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3841发布日期:2019-03-19 20:3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开关、控制电器中的电触头在从接通到断开的过程中会有放电现象并产生电弧,电弧的产生会延迟电路的开断,甚至会烧毁电触头,造成电触头融焊,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开关电器的着火爆炸,因此,需要设计灭弧装置,实现高效可靠的灭弧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开关电器,例如,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采用密封充气外加磁场使金属相电弧横向拉长,电弧在灭弧介质中迅速冷却复合去游离,此种方式灭弧效果好,但制造工艺较复杂,导致成本较高。另一种灭弧方式是采用强磁场在空气介质中灭弧,因为电弧在空气介质中存在强电离作用,导致此方式灭弧不太理想,容易造成电触点融焊,且需要足够的内部空间,导致开关电器的体积不能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电触头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具有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静触头具有静触点,所述动触头具有动触点;和电磁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在与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静触头分离开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电触头系统还包括磁吹灭弧装置,所述磁吹灭弧装置包括永磁铁,所述永磁铁静止地设置在所述静触头的附近,用于通过电磁力拉长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的电弧,以熄灭所述电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触头系统还包括隔离灭弧装置,所述隔离灭弧装置适于朝靠近所述永磁铁的方向推动所述电弧,以迫使所述电弧运动到所述永磁铁的附近,从而可提高磁吹灭弧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触头系统还包括转动件,所述动触头安装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电磁系统适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从而驱动所述动触头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断开位置之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磁吹灭弧装置还包括磁轭部件,所述永磁铁和所述静触头被设置在由所述磁轭部件围成的容纳空间中,从而可减小泄磁,以提升容纳空间中的电磁感应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隔离灭弧装置具有灭弧片,并与所述转动件齿轮啮合,可在所述转动件的驱动下转动;当所述动触头被转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灭弧片被旋转到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的接触区域之外,从而允许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电接触;当所述动触头被转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灭弧片被旋转到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的接触区域之中,将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电隔离开,以切断所述电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动触头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断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灭弧片朝靠近所述永磁铁的方向推动所述电弧,以迫使所述电弧运动到所述永磁铁的附近,从而可提高磁吹灭弧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触头系统还包括静止的绝缘隔离壁,当所述动触头被转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灭弧片与所述绝缘隔离壁之间形成狭缝或相互接触,以便加速切断所述电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触头系统还包括一个绝缘基座,所述绝缘隔离壁形成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转动件和所述隔离灭弧装置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上还形成有绝缘固定壁,所述磁轭部件和所述永磁铁被夹持和固定在所述绝缘固定壁和所述绝缘隔离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磁轭部件的一端插装到所述绝缘固定壁的插槽中,另一端位于所述静触头的背对所述静触点的一侧;所述永磁铁被嵌装在由所述磁轭部件、所述绝缘固定壁和所述绝缘隔离壁限定的安装室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静触头包括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位于所述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之间;所述第一静触头具有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二静触头具有第二静触点,所述动触头的第一端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静触点电接触的第一动触点,所述动触头的第二端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电接触的第二动触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磁吹灭弧装置包括第一磁吹灭弧装置和第二磁吹灭弧装置;所述第一磁吹灭弧装置包括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静止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静触头的附近,以熄灭所述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一动触点之间的第一电弧;所述第二磁吹灭弧装置包括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静止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静触头的附近,以熄灭所述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二动触点之间的第二电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