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1291发布日期:2018-12-11 21: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一般都通过转动闸刀的方式实现分合闸动作。现有的隔离开关分闸到位后,闸刀与隔离开关的静触头之间的距离不够大,闸刀与静触头之间容易产生放电,使用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开关,以改善隔离开关分闸后闸刀与的静触头之间容易产生放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包括:

底座;

第一绝缘支撑柱,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一静触头;

第二绝缘支撑柱,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二静触头;

闸刀,所述闸刀包括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所述第一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静触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刀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刀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能够使所述闸刀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第一刀体与第二刀体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将所述闸刀保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刀体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限位机构连接,当所述闸刀位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体相对所述第一静触头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二刀体与所述第二静触头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闸刀位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将所述闸刀保持在分闸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刀体上的第一限位件和设于所述第二刀体上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圆弧槽、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条形槽均与所述第一圆弧槽连通,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一限位件从圆弧槽滑入第一条形槽或第二条形槽内;

当闸刀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

当闸刀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二刀体相对所述第一刀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槽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刀体相对第一刀体转动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条形槽均沿所述第一圆弧槽的径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刀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刀体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当所述第一限位件在第一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一圆弧槽与第一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从第一圆弧槽滑入第一条形槽内;

当所述第一限位件在第一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一圆弧槽与第二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从第一圆弧槽划入第二条形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刀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闸刀位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底座滑动能够使所述闸刀位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当所述闸刀位于分闸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阻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以将所述闸刀保持在分闸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二限位件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所述第二限位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圆弧槽和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时,所述限位件能够从所述第二圆弧槽滑入所述第三条形槽内;

当所述闸刀位于分闸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三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与所述底座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底座移动,以使所述闸刀从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还包括第四条形槽,所述第四条形槽与所述第二圆弧槽连通,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从所述第二圆弧槽滑入所述第四条形槽;

当所述闸刀位于合闸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第四条形槽内,以阻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弧槽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第一连杆转动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三条形槽和所述第四条形槽均沿所述第二圆弧槽的径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杆间设有第三弹性件;

当所述第二限位件在第二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二圆弧槽与第三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三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从第二圆弧槽滑入第三条形槽内;

当所述第二限位件在第二圆弧槽内滑动至第二圆弧槽与第四条形槽交汇处时,所述第三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从第二圆弧槽划入第四条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闸刀位于开闸位置后,即第二刀体与第二静触头的分离,通过限位机构可将闸刀保持在开闸位置,此时闸刀与第二静触头保持一定距离。由于闸刀为折叠结构,当闸刀位于开闸位置后,可使闸刀的第二刀体相对第一刀体转动,从而使闸刀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件的第一限位结构可将闸刀保持在折叠状态,闸刀折叠后增大了闸刀与第二静触头之间的距离,可有效防止闸刀与第二静触头之间产生放电,提高了隔离开关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闸刀处于开闸位置的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闸刀处于合闸位置的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闸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第二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隔离开关;10-底座;11-导向杆;20-第一绝缘支撑柱;21-第一静触头;30-第二绝缘支撑柱;31-第二静触头;40-闸刀;41-第一刀体;411-第一杆体;412-第一连接体;4121-第一容纳孔;4122-第一滑槽;42-第二刀体;421-第二杆体;422-第二连接体;423-第一限位槽;4231-第一圆弧槽;4232-第一条形槽;4233-第二条形槽;50-限位机构;51-滑块;52-第一连杆;521-第三杆体;522-第三连接体;5221-第二容纳孔;5222-第二滑槽;53-第二连杆;531-第四杆体;532-第四连接体;533-第二限位槽;5331-第二圆弧槽;5332-第三条形槽;5333-第四条形槽;60-第一限位件;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70-第一弹性件;80-第二限位件;81-第三连接部;82-第四连接部;90-第二弹性件;91-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100,包括底座10、第一绝缘支撑柱20、第二绝缘支撑柱30、闸刀40和限位机构50。

其中,底座10起到支撑作用,其具体结构不受限制。底座10上设有水平布置的导向杆11。

第一绝缘支撑柱20竖向布置于底座10上,第一绝缘支撑柱20的顶端设有第一静触头21,第一静触头21为导体。

第二绝缘支撑柱30竖向布置于底座10上,第二绝缘支撑柱30的顶端设有第二静触头31,第二静触头31为导体。

闸刀40具有导电能够能,闸刀40为可折叠结构。如图3所示,闸刀40包括第一刀体41和第二刀体42,第二刀体42的一端与第一刀体4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刀体42向第一刀体41转动能够使闸刀40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第一刀体41与第二刀体42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将闸刀40保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闸刀4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刀体41与第二刀体42所呈夹角为0度;当闸刀40位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刀体41与第二刀体42所呈夹角为180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刀体41包括第一杆体411和第一连接体412,第一杆体411为条状结构,第一连接体412为圆柱形,第一杆体4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体412的圆周面连接固定,第一杆体411垂直于第一连接体412的轴线。

