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3509发布日期:2019-01-02 21:59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可持续、无污染,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单体太阳电池不能直接做电源使用,用作电源必须将若干单体电池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成组件。光伏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如何提升光伏组件的效率、功率,降低生产成本已然成为发展光伏产业的重大课题。而高效组件一直是光伏晶硅组件研发方向,光伏晶硅组件输出功率与入射至电池片表面的光强有关,提高光的利用可有效提高组件的输出功率。

现有技术的光伏组件使用的接线盒,无论分体还是单体接线盒,二极管都是放置在接线盒内的。这样的结构导致接线盒体积大,用料多,浪费成本。而且由于二极管在接线盒内,也不利于散热。目前虽然已经出现了二极管不在线盒内的光伏组件结构,但其结构还是存在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02751358A公开了一种内置二极管太阳能组件,包括透光性的玻璃基板、由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片陈列和背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陈列通过树脂材料密封在玻璃基板和背板之间,所述的每列相邻太阳能电池片之间通过引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列太阳能电池片相串联,每列太阳能电池片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贴片式二极管。该发明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采用贴片式二极管,虽然实现了二极管内置于光伏组件内部,但容易损坏组件,更换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高度集成化、减小太阳能组件和接线盒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的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固连有电池片,所述的电池片以横向的方式呈若干列、纵向的方式呈若干行分布,相邻的两行电池片或相邻的两列电池片之间并联一个能防止在电池片损坏导致该电池片消耗电能的薄层贴片式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层贴片式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二极管芯片,所述的二极管芯片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二极管芯片固定电连的金属片层一,所述的金属片层一水平延伸并下垂形成正极引脚触点块,所述的二极管芯片的下表面设置有与二极管芯片固定电连的金属片层二,所述的金属片层二水平延伸并下垂形成负极引脚触点块,所述的正极引脚触点块、负极引脚触点块均对称的处于所述的二极管芯片的两端。

在上述的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中,所述的正极引脚触点块和二极管芯片之间具有间距且形成间隔槽一,所述的间隔槽一中固设绝缘塑料块一,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一的下表面与所述的正极引脚触点块的下表面齐平,所述的金属片层二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一的下表面齐平且该金属片层二的外侧壁抵靠拼接在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一的外侧壁上,所述的负极引脚触点块和二极管芯片之间具有间距且形成间隔槽二,所述的间隔槽二中固设绝缘塑料块二,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二的下表面与所述的负极引脚触点块的下表面齐平,所述的金属片层一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二的下表面齐平且该金属片层一的外侧壁抵靠拼接在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二的外侧壁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保证正极引脚触点块、负极引脚触点块的触点性能。

在上述的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中,所述的金属片层一与所述的正极引脚触点块为一体结构且该两者的横截面为水平顺时针90度放倒的L字形状,所述的金属片层二与所述的负极引脚触点块为一体结构且该两者的横截面为水平逆时针90度放倒的L字形状。

在上述的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中,所述的相邻的两张横向电池片之间具有间距且间距为2mm,所述的相邻的两张纵向电池片之间具有间距且间距为3mm。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电池片的安装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由于二极管内置,线盒中不需要预留放置二极管的位置,因此不仅极大的节省线盒用料,同时缩小了线盒的体积,美观,方便运输,而且生产及材料成本低;通过将电池片分组,并在每组内相邻两列连接二极管,同时在相邻两组间连接二极管,使光伏电池具有最小的输出功率损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输出功率损失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中薄层贴片式二极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电池片;3、二极管芯片;4、金属片层一;5、正极引脚触点块;6、金属片层二;7、负极引脚触点块;8、绝缘塑料块一;9、绝缘塑料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内置贴片式二极管的光伏组件主要由支架1组成,支架1上固连有电池片2,电池片2以横向的方式呈若干列、纵向的方式呈若干行分布,相邻的两行电池片2或相邻的两列电池片2之间并联一个能防止在电池片2损坏导致该电池片2消耗电能的薄层贴片式二极管,在实际制造时,该薄层贴片式二极管主要由层叠设置的二极管芯片3组成,二极管芯片3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二极管芯片3固定电连的金属片层一4,金属片层一4水平延伸并下垂形成正极引脚触点块5,二极管芯片3的下表面设置有与二极管芯片3固定电连的金属片层二6,金属片层二6水平延伸并下垂形成负极引脚触点块7,正极引脚触点块5、负极引脚触点块7均对称的处于二极管芯片3的两端。

在实际应用时,该正极引脚触点块5和二极管芯片3之间具有间距且形成间隔槽一,间隔槽一中固设绝缘塑料块一8,绝缘塑料块一8的下表面与所述的正极引脚触点块5的下表面齐平,金属片层二6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一8的下表面齐平且该金属片层二6的外侧壁抵靠拼接在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一8的外侧壁上,负极引脚触点块7和二极管芯片3之间具有间距且形成间隔槽二,间隔槽二中固设绝缘塑料块二9,绝缘塑料块二9的下表面与所述的负极引脚触点块7的下表面齐平,金属片层一4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二9的下表面齐平且该金属片层一4的外侧壁抵靠拼接在所述的绝缘塑料块二9的外侧壁上;金属片层一4与所述的正极引脚触点块5为一体结构且该两者的横截面为水平顺时针90度放倒的L字形状,所述的金属片层二6与所述的负极引脚触点块7为一体结构且该两者的横截面为水平逆时针90度放倒的L字形状。

在实际安装时,该相邻的两张横向电池片2之间具有间距且该间距为2mm,相邻的两张纵向电池片2之间具有间距且该间距为3mm。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