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开式电路信号触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3845发布日期:2019-03-19 20:3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常开式电路信号触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稳定产生碰撞触发信号的触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强电控制电路中,基本上都要用到触发装置,而目前使用得比较多的是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效应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作用的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当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加载一定的电压时,线圈中就会有电流流过,此时由轭铁、铁芯、衔铁及工作气隙等组成的磁路内会产生磁通,并在铁芯上形成电磁吸力,而将衔铁吸向铁芯,实现触点的闭合;当线圈断电后,铁芯上的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复原弹簧或者弹片的作用下,返回原始位置,实现触点的开断。这样,通过触点的闭合和开断就实现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但是这样的触发装置存在以下缺点:触发机构不兼有稳定快速的特点,触发机构往往具有较高的延时,不能精确记录碰撞时间,或者在碰撞前由于震动出现虚假的触发信号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及时地稳定产生触发信号的触发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常开式电路信号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相互移动靠近或远离的上层附属件和下层附属件,所述上层附属件和下层附属件之间设有用于触发产生电信号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上层接触电路及和上层接触电路对应设置的下层接触电路,所述上层接触电路设置在上层附属件,所述下层接触电路设置在下层附属件,上层接触电路和下层接触电路之间留有隔离通道,上层附属件和下层附属件相互移动靠近时,隔离通道逐渐缩小实现上层接触电路和下层接触电路接触式连接,上层附属件和下层附属件相互移动远离时,上层接触电路和下层接触电路断开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上层附属件和下层附属件通过弹性复位元件连接在一起;

上层附属件和下层附属件相互移动靠近时,弹性复位元件受压,隔离通道逐渐缩小实现上层接触电路和下层接触电路接触式连接;弹性复位元件复位时,上层附属件和下层附属件相互移动远离,上层接触电路和下层接触电路断开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下层接触电路上设有用于增大接触面积的凸包,所述凸包设于下层接触电路与上层接触电路接触的接触面上。

作为改进,所述上层附属件的一侧设有上限位扣勾,所述下层附属件上对应地设有与上限位扣勾扣合的下限位扣勾。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为一卡爪,所述卡爪固定在上限位扣勾上,所述上层接触电路设置在卡爪的内部,所述下层接触电路与卡爪的爪部相接触。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为一弹性胶圈,所述上限位扣勾上设有用于放置弹性胶圈的凹口。

作为改进,所述下层附属件的一侧固设有U形限位卡扣,所述上层附属件可沿着U形限位卡扣的内侧上下移动。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为一弹性胶圈,所述上层附属件和下层附属件分别开设有用于放置弹性胶圈的凹口。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为一弹簧,所述弹簧分别与上层附属件、下层附属件接触。

作为改进,所述上层附属件通过限位链接钉与下层附属件连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为两根弹簧,分别置于限位链接钉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使用弹性复位元件能够有效保证信号触发装置的可活动性,提高提高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接触电路和下接触电路接触的方式保证信号导通,当发生接触碰撞时,以产生跳变信号的方式能够准确及时地发出碰撞信号,能够有效保证迅速准确地产生触发信号,还可因此避免因信号延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隔离通道,有效地防止了因为震动而出现虚假触发信号的情况发生,避免了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增设凸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

图中:上层附属件1、下层附属件2、隔离通道3、上层接触电路4、下层接触电路5、弹性复位元件6、凸包7、上限位扣勾8、下限位扣勾9、爪部10、凹口11、U行限位卡扣12、限位链接钉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常开式电路信号触发装置,它包括可相互移动靠近或远离的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所述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之间设有用于触发产生电信号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上层接触电路4及和上层接触电路4对应设置的下层接触电路5,所述上层接触电路4设置在上层附属件1,所述下层接触电路5设置在下层附属件2。其中,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之间留有隔离通道3。

