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片状电池的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7718发布日期:2019-02-19 19:0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片状电池的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处理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片状电池的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可持续化发展的需要,人类越来越注重清洁能源的使用的开采与利用,以减小能源枯竭的压力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压力。因此,光伏电池的制造与使用也从初入人类视野,发展为普及至人类生活与社会的生产当中。

目前,研究表明片状电池如光伏薄膜柔性芯片电池的制造更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而在光伏薄膜柔性芯片电池生产过程中采用工艺往往不同。传统技术中对光伏薄膜柔性芯片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对光伏薄膜柔性芯片电池的上、下表面分别镀一导电层作为电池的两个电极。或者在对多层光伏薄膜柔性芯片电池进行激光刻画进行层压;而这种激光刻画技术通常会导致光伏薄膜柔性芯片电池上下表面的导电镀层被迫坏,从而出现导电效果差,或出现不通电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光伏薄膜柔性芯片电池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片状电池的加热设备,该设备设计有可开、合的上盖和载片台,通常情况下生产线上的片状电池被输送至载片台上进行加热时,上盖和载片台处于闭合状态;加热装置产生的热气通过载片台上的通道被输送到载片台和上盖之间的缝隙,从而对片状电池进行加热,使其通体处于一定温度,以完成后续的顶电极层压工作。本申请的加热设备一方面对片状电池加热效果好,从而使得后续安装顶电极后的片状电池具有完整性的电极,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效果,避免了不通电的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式灵活,方便维修。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片状电池的加热设备,包括:载片台、上盖和加热装置;所述载片台设置有从其上表面连通至底部的通道;所述上盖与所述载片台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上盖所述能够覆盖在所述载片台上表面或与所述载片台的上表面分离;所述加热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载片台的底部并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通道向所述载片台输送热量从而对置于所述载片台上的片状电池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在所述上盖覆盖在所述载片台的状态下,所述上盖的下表面与所述载片台的上表面之间具有沿所述载片台的长度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缝隙;所述缝隙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片状电池的形状、尺寸相适配,以使得所述片状电池能够容纳在所述缝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上盖的长度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和/或所述载片台的上表面凹槽,所述凹槽沿上盖的长度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盖的下表面的滚动装置;所述滚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滚动组件;每个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滚动体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上盖的下表面;所述滚动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进行滚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所述固定件采用固定轴,所述滚动体采用滚柱;所述滚柱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并绕所述固定轴进行滚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所述固定件采用安装座,所述滚动体采用滚珠;所述滚珠嵌设在所述安装座内,并在所述安装座内进行滚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所述固定件采用轴,所述滚动体采用滚轮;所述滚轮套设在所述轴上,并绕所述轴进行滚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每个所述滚柱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当在外力作用时,每个所述滚柱沿所述载片台的长度方向的滚动方向形成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每个所述滚轮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当在外力作用时,每个所述滚轮沿所述载片台的长度方向的滚动方向形成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能够在与其连接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移动至所述通道内、或所述通道的入口或出口,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还包括:挡板容纳腔,设置在所述载片台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通道口处;所述挡板能够在挡板容纳腔内活动;挡板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推动所述挡板移动;连接杆收纳槽,设置在所述载片台的底部,且与所述挡板容纳腔连通,用于容纳并固定所述挡板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上盖与所述载片台通过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上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载片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载片台底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热源连接。

技术方案小结

片状电池是用金属箔片作为衬底沉积薄膜,其中的衬底沉积薄膜相当于一个电极。在生产线上,按照预定规格对带有一个电极的片状电池进行切割等工艺,直至通过本申请的加热装置对片状电池进行加热送出,送出后立刻通过层压的方式压一层顶电极,以将电流引出。本申请的加热设备,具有载片台和上盖,二者之间设置为活动连接,从而使得上盖和载片台之间可以打开也可以闭合;当片状电池从传送带上向本申请加热设备传输时,在传送带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片状电池进入到闭合状态载片台与上盖之间,此时通过载片台和上盖已经预热的温度对片状电池加热,随着片状电池在载片台上移动,当移动到载片台上通道的位置时,通过加热装置输送的热量对片状电池进一步加热,直至片状电池移动从载片台的另一端移出,再次进入传送带。需要说明的是,在生产线上,加热装置工作,且载片台上没有片状电池经过时,加热装置只对载片台本身预热,且载片台与上盖本之间热传递,因此,在片状电池输送至载片台时,载片台和上盖具有一定的温度,可以对片状电池进行加热。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在使用本申请加热设备加热时,片状电池位于在载片台与上盖间之间,加热过程中保持上盖覆盖在载片台上,也就是使上盖与载片台处于闭合状态,同时,加热装置产生的热气从载片台上的通道吹入上盖与载片台处于闭合状态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对片状电池进行高效的加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片状电池被送至载片台之前,加热装置一直对载片台本身加热,而载片台与上盖均采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当片状电池被送至载片台时,先通过载片台和上盖本身具有的温度对片状电池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同时利用通道输送的热气进一步加热,从而提高了本申请加热装置对片状电池的加热效率。

