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4346发布日期:2019-01-04 22:55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包括线圈和铁芯,铁芯包括铁芯本体及夹紧铁芯本体的组件。铁芯本体由铁芯片前后叠置而成,其中间部分用于套装线圈,该部分也称为芯柱,其上端与下端用于闭合磁路也称为铁轭,铁轭分为上铁轭和下铁轭。

为了考量变压器中谐波的含量,通常用K系数来衡量,在此背景下,市场上开发了分别适应不同K-系数环境的变压器—K-FACTOR变压器。

当多个K-FACTOR变压器需要固定在一起使用时,就需要用到夹板将多个变压器的芯柱固定夹持在一起。目前采用焊接工艺将芯柱和夹板进行固定,需要员工的焊接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由于焊接是特殊过程,无法用简便的方式来可靠性检测,产品质量存在不可控的因素,焊接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该铁芯结构通过螺丝连接从而不需要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包括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三芯柱、上铁轭以及下铁轭;所述上铁轭设于第一芯柱、第二芯柱以及第三芯柱的顶部;所述下铁轭设于第一芯柱、第二芯柱以及第三芯柱的底部;所述铁芯结构还包括上夹板以及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以及下夹板分别设于上铁轭与下铁轭的两侧;

所述上铁轭的底部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芯柱的顶部以及第三芯柱的顶部均设有与第一卡块卡接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块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卡槽设有第二螺孔;所述上夹板设有第一螺丝;所述上夹板通过第一螺丝穿过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后将上夹板、第一卡块以及第一卡槽固定;

所述下铁轭的顶部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芯柱的底部以及第三芯柱的底部均设有与第二卡块卡接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块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第二卡槽设有第四螺孔;所述下夹板设有第二螺丝;所述下夹板通过第二螺丝穿过第三螺孔、第四螺孔后将下夹板、第二卡块以及第二卡槽固定;

所述下夹板设有固定座;所述上铁轭的顶部设有U形压件;所述固定座与U形压件之间设有对拉螺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铁轭与第一芯柱、第二芯柱以及第三芯柱之间设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铁轭设有用于限制缓冲垫的一侧的位置的第一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芯柱设有用于限制缓冲垫的另一侧的位置的第二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垫与上铁轭之间、缓冲垫与第一芯柱之间、缓冲垫与第二芯柱之间以及缓冲垫与第三芯柱之间均涂覆有粘合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夹板和对拉螺杆共同作用实现了对芯柱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夹持固定,并且上下夹板、对拉螺杆与芯柱之间都是通过螺丝锁接的,没有焊接过程,螺丝锁接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上夹板与下夹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上夹板与下夹板后的结构分解图;

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芯柱;12-第二芯柱;13-第三芯柱;21-上铁轭;22-下铁轭;31-上夹板;32-下夹板;41-第一卡块;42-第一卡槽;43-第一螺孔;44-第二螺孔;51-第二卡块;52-第二卡槽;53-第三螺孔;54-第四螺孔;61-第一螺丝;62-第二螺丝;71-固定座;72-U形压件;73-对拉螺杆;8-缓冲垫;81-第一限位块;82-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3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包括第一芯柱11、第二芯柱12、第三芯柱13、上铁轭21以及下铁轭22;所述上铁轭21设于第一芯柱11、第二芯柱12以及第三芯柱13的顶部;所述下铁轭22设于第一芯柱11、第二芯柱12以及第三芯柱13的底部;所述铁芯结构还包括上夹板31以及下夹板32;所述上夹板31以及下夹板32分别设于上铁轭21与下铁轭22的两侧;

所述上铁轭21的底部设有第一卡块41;所述第一芯柱11的顶部以及第三芯柱13的顶部均设有与第一卡块41卡接的第一卡槽42;所述第一卡块41设有第一螺孔43;所述第一卡槽42设有第二螺孔44;所述上夹板31设有第一螺丝61;所述上夹板31通过第一螺丝61穿过第一螺孔43、第二螺孔44后将上夹板31、第一卡块41以及第一卡槽42固定;

所述下铁轭22的顶部设有第二卡块51;所述第一芯柱11的底部以及第三芯柱13的底部均设有与第二卡块51卡接的第二卡槽52;所述第二卡块51设有第三螺孔53;所述第二卡槽52设有第四螺孔54;所述下夹板32设有第二螺丝62;所述下夹板32通过第二螺丝62穿过第三螺孔53、第四螺孔54后将下夹板32、第二卡块51以及第二卡槽52固定;

所述下夹板32设有固定座71;所述上铁轭21的顶部设有U形压件72;所述固定座71与U形压件72之间设有对拉螺杆73。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通过第一卡块41、第一卡槽42的插合以及第二卡块51、第二卡槽52的插合,使得各个芯柱分别与上铁轭21、下铁轭22初步相连;然后通过第一螺丝61将上夹板31、上铁轭21以及各个芯柱在水平方向上实现夹持固定,同时通过第二螺丝62将下夹板32、上铁轭21以及各个芯柱在水平方向上实现夹持固定;另外,通过在下夹板32设置固定座71以及在上铁轭21的顶部设有U形压件72,通过对拉螺杆73将铁芯在垂直方向上实现夹持固定。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所述上铁轭21与第一芯柱11、第二芯柱12以及第三芯柱13之间设有缓冲垫8。本实施例通过在各个芯柱与上铁轭21之间缓冲垫8的作用,从而能够使铁芯起到很好的减震缓冲效果,此外,也达到降低了噪音的作用。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所述上铁轭21设有用于限制缓冲垫8的一侧的位置的第一限位块8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所述第二芯柱12设有用于限制缓冲垫8的另一侧的位置的第二限位块82。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81以及第二限位块82能够防止缓冲垫8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K-FACTOR变压器的铁芯结构,所述缓冲垫8与上铁轭21之间、缓冲垫8与第一芯柱11之间、缓冲垫8与第二芯柱12之间以及缓冲垫8与第三芯柱13之间均涂覆有粘合剂。通过设置粘合剂能够使得缓冲垫8粘合在各个芯柱以及上铁轭21之间,从而使铁芯起到很好的减震缓冲效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