第一连接体412轴向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容纳孔4121,第一容纳孔4121为盲孔,第一容纳孔4121为盲孔,第一容纳孔4121与第一连接体412同轴设置。容纳孔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122,第一滑槽4122沿第一连接的半径方向布置,滑槽的布置方向与第一杆体411的长度方向一致。滑槽内设有第一限位件60,第一限位件60与第一连接体412间设有第一弹性件70。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60包括相互连接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均为圆柱装置,第一连接部61的直径与第一滑槽4122的宽度相匹配,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62垂直,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62构成L形。第一连接部61位于第一滑槽4122内,第一连接部61可在第一滑槽4122内沿第一刀体41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连接部62远离第一连接部6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容纳孔4121外。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70为弹簧,第一弹性件70位于第一滑槽4122内,第一弹性件70作用于第一限位件60的第一连接部61与第一刀体41的第一连接体412之间。

如图5所示,第二刀体42包括第二杆体421和第二连接体422,第二杆体421为条状结构,第二连接体422为圆柱形,第二杆体42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的圆周面连接固定,第二杆体421垂直于第二连接体422轴线,第二杆体421沿第二连接体422的半径方向布置。第二连接体422的直径与第一连接体412上的第一容纳孔4121的孔径相匹配。

第二连接体422轴向的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23,第一限位槽423包括第一圆弧槽4231、第一条形槽4232和第二条形槽4233,第一圆弧槽4231的一端与第一条形槽4232的连通,第一圆弧槽4231的另一端与第二条形槽4233连通,第一条形槽4232、第二条形槽4233和第一圆弧槽4231的宽度均与第一限位件60的第二连接部62的直径相匹配。第一圆弧槽4231的轴心线与第二连接体422的轴线重合,第一条形槽4232和第二条形槽4233均沿第一圆弧槽4231的径向延伸,第一条形槽4232和第二条形槽4233均指向第一圆弧槽4231的轴心线,第一圆弧槽4231和第二圆弧槽5331共线。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体422设于第一连接体412上的第一容纳孔4121内并形成转动配合,从而实现第二刀体42与第一刀体41的转动连接,第二刀体42相对第一刀体41转动的轴线即为第一连接体412和第二连接体422自身的轴线。第一限位件60上的第二连接部62卡于限位槽内,第一限位件60与第一限位槽423构成用于阻止第二刀体42相对第一刀体41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

闸刀40在折叠过程中,第二刀体42相对第一刀体41转动,第一限位件60的第二连接部62将在第一圆弧槽4231内滑动并靠近第一条形槽4232,当第二连接部62在第一圆弧槽4231内滑动至第一圆弧槽4231与第一条形槽4232的交汇处时,在第一弹性件70的作用下,第一限位件60的第二连接部62将从第一圆弧槽4231滑入到第一条形通孔内,此时第一杆体411与第二杆体421所呈夹角为0度,第二刀体42与第一刀体41将无法相对转动,从而将闸刀40保持在折叠状态。

闸刀40在展开过程中,第二刀体42相对第一刀头转动,第一限位件60的第二连接部62将在第一圆弧槽4231内滑动并靠近第二条形槽4233,当第二连接部62在第一圆弧槽4231内滑动至第一圆弧槽4231与第二条形槽4233的交汇处时,在第一弹性件70的作用下,第二连接部62将从第一圆弧槽4231滑入到第二条形通孔内,此时第一杆体411与第二杆体421所呈夹角为180度,第二刀体42与第一刀体41将无法相对转动,从而将闸刀40保持在展开状态。

如图1所示,闸刀40的第一刀体41远离第二刀体42的一端与第一静触头21转动连接,当闸刀40位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刀体41相对第一静触头21转动能够使第二刀体42与第二静触头31接触或分离,以使闸刀40位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闸刀40位于合闸位置即第一静触头21与第二静触头31通过闸刀40导通,闸刀40位于分闸位置即闸刀40未将第一静触头21与第二静触头31导通。

闸刀40的第一刀体41与底座10通过限位机构50连接,限位机构50的作用是将闸刀40保持在第一分闸位置和第二分闸位置。

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50包括滑块51、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第一连杆52与闸刀40固定连接,滑块51与底座10滑动连接,第二连杆53的一端与第二连杆53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3的另一端与滑块51转动连接,滑块51相对底座10滑动使得第二连杆53带动闸刀40转动,以使闸刀40位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

其中,如图6所示,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的作用是将闸刀40保持在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连杆52包括第三杆体521和第三连接体522,第三杆体521为条状绝缘体,第三连接体522为圆柱形,第三杆体521的一端与第三连接体522的圆周面连接固定,第三杆体521垂直于第三连接体522的轴线。

