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7024发布日期:2019-01-04 23:0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



背景技术:

传统蓄电池在化成过程中由于内部温度升高会导致酸液和气体物质溢出,溢出的酸性物质会腐蚀槽盖表面和连接端子,影响电池使用。为了解决该问题往往在化成时在槽盖顶面插上酸壶,并在酸壶内插上引酸管。受现有引酸管的结构限制,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插管、晃管和拔管,工序多,人工成本投入大,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包括:用于放置到酸壶内部的管体,其中:

管体的一端设有与其固定的坠块,管体上安装有挡片,且挡片与管体靠近坠块的一端端部之间预留有间距。

优选地,挡片采用具有弹变性能的耐酸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挡片包括相对布置在管体两侧并与管体固定连接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

优选地,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连接并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通孔,所述管体的一端穿过通孔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形成固定连接。

优选地,坠块由重金属颗粒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管体的一端设置坠块,以使该管体在酸壶内可以在坠块的作用下自动下沉至该酸壶下端的出酸口处;通过在管体上设置挡片,以利用挡片的阻挡作用防止酸壶在加酸机抽真空时从酸壶顶部的进酸口吸出和防止酸壶在加酸机压酸时从酸壶底部的出酸口掉出。该引酸管的结构设计减少了人工插管、晃管、拔管等工序,解放劳动力,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内置自沉式引酸管,包括:用于放置到酸壶内部的管体1,其中:

管体1的一端设有由重金属颗粒制作而成并与管体1固定的坠块2,管体1上安装有挡片3,且挡片3与管体1靠近坠块2的一端端部之间预留有间距。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预先将该引酸管放置到酸壶A内,并使固定坠块2的一端处于靠近该酸壶A的出酸口的一侧;当需要对电池B进行加工时,将装有该引酸管的酸壶A放置到待加工电池B的上方并使酸壶A的出酸口与待加工电池B的注酸口对接时,以使该引酸管在坠块2的作用下自动下沉,直至其带有坠块2的一端穿过所述出酸口进入电池B内部,以便于加酸机进行压酸动作。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管体1的一端设置坠块2,以使该管体1在酸壶A内可以在坠块2的作用下自动下沉至该酸壶A下端的出酸口处;通过在管体1上设置挡片3,以利用挡片3的阻挡作用防止酸壶A在加酸机抽真空时从酸壶A顶部的进酸口吸出和防止酸壶A在加酸机压酸时从酸壶A底部的出酸口掉出。该引酸管的结构设计减少了人工插管、晃管、拔管等工序,解放劳动力,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挡片3采用具有弹变性能的耐酸材料制作而成,使得挡片3可以产生变形,以利用挡片3变形使管体1可以从酸壶A的进酸口或出酸口插入或抽出,从而实现管体1的更换。

本实施例中,挡片3包括相对布置在管体1两侧并与管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该结构的设置既可以节省材料,又能避免在抽真空过程中,挡片对酸壶的进酸口造成堵塞。

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连接并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通孔,所述管体1的一端穿过通孔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形成固定连接。该结构的设置便于挡片3的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