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式切换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965发布日期:2019-02-12 21:1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多段式切换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的测试作业中,经常会使用到开关连接器(switch connector),其可改变电子信号的传输路径,而可用来检查电子装置的各部分的电路是否可达到预期功能。图1揭示了一种现有的开关连接器1,其系于一连接器本体10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一信号端子11与一第二信号端子12,其中,在无外力作用下,该第一信号端子11与第二信号端子12两者是相接触而电性导通的,以射频(RF)电子装置如手机为例,该第一信号端子11及第二信号端子12可分别与手机的电路模块及天线相连接,如此,当测试人员欲测试该电路模块的功能时,即可将一测试设备(图未示)的探测头或测试接头2与该连接器本体10相插接,而使该测试接头2可与该第一信号端子11相接触而实现电性导通,同时并使该第一信号端子11因受到测试接头2的外力而与该第二信号端子12分离,从而使该测试设备可将测试信号通过该开关连接器1的第一信号端子11传送给待测手机的电路模块。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上述现有的开关连接器1与测试接头2之间,通常仅能提供或建立单向(one way)的导通路径,也即,同一个测试接头2仅能跟第一信号端子11或第二信号端子12两者其中之一建立电连接,然而,在许多更为高速的应用如即将到来的5G(第五代行动通讯)等技术领域中,往往除了在电路模块这一侧之外,对天线这一侧也有测试的需求,对此,目前业界分别制作并准备两种不同且分别可与第一信号端子11或第二信号端子12电连接的测试接头,再依序将此两种测试接头与开关连接器相插接以进行测试作业,但如此一来,将导致测试的相关硬体及操作程序变得较为繁复,从而增加了测试所需的时间与成本,造成了操作人员的不便。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缺失加以改进,即为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开关连接器与测试接头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种可实现双向(two way)的导通路径的开关连接器与测试接头。

为达成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多段式切换转接头,其特征是包含:

一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主体部以及分别与该第一主体部相结合固设的一第一内导体与一第二内导体,该第一主体部具有一头部以及一与该头部相连接的基座部,该第一主体部设有一由头部往基座部方向延伸贯通的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内导体具有一位于该第一主体部内部的第一导电接触部,该第二内导体具有一位于该第一主体部内部的第二导电接触部,该第一导电接触部朝水平方向配置,该第二导电接触部为倒U字状,该第二导电接触部上设有一朝该第一主体部的内部的方向延伸的凸起部;

一与该第一连接器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主体部以及一与该第二主体部相结合固设的中心导体,该第二主体部具有一接收部以及一与该接收部相连接的握持部,该第二主体部设有一由接收部往握持部方向延伸贯通的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连接器的接收部用于接受该第一连接器的头部,又第二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位置与该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容置空间的位置相对应,使该第一容置空间能够用于接受该中心导体,该中心导体具有一第三导电接触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三导电接触部的顶部的结合部,该中心导体通过其结合部而结合固设于该第二主体部内部,该中心导体上形成有一绝缘区域,且该绝缘区域位于该第三导电接触部的顶部与底部之间。

所述的多段式切换转接头,其中:该第二导电接触部具有分别朝垂直方向配置的一第一段与一第二段,且该第一段的顶端与该第二段的顶端相连接,该第一段比第二段更为靠近该第一主体部的内壁,该凸起部设置于该第二段上。

所述的多段式切换转接头,其中:该握持部上设置有一信号接入孔,且该信号接入孔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相贯通。

所述的多段式切换转接头,其中:该中心导体的结合部通过穿设一设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绝缘隔离件而结合固设于该第二主体部内部,又该结合部的顶部突出于该绝缘隔离件之外并与该信号接入孔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多段式切换转接头,其中:该第一主体部在头部外围套设有一套环,该套环的外壁面设有分别位于不同高度位置的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

所述的多段式切换转接头,其中:该第二主体部在接收部的内壁面设有一与该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相对应的被定位部。

如此,本实用新型只需利用单一套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即可实现双向的导通路径,应用于测试作业时即可具有减少测试时间、降低成本与提升使用便利性等功效,进而可大幅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测试接头与开关连接器插接的动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插接并建立第一导通路径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插接并建立第二导通路径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开关连接器;10-连接器本体;11-第一信号端子;12-第二信号端子;2-测试接头;3-第一连接器;31-第一主体部;311-头部;312-基座部;313-第一容置空间;32-第一内导体;321-第一导电接触部;322-第一引出端;33-第二内导体;331-第二导电接触部;332-第二引出端;333-第一段;334-第二段;335-凸起部;34-套环;341-第一定位部;342-第二定位部;4-第二连接器;41-第二主体部;411-接收部;412-握持部;413-第二容置空间;415-信号接入孔;416-被定位部;42-中心导体;421-第三导电接触部;422-结合部;423-颈部;43-绝缘隔离件;45-绝缘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与图4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式切换转接头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剖视示意图与组合示意图,该多段式切换转接头包含:

