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双色温LED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5132发布日期:2018-12-25 20:2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双色温LED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封装结构,具体是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双色温LED封装结构,属于LED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ED灯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高效、寿命长等优点,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渗透到照明的各个领域,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照明光源。LED灯也逐步成为了市场照明领域的主流,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目前市面上大都是单一色温的白光LED灯,随着人们对不同色温的需求以及适应更多环境的照明,双色温LED灯越来越受到欢迎和应用。例如,将双色温LED应用于手机拍照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相比双LED灯的成像效果要更加柔和,白平衡也更加准确,即使在暗光拍摄中也能为照片质量带来明显的提升。

目前双色温LED封装结构中,大多使用金属件对LED芯片进行散热,但LED芯片的底部不会整体与金属件相接触,通常LED芯片底部为壳体或绝缘层,然后将金属件与LED芯片相连,再将金属件由壳体引出,实现散热功能,该结构使LED芯片散热效果不佳,影响LED芯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双色温LED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双色温LED封装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带有空腔的壳体、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导电导热层,所述壳体空腔中部设有隔墙,该隔墙将壳体空腔分成第一反射杯、第二反射杯,所述第一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一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一透光层,所述第二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二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二透光层;

所述第一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A、承载区B、第一LED芯片,所述第一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A或承载区B,第二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C、承载区D、第二LED芯片,所述第二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C或承载区D;所述承载区A、承载区B、承载区C、承载区D底部均覆盖有导电导热层,该导电导热层与所述第一LED芯片、所述第二LED芯片的底部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ED芯片、所述第二LED芯片位于同一侧承载区,所述导电导热层为三块,其中两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LED芯片、所述第二LED芯片的底部,同位于另一侧的两个承载区共用剩余的一块导电导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导热层为四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区A、所述承载区B、所述承载区C、所述承载区D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导热层为导电导热金属片,相邻导电导热金属片之间设有隔栏,所述隔栏与所述壳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导热层的侧边与所述壳体侧边齐平,或者所述导电导热层的侧边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侧边内缩,或者所述导电导热层的侧边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侧边外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ED芯片、所述第二LED芯片为垂直型芯片、水平型芯片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型芯片的PAD连接于第一或第二LED芯片所安装的承载区;所述水平型芯片的PAD分别连接于承载区A、承载区B,或者水平型芯片的PAD分别连接于承载区C、承载区D。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个顶角处设有缺口,该缺口与任意一个承载区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空腔的前、后、左、右侧壁均倾斜设置,所述隔墙的两侧面也为倾斜设置,使第一反射杯、第二反射杯呈上宽下窄的碗状。

进一步地,所述隔墙与壳体空腔的左、右侧壁相连,所述壳体空腔前侧壁、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01.75°,所述壳体空腔左侧壁、右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16.93°,所述隔墙的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4.29°。

本实用新型中,透光层采用硅胶和荧光粉配制而成,导电导热层采用金属片,且金属片直接覆盖于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的底部,即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的整个底部都覆有金属片,金属片直接与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的底部接触。该结构有利于金属片对LED芯片进行充分的导热导电,全方位地对芯片进行吸热、散热;此外,金属片的底部直接暴露,没有壳体或其他结构遮挡,一方面增加了散热面积,使LED芯片散热效果更佳,另一方面可将金属片与基板连接安装,用于LED芯片的导电,提高了双色温LED灯珠的安装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制造容易,改变了双色温LED的封装结构,提升了双色温LED的散热性能,延长了双色温LED灯珠的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导电导热层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导电导热层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导电导热层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中导电导热层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导电导热层、3隔墙、4第一反射杯、5第二反射杯、6第一透光层、7第二透光层、8承载区A、9承载区B、10承载区C、11承载区D、12隔栏、1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双色温LED封装结构,包括带有空腔的壳体1、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金属片2,壳体空腔中部设有隔墙3,该隔墙将壳体空腔分成第一反射杯4、第二反射杯5,第一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一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一透光层6,第二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二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二透光层7。

第一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A(8)、承载区B(9)、第一LED芯片,第一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A或承载区B,第二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C(10)、承载区D(11)、第二LED芯片,第二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C或承载区D。如图4所示,金属片为四块,分别设置在承载区A、承载区B、承载区C、承载区D的底部,该金属片与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的底部相贴合,相邻导电导热金属片之间设有隔栏12,隔栏与壳体相连。