磁吹灭弧装置还包括第一磁轭部件,所述第一永磁铁和所述第一静触头被设置在由所述第一磁轭部件围成的第一容纳空间中,从而可减小泄磁,以提升第一容纳空间中的电磁感应强度;所述第二磁吹灭弧装置还包括第二磁轭部件,所述第二永磁铁和所述第二静触头被设置在由所述第二磁轭部件围成的第二容纳空间中,从而可减小泄磁,以提升第二容纳空间中的电磁感应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隔离灭弧装置包括第一隔离灭弧装置和第二隔离灭弧装置,所述第一隔离灭弧装置具有第一灭弧片,所述第二隔离灭弧装置具有第二灭弧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动触头被转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一灭弧片被旋转到所述第一动触点和所述第一静触点的接触区域之中,将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静触点电隔离开,以切断所述第一电弧;当所述动触头被转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二灭弧片被旋转到所述第二动触点和所述第二静触点的接触区域之中,将所述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电隔离开,以切断所述第二电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动触头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断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灭弧片朝靠近所述第一永磁铁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电弧,以迫使所述第一电弧运动到所述第一永磁铁的附近;在所述动触头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断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灭弧片朝靠近所述第二永磁铁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二电弧,以迫使所述第二电弧运动到所述第二永磁铁的附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动触头被转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灭弧片被旋转到所述第一动触点和所述第一静触点的接触区域之外,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静触点电接触;当所述动触头被转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灭弧片被旋转到所述第二动触点和所述第二静触点的接触区域之外,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隔离壁包括第一绝缘隔离壁和第二绝缘隔离壁;当所述动触头被转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一灭弧片与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壁之间形成狭缝或相互接触,以便加速切断所述第一电弧;当所述动触头被转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二灭弧片与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壁之间形成狭缝或相互接触,以便加速切断所述第二电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固定壁包括第一绝缘固定壁和第二绝缘固定壁,所述第一磁轭部件和所述第一永磁铁被夹持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壁和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壁之间,所述第二磁轭部件和所述第二永磁铁被夹持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壁和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磁轭部件的一端插装到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壁的插槽中,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静触头的背对所述第一静触点的一侧;所述第二磁轭部件的一端插装到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壁的插槽中,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静触头的背对所述第二静触点的一侧;所述第一永磁铁被嵌装在由所述第一磁轭部件、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壁和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壁限定的安装室中;所述第二永磁铁被嵌装在由所述第二磁轭部件、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壁和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壁限定的安装室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一个分隔壁,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电触头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空间中,所述电磁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空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触头系统还包括一个转动座和一个扭簧,所述转动座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分隔壁上,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转动座和所述转动件,从而将所述转动座和所述转动件弹性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磁系统适于驱动所述转动座转动,所述转动座适于通过所述扭簧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扭簧适于在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上施加接触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触头系统还包括一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分隔壁和所述转动座,从而将所述分隔壁和所述转动座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当所述电磁系统施加在所述转动座上的转动力矩消失时,所述复位弹簧驱动所述转动座复位,使得所述动触头快速地从所述闭合位置转动到所述断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磁系统包括:磁轭;