一第一连接器3,该第一连接器3具有一第一主体部31以及分别与该第一主体部31相结合固设的一第一内导体32与一第二内导体33,该第一主体部31具有一头部(head portion)311以及一与该头部311相连接的基座部312,在本实施例中,该头部311与基座部312是一体成型,该第一主体部31设置或形成有一由头部311往基座部312方向延伸贯通的凹孔或第一容置空间313,而使该头部311整体呈中空的圆柱状,请参阅图3所示,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内导体32与第二内导体33分别结合固设于该基座部312内部,且该第一内导体32具有一位于该第一主体部31内部的第一导电接触部321以及一外露于该第一主体部31之外的第一引出端322,该第二内导体33具有一位于该第一主体部31内部的第二导电接触部331以及一外露于该第一主体部31之外的第二引出端332,该第一导电接触部321系大致朝水平方向配置(也即,该第一导电接触部321系大致与该第一容置空间3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该第二导电接触部331具有分别大致朝垂直方向配置的一第一段333与一第二段334(也即,该第一段333与第二段334系大致与该第一容置空间313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且该第一段333的顶端与该第二段334的顶端相连接,而使该第二导电接触部331整体呈现为倒U字状,该第一段333较第二段334更为靠近该第一主体部31的内壁,该第二段334上设有一朝该第一主体部31的内部或中心的方向延伸的凸起部335,又该第一内导体32的第一导电接触部321与第二内导体33的第二导电接触部331两者在无外力作用的下系相互触接,此外,该第一主体部31于头部311外围可进一步套设有一套环34,该套环34的外壁面设有分别位于不同高度位置的一第一定位部341与一第二定位部342,例如,令该第一定位部341的设置位置高于该第二定位部342设置位置,更具体地,该第一定位部341与第二定位部342可为环状凹槽。

一与该第一连接器3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器4,该第二连接器4具有一第二主体部41以及一与该第二主体部41相结合固设的中心导体42,该第二主体部41具有一接收部(receiving portion)411以及一与该接收部411相连接的握持部(gripping portion)412,在本实施例中,该握持部412与接收部411同样是一体成型,请参阅图3所示,该第二主体部41设置或形成有一由接收部411往握持部412方向延伸贯通的凹孔或第二容置空间413,而使该接收部411整体呈中空的圆柱状,该握持部412上可设置有一信号接入孔415,且该信号接入孔415与该第二容置空间413相贯通,请再配合参阅图5所示,该第二连接器4的接收部411用于接受(receive)、容置该第一连接器3的头部311(包括套设有该套环34的头部311),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该中心导体42具有一第三导电接触部421以及一连接(例如一体成型地连接)于该第三导电接触部421的顶部的结合部422,该中心导体42其结合部422通过穿设一设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413的绝缘隔离件43(如绝缘套环)而结合固设于该第二主体部41内部,又该结合部422的顶部突出于该绝缘隔离件43之外并与该信号接入孔415的位置相对应,如此,可利于外部的信号源(图未示)通过该信号接入孔415而与该中心导体42的结合部422相耦接,又第二连接器4其中心导体42的位置与该第一连接器3其第一容置空间313的位置相对应,如此,使该第一容置空间313可用于接受、容置该中心导体42,此外,该中心导体42上形成有一绝缘区域45,且该绝缘区域45位于该第三导电接触部421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举例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这可以通过令该第三导电接触部421在要形成该绝缘区域45的位置上先形成一口径内缩的颈部423,再于该颈部423的外围套设一绝缘套来实现,当然,在该第三导电接触部421上形成该绝缘区域45的具体细部构造与工艺并不以上述所列举者为限,又,该第二主体部41于接收部411的内壁面可进一步设有一与该第一定位部341或第二定位部342相对应的被定位部416,更具体地,该被定位部416可为环状凸块,在此,可以一提的是,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该被定位部416与第一定位部341、第二定位部342之间的凹、凸结构也可以是反过来的,也即,被定位部416也可以是环状凹槽,而各该定位部则是环状凸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器3是作为一种开关连接器如射频开关连接器(RF Switch Connector)来使用的,此时,可令该第一连接器3的第一内导体32及第二内导体33分别与一待测的电子装置如手机的天线与电路模块相连接,与此同时,该与第一连接器3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器4则可以作为一种测试设备的测试接头来使用,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该第一连接器3与第二连接器4的实际或可能用途并不以上述所列举者为限。

底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此,为了说明上的方便,系以上述的射频开关连接器与测试接头的用途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原理,请参阅图5所示,当操作人员将第二连接器4与第一连接器3相插接,并使该第二连接器4的被定位部416与第一连接器3的第一定位部341相结合如卡接结合时,该中心导体42的第三导电接触部421的末端或底部区域会与该第二内导体33的凸起部335相接触而导通,同时并依凸轮原理而对该第二内导体33施加一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使该第二内导体33往靠近第一主体部31的内壁的方向偏移,从而断开第一内导体32与第二内导体33之间的接触与导通状态,如此一来,测试设备的测试信号即可依序经由其测试接头(即第二连接器4)的中心导体42、开关连接器(即第一连接器3)的第二内导体33而传送至待测电子装置(如手机)的电路模块上;接下来,当操作人员想要测试手机的天线时,请继续参阅图6所示,与现有的开关连接器1及测试接头2不同的是,此时操作人员并无需更换不同的测试接头,而只需继续将该第二连接器4往前推进,并使该第二连接器4的被定位部416与第一连接器3的第二定位部342相结合,此时,该第一内导体32与第二内导体33同样保持断开的状态,且该中心导体42的末端或底部区域会与该第一内导体32相接触而导通,并令该中心导体42仅有该绝缘区域45与该第二内导体33相接触,从而也使中心导体42断开与第二内导体33之间的导通状态,如此一来,测试设备的测试信号即可依序经由第二连接器4的中心导体42、第一连接器3的第一内导体32而传送至手机的天线上,因而本实用新型只需利用单一套的第一连接器3与第二连接器4即可实现双向(two-way)的导通路径,当应用于测试作业时,将可简化测试的硬体设备与操作程序,从而具有减少测试时间、降低成本与提升使用便利性等功效,进而可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