壳体的一个顶角处设有缺口13,该缺口与任意一个承载区位置对应,便于辨别LED芯片的正负极。壳体空腔的前、后、左、右侧壁均倾斜设置,隔墙的两侧面也为倾斜设置,使第一反射杯、第二反射杯呈上宽下窄的碗状。隔墙与壳体空腔的左、右侧壁相连,壳体空腔前侧壁、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01.75°,壳体空腔左侧壁、右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16.93°,隔墙的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4.29°。

实施例2

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双色温LED封装结构,包括带有空腔的壳体1、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金属片2,壳体空腔中部设有隔墙3,该隔墙将壳体空腔分成第一反射杯4、第二反射杯5,第一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一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一透光层6,第二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二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二透光层7。

第一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A(8)、承载区B(9)、第一LED芯片,第一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A或承载区B,第二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C(10)、承载区D(11)、第二LED芯片,第二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C或承载区D。如图5所示,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分别位于左侧的两个承载区,金属片为三块,其中两块分别设置在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的底部,同位于右侧的两个承载区共用剩余的一块金属片,该金属片与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的底部相贴合,相邻导电导热金属片之间设有隔栏12,隔栏与所述壳体相连。

壳体的一个顶角处设有缺口13,该缺口与任意一个承载区位置对应,便于辨别LED芯片的正负极。壳体空腔的前、后、左、右侧壁均倾斜设置,隔墙的两侧面也为倾斜设置,使第一反射杯、第二反射杯呈上宽下窄的碗状。隔墙与壳体空腔的左、右侧壁相连,壳体空腔前侧壁、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01.75°,壳体空腔左侧壁、右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16.93°,隔墙的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4.29°。

实施例3

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双色温LED封装结构,包括带有空腔的壳体1、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金属片2,壳体空腔中部设有隔墙3,该隔墙将壳体空腔分成第一反射杯4、第二反射杯5,第一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一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一透光层6,第二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二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二透光层7。

第一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A(8)、承载区B(9)、第一LED芯片,第一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A或承载区B,第二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C(10)、承载区D(11)、第二LED芯片,第二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C或承载区D。如图6所示,

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分别位于右侧的两个承载区,金属片为三块,其中两块分别设置在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的底部,同位于左侧的两个承载区共用剩余的一块金属片,该金属片与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的底部相贴合,相邻导电导热金属片之间设有隔栏12,隔栏与壳体相连。

壳体的一个顶角处设有缺口13,该缺口与任意一个承载区位置对应,便于辨别LED芯片的正负极。壳体空腔的前、后、左、右侧壁均倾斜设置,隔墙的两侧面也为倾斜设置,使第一反射杯、第二反射杯呈上宽下窄的碗状。隔墙与壳体空腔的左、右侧壁相连,壳体空腔前侧壁、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01.75°,壳体空腔左侧壁、右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16.93°,隔墙的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4.29°。

实施例4

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双色温LED封装结构,包括带有空腔的壳体1、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金属片2,壳体空腔中部设有隔墙3,该隔墙将壳体空腔分成第一反射杯4、第二反射杯5,第一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一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一透光层6,第二反射杯包括底部的第二芯片承载区、上部的第二透光层7。

第一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A(8)、承载区B(9)、第一LED芯片,第一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A或承载区B,第二芯片承载区包括承载区C(10)、承载区D(11)、第二LED芯片,第二LED芯片安装于承载区C或承载区D。

如图7所示,金属片为四块,分别设置在承载区A、承载区B、承载区C、承载区D的底部,该金属片与第一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的底部相贴合,相邻导电导热金属片之间设有隔栏12,隔栏与壳体相连。

如图7所示,金属片的侧边相对于壳体的侧边外突,外突结构的金属片可便于该双色温LED灯珠进行必要的导电测试工作。

壳体的一个顶角处设有缺口13,该缺口与任意一个承载区位置对应,便于辨别LED芯片的正负极。壳体空腔的前、后、左、右侧壁均倾斜设置,隔墙的两侧面也为倾斜设置,使第一反射杯、第二反射杯呈上宽下窄的碗状。隔墙与壳体空腔的左、右侧壁相连,壳体空腔前侧壁、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01.75°,壳体空腔左侧壁、右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16.93°,隔墙的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4.2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