第三连接体522轴向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容纳孔5221,第二容纳孔5221为盲孔,第二容纳孔5221为盲孔,第二容纳孔5221与第三连接体522同轴设置。第二容纳孔5221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5222,第二滑槽5222沿第三连接体522的半径方向布置,第二滑槽5222的布置方向与第三杆体52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滑槽5222内设有第二限位件80,第二限位件80与第三连接体522间设有第三弹性件91。

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80包括相互连接第三连接部81和第四连接部82,第三连接部81和第四连接部82均为圆柱装置,第三连接部81的直径与滑槽的宽度相匹配,第三连接部81与第四连接部82垂直,第三连接部81与第四连接部82构成L形。第三连接部81位于第二滑槽5222内,第三连接部81可在第二滑槽5222内沿第一连杆52的长度方向滑动,第四连接部82远离第三连接部8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容纳孔5221外。

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91为弹簧,第三弹性件91位于第二滑槽5222内,第三弹性件91作用于第二限位件80的第三连接部81与第一连杆52的第三连接体522之间。

如图8所示,第二连杆53包括第四杆体531和第四连接体532,第四杆体531为条状结构,第四连接体532为圆柱形,第四杆体531的一端与第四连接体532的圆周面连接固定,第四杆体531垂直于第四连接体532轴线,第四杆体531沿第四连接体532的半径方向布置。第四连接体532的直径与第三连接体522上的第二容纳孔5221的孔径相匹配。

第四连接体532轴向的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533,第二限位槽533包括第二圆弧槽5331、第三条形槽5332和第四条形槽5333,第二圆弧槽5331的一端与第三条形槽5332的连通,第二圆弧槽5331的另一端与第四条形槽5333连通,第三条形槽5332、第四条形槽5333和第二圆弧槽5331的宽度均与第二限位件80的第四连接部82的直径相匹配。第二圆弧槽5331的轴心线与第四连接体532的轴线重合,第三条形槽5332和第四条形槽5333均沿第二圆弧槽5331的径向延伸,第三条形槽5332和第四条形槽5333均指向第二圆弧槽5331的轴心线。

如图1、图2所示,滑块51上设有滑孔,底座10上的导向杆11穿设于滑孔内,从而实现滑块51与基座的滑动连接。滑块51与底座10间设有第二弹性件90,第二弹性件90套设于导向杆11的外侧,导向杆11对第一弹性件70可起到导向作用,第二弹性件90能够驱动滑块51相对底座10沿导向杆11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90为弹簧。第一连杆52的第三杆体521远离第三连接体522的一端与闸刀40的第一刀体41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2向靠近底座10的方向延伸并倾斜布置,第二连杆53的第四杆体531远离第四连接体532的一端与滑块51转动连接;第四连接体532设于第三连接体522上的第二容纳孔5221内并形成转动配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的转动连接,第一连杆52相对第二连杆53转动的轴线即为第三连接体522和第四连接体532的轴线。第二限位件80上的第四连接部82卡于第二限位槽533内,第二限位件80与第二限位槽533构成用于阻止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相对转动的第二限位结构。

闸刀40在分闸过程中,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相对转动,第二限位件80的第四连接部82将在第二圆弧槽5331内滑动并靠近于第三条形槽5332,当第四连接部82在第二圆弧槽5331内滑动至第二圆弧槽5331与第三条形槽5332的交汇处时,在第三弹性件91的作用下,第二限位件80的第四连接部82将从第二圆弧槽5331滑入到第三条形槽5332内,此时,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将无法相对转动,从而将闸刀40保持在分闸位置。闸刀40在合闸过程中,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相对转动,第二限位件80的第四连接部82将在第二圆弧槽5331内滑动并靠近于第四条形槽5333,当第四连接部82在第二圆弧槽5331内滑动至第二圆弧槽5331与第四条形槽5333的交汇处时,在第三弹性件91的作用下,第二限位件80的第四连接部82件刚从第二圆弧槽5331滑入到第四条形槽5333内,此时,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将无法相对转动,从而将闸刀40保持在合闸位置。

闸刀40被保持在合闸位置后,第二弹性件90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当需要分闸时,操作人员可使第二限位件80的第四连接部82从第四条形槽5333滑入至第四条形槽5333与第二圆弧槽5331的交汇处,此时,在第二弹性件90的拉力作用下,滑块51将自动沿导向杆11滑动,从而带动闸刀40转动,使闸刀40从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实现自动分闸。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100,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间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将闸刀40保持在分闸位置,可避免闸刀40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动合闸。此外,闸刀40为可折叠结构,当闸刀40位于开闸位置后,可使闸刀40的第二刀体42相对第一刀体41转动,从而使闸刀40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刀体41和第二刀体42件的第一限位结构可将闸刀40保持在折叠状态,闸刀40折叠后增大了闸刀40与第二静触头31之间的距离,可有效防止闸刀40与第二静触头31之间产生放电,提高了隔离开关100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