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9773发布日期:2019-04-05 19:50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隔离开关,一般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由动触头的刀片与母排进行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合闸或者分闸。

现有的隔离开关中,动触头一般包括两刀片,刀片与静触头的连接方式是在动触头一端设置凸球,静触头一端设置相应的凹球,通过凸球与凹球的配合实现动触头的旋转。而刀片的另一端,一般会设置凸包,通过凸包夹紧母排,以保证与母排的可靠连接。

然而,现有技术的隔离开关,由于凸球与凹球的接触,其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导致动触头与静触头连接处的电阻较大。同样的,由于使用凸包与母排接触,因此其接触面积也很小,也同样导致动触头与母排连接处的电阻较大。因此,会造成在大电流时,温升过高,影响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隔离开关,其动触头与静触头连接处的电阻过大,动触头与母排连接处的电阻过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隔离开关。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隔离开关,包括:静触头、以及动触头,所述动触头包括至少一刀片,每个所述刀片的一端与所述静触头枢接,另一端用于与母排可分离接触,且所述刀片与所述母排接触的端部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动触头电接触的第一弹簧接触表带。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头一端设置有静触头通孔,所述静触头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静触头电接触的第二弹簧接触表带,所述刀片的一端设置有突轴,所述突轴插入所述静触头通孔并与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电接触。更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为O型弹簧接触表带,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套紧所述突轴。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与所述母排接触的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弹簧接触表带容置并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包括绝缘多相连接轴、多个所述动触头、以及多个母排,每个所述动触头的每个所述刀片上设有导通所述突轴的动触头通孔,所述多相连接轴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刀片的所述动触头通孔、以及相应的静触头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通孔为多角通孔,所述多相连接轴的截面为与所述多角通孔配合的多边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通孔为六角通孔,所述多相连接轴的截面为与所述多角通孔配合的六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包括两刀片,同一所述动触头的两所述刀片的内表面均朝向同一母排,且同一所述动触头的两所述刀片在所述母排的下方通过刀片连接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头的底部套设有隔离套管。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接触表带设有多个鳞片状的第一金属接触点,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设有多个鳞片状的第二金属接触点。

本实用新型扩大了静触头与刀片的接触面积,扩大了刀片与母排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接触时产生的电阻,降低温升。使得在使用大电流,例如2500A时能满足温升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的放大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刀片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放大图;

图7为图6的B-B剖面图;

图8为图6的C-C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刀片正视图;

图10为图9的D-D剖面图;

图11为图9的E-E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弹簧接触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头2、以及动触头3,所述动触头3包括至少一刀片30,每个所述刀片30的一端与所述静触头2枢接,另一端用于与母排1可分离接触,且所述刀片30与所述母排1接触的端部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动触头3电接触的第一弹簧接触表带5。

具体来说,刀片30通过第一弹簧接触表带5与母排1进行接触,因此刀片30与母排1的接触面积为整个第一弹簧接触表带5,从而扩大了刀片30与母排1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电阻。

本实用新型扩大了静触头与刀片的接触面积,扩大了刀片与母排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接触时产生的电阻,降低温升。使得在使用大电流,例如2500A时能满足温升的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2一端设置有静触头通孔21,所述静触头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静触头2电接触的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所述刀片30的一端设置有突轴31,所述突轴31插入所述静触头通孔21并与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电接触。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刀片30的一端设置突轴31,插入静触头2设置的静触头通孔21中实现旋转,并通过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实现刀片30与静触头2之间的电连接。因此,静触头2与刀片30的接触面积为整个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从而扩大了静触头2与刀片30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为O型弹簧接触表带,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套紧所述突轴31。

本实施例的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为O型弹簧接触表带,从而便于套紧突轴31,使得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与突轴31紧密接触,保证接触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片30与所述母排1接触的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32,所述第一弹簧接触表带5容置并固定在所述凹槽32内。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定位销35将第一弹簧接触表带5固定在凹槽32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绝缘多相连接轴6、多个所述动触头3、以及多个母排1,每个所述动触头3的每个所述刀片30上设有导通所述突轴31的动触头通孔33,所述多相连接轴6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刀片30的所述动触头通孔33、以及相应的静触头通孔21。

本实施例通过多相连接轴6带动多个刀片30同时旋转,实现多相合闸和多相分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通孔33为多角通孔,所述多相连接轴6的截面为与所述多角通孔配合的多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通孔33为六角通孔,所述多相连接轴6的截面为与所述六角通孔配合的六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3包括两刀片30,同一所述动触头3的两所述刀片30的内表面均朝向同一母排1,且同一所述动触头3的两所述刀片30在所述母排1的下方通过刀片连接轴34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刀片连接轴34连接同一动触头的两刀片30,使得刀片30能够与母排紧密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2的底部套设有隔离套管7。

本实施例通过隔离套管7保证静触头2的绝缘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接触表带5设有多个鳞片状的第一金属接触点51,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设有多个鳞片状的第二金属接触点41。

本实施例通过鳞片状的第一金属接触点51和第二金属接触点41实现多点接触,从而保证接触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一种隔离开关,包括:静触头2、动触头3、绝缘多相连接轴6、以及套设在所述静触头2底部的隔离套管7,所述静触头2一端设置有静触头通孔21,所述静触头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静触头2电接触的O型的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所述动触头3包括两个刀片30,每个所述刀片30的一端设置有突轴31,另一端用于与母排1可分离接触,所述刀片30与所述母排1接触的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32,用于与母排1电接触的第一弹簧接触表带5容置并通过定位销35固定在所述凹槽32内,第一弹簧接触表带5与刀片30电接触,所述突轴31插入所述静触头通孔21并与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电接触,由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套紧所述突轴31,其中,所述第一弹簧接触表带5设有多个鳞片状的第一金属接触点51,所述第二弹簧接触表带4设有多个鳞片状的第二金属接触点41。

三个所述动触头3、以及三个母排1,每个所述动触头3的每个所述刀片30上设有导通所述突轴31的动触头通孔33,所述多相连接轴6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刀片30的所述动触头通孔33、以及相应的静触头通孔21,所述动触头通孔33为六角通孔,所述多相连接轴6的截面为与所述多角通孔配合的六边形。

同一所述动触头3的两所述刀片30的内表面均朝向同一母排1,且同一所述动触头3的两所述刀片30在所述母排1的下方通过刀片连接轴34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