本申请的片状池其衬底沉积薄膜采用金属箔片制成,且该衬底沉积薄膜相当于片状电池的一个电极,当片状电池在该设备内被加热至预设定温度后,立刻输出进行下一道工序,即安装顶电极。由于采用本申请的加热设备对片状电池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其通体的加热效果,且对其通体材料基本无损伤,从而使得在顶电极安装后得到的成品电池不仅具有完整性的电极,该成品电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效果,避免了不通电的现象的发生。另外本申请加热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式灵活,方便维修。

本申请的加热设备,载片台和上盖闭合后形成缝隙通道,可以使片状电池通过;该缝隙可对加热装置的热量进行汇聚,当片状电池在缝隙通道内时,可以一边经载片台以及上盖被预热保存的温度进行加热,一边通过连通在通道的加热装置进一步加热,使片状电池受热均匀且受热速度快。

本申请加热设备在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滚动装置,使得经过的载片台的片状电池在加热装置的热气的作用下贴合至滚动装置,从而减少了片状电池与载片台进行滑动摩擦,减小了载片台对衬底沉积薄膜的摩擦;转变为与上盖的滚动装置滚动摩擦,也减少了上盖与片状电池上表面间的摩擦,间接达到了保护电极的完整性以及成品电池的导电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滚动装置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与传送带传送方向一致的滚道,有效的控制了对片状电池的加热时间,进一步有效的控制了生产线中对片状电池的输送时间。

本申请的加热设备,在载片台通道处设置有挡板,在片状电池经过载片台时,滑动挡板使加热装置的热量能够通过通道输送至载片台与上盖之间;当片状电池离开载片台时,滑动挡板至通道处,隔绝加热装置的热量,使得加热装置只对载片台本身进行预热,使载片台保持一定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上盖及安装在上盖下表面的滚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载片台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载片台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上盖覆盖在载片台状态的左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上盖覆盖在载片台状态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

10:载片台;101:通道;20:上盖;30:加热装置;301:加热通道;40:滚动装置;50:挡板;60:挡板容纳腔;70:挡板连接杆;80:连接杆收纳槽;90:连接件;901:第一连接部;902: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请参阅图1和图3,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载片台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片状电池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片台10、上盖20和加热装置30;所述载片台10设置有从其上表面连通至底部的通道101;所述上盖20与所述载片台10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上盖20所述能够覆盖在所述载片台10上表面或与所述载片台10的上表面分离;所述加热装置30固定设置在所述载片台10的底部并与所述通道101连通;所述加热装置30通过所述通道101向所述载片台10输送热量从而对置于所述载片台10上的片状电池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片状电池是指形状为片状的电池,既可以为条形片状,也可以为带形片状,具体可以为片状锂电池、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或光伏柔性芯片电池等,但不限于上述列举。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均以对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的处理为例子进行说明。在下述实施例的描述中,对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的说明并非是对片状电池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方案实施的限定,只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及公众更好、更清晰的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而进行的举例说明。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加热设备在生产线使用时,其载片台10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传送带连接,也就是说,传送带将用于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沿载片台10宽度的一端送上载片台10,在传送带的推动下,沿载片台10的长度方向向载片台10宽度的另一端输送,并从该端再一次输送至传送带上,输送并进行下一层压工序,从而实现连续喂料以及连续自动作业、也实现了与层压装置的配合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加热设备也可以通过人工的配合离线作业,实现对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的加热,并送至下一工序;或作为样品的加热设备进行使用。其中,离线作业是指离开生产线作业。通常情况下在线上使用或离线使用时,上盖20与载片台10处于闭合状态。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上盖20采用金属材质、载片台10整体也采用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可以为银、铜、铝、铁等得化合物,例如为不锈钢,优选为不锈钢,但不限于上述列举,只要能使本申请的加热设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即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申请的载片台10可以设置为实心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空心结构,载片台10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优选为长方形,更有选的是在长方形的宽度两端设置有从上表面向下延伸形成的弧面或曲面,以便于传送带上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滑动至载片台10上,但不限于上述列举。上盖20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优选为与载片台10形状向匹配。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的,载片台10上的通道101可以有多个,例如为2个、3个、4个或更多个,但不限于上述列举。可以对每个通道101分别连接一加热装置30;也在实心结构的载片台10,从其贯通上下表面的通道101处沿载片台10的内部向上表面延伸出2个、3个或更多个通道101,从而实现贯通的通道101与加热装置30连接,在载片台10上表面有多个散热的通道101,对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进行加热;在或者采用空心的载片台10,在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开口,当加热装置30通过通道101对载片台10加热时,可以从多个开口处散热,对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进行加热;但不限于上述列举。

