凹槽;22-横向凹槽;23-螺旋凹槽;3-耐磨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图2、图3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机换向器衬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主视图及侧视图。该电机换向器衬套包括衬套内圆1和衬套外圆2。其中,在衬套外圆2上开设有贯穿的纵向凹槽21。纵向凹槽21数量设置为多个,首尾相接,且布满衬套外圆2。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由于在衬套外圆2上开设有多条首尾相接的纵向凹槽21,有效地防止了其在电机高速运转过程中发生相对周向转动。另外,在衬套外圆2上还可以开设有横向凹槽22(该实施方式中示意出两条),用于沟通各上述纵向凹槽21,这样一来,可有效地避免衬套相对于塑模体发生轴向窜动,且塑模体成型后整体呈纵横交错状,从而可加固衬套与塑模体的黏合牢固度,提高电机换向器的使用寿命。

另外,横向凹槽22的数量除了图1中示出的两条,还可以设置为三条、四条等,根据具体性能要求及施工条件确定。为了优化配置横向凹槽22的数量及分布状态,改善衬套与塑模体之间结合力的分布状态,多条横向凹槽22的分布位置沿高度方向最好能够均分衬套外圆2,从而增强衬套与塑模体之间结合的可靠性。

图4、图5、图6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机换向器衬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主视图及侧视图。该电机换向器衬套与上述电机换向衬套的区别点在于:使用螺旋凹槽23沟通各纵向凹槽21,其数量至少设置为一条。如此一来,填充至螺旋凹槽23的塑模体自身不但具有周向防松动功能,且具有轴向防松动功能,另外螺旋凹槽23与多条纵向凹槽21贯通时具有一定斜角,优化了两者整体的受力状态。

作为上述电机换向器衬套两种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纵向凹槽21的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V”形,另外,在该纵向凹槽2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过渡圆弧。通过上述方式设置,进一步优化了塑模体的成型状态,加强了衬套与塑模体的结合强度。另外,纵向凹槽21底部圆弧状的过渡大大优化了塑模体的应力分布状态,有效地避免了开裂现象的发生。

再者,横向凹槽22或螺旋凹槽23的截面形状还可以设置为“燕尾”形。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塑模体填充至“燕尾”形的凹槽,从而其根部尺寸相对较大,可有效地防止松动情况发生。

再者,纵向凹槽21的数量可设置为26,且其槽深取值0.4mm~0.6mm为宜。

再者,为了改善了电子转子轴插入换向器的顺畅度,提高装配效率,还可以在衬套外圆2的端部设置倒角。

最后,为了有效地提高了衬套自身的耐磨性,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还可以在衬套内圆1的内壁设置有耐磨套。衬套内圆1和耐磨套之间可以采用镶嵌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方式进行固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