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闸闭锁线圈防复位卡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9918发布日期:2019-04-05 19:5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闸闭锁线圈防复位卡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闸闭锁线圈防复位卡死结构。



背景技术:

中压断路器在其合、分闸手动机构上装有闭锁线圈,并在闭锁线圈的中间插设动铁芯,在闭锁线圈有电的情况下才能合、分断路器;反之,则不能。断路器通过合闸按钮或者合闸线圈合闸后,闭锁线圈失电,动铁芯自由下落。现场断路器通电时,由于通电时间过长,合闸线圈瞬时工作的原因,导致合闸线圈在复位的过程中有一定概率发生动铁芯下落动作快于复位动作,导致断路器无法进行再一次合闸。当现场手动操作断路器合闸时,由于合闸按钮按住时间过长,同样会有一定概率发生动铁芯下落动作快于复位动作,导致断路器无法进行再一次合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解决合闸按钮或者合闸线圈在复位时有概率被闭锁线圈动铁芯卡死无法复位的情况的合闸闭锁线圈防复位卡死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合闸闭锁线圈防复位卡死结构,该结构设置在中压断路器内,所述中压断路器包括塑料面板、侧板、合闸按钮、合闸线圈以及闭锁线圈,所述闭锁线圈中插设闭锁动铁芯,所述合闸线圈中插设合闸动铁芯,所述防复位卡死结构包括旋转连接在侧板上的转轴、中部固定在转轴上的弯板以及与弯板上部连接的扭簧,所述弯板一侧的上部与合闸按钮抵接,弯板另一侧的下部与合闸动铁芯一端抵接,所述弯板设置在闭锁动铁芯的下方,并在弯板的顶部设有用于防止闭锁动铁芯过度下沉且与弯板长度方向垂直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弯板顶端设置挡板,这样设置以后,即使闭锁动铁芯下落动作快于合闸按钮复位动作,此时弯板依旧能够依靠扭簧进行正常复位。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了弯板在断路器合闸完毕后复位的过程中绝对不会被闭锁线圈的动铁芯卡死,并且正常合闸操作时,弯板也不会与动铁芯有干涉造成无法合闸。既保证了断路器闭锁线圈的可靠性,又解决了断路器因弯板复位卡死而无法再合闸的问题。

当合闸按钮按下并推动弯板绕着转轴旋转至极限时,或者当合闸线圈得电使得合闸动铁芯推动弯板绕转轴旋转至极限时,所述闭锁线圈失电使得闭锁动铁芯落下,所述挡板向斜上翘起,且挡板的尾端与闭锁动铁芯的底部抵接。同这样的设置避免挡板位置过高顶住动铁芯造成无法合闸的情况。

所述弯板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竖直板以及固定在两块竖直板之间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通过紧固件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一侧的上部与合闸按钮抵接,限位板另一侧的下部与合闸线圈的合闸动铁芯一端抵接。

两块竖直板上相对设有一个圆孔,所述扭簧的一端呈倒U型,且倒U型的两条平行边紧贴在两块竖直板的外侧,所述倒U型的顶边穿过两块竖直板的圆孔,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板上。

所述合闸按钮呈T字形,包括按压部和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穿过塑料面板与弯板上端抵接,所述按压部和塑料面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套设在推动部外侧。

所述合闸动铁芯的一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合闸线圈和侧板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弯板的顶端设置挡板,使得合闸按钮或合闸线圈能够在断路器合闸后可靠复位,解决合闸按钮或者合闸线圈在复位时有概率被闭锁线圈动铁芯卡死无法复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弯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弯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闭锁线圈的锁合闸功能原理示意图;

图6为不设置挡板可能会出现的故障示意图。

其中,1为塑料面板,2为复位弹簧,3为合闸按钮,4为闭锁线圈,5为扭簧,6为转轴,7为弯板,8为限位板,9为紧固件,10为侧板,11为合闸线圈,12为弹簧,13为闭锁动铁芯,14为挡板,15为合闸动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合闸闭锁线圈4防复位卡死结构,该结构设置在中压断路器内,其中中压断路器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塑料面板1、侧板10、合闸按钮3、合闸线圈11以及闭锁线圈4,闭锁线圈4中插设闭锁动铁芯13,合闸线圈11中插设合闸动铁芯15,其中,防复位卡死结构包括旋转连接在侧板10上的转轴6、中部固定在转轴6上的弯板7以及与弯板7上部连接的扭簧5,弯板7一侧的上部与合闸按钮3抵接,弯板7另一侧的下部与合闸动铁芯15一端抵接,弯板7设置在闭锁动铁芯13的下方,并在弯板7的顶部设有用于防止闭锁动铁芯13过度下沉且与弯板7长度方向垂直的挡板14。

当按下合闸按钮3时,合闸按钮3压紧复位弹簧2并且带动弯板7绕轴6进行顺时针旋转,或者断路器通过合闸线圈11得电,合闸动铁芯15向左伸出,进而带动弯板7绕轴6做顺时针旋转,此时断路器合闸(后续合闸动作在此不作赘述)。当断路处于合闸位置时,闭锁线圈4失电,闭锁动铁芯13因而自由下落,此时按下合闸按钮3或者合闸线圈11得电后,弯板7会被动铁芯挡住,断路器无法进行人工或者电气合闸,这就是闭锁线圈的锁合闸功能原理,如图5所示。

通过在弯板7顶端设置挡板14,这样设置以后,即使闭锁动铁芯13下落动作快于合闸按钮3复位动作,此时弯板7依旧能够依靠扭簧5进行正常复位。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了弯板7在断路器合闸完毕后复位的过程中绝对不会出现如图5所示的被闭锁线圈4的动铁芯卡死的情况,并且正常合闸操作时,弯板7也不会与动铁芯有干涉造成无法合闸。既保证了断路器闭锁线圈4的可靠性,又解决了断路器因弯板7复位卡死而无法再合闸的问题。

当合闸按钮3按下并推动弯板7绕着转轴6旋转至极限时,或者当合闸线圈11得电使得合闸动铁芯15推动弯板7绕转轴6旋转至极限时,闭锁线圈4失电使得闭锁动铁芯13落下,挡板14向斜上翘起,且挡板14的尾端与闭锁动铁芯13的底部抵接。同这样的设置避免挡板14位置过高顶住动铁芯造成无法合闸的情况。

弯板7如图3所示,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竖直板以及固定在两块竖直板之间的限位板8,限位板8的上端通过紧固件9与转轴6固定连接,限位板8一侧的上部与合闸按钮3抵接,限位板8另一侧的下部与合闸线圈11的合闸动铁芯15一端抵接。

两块竖直板上相对设有一个圆孔,扭簧5的一端呈倒U型,且倒U型的两条平行边紧贴在两块竖直板的外侧,倒U型的顶边穿过两块竖直板的圆孔,扭簧5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板10上,如图4所示。

合闸按钮3呈T字形,包括按压部和推动部,推动部穿过塑料面板1与弯板7上端抵接,按压部和塑料面板1之间设有弹簧2,且弹簧2套设在推动部外侧。

合闸动铁芯15的一端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合闸线圈11和侧板10抵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