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0072发布日期:2018-12-07 21:5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成组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污染的严重,实现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汽车使用新能源替代石油同样备受关注。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以串联或并联多节单体电池组合成电池包(电池并联能提供更强的电流;电池串联可以提供较高的电压),电池包具有稳定的电压和电流,不易受外界影响,能够长时间稳定供电,并且以电池替代汽油作为动力源实现了零排放。但是由于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结构紧凑的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里会集聚较大的热量,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其散热性是一个重要的品质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液冷或者风冷的散热方式,如申请号为:CN201310450674.7的专利申请所揭露的技术方案,利用热管(24)连接至热交换组件(23)并与冷却液连通,冷却液在热管(23)与热交换组件(24)循环流动,以散发电池组件产生的热量。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对动力电池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车辆的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放置较多的电池,可是由于现有技术的排布所占用空间较大,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电池包散热所依赖的热交换组件(24)中储存的冷却液有限,也没有额外的冷却装置,散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包括方形的电池组箱体、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覆于电池组箱体顶部的铜质的散热板、多个垂直于电池组箱体底部的铜质的散热柱, 散热柱上端与散热板底面抵接;还包括设于散热板下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电池组箱体的顶面尺寸一致并与散热板平行;固定板上排布有多个供散热柱插入的开口,散热柱的截面与固定板上的开口形状均为十字形,散热柱与固定板上的开口均呈行列排布且一一对应,散热柱可插入固定板上的对应开口中,圆柱形电池单体可置入散热柱之间并与散热柱的侧面紧贴。

优选的,所述电池组箱体底部设有与放入电池组箱体内的圆柱形电池单体底部对应的圆柱形凸台,凸台之间形成与散热柱的截面相适应的空隙。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柱中央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为铝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通过在电池组箱体内设置十字形散热柱,当电池单体装入电池组箱体内后与可散热柱和散热板实现快速传热,且充分利用圆柱电池单体之间的间隙,在保证结构紧凑以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提高散热能力,并通过固定板保证散热柱安装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改进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改进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实施例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包括电池组箱体1,电池组箱体顶部设有一铜质的散热板3,散热板与电池组箱体之间采用卡扣连接,电池组箱体内还设有多个垂直于电池组箱体底部的铜质的散热柱4, 散热柱上端与散热板底面抵接;散热柱和散热板之间还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与电池组箱体的顶面尺寸一致并与散热板平行;固定板上排布有多个供散热柱插入的开口,散热柱的截面与固定板上的开口形状均为十字形,散热柱与固定板上的开口均呈行列排布且一一对应,散热柱可插入固定板上的对应开口中,固定板将散热柱的位置固定,圆柱形电池单体5可插入于散热柱之间并与散热柱的侧面紧贴,从而竖直置于电池组箱体底部。为进一步稳固散热柱的安装,电池组箱体底部设有与放入电池组箱体内的圆柱形电池单体底部对应的圆柱形凸台,凸台之间形成与散热柱的截面相适应的空隙,散热柱插入圆柱形电池单体之间的空隙时,可同时插入电池组箱体底部的凸台之间,以提高安装的牢固度。

本发明设置十字形散热柱,使得圆柱形电池单体放入电池组箱体时,散热柱表面紧贴电池单体表面,增加导热接触面积,并且散热柱及散热板均采用导热性能较好铜制成,可以实现快速传热,固定板为铝质,在保证传热效果的同时,不会为模组结构整体额外增加太多重量。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板内设计有空腔,散热板两端分别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上设有内螺纹,出水管上设有相应的外螺纹,可以连通外部的冷却装置,通过注入冷却液流经散热板内部以提高散热效率,且进出水管的内外螺纹设计,可方便多个电池组的散热板连通,当多个电池组组合使用时方便与外部的冷却装置连通。

以上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均可选用任一种现有技术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