当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相互移动靠近时,隔离通道3逐渐缩小直至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接触,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相互移动远离时,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断开连接。具体地,本技术领域中,可选择采用电机和传动丝杠的配合使得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相互靠近和远离,也可以采用汽缸或者油缸带动上层附属件1或下层附属件2向另外一个附属件移动,实现靠近或远离的目的,还可以是采用连杆机构或者螺杆机构去实现,以上所阐述的移动方式都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所述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通过弹性复位元件6连接在一起,当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相互移动靠近时,弹性复位元件6受压,隔离通道3逐渐缩小直至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接触;当弹性复位元件6复位时,使得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相互移动分离,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断开连接。为了使上层接触电路4与所述下层接触电路5的接触更加快速准确,优选地在所述下层接触电路5上设有用于增大接触面积的凸包7,所述凸包7设于下层接触电路5与上层接触电路4接触的接触面上,这样不仅加大了下层接触电路5与上层接触电路4的接触面积,而且还保证触发装置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在常态下,上层接触电路4与下层接触电路5通过隔离通道3隔离,彼此分离。在工作状态下,当外力克服弹性复位元件6的弹性力时,弹性复位元件6受到挤压,上层接触电路4与下层接触电路5相接触,接触后产生触发信号;当撤去外力或者外力相反时,由于弹性复位元件6的弹性力使得弹性复位元件6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性复位元件6要伸展的弹力使得上层接触电路4与下层接触电路5从接触的状态恢复到常规的状态,即隔离的状态。

为了进一步地限制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在接触和分离过程中的位移,保证上层附属件1与下层附属件2接触时能准确无误,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上层附属件1的一侧设有用于扣合下层附属件2的上限位扣勾8,所述下层附属件2上对应地设有扣合上限位扣勾8的下限位扣勾9。所述弹性复位元件6设置在隔离通道3中,优选地为一卡爪,所述卡爪固定在上限位扣勾8上,所述上层接触电路4设置在卡爪的内部,所述下层接触电路5与卡爪的爪部10相接触。当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受到外力挤压靠近时,上限位扣勾8沿着下限位扣勾9的内侧向下移动(或者是下限位扣勾9沿着上限位扣勾8的外侧向上移动),这样保证了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移动,限制了其它方向的移动,能够保证上层接触电路4与下层接触电路5准确接触,提高了接触的精准度。与此同时,卡爪也受到挤压,卡爪的爪部10受到挤压,使得设置在在卡爪内部上层接触电路4与板式的下层接触电路5碰撞接触,产生了触发的信号。当撤去外力或者外力相反时,由于卡爪的弹性恢复力使得爪部10获得张开的张力,此时,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能迅速地从彼此接触的的状态转化到隔离的状态,至此完成了一次触发信号的产生。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6为一弹性胶圈,对应地在上限位扣勾8上设有用于放置弹性胶圈的凹口11,目的是为了限制弹性胶圈的位移,保证不让弹性胶圈从隔离通道3中脱落。与此同时,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均为对称设置的板式接触电路,增大了接触的面积,保证接触的准确性。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二种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下层附属件2的一侧固设有U形限位卡扣12,所述上层附属件1可沿着U形限位卡扣12的内侧作上下的移动。进一步地,上层附属件1和下层附属件2都开设有用于放置弹性胶圈的凹口11,防止弹性胶圈发生偏移。利用U行限位卡扣12的扣合原理,使得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在接触或者分离的过程中只能沿着U行限位卡扣12的内侧作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且U行限位卡扣12的内侧长度限制了上层接触电路4与下层接触电路5分离的距离,保证了隔离通道3的高度不会使弹性胶圈从隔离通道3中脱落,多次接触和分离后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仍能准确地接触,提高了工作的一致性。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与第三种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6为一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上层附属件1接触,弹簧的底端与下层附属件2接触。利用弹簧的弹性力实现上层接触电路4和下层接触电路5的快速分离,保证了其装置的响应速度。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与第四种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上层附属件1通过限位链接钉13与下层附属件2连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6为两根弹簧,分别置于限位链接钉13的两侧。所述限位链接钉13包括头部、中间部及螺纹部,所述限位链接钉13的中间部及螺纹部穿过上层附属件1,所述头部卡在上层附属件1的外侧面上,限位链接钉13的螺纹部与下层附属件2螺纹旋紧,与弹簧配合使得他上层接触电路4只能在中间部中作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实现上层接触电路4与下层接触电路5的接触或分离,这样的装配提高了企业的安装效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简化了触发装置的装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