线圈,安装在所述磁轭中;下铁芯,容纳在所述线圈的下部中,并固定至所述磁轭;顶板,位于所述线圈的上方,并固定在所述磁轭;上铁芯,其下部容纳在所述线圈中,上部穿过所述顶板;衔铁,位于所述顶板的上方,并固定连接至所述上铁芯;和隔磁环,设置在所述上铁芯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上铁芯可围绕其中心轴线旋转,所述上铁芯连接至所述转动座,以便驱动所述转动座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上铁芯可相对于所述隔磁环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所述上铁芯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竖直方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衔铁的底面上形成有多条第一弧形滚槽,在所述顶板的顶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多条第一弧形滚槽分别对应的多条第二弧形滚槽;所述多条第一弧形滚槽绕所述上铁芯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分布;在每条所述第一弧形滚槽中设置有一个滚珠,所述滚珠可在所述第一弧形滚槽和对应的第二弧形滚槽中滚动;每条所述第一弧形滚槽的深度从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加深,使得所述滚珠施加在所述衔铁上的作用力的方向倾斜于所述上铁芯的中心轴线,以便驱动所述衔铁绕所述中心轴线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衔铁可在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衔铁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终止位置时,所述衔铁在所述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预定距离,同时所述衔铁围绕所述中心轴线转动预定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预定角度等于所述第一弧形滚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滚槽的圆心角之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衔铁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滚珠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滚槽的第一端中;当所述衔铁移动到所述终止位置时,所述滚珠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滚槽的第二端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条所述第二弧形滚槽的深度从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加深;当所述衔铁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滚珠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滚槽的第一端中;当所述衔铁移动到所述终止位置时,所述滚珠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滚槽的第二端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衔铁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弧形滚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滚槽的第一端相邻,所述第一弧形滚槽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滚槽的第二端;当所述衔铁移动到所述终止位置时,所述第一弧形滚槽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滚槽的第二端相邻,所述第一弧形滚槽的第一端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滚槽的第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衔铁和所述顶板之间具有第一气隙,在所述上铁芯和所述下铁芯之间具有第二气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衔铁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终止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气隙和所述第二气隙逐渐变小;当所述衔铁从所述终止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气隙和所述第二气隙逐渐变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上铁芯、所述第二气隙、所述下铁芯、所述磁轭、所述顶板、所述第一气隙和所述衔铁构成所述电磁系统的主磁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向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线圈产生的磁通会通过所述主磁路,使得所述下铁芯和所述顶板会分别沿所述竖直方向向下吸引所述上铁芯和所述衔铁,从而驱动所述上铁芯和所述衔铁沿所述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同时所述上铁芯和所述衔铁会在所述滚珠的推动下绕所述中心轴线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向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衔铁会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终止位置移动;当所述衔铁移动到所述终止位置时,停止向所述线圈通电,使得所述衔铁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从所述终止位置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滚珠为球形滚珠或圆柱形滚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包括支撑骨架和缠绕在支撑骨架上的导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上铁芯和所述下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的支撑骨架的中空的容纳腔中,所述隔磁环支撑在所述线圈的支撑骨架的上端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壳体的外壁上形成有散热片,以提高继电器的散热性能,以防止电磁系统温度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继电器还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适于检测动触头的位置;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检测电路、可动端子和静止端子,在所述转动件上形成有一个推动件,所述推动件适于驱动所述可动端子在与静止端子电接触的第一位置和与静止端子分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动触头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推动件驱动所述可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止端子电接触的所述第一位置,从而使检测电路连通;当所述动触头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推动件驱动所述可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止端子分离开的所述第二位置,从而使检测电路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静触头具有板状基部,板状基部固定在壳体1的顶盖上;电磁系统还包括与静触头的板状基部电连接的螺栓,螺栓适于将静触头电连接至电气设备的供电导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壳体的底部或侧部形成有用于安装继电器的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继电器为高压直流继电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磁吹灭弧装置可通过电磁力拉长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的电弧,以快速熄灭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的电弧,以防止静触点和动触点被烧损。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隔离灭弧装置朝靠近永磁铁的方向推动电弧,以迫使电弧运动到永磁铁的附近,从而可提高磁吹灭弧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衔铁上形成有第一弧形滚槽,在第一弧形滚槽中设置有滚珠,第一弧形滚槽的深度从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加深。因此,当衔铁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时,滚珠施加在衔铁上的作用力的方向倾斜于竖直方向,从而会驱动衔铁转动。与现有的电磁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系统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输出的转矩更大,效率更高。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继电器的电触头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动触头处于与一对静触头接触的状态;