请参阅图5和图6,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上盖覆盖在载片台状态的左视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上盖覆盖在载片台状态的右视图。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在所述上盖20覆盖在所述载片台10的状态下,所述上盖20的下表面与所述载片台10的上表面之间具有沿所述载片台10的长度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缝隙;所述缝隙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片状电池的形状、尺寸相适配,以使得所述片状电池能够容纳在所述缝隙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上盖20与载片台10闭合时(也就是说上盖20覆盖在载片台10时),二者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沿载片台10长度方向从一宽度端延伸至另一宽度端,使传送带传送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可以从一端缝隙进入,并从另一端出去;所形成的缝隙可以容纳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并使其通过。本申请加热设备使用时,缝隙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对加热装置30输送热量的进行了保存;另一方面,当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经过缝隙时,先被具有一定温度的载片台10和上盖20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再被连通在通道101上的加热装置30进行进一步加热,从而使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受热均匀且受热速度快。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盖20的下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上盖20的长度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和/或所述载片台10的上表面凹槽,所述凹槽沿上盖20的长度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以长方形为例进行说明,上盖20的下表面可以设置为凹槽状,截面近似“U”形,且开口向下,包括在上盖20下表面沿长度方向上盖20的边缘处设有凸条,或者在上盖20的下表面的四个角处设置有4个凸台;但不限于上述列举,例如也可以在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条段,起到与载片台10上表面间的支撑作用,且载片台10形成缝隙即可。关于载片台10上表面设置有凹槽的阐述类似于对上盖20下表面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可以只对载片台10上表面设置有凹槽,也以只对上盖20下表面设置有凹槽,还可以为两者均设置有凹槽,以形成缝隙。

请参阅图2,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上盖及安装在上盖下表面的滚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加热设备,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盖20的下表面的滚动装置40;所述滚动装置40包括至少一个滚动组件;每个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滚动体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上盖20的下表面;所述滚动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进行滚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采用安装座,所述滚动体采用滚珠;所述滚珠嵌设在所述安装座内,并在所述安装座内进行滚动。

更优选的,所述固定件采用轴,所述滚动体采用滚轮;所述滚轮套设在所述轴上,并绕所述轴进行滚动。

最优选的,所述固定件采用固定轴,所述滚动体采用滚柱;所述滚柱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并绕所述固定轴进行滚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0的下表面设置有滚动装置40,使得经过的缝隙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在加热装置30的热气的作用下,离开载片台10上表面,贴合在上盖20下表面的滚动装置40表面;将原本由于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在与载片台10的上表面滑动产生滑动摩擦,易造成衬底沉积薄膜摩擦损失的问题解决;转变为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与上盖20的滚动装置40滚动摩擦;通过滚动装置40的设计,减小了载片台10对衬底沉积薄膜的摩擦,也减少了上盖20与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上表面间的摩擦,进而保护了电极的完整性以及成品电池的导电效果。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滚柱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盖20的下表面,当在外力作用时,每个所述滚柱沿所述载片台10的长度方向的滚动方向形成滚道。

在本实施例中,当传送带传送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运送到载片台10上时,由于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长度较长,通过传送带的摩擦力带动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的一部分进入缝隙,且加热装置30的热风将进入缝隙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部分吹至与滚柱贴合,滚柱在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的带动下,沿传送带传送方向运动,也就是滚柱在载片台10的长度方向形成滚道,传送缝隙内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直至将加热好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完全送出缝隙。

请参阅图2,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上盖及安装在上盖下表面的滚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滚轮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盖20的下表面,当在外力作用时,每个所述滚轮沿所述载片台10的长度方向的滚动方向形成滚道。

在本实施例中,当传送带传送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运送到载片台10上时,由于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长度较长,通过传送带的摩擦力带动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的一部分进入缝隙,且加热装置30的热风将进入缝隙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部分吹至与滚轮贴合,滚柱在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的带动下,沿传送带传送方向运动,也就是滚柱在载片台10的长度方向形成滚道,传送缝隙内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直至将加热好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完全送出缝隙。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包括滚柱、滚轮或滚珠等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滚动体,其采用耐高温陶瓷材料,例如为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六方氮化硼陶瓷或碳化硅陶瓷,但不限于上述列举。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设备,还包括挡板50,所述挡板50能够在与其连接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移动至所述通道101内、或所述通道101的入口或出口,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101。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50采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成,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加热装置30处于持续加热状态,当载片台10上无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经过时,通过将挡板50移动至通道101的入口或出口处,以阻挡加热装置30的热风向加热设备的缝隙输入。因此,采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成的挡板50,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另外挡板50的设计还可以促使加热装置30对载片台10进行预热,使载片台10具有一定温度,当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到达载片台10时,先对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以提高加热效率和较热效果。此外挡板50可以设计为三角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任意形状,不限于上述列举,只要挡块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将通道101封闭即可。

