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漏电断路器的旁路模块及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5375发布日期:2019-01-04 23:0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用于漏电断路器的旁路模块及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旁路模块及漏电断路器,属于断路器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供电网络智能化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要求供电网络智能化。因此,需要供电网络的终端执行机构——断路器执行上端信号具备跳闸、合闸功能。断路器目前的发展趋势是除了具备传统的手动分合闸及过流过载自动脱扣功能,还具有自动分合闸功能以实现远程控制。

现有的漏电断路器大都具有漏电试验按钮装置,漏电试验按钮装置是一种模拟漏电电流的试验装置,用来让用户定期检测漏电自动漏电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是否正常(漏电断路器安装使用规范GB13955中明确规定必须每月漏电检测一次)。目前,进行漏电检测时漏电断路器脱扣会造成连接在相应漏电断路器上的负载设备发生短暂的断电而无法持续运行,如此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对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旁路模块及漏电断路器,旁路模块的设置,在进行漏电检测时通过将旁路模块导通确保负载设备不断电,从而避免漏电检测时负载设备断电而给用户带来的不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旁路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触头装置,所述触头装置包括若干从上到下排布的触头单元,各触头单元包括具有两个动触点的桥式动触头、两个分别与两个动触点对应设置的静触点以及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对应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的若干触头单元中的桥式动触头设置在同一动触头安装件上,且该动触头安装件受驱动机构驱动而上下移动时带动各触头单元中的动触点与对应静触点接触或分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受电动驱动单元驱动而上下移动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通过连杆与所述动触头安装件联动,所述电动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传动件上下移动时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动触头安装件上下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的两端成型有连接孔、中部成型有枢转孔,所述动触头安装件及所述传动件上均具有与相应连接孔配合的柱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枢转孔配合枢转安装所述连杆的枢转安装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动驱动单元为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具有可上下移动的动铁芯,所述传动件固定在所述动铁芯上,所述电磁装置得电时带动所述动铁芯及其上所述传动件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动触头安装件移动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开并将复位弹簧压缩,所述电磁装置失电时所述复位弹簧产生的复位弹力带动所述动触头安装件向相反方向移动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分开或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固定在同一个安装座上,所述动触头安装件可上下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动触头安装件上的柱体伸出的条形穿孔,所述复位弹簧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另一侧壁上的弹簧安装孔内,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动触头安装件。

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具有进线端和出线端的断路器本体,所述断路器本体一侧装有上面所述的旁路模块,所述旁路模块中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进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出线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断路器的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通过该旁路模块的设置,在进行漏电检测时通过将旁路模块导通确保负载设备不断电,从而避免漏电检测时负载设备断电而给用户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旁路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旁路模块省去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装有触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触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各触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漏电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壳体; 11-枢转安装轴; 2-触头装置; 20-动触点; 21-桥式动触头; 22-静触点; 23-动触头安装件; 3-第一端子; 4-第二端子; 5-传动件; 6-连杆; 61-连接孔; 62-枢转孔; 70-电磁装置; 7-动铁芯; 8-复位弹簧; 9-安装座; 91-条形穿孔; 92-弹簧安装孔; 10-柱体; 01-旁路模块; 02-断路器本体; 03-智能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旁路模块,如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触头装置2,所述触头装置2包括若干从上到下排布的触头单元,各触头单元包括具有两个动触点20的桥式动触头21、两个分别与两个动触点20对应设置的静触点22以及分别与两个静触点22对应连接的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所述的若干触头单元中的桥式动触头21设置在同一动触头安装件23上,且该动触头安装件23受驱动机构驱动而上下移动时带动各触头单元中的动触点20与对应静触点22接触或分开。本实施例中的旁路模块01安装时将旁路模块01拼装在断路器本体02的侧部(如图6所示),将第一端子3电连接断路器本体02的进线端,将第二端子4电连接断路器本体02的出线端,将驱动机构电连接断路器侧部的智能控制模块,使用过程中,在进行漏电检测前,先通过控制驱动机构带动动触头安装件23移动使动触点20与对应静触点22接触从而将旁路模块接入电路形成通路,这样一来在漏电检测时断路器本体脱扣则不会将负载设备的电源切断,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漏电检测时负载设备断电而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漏电检测完成并将断路器本体重新合闸后,再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动触点20与静触点分开,以将旁路模块断开。本实施例中的触头装置中触头单元的数量可设置为四个,实际接入的触头单元数量与断路器极数相等,如断路器为2P,则接入两个触头单元,两个触头单元中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相应单极断路器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受电动驱动单元驱动而上下移动的传动件5,所述传动件5通过连杆6与所述动触头安装件23联动,所述电动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传动件5上下移动时通过所述连杆6带动所述动触头安装件23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连杆6的两端成型有连接孔61、中部成型有枢转孔62,所述动触头安装件23及所述传动件5上均具有与相应连接孔61配合的柱体10,所述壳体1内具有与所述枢转孔62配合枢转安装所述连杆6的枢转安装轴11,即在此处连杆6构成杠杆(枢转安装轴11为支点),在传动件5向下移动时,则通过连杆带动动触头安装件23及其上的桥式动触头向上移动,当传动件被带动向上移动时,则通过连杆带动动触头安装件23及其上的桥式动触头向下移动。

再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动驱动单元为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的电磁装置70,所述电磁装置70具有可上下移动的动铁芯7,所述传动件5固定在所述动铁芯7上,所述电磁装置70得电时带动所述动铁芯7及其上所述传动件5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6带动所述动触头安装件23移动使所述动触点20与所述静触点22接触或分开并将复位弹簧8压缩,所述电磁装置70失电时所述复位弹簧8产生的复位弹力带动所述动触头安装件23向相反方向移动使所述动触点20与所述静触点22分开或接触。采用电磁装置70作为电动驱动单元,动作可靠且快速,在电磁装置70失电后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能够使动触头安装件23快速复位。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的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固定在同一个安装座9上,所述动触头安装件23可上下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9内,所述安装座9的一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动触头安装件23上的柱体10伸出的条形穿孔91,所述复位弹簧8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座9另一侧壁上的弹簧安装孔92内,且所述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座9和所述动触头安装件23,采用上述结构,即将触头装置固定在安装座内,从而在组装时先将触头装置2固定在安装座1内,然后将安装座9固定在壳体1内,从而有利于产品的组装,加工时所述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可采用采用注塑方式与安装座9固定为一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动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受电机驱动而旋转的丝杆,所述传动件5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从而在丝杆转动时带动传动件5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动触头安装件23及其上的桥式动触头21上下移动。

实施例3

一种漏电断路器,其包括具有进线端和出线端的断路器本体02,所述断路器本体02一侧装有实施例1或2中所述的旁路模块01,参看图6所示,所述旁路模块01中的所述第一端子3与所述进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4与所述出线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断路器的智能控制模块03电连接,该漏电断路器在安装使用过程中,进行漏电检测时,智能控制模块03先向驱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使旁路模块导通,然后控制断路器本体脱扣分闸,断路器本体重新合闸后,智能控制模块向驱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旁路模块断开,从而实现在漏电检测过程中不切断负载设备电源的目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