图3显示图1所示的继电器的电触头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动触头处于与一对静触头分开的状态;

图4显示图1所示的继电器的实施例的电磁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图4所示的电磁系统,其中,顶板和衔铁的局部被剖开,以显示弧形滚槽和容纳在弧形滚槽中的滚珠;

图6显示图5所示的电磁系统的滚珠施加在衔铁上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图7显示图4所示的电磁系统的竖直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衔铁处于初始位置;

图8显示图4所示的电磁系统的竖直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衔铁处于终止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电触头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具有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静触头具有静触点,所述动触头具有动触点;和电磁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在与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静触头分离开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电触头系统还包括磁吹灭弧装置,所述磁吹灭弧装置包括永磁铁,所述永磁铁静止地设置在所述静触头的附近,用于通过电磁力拉长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的电弧,以熄灭所述电弧。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继电器主要包括:壳体1、电触头系统10和电磁系统20。电触头系统10设置在壳体1中,具有静触头310、320和动触头400。电磁系统20设置在壳体1中,用于驱动动触头400在与静触头310、320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静触头310、320分离开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图2显示图1所示的继电器的电触头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动触头处于与一对静触头接触的状态;图3显示图1所示的继电器的电触头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动触头处于与一对静触头分开的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触头系统主要包括:转动件100,静触头310、320,和动触头400。静触头310、320具有静触点311、321。动触头400具有动触点411、421。动触头400 安装在转动件100上,可随转动件100一起在闭合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和断开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2所示,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闭合位置时,动触点411、 421与静触点311、321电接触。如图3所示,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断开位置时,动触点411、421与静触点311、321分离开。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触头系统还包括:磁吹灭弧装置610、620、710、720和隔离灭弧装置210、220。磁吹灭弧装置610、620、710、720包括永磁铁610、620。永磁铁610、 620静止地设置在静触头310、320的附近,用于通过电磁力拉长静触点311、321和动触点411、421之间的电弧,以熄灭电弧。隔离灭弧装置210、220适于朝靠近永磁铁610、620的方向推动电弧,以迫使电弧运动到永磁铁610、620的附近,从而可提高磁吹灭弧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磁吹灭弧装置610、620、 710、720还包括磁轭部件710、720。永磁铁610、620和静触头310、 320被设置在由磁轭部件710、720围成的容纳空间中,从而可减小泄磁,以提升容纳空间中的电磁感应强度,以提高拉电弧的电磁力,从而可减速灭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隔离灭弧装置210、220 具有灭弧片201、202,并与转动件100齿轮啮合,可在转动件100 的驱动下转动。

如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闭合位置时,灭弧片201、202被旋转到动触点411、421和静触点311、321 的接触区域之外,从而允许动触点411、421与静触点311、321电接触。

如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断开位置时,灭弧片201、202被旋转到动触点411、421和静触点311、321 的接触区域之中,将动触点411、421与静触点311、321电隔离开,以切断电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动触头400从闭合位置朝向断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灭弧片201、202朝靠近永磁铁610、 620的方向推动电弧,以迫使电弧运动到永磁铁610、620的附近,从而可提高磁吹灭弧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触头系统还包括静止的绝缘隔离壁501、502,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断开位置时,灭弧片201、202与绝缘隔离壁501、502之间形成狭缝或相互接触,以便加速切断电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触头系统还包括一个绝缘基座500,绝缘隔离壁501、502形成在绝缘基座500上,转动件100和隔离灭弧装置210、220分别转动地安装在绝缘基座500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基座500上还形成有绝缘固定壁510、520,磁轭部件710、720和永磁铁610、620 被夹持和固定在绝缘固定壁510、520和绝缘隔离壁501、502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磁轭部件710、720的一端711、721插装到绝缘固定壁510、520的插槽中,另一端712、 722位于静触头310、320的背对静触点311、321的一侧。永磁铁610、 620被嵌装在由磁轭部件710、720、绝缘固定壁510、520和绝缘隔离壁501、502限定的安装室中。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静触头310、320包括第一静触头310和第二静触头320,动触头400位于第一静触头310 和第二静触头320之间。第一静触头310具有第一静触点311,第二静触头320具有第二静触点321,动触头400的第一端410上具有用于与第一静触点311电接触的第一动触点411,动触头400的第二端 420上具有用于与第二静触点321电接触的第二动触点421。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磁吹灭弧装置610、620、710、720包括第一磁吹灭弧装置610、710和第二磁吹灭弧装置620、 720。第一磁吹灭弧装置610、710包括第一永磁铁610,第一永磁铁 610静止地设置在第一静触头310的附近,以熄灭第一静触点311和第一动触点411之间的第一电弧。第二磁吹灭弧装置620、720包括第二永磁铁620,第二永磁铁620静止地设置在第二静触头320的附近,以熄灭第二静触点321和第二动触点421之间的第二电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磁吹灭弧装置610、 710还包括第一磁轭部件710,第一永磁铁610和第一静触头310被设置在由第一磁轭部件710围成的第一容纳空间中,从而可减小泄磁,以提升第一容纳空间中的电磁感应强度。第二磁吹灭弧装置620、 720还包括第二磁轭部件720,第二永磁铁620和第二静触头320被设置在由第二磁轭部件720围成的第二容纳空间中,从而可减小泄磁,以提升第二容纳空间中的电磁感应强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隔离灭弧装置210、220 包括第一隔离灭弧装置210和第二隔离灭弧装置220,第一隔离灭弧装置210具有第一灭弧片201,第二隔离灭弧装置220具有第二灭弧片202。