请参阅图4,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载片台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的加热设备,还包括:挡板容纳腔60,设置在所述载片台10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通道101口处;所述挡板50能够在挡板容纳腔60内活动;挡板连接杆70,一端与所述挡板5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推动所述挡板50移动;连接杆收纳槽80,设置在所述载片台10的底部,且与所述挡板容纳腔60连通,用于容纳并固定所述挡板连接杆70。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情况,当载片台10为空心结构时,60容纳腔可以为设置在空心结构内的几个滑道围成,且形状与挡板50的形状一致或者只要能使挡板50可以在挡板容纳腔60中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通道101即可。

另外,在生产线上使用本加热设备时,可以在传送带或载片台10或上盖20上设置有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有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到达,外界的驱动装置驱动挡板连接杆70移动,挡板连接杆70带动挡板50滑动,将通道101露出来,使加热装置30吹的热气吹到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上,进行加热。而后当设备检测到加热后的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离开载片台10之后,驱动装置驱动挡板连接杆70移动,挡板连接杆70带动挡板50滑动,将通道101口挡住以隔绝加热装置30的热风,从而保护加热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设备,如图1所示,其还包括连接件90,所述上盖20与所述载片台10通过所述连接件90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90包括第一连接部901和第二连接部902;所述第一连接部901的一端与所述上盖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902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902的一端与所述载片台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901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901和第二链接部902可以设置为近似“U”形的结构,“U”形开口端分别与载片台10或上盖20连接,“U”形结构与开口端相对的一端采用铰接连接,从而实现上盖20与载片台10的闭合或打开的运动。

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装置30包括加热通道301;所述加热通道301的一端与所述载片台10底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通道101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热源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优选采用热风枪,热风枪设置有加热通道301,通过加热通道301分别与外部热源以及载片台10上的通道101连接,已完成对光伏柔性芯片半成品电池的加热。其加热通道301设计较长,以便于远距离作业。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卡接、螺纹连接或销连接等连接方式,优选为螺纹连接,一方面可以方便加热设备的拆卸与安装,另一方面使设备结构的稳固性更高,但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固定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一种用于片状电池的加热设备。在使用本申请加热设备加热时,片状电池位于在载片台10与上盖20间之间,加热过程中保持上盖20覆盖在载片台10上,也就是使上盖20与载片台10处于闭合状态,同时,加热装置30产生的热气从载片台10上的通道101吹入上盖20与载片台10处于闭合状态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对片状电池进行高效的加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片状电池被送至载片台10之前,加热装置30一直对载片台10本身加热,而载片台10与上盖20均采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当片状电池被送至载片台10时,先通过载片台10和上盖20本身具有的温度对片状电池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同时利用通道101输送的热气进一步加热,从而提高了本申请加热装置30对片状电池的加热效率。

本申请的片状电池其衬底沉积薄膜采用金属箔片制成,且该衬底沉积薄膜相当于片状电池的一个电极,当片状电池在该设备内被加热至预设定温度后,立刻输出进行下一道工序,即安装顶电极。由于采用本申请的加热设备对片状电池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其通体的加热效果,且对其通体材料基本无损伤,从而使得在顶电极安装后得到的成品电池不仅具有完整性的电极,该成品电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效果,避免了不通电的现象的发生。另外本申请加热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式灵活,方便维修。

本申请的加热设备,载片台10和上盖20闭合后形成缝隙通道,可以使片状电池通过,该缝隙可对加热装置30的热量进行汇聚,当片状电池在缝隙通道内时,可以一边经载片台10以及上盖20被预热保存的温度进行加热,一边通过连通在通道101的加热装置30进一步加热,使片状电池受热均匀且受热速度快。

本申请加热设备在上盖20的下表面设置有滚动装置40,使得经过的载片台10的片状电池在加热装置30的热气的作用下贴合至滚动装置40,从而减少了片状与载片台10进行滑动摩擦,减小了载片台10对衬底沉积薄膜的摩擦;转变为与上盖20的滚动装置40滚动摩擦,也减少了上盖20与光片状电池上表面间的摩擦,间接达到了保护电极的完整性以及成品电池的导电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滚动装置40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与传送带传送方向一致的滚道,有效的控制了对片状电池的加热时间,进一步有效的控制了生产线中对片状电池的输送时间。

本申请的加热设备,在载片台10通道101处设置有挡板50,在片状电池经过载片台10时,滑动挡板50使加热装置30的热量能够通过通道101输送至载片台10与上盖20之间;当片状电池离开载片台10时,滑动挡板50至通道101处,隔绝加热装置30的热量,使得加热装置30只对载片台10本身进行预热,使载片台10保持一定的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