如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断开位置时,第一灭弧片201被旋转到第一动触点411和第一静触点311的接触区域之中,将第一动触点411与第一静触点311电隔离开,以切断第一电弧。

如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断开位置时,第二灭弧片202被旋转到第二动触点421和第二静触点321的接触区域之中,将第二动触点421与第二静触点321电隔离开,以切断第二电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动触头400从闭合位置朝向断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灭弧片201朝靠近第一永磁铁 610的方向推动第一电弧,以迫使第一电弧运动到第一永磁铁610的附近。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动触头400从闭合位置朝向断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灭弧片202朝靠近第二永磁铁 620的方向推动第二电弧,以迫使第二电弧运动到第二永磁铁620的附近。

如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闭合位置时,第一灭弧片201被旋转到第一动触点411和第一静触点311的接触区域之外,从而允许第一动触点411与第一静触点311电接触。

如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闭合位置时,第二灭弧片202被旋转到第二动触点421和第二静触点321的接触区域之外,从而允许第二动触点421与第二静触点321电接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隔离壁501、502 包括第一绝缘隔离壁501和第二绝缘隔离壁502。

如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断开位置时,第一灭弧片201与第一绝缘隔离壁501之间形成狭缝或相互接触,以便加速切断第一电弧。

如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触头400被转动到断开位置时,第二灭弧片202与第二绝缘隔离壁502之间形成狭缝或相互接触,以便加速切断第二电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固定壁510、520 包括第一绝缘固定壁510和第二绝缘固定壁520,第一磁轭部件710 和第一永磁铁610被夹持和固定在第一绝缘固定壁510和第一绝缘隔离壁501之间,第二磁轭部件720和第二永磁铁620被夹持和固定在第二绝缘固定壁520和第二绝缘隔离壁502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磁轭部件710的一端711插装到第一绝缘固定壁510的插槽中,另一端712位于第一静触头310的背对第一静触点311的一侧。第二磁轭部件720的一端 721插装到第二绝缘固定壁520的插槽中,另一端722位于第二静触头320的背对第二静触点321的一侧。第一永磁铁610被嵌装在由第一磁轭部件710、第一绝缘固定壁510和第一绝缘隔离壁501限定的安装室中。第二永磁铁620被嵌装在由第二磁轭部件720、第二绝缘固定壁520和第二绝缘隔离壁502限定的安装室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例中,灭弧片可实现快速拉长电弧,迫使电弧运动至永磁铁附近,增加磁吹路径,同时可利用灭弧片和绝缘隔离壁隔离生弧路径,有效提高了灭弧效果,加大地加快了灭弧速度。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壳体1中形成有一个分隔壁 1a,该分隔壁1a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电触头系统10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空间中,电磁系统20设置在壳体 1的下部空间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触头系统10还包括一个转动座110和一个扭簧101,转动座110转动地安装在分隔壁1a 上,扭簧10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转动座110和转动件100,从而将转动座110和转动件100弹性地连接在一起。电磁系统20适于驱动转动座110转动,转动座110适于通过扭簧101驱动转动件100转动,扭簧101适于在动触点211、212和静触点611、621上施加接触压力。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触头系统还包括一个复位弹簧102,复位弹簧10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分隔壁1a和转动座 110,从而将分隔壁1a和转动座110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当电磁系统施加在转动座110上的转动力矩消失时,复位弹簧102驱动转动座 110复位,使得动触头400快速地从闭合位置转动到断开位置。

图4显示图1所示的继电器的电磁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图4所示的电磁系统,其中,顶板2400和衔铁2500的局部被剖开,以显示弧形滚槽和容纳在弧形滚槽中的滚珠2700;图7显示图4所示的电磁系统的竖直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衔铁处于初始位置。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磁系统主要包括:磁轭2100、线圈2200、下铁芯2310、顶板2400、上铁芯2320、衔铁2500和隔磁环2600。线圈2200安装在磁轭2100中。下铁芯2310 容纳在线圈2200的下部中,并固定至磁轭2100。顶板2400位于线圈2200的上方,并固定在磁轭2100。上铁芯2320的下部容纳在线圈2200中,上上铁芯2320的部穿过顶板2400。衔铁2500位于顶板 2400的上方,并固定连接至上铁芯2320。隔磁环2600设置在上铁芯 2320和顶板2400之间,使得上铁芯2320和顶板2400之间电磁隔开。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铁芯2320可相对于隔磁环2600沿竖直方向Z上下滑动,上铁芯2320的中心轴线 R与竖直方向Z平行。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铁芯2320可围绕其中心轴线R旋转,上铁芯2320连接至转动座110,以便驱动转动座110转动。

如图5和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衔铁2500的底面上形成有多条第一弧形滚槽2510,在顶板2400的顶面上形成有与多条第一弧形滚槽2510分别对应的多条第二弧形滚槽2410。多条第一弧形滚槽2510绕上铁芯2320的中心轴线R均匀间隔分布。在每条第一弧形滚槽2510中设置有一个滚珠2700,滚珠2700可在第一弧形滚槽2510和对应的第二弧形滚槽2410中滚动。

图6显示图5所示的电磁系统的滚珠2700施加在衔铁2500上的作用力F的示意图;图8显示图4所示的电磁系统的竖直方向Z的剖视图,其中,衔铁2500处于终止位置。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条第一弧形滚槽2510 的深度从其第一端2510a向第二端2510b逐渐加深,使得滚珠2700 施加在衔铁2500上的作用力F的方向倾斜于上铁芯2320的中心轴线 R。因此,如图6清楚地显示,滚珠2700施加在衔铁2500上的作用力F可以分解成与上铁芯2320的中心轴线R平行的第一分力F1和与上铁芯2320的中心轴线R垂直的第二分力F2。因此,第二分力 F2可驱动衔铁2500绕中心轴线R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衔铁2500可在初始位置(图7所示的位置)和终止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当衔铁2500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图8所示的终止位置时,衔铁2500在竖直方向Z上向下移动预定距离,同时衔铁2500围绕中心轴线R转动预定角度。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衔铁2500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图8所示的终止位置时,衔铁2500围绕中心轴线R转动的角度等于第一弧形滚槽2510和第二弧形滚槽2410的圆心角之和。也就是说,当衔铁2500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图 8所示的终止位置时,衔铁2500围绕中心轴线R转动的弧长等于第一弧形滚槽2510和第二弧形滚槽2410在上铁芯2320的圆周方向上的弧长之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衔铁2500移动到图5、图6 和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时,滚珠2700位于第一弧形滚槽2510的第一端2510a中。当衔铁2500移动到图8所示的终止位置时,滚珠2700 位于第一弧形滚槽2510的第二端2510a中。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条第二弧形滚槽2410 的深度从其第一端2410a向第二端2410b逐渐加深。如图7所示,当衔铁2500移动到初始位置时,滚珠2700位于第二弧形滚槽2410的第一端2410a中。如图8所示,当衔铁2500移动到终止位置时,滚珠2700位于第二弧形滚槽2410的第二端2410b中。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衔铁2500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第一弧形滚槽2510的第一端2510a与第二弧形滚槽2410 的第一端2410a相邻,第一弧形滚槽2510的第二端2510b远离第二弧形滚槽2410的第二端2410b。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衔铁2500移动到终止位置时,第一弧形滚槽2510的第二端2510b与第二弧形滚槽2410 的第二端2410b相邻,第一弧形滚槽2510的第一端2510a远离第二弧形滚槽2410的第一端2410a。

如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衔铁2500和顶板2400之间具有第一气隙g1,在上铁芯2320和下铁芯2310之间具有第二气隙 g2。

如图5、图7和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衔铁2500从初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移动时,第一气隙g1和第二气隙g2逐渐变小。当衔铁2500从终止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时,第一气隙g1和第二气隙 g2逐渐变大。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铁芯2320、第二气隙g2、下铁芯2310、磁轭2100、顶板2400、第一气隙g1和衔铁2500 构成电磁系统的主磁路。

如图4所示,线圈2200有适于与电源的正负电极分别电连接的接线端201、202。当向线圈2200通电时,线圈2200产生的磁通会通过前述主磁路。由于第一气隙g1和第二气隙g2的存在,下铁芯 2310和顶板2400会分别沿竖直方向Z向下吸引上铁芯2320和衔铁 2500,从而驱动上铁芯2320和衔铁2500沿竖直方向Z向下移动,同时上铁芯2320和衔铁2500会在滚珠2700的推动下绕中心轴线R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向线圈2200通电时,衔铁2500 会从初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移动,同时由于摩擦作用,衔铁2500带动滚珠2700滚动至第一弧形滚槽2510和第二弧形滚槽2410的第二端 2510b、2410b处。当衔铁2500移动到终止位置时,停止向线圈2200 通电,使得衔铁2500可在复位弹簧(未图示)的作用下从终止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当线圈2200断电后,由于第二气隙g2的存在,剩余磁通会迅速减少,衔铁2500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复归至初始位置,同时由于摩擦作用,衔铁2500 带动滚珠2700滚动至第一弧形滚槽2510和第二弧形滚槽2410的第一端2510a、2410a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前述滚珠2700可以为球形滚珠或圆柱形滚珠。

如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圈2200包括支撑骨架2200 和缠绕在支撑骨架2220上的导线2210。上铁芯2320和下铁芯2310 设置在线圈2200的支撑骨架2220的中空的容纳腔中,隔磁环2600 支撑在线圈2200的支撑骨架2220的上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衔铁2500上形成有第一弧形滚槽2510,在第一弧形滚槽2510中设置有滚珠2700,第一弧形滚槽2510的深度从其第一端2510a向第二端2510b逐渐加深。因此,当衔铁2500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Z向下移动时,滚珠2700施加在衔铁2500上的作用力的方向倾斜于竖直方向Z,从而会驱动衔铁2500转动。与现有的电磁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系统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输出的转矩更大,效率更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系统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很低。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外壁上形成有散热片1c,以提高继电器的散热性能,以防止电磁系统温度过高。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适于检测动触头400的位置。该检测模块可以包括安装在壳体1上可动端子和静止端子。在转动件100上形成有一个推动件,该推动件适于驱动可动端子在与静止端子电接触的第一位置和与静止端子分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动触头400处于闭合位置时,推动件驱动可动端子移动到与静止端子电接触的第一位置,这样,就可以使检测电路连通,从而可以判断动触头400处于闭合位置。当动触头400处于断开位置时,推动件驱动可动端子移动到与静止端子分离开的第二位置,这样,就可以使检测电路断开,从而可以判断动触头400处于断开位置。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静触头310、320具有板状基部310a、320a,板状基部310a、320a固定在壳体1的顶盖上。电磁系统还包括与静触头310、320的板状基部310a、320a电连接的螺栓 310b、320b,螺栓310b、320b适于将静触头310、320电连接至电气设备的供电导线。板状基部310a、320a和螺栓310b、320b的配合,可以增大静触头310、320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高静触头 310、320的散热面积。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底部或侧部形成有用于安装继电器的安装孔1b。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将继电器安装在电气设备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前述继电器可以为高压直流继电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